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456 发表于 2014-4-22 00:22

求教一个三极管交叉射随电路工作的问题!

http://pic.hifidiy.net/forum/201404/22/000833caa3uzaxuiaeapuz.jpg
请问上图中,开关切换的2种电路状态,工作情况有哪些区别?
其实就是不明白Q3的C极连到VCC与连到Q1的E极有什么不同。。。
拆开来看的话,就类似下图。左边是典型diamond buffer电路,右边是简化的类hdam-sa电路。
http://pic.hifidiy.net/forum/201404/22/000858n4tgt8dtnv8q4slt.jpg

zhangdu 发表于 2014-4-22 08:29

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输入的俩三极管Vce电压的不同
第一种情况Vce电压是变化的,随输入而变化,第二种Vce基本是恒定的,其他区别没看出来太多,不过据说第二种更好一点,不知为啥

cxz-cj 发表于 2014-4-22 09:26

这是三极管基本原理决定的。
学懂了三极管基本原理,看懂vi曲线的就知道,三极管并不是理想放大器,其非线性主要由Vcd变化和Ic变化引起(越小非线性变化越明显),恒定这两个参数,就可以大幅度减少非线性。
2图明显比1图Vce稳定很多(不在一个数量级),非线性失真自然也小很多。
如果R1,R2换成恒流源,Q7和Q8的Ic恒定,驱动级的非线性就非常小了,可以忽略。
这也是此类交叉推挽电路驱动级最简单失真最小的构架。搜台湾文山帖子,有过不完全测试。
当然输出级非线性较大,也需要改进,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白宫 发表于 2014-4-22 10:30

引用第2楼cxz-cj于2014-04-22 09:26发表的 :
这是三极管基本原理决定的。
学懂了三极管基本原理,看懂vi曲线的就知道,三极管并不是理想放大器,其非线性主要由Vcd变化和Ic变化引起(越小非线性变化越明显),恒定这两个参数,就可以大幅度减少非线性。
2图明显比1图Vce稳定很多(不在一个数量级),非线性失真自然也小很多。
如果R1,R2换成恒流源,Q7和Q8的Ic恒定,驱动级的非线性就非常小了,可以忽略。
这也是此类交叉推挽电路驱动级最简单失真最小的构架。搜台湾文山帖子,有过不完全测试。
.......
精辟

arron2004 发表于 2014-4-22 10:54

引用第2楼cxz-cj于2014-04-22 09:26发表的 :
这是三极管基本原理决定的。
学懂了三极管基本原理,看懂vi曲线的就知道,三极管并不是理想放大器,其非线性主要由Vcd变化和Ic变化引起(越小非线性变化越明显),恒定这两个参数,就可以大幅度减少非线性。
2图明显比1图Vce稳定很多(不在一个数量级),非线性失真自然也小很多。
如果R1,R2换成恒流源,Q7和Q8的Ic恒定,驱动级的非线性就非常小了,可以忽略。
这也是此类交叉推挽电路驱动级最简单失真最小的构架。搜台湾文山帖子,有过不完全测试。
.......
大神典范,把别人的疑问解答的清清楚楚。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4-4-22 20:02

其实最大的好处是省电(Vce小了很多),至于失真,仿真下来后者反而还稍微大一点。

confucius 发表于 2014-4-22 21:22

引用第5楼2b青年爱发烧于2014-04-22 20:02发表的 :
其实最大的好处是省电(Vce小了很多),至于失真,仿真下来后者反而还稍微大一点。
这个,在让.平贺设计的某个电路里边说过。

lyn456 发表于 2014-4-22 21:29

引用第5楼2b青年爱发烧于2014-04-22 20:02发表的 :
其实最大的好处是省电(Vce小了很多),至于失真,仿真下来后者反而还稍微大一点。
这位用什么软件?我multisim12对有开关切换那个图仿真,失真差别不大,才2dB。。。不知道是不是参数设得不对

lyn456 发表于 2014-4-22 21:33

引用第2楼cxz-cj于2014-04-22 09:26发表的 :
这是三极管基本原理决定的。
学懂了三极管基本原理,看懂vi曲线的就知道,三极管并不是理想放大器,其非线性主要由Vcd变化和Ic变化引起(越小非线性变化越明显),恒定这两个参数,就可以大幅度减少非线性。
2图明显比1图Vce稳定很多(不在一个数量级),非线性失真自然也小很多。
如果R1,R2换成恒流源,Q7和Q8的Ic恒定,驱动级的非线性就非常小了,可以忽略。
这也是此类交叉推挽电路驱动级最简单失真最小的构架。搜台湾文山帖子,有过不完全测试。
.......
大神啊多谢!看来还是在PCB上画拨码开关做可切换的好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4-4-22 21:35

引用第7楼lyn456于2014-04-22 21:29发表的 :

这位用什么软件?我multisim12对有开关切换那个图仿真,失真差别不大,才2dB。。。不知道是不是参数设得不对
我也是Multisim不过是11,用傅立叶分析进行失真的仿真。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4-4-22 21:36

引用第6楼confucius于2014-04-22 21:22发表的 :

这个,在让.平贺设计的某个电路里边说过。
他怎么说?

zhangdu 发表于 2014-4-23 08:06

引用第5楼2b青年爱发烧于2014-04-22 20:02发表的 :
其实最大的好处是省电(Vce小了很多),至于失真,仿真下来后者反而还稍微大一点。

我也觉得,失真可能会更大一点,因为Vce太小了,才0.7V左右,这个时候三极管还处于刚刚开始导通的阶段,并非出于线性阶段

aihao 发表于 2014-4-23 10:44

这样改一下能行吗?

zhangdu 发表于 2014-4-23 11:24

你这样改貌似不太好!!
会严重压缩电路的有效输出压摆!!

德律风根 发表于 2014-4-23 12:08

引用第9楼2b青年爱发烧于2014-04-22 21:35发表的 :

我也是Multisim不过是11,用傅立叶分析进行失真的仿真。
pspice表示,后者的失真在零点零几啪,
木耳表示听不出来。


~~~~~~~~~~~~~~~~~~~~~~~~~~~~~~~~~~~~~~~~~~~~~~~~~
Vsin,1kHz,
谐波取到21次。

aihao 发表于 2014-4-23 12:34

引用第13楼zhangdu于2014-04-23 11:24发表的 :
你这样改貌似不太好!!
会严重压缩电路的有效输出压摆!!
谢谢,若10K电阻是恒流元件的话,这样电路好用吗?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4-4-23 12:47

引用第11楼zhangdu于2014-04-23 08:06发表的 :


我也觉得,失真可能会更大一点,因为Vce太小了,才0.7V左右,这个时候三极管还处于刚刚开始导通的阶段,并非出于线性阶段
连0.7V都没有。拿下面图Q7来说,Vcb=R11上的压降。一个2.2欧姆的电阻,就算末级静态电流有100mA,压降也才0.22V。
其实对于Q7这种静态电流很小的管子厄立效应造成的失真很少,真要消除那就牺牲压摆范围使用“动态cascode”

zhangdu 发表于 2014-4-23 13:29

引用第15楼aihao于2014-04-23 12:34发表的 :

谢谢,若10K电阻是恒流元件的话,这样电路好用吗?

我个人还是不建议这么干!!

比如,输入信号增大,此时输入级的NPN管电流将增大,另一方面,输出级NPN管基极电压升高,电流也会增大,也就是说,上面10k电阻位置的恒流源出来的电流,分留给输入级的PNP管、NPN管和输出级的NPN管,但是后两者的电流都在增大,只有第一个电流在见小,那么它很快就会截止,这样一来,随着输入电压的继续上升,输入级NPN管电流继续增大,导致输出级的NPN管基极电流减小,输出电压反而会下降了,这就是我说的输出有效摆幅被限制了,当然,用恒流源会比电阻好一些,如果恒流源的电流够大的话,这个也不是什么问题;
这么接,相当于把输入级的两个管子输出的相位相反的信号叠加,而这俩管子的工作电流基本相等,那么电流就会相互抵消部分,使得输入对输出管子的控制不够,具体会怎样就不知道了,你可以仿真试试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4-4-23 19:03

引用第11楼zhangdu于2014-04-23 08:06发表的 :


我也觉得,失真可能会更大一点,因为Vce太小了,才0.7V左右,这个时候三极管还处于刚刚开始导通的阶段,并非出于线性阶段
仔细一看原来你说的是Vce,0.7V多一点没错啦

lyn456 发表于 2014-4-24 08:34

引用第11楼zhangdu于2014-04-23 08:06发表的 :


我也觉得,失真可能会更大一点,因为Vce太小了,才0.7V左右,这个时候三极管还处于刚刚开始导通的阶段,并非出于线性阶段
我也有这个疑惑。看了很多维修资料,马兰士全是用的右图类似结构,金嗓子的话则喜欢用左图,这样看了这俩种结构的优劣差距没不是很大的样子。
比起失真水平,更是关注同一套管子下,结构差异造成的听感不同。。。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求教一个三极管交叉射随电路工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