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yy223 发表于 2024-3-21 20:17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3-21 18:23
啊,今天上了这么多的硬菜。

最近听马一和马五多一些。

历害,马勒值得细听,我这马一要等听完马八之后,马三还有两版,转向马五。

lam8888 发表于 2024-3-21 20:36

谢谢分享。

萝卜白菜HiFi 发表于 2024-3-21 20:56

感谢楼主分享听音感受。
前段时间喜欢马二,主要是被开场的小提琴嗡嗡声吸引,其实啥名堂都没听出来。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3-21 23:21

gdyy223 发表于 2024-3-18 19:06
滕斯泰特是我喜爱的马勒专家,他于80年代与伦敦爱乐团在EMI的一套《马交全集》很精彩,特别是第5-9 ...

跟着您的指引欣赏~~觉得自己在登山:loveliness:

奉上黑胶转录的高码,从俄网上划拉过来的。

https://pan.baidu.com/s/1Ywa7yllVov3Gpd5lVJMuag?pwd=8bc1



lam8888 发表于 2024-3-22 09:07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3-21 23:21
跟着您的指引欣赏~~觉得自己在登山

奉上黑胶转录的高码,从俄网上划拉过来的。


谢谢分享。

枫语 发表于 2024-3-22 10:51

谢谢分享

gdyy223 发表于 2024-3-22 12:34



这张马三出自90年代初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cm对它的关注度并不太高,70年代后,海丁克越来越擅长浪漫主义后期如布鲁克纳、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都出了全集,都有权威性。

我对海丁克此版的基调与色彩设定感兴趣,你不能说它是暖色调,但它不冷煞,你至少听不到西诺波利那样逼人的煞气与阴寒,业界对它的质疑也正在这里,但在诸多演奏都以狂势与硬爽重拍来寻求出口的情形下,阿巴多和海丁克对马三演绎思路的新探索值得关注,当然,第一乐章用时35分钟,呼吸感的确有点拖了,呈示部威力也不够集中,但结构并不显松散,很少有人能在这样速度上仍保持充沛的结构张力,速度虽慢但稳健饱满,第7.08分长号的第二主题安稳如山,你感觉不到突发的惊颤,我以为,在对作品的领悟上,海丁克与柏林爱乐团的演绎足够清晰,我并不怀疑某些评论的质疑,一个长达近100分钟的演奏很难自始至终完美无瑕,此版尽管略有瑕疵,整体仍算优秀,柏林爱乐乐团不愧是老辣的一流乐团,最多用七分力,但到处一付熟透的样子,自然,也许是太圆熟了,似乎少了些棱角。

第二三两乐章都在开声有些宽缓,都略失于节奏与情趣的生动,但细部极清晰,又都随音乐展开而迈入佳境,特别是第三乐章柏林爱乐团显示出高超的合奏技术,第四五乐章的人声我满意,次女高音范·内丝以纯美抒情的歌喉优异表现出尼采诗句神秘的氛围,托尔泽镇童声合唱团活跃的歌调也为演奏增色。末乐章是迄今我最喜爱的一版慢乐章,演奏和缓而充满想像力,尤其是轻吟部分令人摒息静气、幻思冥萦,我是每听到此总是努力捕捉每一音符的含韵,生怕漏掉,也就难以理解有业界评论质疑海丁克此时的语速节拍,结尾乐队合奏出比任何一版都强大的情感力量,马三因这个慢板乐章而为众多cm喜爱,海丁克也因这个优异的演奏而及进一流版本之列。

整体看有瑕疵,节奏上缺乏集中的一而贯之的设计,因而有的乐段略显“松”,但海丁克强大的把握力与乐团一流的合奏水平给演奏注入强大能量,有业界更看好他70年代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会堂的演奏,我赞同,但不完全,皇家音乐会堂版自然一流,这无须说,合奏清澈,音响坦荡帅气,推进集中有力,音准极佳,它的优异之处是节奏与速度掌控比柏林爱乐版“正确”,但偏于技术性的演奏稍显想象力不够,马勒特有的率性与率真气息也不是很充足,尤其是第一乐章呈示部铜管部分录制有点沉闷,喇叭口感觉小了一号,声音被“焖”在里面出不来,这样沉闷的铜管难以完美再现主部主题的题旨,展开部大有起色,音乐一步步往正确的轨道走,但在主音D上的和弦爆发(第8.06分)却显软绵乏力,既未给整场的乐队合奏确立动态和弦的能量标准,亦未能在主音调上充分将整个乐队的气势带动起来,就第一乐章来讲,这是一步软招,应懂得,主题的主音动态和弦是标帜性的,换句话说,本该“老大”扛的旗帜,却让给次级的老二了,能量自然不够。

链接:柏林爱乐版:https://pan.baidu.com/s/1Vsenz945_W1A4fB1bEjFQg?pwd=iuk6

链接:皇家音乐会堂版:https://pan.baidu.com/s/1KNLYuNWy870HfPURpc9BwQ?pwd=sd97

gdyy223 发表于 2024-3-22 12:39



西蒙·拉特尔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版录于1997年,拉特尔是具有充沛活力的中生代指挥,在擅长马勒的一干指挥中有他一席之地,他也录制了马交全集。
不要为第一乐章开声动机主题过于拖曳的节奏而放弃,接下来演奏完全在辙,拉特尔尽管性格开朗,但英国人骨子里的保守还是大量显现在演奏中,不要指望他会像阿巴多那样给诠释注入新意,绝不会,我们听到的这版马三是传统的、熟稔的、按部就班的,包括整部作品的节奏处理,听听他在呈示部正宗不走样的声部分布和小号得体的强弱音,英国人天性擅长马勒,他们总能在相对保守的框架之下揭示出作曲家的精神,表现出得体、柔软、平衡、同时伸展性佳的绅士气质,虽呈示部在主音D上的动态和弦上铜管与大鼓未能同步发声的小瑕疵、织体也不够敏感,但这一乐章的表演仍称得上一流。

第二三乐章属典型英国人温馨绅士眼神注目下的英伦田园范儿,拉特尔明显在“抻”着节奏走,让演奏带有柔软又挺实的特质,你如果听得够仔细,会隐隐感觉到第三乐章A部宫廷舞般的步态特征——矜持的节奏型、略被强调的重拍,都让演奏具有伸展开的肢体感觉,他给这个乐章注入英国中产阶层矜持得体又毫不散乱的特质,又让演奏演变的饶有情趣。

本吉特·雷蒙特的演唱听起来很舒服,她对歌曲精致的吐字行腔给我留下印象,颤音运用恰到好处,富于表现力的歌喉具有传神的表情魅力,第五乐章与伯明翰童声合唱团和女声合唱团的配合棒极了,合唱呈现出欢欣活跃的艺术美感,每个声部都是出色的,为整场演奏增分。

第六乐章单纯用演奏时间评判尽管有数据依据,也会有偏差,拉特尔此版用时22.22分,在十几个名版中属偏快的,(索尔蒂的更快、用时20.53分),从抒情与表情感染力角度讲肯定不是最好的,它的前半部分略少了爱的纯净感与眼神里透露出的温柔,而要达到这样效果就必须把速度降下来(如海丁克用时近26分钟),拉长拉细小提琴的线性,减弱背景和声色差,但我很不赞同有业界认为这是演奏缺陷,拉特尔明显给这个乐章注入跌荡起伏的情感波纹,而非单纯去塑造爱的纯净,这是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设计,节拍时值肯定会有差别,我更愿意从类型风格的角度去接受近而欣赏拉特尔的设计,他的均衡与坦荡自有方寸,线条的连续性甚佳,当然,若不喜欢他在这乐章语调偏沉的偏浓郁的音乐语汇也没话说,毕竟多种口味并存。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fxDhOyKoxtisHUClW7ng?pwd=pfvm

lzleele 发表于 2024-3-22 15:45

谢谢老师的分享和聆听指导

y524115238 发表于 2024-3-22 16:09

非常感谢这么用心的分享!

lam8888 发表于 2024-3-22 16:35

谢谢分享。

gdyy223 发表于 2024-3-23 10:43

马勒第5交响曲多版本鉴赏

网上马勒文字多如牛毛,音评人对谈论马勒有浓厚兴趣,但有新意的极少,大都东拼西贴,真正听后自己的直感文字很难看到,对结构客观分析近而提示性的文字就更少,人们热衷于将马勒云山雾罩,但马勒有一点不同于浪漫后期其它作曲家,他的作品易在文字上胡拉乱扯,曲式结构则很难,一但具体到实处,可不是捧着一本什么经就万事大吉的,这部马五不再多说,只提示几点:

一、有教科书认为,马五是一部分界之作,我认同,自此作开始,马勒交响思维从童话仙境、泛神宗教、田园诗情中浑脱出来,开使回归于严苛、矛盾、充漫各种对立关系的现实中,直接的标题性因素隐去了,文学诗歌性的人声不见了,接下来的三部作品都是纯粹的管弦乐,马勒要用自己最擅长的音符来设问回答。

二、想了解一个生活原态的真实的马勒,想了解马勒复杂的不定个性、想了解马勒对生与死对爱的人生态度,马五可以给你一个勾勒性的描述,它未必是一个清晰的影像,但只要你不云山雾罩,不大言不惭、怀着诚心专注的听、认真跟随他的音乐轨迹走,都能被其震撼,为其倾倒甚至感动。

三、生与死是哲学命题,更是现实命题,在现实中,对死的恐惧往往需要更为深入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慈悲悯爱去抵消,中年人尤其如此(创作此作马勒41岁),只有慈悲式的爱意才能将死亡的黑洞遮掩,也只有爱才能最直率彰显出生的美好,不管这爱指向于何——是生活、是艺术、还是由万物众生所引发的慈悲大爱,它永远是人生一道最为耀目的光痕与刻骨铭心的轨迹,而这正是马五最终想要说出的话,在马勒看来,爱是永恒的,为爱倾注大量音符值得,而这些,你都能从马五中感受到。

四、我曾经对马五的曲式很迷惑,后四乐章是一部标准的交响曲,而第一乐章显得多余,但听过后才折服于马勒在曲式上的大胆与深意,仅仅用一章葬礼进行曲,就把此作与前四首交响曲在精神上连接,也仅仅是一章葬礼进行曲,就用明确的音乐语言告别过去,此前的马勒作品,曾多此出现与葬礼和复活有关的话题,但自此作后,就再未明确出现过,直到直接面对死亡的第九交响曲和天堂般达观的《大地之歌》。


第一乐章、复三段体,由小号引发乐队一鼓乐齐鸣的高潮,这一乐段既展示出送葬队列的开端、又是一段严苛、凄楚而壮观的开场白,它带有英雄气质,你也可把它看作A部主题的前缀,A部正主题在1.12分由弦乐奏出,很顺畅的引出送葬队列,5.52分进入到第一中段,音乐在这里呈现复调化发展,织体变的纠结而浓密,情感也当然随之激烈,至极点后再回到A部,但每一次A部的回归都不是简单的重复,音乐不是在旋律上变形,就是由不同的声部演化,音乐色彩与情感色彩很丰富,10.50分进入第二中段,悲凄的情绪进一部深化,12.32分回到A部小号主题,尾声的小号尤如惜别一孤寂的灵魂、挽别一遥远的梦境。

第二乐章、奏鸣曲式,这是一个由严酷走向光明的乐章,0.13分由小提琴演奏严峻的第一主题,它暴风雨般无情的咆哮,1.35分进入由木管开启的第二主题,大提琴吟唱出主题旋律,这一段至关重要,温情如母亲之手,我是把它作为一个伟大的主题来看待,伟大到足以结束过去,伟大到足以脱胎换骨,如果你足够细心,会觉察到第二主题与第一乐章的第二中段有关联,它几乎脱胎于此,这样,第一乐章作为第二乐章序奏的作用就突显出来,3.57分进入的展开部显然突出了第二主题,很明显,展开部是建立在第二主题(也就是第一乐章第二中段,这非常非常重要)基础之上,它不仅巧妙地将两个乐章连接,更为重要的是:它弱化了激烈的第一主题,并开始向温馨的情感过度,它的抚慰力甚至达到令人每听都为之颤栗,从而为后两乐章埋下伏笔,之后是两个主题间的严酷对置,并以第二主题高扬般的旋律结束展开部,而再现部再现的第一主题已经变形,不再冲突激烈,它展现出胜利者的姿态,尽管仍有阴色,但葬礼的凄楚与激烈已不复存在。

第三乐章谐谑曲情趣盎然多变,而结构较难理析,我相信马勒在写此乐章时将曲式置之度外了,这样毫无谐谑味道的谐谑曲、这样难以理捋的结构,这样摈弃传统而又令人信服的写法、这样高度敏感而又真实质朴的音乐,怕是只有马勒这样多重性格而又敏感的大脑才能将其整出来。结构上,定位于奏鸣曲?不像,主题素材在中段没有有效的分解,展开的性能不足,复合三段体?也不大像,中间段落的插部太多,A与B几乎完全“粘合”到一起。

我更愿意将其作为多重复合的三段体来听,尽管作为三段体有些庞大,(当然,你也可将其作为没有充分展开的奏鸣曲式听,随你咋)其实在这样绝妙的、光怪陆离的音乐面前,结构上定位于啥已无大意义,它的主题是清晰的——音乐主语明显具有维也纳园舞曲气质,这里显然参杂了马勒对维也纳生活的回响与再现。
圆号在音乐发展中占据着显著位置,它以领奏的姿态演奏基本主题与各种变化旋律,其次是长号,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A部主题首先由园号呈示,0.42分出现令人愉快的兰德勒舞曲(稍快,园舞曲的前身)——2.32分弦乐演奏出维也纳圆舞曲般的旋律,它形成B部主题——接下来再次回到A部,各个声部围绕兰德勒舞曲打转转,接下来音乐美妙异常,木管的朗润、弦乐的流利婉转、圆号的温柔,各展秀姿,长号也不甘寂寞的前来助兴,它竟然能将中段的音乐柔化情感化,似一声声呼唤,引出圆号恋人般温柔的眼神,弦乐模仿吉它拨奏如神来之笔,瞬间将空气净化,演奏如小夜曲般浪漫温情,若朗月星空、如翩翩起舞、也不时激动——11.16分圆号再一次回到A部主题,节奏又变的兴奋起来,接下来的发展一步比一步精彩,听来令人叹为观止。

第四乐章不用说,指向明确、表达清晰,听这样的音乐,心中泛起的只有一个字“爱”,它对心灵明显具抚慰作用,为了让表情纯化与营造梦幻效果,马勒在这一乐章配器只用弦乐与竖琴。

第五乐章一如即往的回旋曲式,它体现出马勒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复调音乐赋格体裁的稔熟,音乐貌似一个巴赫式赋格运用的大派对,而节奏与色彩则完全是新世纪的,跳的是赋格的舞,服装则透着新时代的多姿多彩,赋格主题不断在小提琴、中提琴、木管与铜管、大提琴与木管间交替穿梭进行,声部组合间或明确,更多则是将组合打乱,再衬以丰富的节奏与色彩变化,令人目不暇接,表现出缤纷多彩的合奏与豁达雀跃的乐观情趣。

马五真是好生了得,难怪他在100多年前会自信的说“我的时代必将来临”,这样杰出的交响作品,怎么可能被长期遗忘!

gdyy223 发表于 2024-3-23 10:51




战后推销马勒的功臣,一个瓦尔特,一个门盖尔贝格,巴比罗利动马勒音乐稍晚,但却是诠释马勒超重量级权威之一,这版马五录于1969年,为巴比罗利去世前一年所录,演奏透出大师对马勒的理解和认知,无论对作品还是对管弦乐的把握都显得运筹完满,他扼准了马勒特有的节奏感,同时辅以稳健的推进、恰当的着色、宽阔的动态幅度与迷人的抒情色彩,当为首荐。

我始终认为,马五最优秀的版本当属巴比罗利,他在演奏中所显露的高贵气质多少年都令我为之倾倒,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在演绎的深入与管弦乐的处理上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演奏哪个乐章都没有夸张成分(演奏马勒,这是极其可贵的气质),却并不失幅度、不失情感,既高屋建瓴,又透着英国中产阶层的达观平和与人文气息,对于有一定功力的指挥家来讲,演奏中将动态幅度拉开并非难事,难在拉开的同时还能把握住平衡,更难在能将幅度拉至理想境地而同时不失作品的深度,这才真难,而巴比罗利无疑是其中少数几位大家,你听听他在马勒交响作品所惯常的、幅度极致宽阔、层次与节奏极其复杂的极端管弦乐中所达到的平衡,那种易如反掌、举重若轻的大本事,那种山崩地裂而仍能气定神闲的姿态,这才是大家,这版马五实在是让我敬服。

其它版本中,卡拉扬、滕斯泰特、西诺波利版都数一流,都在不同的艺术构思上体现出各自的理解与风格。

提供巴比罗利三版马五的音源,同一录音,不同版次,高码低码,适者自取。

ape版:https://pan.baidu.com/s/1XysgihEoq-tFspcDTDUeCA?pwd=v2ba
wav版:https://pan.baidu.com/s/1-1cZBW0-SUSz4iQGJe0HzQ?pwd=zixg
LP高码版:https://pan.baidu.com/s/1OD1RGTdUMJ-PasbDgmg-2w?pwd=zkrf

gdyy223 发表于 2024-3-23 10:55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3-21 23:21
跟着您的指引欣赏~~觉得自己在登山

奉上黑胶转录的高码,从俄网上划拉过来的。


谢谢小哥,果然好声,又一番体验。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3-23 10:58

gdyy223 发表于 2024-3-23 10:51
战后推销马勒的功臣,一个瓦尔特,一个门盖尔贝格,巴比罗利动马勒音乐稍晚,但却是诠释马勒超重量级 ...

就觉得巴比罗利的这版马五音色最迷人~~别的好说不出来什么,囿于学识和能力。:$

俺听的黑胶版:loveliness:

lam8888 发表于 2024-3-23 11:00

谢谢分享。

MusicAV 发表于 2024-3-23 11:16

gdyy223 发表于 2024-3-23 10:51
战后推销马勒的功臣,一个瓦尔特,一个门盖尔贝格,巴比罗利动马勒音乐稍晚,但却是诠释马勒超重量级 ...


楼主的wav版是EMI首次数字混音版,最早的CD是天使标西德产,当时手中已有SOLTI的马五没想再买巴比罗利的,后来有钱了再去买,EMI改头换面就是楼主这张碟,荷兰产。
楼主的ape版是EMI的GROC系列,用号称art技术重新数字混音的。
官方的高码版是前几年WARNER发布的192K,是从原始录音母带再次采样的混音重制。

(格式上,ape相当于把wav用zip无损压缩打了包,都是PCM,解压后一样的)

MusicAV 发表于 2024-3-23 12:51

MusicAV 发表于 2024-3-23 11:16
楼主的wav版是EMI首次数字混音版,最早的CD是天使标西德产,当时手中已有SOLTI的马五没想再买巴比罗利 ...

我相信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款封面不同的CD中音频数据是一致的(CD号都一样),只是压片地不同。art重新混音的GROC系列原始数字音频数据和八九十年代首版是一样的,只是混音时添油加醋撒味精佐料不同。
80年代从原始模拟母带44.1K采样和本世纪的192K采样, 母带又经过了20多年,混音师换了一代,EMI变成了WARNER。


yur 发表于 2024-3-23 17:04

学习。。。{:4_116:}

万物枯荣 发表于 2024-3-23 21:21

此贴高手如云!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