widn777 发表于 2013-6-4 23:35

求大神指导莱曼的磨机

求大神指导莱曼的磨机

手上有个涛板莱曼,套件自己焊的,跟原版元件一样,配TALEMA封闭环牛。

现在要配K702用,想声音柔软更有音乐味,请问怎么磨?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3-6-5 00:31

最简单的办法:换成R牛

zhangdu 发表于 2013-6-5 08:10

我觉得你还是调整前端的EQ更加靠谱,立竿见影,其他的不一定

chenyue2460 发表于 2013-6-6 08:34

这耳放不适合 akg吧

zhangdu 发表于 2013-6-6 11:21

引用第3楼chenyue2460于2013-06-06 08:34发表的 :
这耳放不适合 akg吧
为啥不合适??

timon1980 发表于 2013-6-6 11:22

这个,也就换换运放,耦合。

sundancer 发表于 2013-6-6 11:35

引用第0楼widn777于2013-06-04 23:35发表的 求大神指导莱曼的磨机 :
求大神指导莱曼的磨机

手上有个涛板莱曼,套件自己焊的,跟原版元件一样,配TALEMA封闭环牛。

现在要配K702用,想声音柔软更有音乐味,请问怎么磨?



BD139 DB140 可以换成 darlington pair , 降低输出阻抗。

也可以把输出包括到负反馈里面。

这莱曼也是人搞出来的, 不是神搞出来的。 不象圣母玛利亚不经房事就可凭空受孕。

牛哥 发表于 2013-6-6 14:19

先把这个电路的原理弄清楚了就好了,运放部分不多说了,可以根据自己手头的现有原件选择吧,我当初的PCB是用单运放,OPA627,POA637,NE5534都用过。
重点是输出级的扩流部分,这个电路的输出级以前叫做:射极交叉输出器,电路的频响很宽,从直流到射频电路都可以应用,而且基本上是工作在甲类状态下才能发挥其作用。有些人用IC的BUFFER来与这个电路比较,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个缓冲级,本身具有自动稳定工作的作用,但是前提是:互为推动的两个管(Q1-Q4,Q2-Q3),应该是同一个散热器上,两个管子均温,这样才能保证管子的静态电流基本不变,如果把两个管子分开,这个作用就没有了,输出管的静态电流会岁温度变化而变化。-------------遗憾的是当初我只出了一版PCB,两个互为推动的管子也没有在同一个散热器上,后来想改进一下,又懒得动手了。再看看现有市场上能见到PCB,哪个是这么做的?
这电路只能工作在纯甲类状态(只增加几个原件就可以使电路很好的工作在甲乙类状态),而且电路在低阻负载下的输出动态受到静态电流的影响,不是很强大。为了获得大动态输出,就要增加输出管的静态电流。上图中在R9-R10固定的情况下,R7-R8与R11-R12的比值决定了输出管的静态电流。这里就有3个变量影响输出管的静态工作点了。适当小阻值的R9-R10会使电路的重负载输出特性好一些(现在我想,如果把R9-R10换成恒流管会不会更适当?)。但是会带来前面两个驱动管的高热。我当时使用的是中功率管子B772/D882,这几毛钱一对的管子,声音就是不错。很多人把推动管用了小功率管子,看似可以工作,声音怎样只有制作者自己清楚。工作的时候推动管和输出管都非常热,看看谁的PCB为之设计了大容量的散热器?
从运放到缓冲输出级之间,根本没有必要串联电阻。理论上这个缓冲级,只要是4只管子全部配对,就会呈现很高的阻抗,这时候,Q1-Q2的基极电流是相等的,不从前面的运放索取电流,但是实际工作中,因为管子不可能达到完全配对,所以需要从前面的运放索取一定的电流,不知道“莱曼先生”为什么会在二者之间加了一个电阻。
因为是两级射极输出器,可能会造成声音比较“干”“死”的感觉,所以在选择缓冲级的选管上,宜选择声音醇厚的管子,运放的选择也是如此。否则可能会感到声音单薄,不厚实,缺少味道。
以上仅仅是多年前的一点感受,不知道是不是正确,欢迎交流。另外说一句,这个耳放,是在我当初自制的纯甲类50W功放的基础上缩小而来的,那个功放因为太热,使用的很少,现在还在老房子内放着呢。最早见到这种电路结构,是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电子世界》上介绍的苏联的一篇译文,和莱曼没有半点关系。日!!!。

sundancer 发表于 2013-6-6 14:24

串联电阻也许是为了消振, 也许就是一个 Space holder,也许为了软化声音。

widn777 发表于 2013-6-6 23:13

引用第7楼牛哥于2013-06-06 14:19发表的 :
先把这个电路的原理弄清楚了就好了,运放部分不多说了,可以根据自己手头的现有原件选择吧,我当初的PCB是用单运放,OPA627,POA637,NE5534都用过。
重点是输出级的扩流部分,这个电路的输出级以前叫做:射极交叉输出器,电路的频响很宽,从直流到射频电路都可以应用,而且基本上是工作在甲类状态下才能发挥其作用。有些人用IC的BUFFER来与这个电路比较,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个缓冲级,本身具有自动稳定工作的作用,但是前提是:互为推动的两个管(Q1-Q4,Q2-Q3),应该是同一个散热器上,两个管子均温,这样才能保证管子的静态电流基本不变,如果把两个管子分开,这个作用就没有了,输出管的静态电流会岁温度变化而变化。-------------遗憾的是当初我只出了一版PCB,两个互为推动的管子也没有在同一个散热器上,后来想改进一下,又懒得动手了。再看看现有市场上能见到PCB,哪个是这么做的?
这电路只能工作在纯甲类状态(只增加几个原件就可以使电路很好的工作在甲乙类状态),而且电路在低阻负载下的输出动态受到静态电流的影响,不是很强大。为了获得大动态输出,就要增加输出管的静态电流。上图中在R9-R10固定的情况下,R7-R8与R11-R12的比值决定了输出管的静态电流。这里就有3个变量影响输出管的静态工作点了。适当小阻值的R9-R10会使电路的重负载输出特性好一些(现在我想,如果把R9-R10换成恒流管会不会更适当?)。但是会带来前面两个驱动管的高热。我当时使用的是中功率管子B772/D882,这几毛钱一对的管子,声音就是不错。很多人把推动管用了小功率管子,看似可以工作,声音怎样只有制作者自己清楚。工作的时候推动管和输出管都非常热,看看谁的PCB为之设计了大容量的散热器?
从运放到缓冲输出级之间,根本没有必要串联电阻。理论上这个缓冲级,只要是4只管子全部配对,就会呈现很高的阻抗,这时候,Q1-Q2的基极电流是相等的,不从前面的运放索取电流,但是实际工作中,因为管子不可能达到完全配对,所以需要从前面的运放索取一定的电流,不知道“莱曼先生”为什么会在二者之间加了一个电阻。
.......

牛哥果然牛!但基本上没看懂,现在想的是把输入耦合那两个换成jensen,再把电源,退耦的电容换换,看看效果,柔化声音。

糜竹 发表于 2013-6-7 00:11

插一句,我有时候觉得可以把用于音频耦合的电容作为放大设备电路的一个调音器件去考虑。试用不同音色的耦合电容去调整,整机的听感以适应不同的音乐与耳机。当然这不仅需要经济基础与时间,个人音乐素养审美都得好。这才是焊机派发烧友,玩家真真的乐趣。

牛哥很久为联系了,问声好。

电子维修高手 发表于 2013-6-7 08:35

看看我的 耳放和解码器如何换金封运放

牛哥 发表于 2013-6-7 08:44

引用第10楼糜竹于2013-06-07 00:11发表的 :
插一句,我有时候觉得可以把用于音频耦合的电容作为放大设备电路的一个调音器件去考虑。试用不同音色的耦合电容去调整,整机的听感以适应不同的音乐与耳机。当然这不仅需要经济基础与时间,个人音乐素养审美都得好。这才是焊机派发烧友,玩家真真的乐趣。

牛哥很久为联系了,问声好。

您好啊~~~~
最近有点忙,发烧的温度也降低了。发烧方向发生了一点转变,喜欢玩牛了。最喜欢的是古典的单端牛甲类输出,简直是无牛不欢了。
这个电路的校声,可以从耦合电容入手,也可以从运放入手(前几年用过一款运放OPA2228,声音温暖醇厚,用在这里比较合适),还可以从晶体管入手,我推荐的那对管子B772/D882声音就比较厚重。

最后,还可以从电路方面入手,把那两个1.5K电阻换成1K的,但是管子热量会增加很多,要注意散热。

牛哥 发表于 2013-6-7 08:52

引用第7楼牛哥于2013-06-06 14:19发表的 :
先把这个电路的原理弄清楚了就好了,运放部分不多说了,可以根据自己手头的现有原件选择吧,我当初的PCB是用单运放,OPA627,POA637,NE5534都用过。
重点是输出级的扩流部分,这个电路的输出级以前叫做:射极交叉输出器,电路的频响很宽,从直流到射频电路都可以应用,而且基本上是工作在甲类状态下才能发挥其作用。有些人用IC的BUFFER来与这个电路比较,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个缓冲级,本身具有自动稳定工作的作用,但是前提是:互为推动的两个管(Q1-Q4,Q2-Q3),应该是同一个散热器上,两个管子均温,这样才能保证管子的静态电流基本不变,如果把两个管子分开,这个作用就没有了,输出管的静态电流会岁温度变化而变化。-------------遗憾的是当初我只出了一版PCB,两个互为推动的管子也没有在同一个散热器上,后来想改进一下,又懒得动手了。再看看现有市场上能见到PCB,哪个是这么做的?
这电路只能工作在纯甲类状态(只增加几个原件就可以使电路很好的工作在甲乙类状态),而且电路在低阻负载下的输出动态受到静态电流的影响,不是很强大。为了获得大动态输出,就要增加输出管的静态电流。上图中在R9-R10固定的情况下,R7-R8与R11-R12的比值决定了输出管的静态电流。这里就有3个变量影响输出管的静态工作点了。适当小阻值的R9-R10会使电路的重负载输出特性好一些(现在我想,如果把R9-R10换成恒流管会不会更适当?)。但是会带来前面两个驱动管的高热。我当时使用的是中功率管子B772/D882,这几毛钱一对的管子,声音就是不错。很多人把推动管用了小功率管子,看似可以工作,声音怎样只有制作者自己清楚。工作的时候推动管和输出管都非常热,看看谁的PCB为之设计了大容量的散热器?
从运放到缓冲输出级之间,根本没有必要串联电阻。理论上这个缓冲级,只要是4只管子全部配对,就会呈现很高的阻抗,这时候,Q1-Q2的基极电流是相等的,不从前面的运放索取电流,但是实际工作中,因为管子不可能达到完全配对,所以需要从前面的运放索取一定的电流,不知道“莱曼先生”为什么会在二者之间加了一个电阻。
.......

补图

widn777 发表于 2013-6-7 23:14

引用第13楼牛哥于2013-06-07 08:52发表的 :


补图
牛哥这张图貌似与我的有些区别呀

widn777 发表于 2013-6-7 23:23

初步换换电容,不想大动干戈,毕竟没觉得莱曼平衡有什么问题。

mc鲁迅 发表于 2013-6-8 10:20

问了一圈 大家出完主意 最后结论是换电容....

widn777 发表于 2013-6-8 14:34

引用第16楼mc鲁迅于2013-06-08 10:20发表的 :
问了一圈 大家出完主意 最后结论是换电容....

这有什么问题吗?问题不是换电容,问题是换什么电容。

gaoiori 发表于 2013-6-8 17:11

引用第13楼牛哥于2013-06-07 08:52发表的 :


补图
牛哥以后多活跃些,多点传授下技术,很喜欢跟你这些老师傅学习。

牛哥 发表于 2013-6-8 18:03

引用第8楼sundancer于2013-06-06 14:24发表的 :
      串联电阻也许是为了消振, 也许就是一个 Space holder,也许为了软化声音。

   

但是对于控制输出端的零电位有负面影响。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求大神指导莱曼的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