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扬 发表于 2022-11-20 00:00

真tmd无聊

星璇vs南宫煌 发表于 2022-11-20 02:53

说的也没多大问题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20 09:23

本帖最后由 abccbaa 于 2022-11-20 10:37 编辑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19 19:13
我也不太听卡拉扬的 听过一些 但不喜欢 卡拉扬的曲子有一种木头味 只能这么形容了
furtwangler 的 曲子...
卡拉扬的曲子反正听不大进去
就像古尔德的曲子我也听不大进去
我感觉tc的指挥听上去好像模仿了toscanini

schmidt isserstedt, klemperer ,barenboim也厉害
klemperer 相当犀利
不过说点有有意思的
中国交响乐团的弦乐组和klemperer的弦乐组的声音很像
noseda 指挥得也好 他指挥的马勒很厉害


穆辛 , 杜达梅尔指挥过贝多芬没有?










soil 发表于 2022-11-20 09:56

大体同意楼主所言,也不排斥大家烧器材。

cqxl 发表于 2022-11-20 12:19

现场的声音,录音+后期编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声音了
后面的就没有必要再纠结,买自己喜欢的耳机听就好

说起干活的工具,我原来算是屠宰分割半专业人士,曾经一把德国giesser剔骨刀+一把分割刀秒杀一切猪牛羊
但是爱好者不会买这个,他们买花花绿绿好看的

不惑悲喜 发表于 2022-11-20 12:55

我也只能算爱好音乐吧!我觉得用设备也就是接近真实还原就已经很好了。好的设备有些细节有区别,那是仪器测出来的,人耳已经听不出区别了。我也有几副旗舰耳机,只能说都有自己的风格,我是尽量选择接近真实还原,三频均衡,音染尽可能的少。
我现在也不打算再买耳机和设备了,该打住了。要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不是耳机和设备。

loujch 发表于 2022-11-20 14:21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19 01:14
很多耳机确实是音色不对
最好家里有个钢琴
一对比就知道了

有钢琴也不行啊,德系钢琴声音混厚,日系钢琴清亮,音色也各有不同。

风卷残云 发表于 2022-11-20 15:55

现场当然好,何不食肉糜

tianluo4sc 发表于 2022-11-20 16:26

本帖最后由 tianluo4sc 于 2022-11-20 16:29 编辑

拿照片的拍摄、回放比喻:
因为现有感光元件技术限制,相机宽容度根本无法完全还原现实世界中光线明暗对比强烈(动态范围大)的场景。举个例子,假设晴天下最暗处光线强度值为1,最亮处为9000值,相机大概只能记录其中1000的明暗变化。根据摄影师的曝光需要,可能会选择捕捉亮度1001-2000之间的画面,也可能选择6001-7000。逆光位之所以能拍出剪影效果,本质是相机的感光元件技术限制。总之,照片从拍摄的那一刻起就必然失真。

即便用最好的相机拍摄了一组高动态范围的照片(HDR),在回放照片时需要具备HDR功能的屏幕来回放。决定HDR回放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屏幕的尼特,也就是亮度。市面上的屏幕能有1200尼特基本算高端产品,但晴天下的户外亮度可远远不止于此。这也是为什么出去旅游和回家看照片,同样的风光感觉会天差地别的原因。

简而言之,我们日常看到的绝大数照片、视频都是失真的。但我们难道就因此不看电视、不用电脑、不玩手机吗?难道因为屏幕呈现的画面和现实天差地别,电影、电视剧、综艺的画面就不能传递美与情绪了?

wtxwkmsm 发表于 2022-11-20 20:40

说还原也是说笑了,每个乐团,不同的指挥都会造成差异,更不要说录音加上后期,一个乐队那么多设备多少钱?靠几千块钱的耳机完全还原怎么可能嘛,直接去现场的话,我要是有这个条件、时间和金钱我当然不用买耳机了,喜欢的每个乐队都去听演唱会,这可能吗?只能说好的设备相对还原,起码比起那种不堪入耳的几块钱的耳机好吧?我也有乐器,高中的时候录音就发现录音设备对声音影响非常大,录出来的差异很大,但条件有限啊

qwerqwer0854 发表于 2022-11-21 01:42

现场、音响、耳机,各有各的味道和特点,只要觉得好听就行,普通音响要想达到现场的效果也是有点难度的。

宸溪居士 发表于 2022-11-21 02:55

对这个事儿吧,怎么说呢,我不玩乐器,所以买不同耳机追求各种对。钢琴不同价位声音还差的多呢,对不对不重要,自己爱听第一。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21 08:22

loujch 发表于 2022-11-20 14:21
有钢琴也不行啊,德系钢琴声音混厚,日系钢琴清亮,音色也各有不同。

音色不同
音高肯定要对
很多耳机音高不对

往梦梦梦梦 发表于 2022-11-21 08:50

有没有一种可能,花钱买耳机就像是姑娘们花钱买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一样,不一定是为了用,单纯的只是为了买。。

timfay 发表于 2022-11-21 10:29

不是搞音乐的,现场也常去,器材也烧,但是也转战音箱了。耳机的音色确实奇怪,去多了现场可能还是会以现场的声音为标准,所以就听不太下去耳机了。

但是也得说有些流行曲子,耳机调的音色讨好耳朵也没什么不对,就像是照片的原片和ps后的一样,可能你还是喜欢p过的,尽管那不太对。

烧,也就是图个自己快乐,怎么都行。

bitchxy 发表于 2022-11-21 10:49

sjslxw 发表于 2022-11-19 07:46
小耳塞当然对不了…hifi初烧是好听,进阶是对,再进阶是又对又好听…基本上乐器到所谓对这个层面,已经是比 ...

花钱解压这四个字特别精准。。。。。

41024jacky 发表于 2022-11-21 11:18

回想HIFI这个词的起源,大约是在40年前,当时的人类对放大器失真降低的极限是0.1%这个级别。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学的进步,放大器失真度越来越低,30年前所有人追求的HIGH FIDELITY的目标现在一个小OP就实现了,试想一个小小的运放在标准线路电平下输出的总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都低于0.001%,甚至0.0001%,这在30甚至20年前只是一个梦。

在这种情况下,HIFI厂商没法靠技术吃饭了,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降低失真变得一点含量没有,他们仅存的遮羞布已经被彻底揭穿。于是他们就想出各种玄学、伪科学概念来混淆视听,大肆提倡主观主义、听感至上来骗钱。他们深知,只有这样他们的把戏才能继续下去,才能继续把他们的破烂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严格的说,现在的音响已经不是"HIGH FIDELITY"了,现在的音响产品,尤其是放大器,失真越来越高,纯粹就是耍味道。但是,由于人对声音的主观标准差异很大,导致做的再烂的公司,也总有一小撮人喜欢,因此HIFI厂商才如城市牛皮癣小广告一样多,并且总能生存下来。

很遗憾,很少有人站出来批判这些谬论和荒唐的学说,因为,音频,尤其是HIFI其实根本就不高深,只不过技术NB的人才不在模拟音频这个没前途的圈子里面混,都去搞声纳,雷达,通讯啥的了。做音频设计的一般大多数(不是全部)水平不是很高的人,像Dougles Self这样的大师终究是少数。这些水平并不高的设计师本身就不具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它们被某些错误观点误导,接着又去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更是什么都不懂,厂商说什么就信什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些歪理邪说就这样流传了下去。

现在,无论是HIFI器材,还是那些发烧线材,都是玩失真,在他们玩的不亦乐乎的同时,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神经病。对于一些细微的声音变化人可以分辨,但是听出差别并不等于听出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认为贵的就是好的,那些什么线材,脚钉的生产厂商就是抓住了这点大肆忽悠,而这个招数屡试不爽,总有人心甘情愿掏钱。总之,现在的音响产品不叫HIFI了,而应该叫AUDIOPHILE,因为它们根本就不“高保真”。

坎坎伐檀兮 发表于 2022-11-21 12:31

41024jacky 发表于 2022-11-21 11:18
回想HIFI这个词的起源,大约是在40年前,当时的人类对放大器失真降低的极限是0.1%这个级别。但是随着技术的 ...

高度赞同!我也是这个看法!Hifi技术事实上已经到头了,发烧友玩家只是在追求一种事实上原音中不存在的效果——调音效果;不是在最求高保真,而是在追求一定程度的“失真”。

baiduakg 发表于 2022-11-21 17:58

本帖最后由 baiduakg 于 2022-11-21 18:00 编辑

爆小炸 发表于 2022-11-19 14:06
央音学生的小提琴几万几十万的都比较普遍,有的不是自己的
没有几万的小提琴基本不可能再央音混啊,你能想象一个几千块钱的琴能支持到这个级别的技术?培养一个央音学生,花的成本远不止一套完善的音响系统吧
我的小提琴老师是国内三四线省级交响乐团的,远远比不上上面这种级别吧,她的琴也二十几万,当然,所有权是乐团的。

回到楼主的问题上来,能还原乐器的音响可能就是还没有造出来吧,钢琴还好,如果不是说动态,而是说共鸣什么的,能搞个七八成像还有可能,小提琴……听过蛮多系统,贵的上百万都有,基本只能通过添加音染来迫近小提琴这种特殊共鸣,放其他乐器就是一团糟,要么,根本无法还原。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一直买耳机的应该都是没有深度接触音乐的人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