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怀念大师--马勒逝世100周年 [打印本页]

作者: sugar    时间: 2011-5-14 00:35
标题: 怀念大师--马勒逝世100周年
(以下文字、图片、唱片的整理来自网络、杂志及个人收藏)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这几十年中,欧洲的音乐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自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逐渐向现代音乐过渡。而古斯夫.马勒就是处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的一位音乐巨人。
  马勒的创作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是忏悔的音乐,是存在痛苦的音乐,是人间通往地狱的桥梁。他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根植于传统的德奥交响乐,以深受民族风格音响的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为表达形式。马勒对瓦格纳的歌剧和布鲁克纳的交响乐十分着迷。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低微的家庭出身、坎坷的生活遭遇造就了马勒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特殊的性格。他心地善良,深知人间疾苦,充满人道主义思想,他对社会中的勾心斗角深恶痛绝,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深表同情。
马勒的音乐是宇宙与大自然的结合。正如美国指挥家伯恩斯坦所说:“马勒的时代到来了吗?到来了。而且已经到来很久了,甚至在他的精神顺着笔尖流入他的每部交响的每一小节的时候就到来了。”

1860年7月7日,古斯塔夫.马勒出生在奥匈帝国境内的波西米亚小镇卡里什特。随后同家人迁往距离布什格约50公里的伊赫拉瓦。在这里,马勒度过了他的童年。
马勒的成长历程有着悲剧性的一面,14个兄弟姐妹有9个先后夭折,自己也时刻被死亡所笼罩。弟兄的夭折,双亲的不和,给马勒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影响,唯有音乐慰藉着他幼小的心灵。
虽未犹太人,但是马勒的音乐教育始于伊赫拉瓦的天主教堂。他自幼喜欢听民歌,音乐天分很早便显露出来,年仅10岁就举行了自己的首场钢琴独奏会。15岁时马勒来到维也纳,顺利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进修。他是一名非常勤奋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过钢琴和作曲两项大奖,并被誉为“天长的钢琴家”,而他本人却更痴迷于音乐创作。目前我们已知的马勒最早的作品始于其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期间的创作,但实际上,早在伊赫拉瓦,马勒便开始了音乐创作。宗教和家庭的影响奠定了马勒的内在性格和音乐风格。

[attach]816351[/attach]
19时间下半叶,卢布尔雅那成为斯洛维尼亚的文化中心,拥有著名的交响乐团“爱乐协会”和“地区剧院”。1881年,马勒受邀在“地区剧院”担任指挥,他排练的第一步歌剧是威尔第的《游吟诗人》。1881年10月15日得《莱巴赫周刊》评论到:“乐队指挥马勒正在精心排练歌剧而用心用力,我们可以坚信,他的这项任务顺利完成。”此外,在1882年3月,马勒也为钢琴家的身份参加了“爱乐协会”的演出,他精彩的演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1883年,马勒咋维也纳卡尔剧院担任合唱队的指挥。此时,他对莫扎特和瓦格纳的歌剧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尤其是对瓦格纳的敬仰,似乎已超越一切,甚至为了信仰,他也将自己塑造成一名“素食主义者”。翻开他在歌剧院演出的节目单,莫扎特和瓦格纳的歌剧总是贯穿始终。随后,马勒在卡塞尔和布拉格指挥了门德尔松、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中的谐虐曲并演奏了自己的歌曲。1886年2月,马勒在布拉格仅凭记忆指挥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精彩的演出政府了当晚的观众。
1886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马勒前往莱比锡。这座被歌德成为“小巴黎”的城市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有着“书城”和音乐之城“的美称,巴赫、瓦格纳、门德尔松等音乐大师都与莱比锡有着不解之缘。起初,马勒担任但是莱比锡国家剧院的第一乐队指挥阿图尔.尼基什的助理指挥,随着才华逐渐展露,他成为剧院不可替代的指挥家。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马勒平时对乐队啊哟球严格,又不善对于上司阿谀奉承,和剧院里一些因循守旧的势力矛盾丛生,1888年5月,他不得不递上辞职信,结束了自己在莱比锡的日子。
随后,马勒被聘为布达佩斯歌剧院的音乐总指挥。在1890年的一场音乐会中,马勒指挥了莫扎特的《唐璜》,坐在台下的勃拉姆斯被马勒的激情和才华所征服,不由地喊道:“他可真是能干的家伙!”马勒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也提到了此事,并认为“他的赞赏使我非常幸福”。1889年11月20日,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在布达佩斯上演,但首演就遭遇了“滑铁卢”,再加上父母和一个妹妹的离世,深受打击的马勒辞去了音乐总指挥的职位,在处理好双亲的家产后,他去意大利进行了一次旅行,之后一路北上,抵达汉堡。
汉堡对的古的戏剧发展有着重要贡献,这里的歌剧观众对音乐演出有极高的鉴赏力。1891-1897年,马勒接任了汉堡歌剧院的首席指挥。他指挥的瓦格纳歌剧,政府了挑剔的观众,《叶普根尼.奥涅金》更是获得了柴可夫斯基人的赞赏。可以说,这是马勒一生中难得的欢乐时期。在此期间,他除了指挥歌剧演出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于作曲。他的第二、第三交响曲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他往往是夏天作曲,冬天指挥,所以被称为“夏天的作曲家”。

1897年,马勒经勃拉姆斯的大力推荐,受聘为维也纳皇家歌剧院的音乐总指挥,开始了他最为辉煌的人生篇章。马勒的黄金创作期是1896-1907年的这十年间,在此之前的主要作品是第一和第二交响曲。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第三到第八交响曲以及和声乐套曲《亡儿之歌》。马勒在维也纳与肖像画家辛德勒的女儿阿尔玛擦出了爱的火花,二人与1902年完婚,当时马勒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在维也纳,马勒受到极高的拥戴,他的歌剧每天都在报纸上报到,甚至连出租车司机都能在大街上认出他。阿尔玛曾说:“我已经得到了维也纳最伟大的男人。”
1907年是决定性的转折,马勒的女儿死于白喉,使他悲痛欲绝。谁能想到,他亲手创作的《亡儿之歌》,却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印证,被诊断出心脏疾病,与妻子阿尔玛之间的感情恶化,被迫辞去维也纳皇家歌剧院总指挥的职务,接踵而至的不幸使马勒万念俱灰,他的维也纳歌剧院时代就这样结束了。12月,马勒旅居美国,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指挥,并且创立了“纽约爱乐协会”。但他十分怀念故土,每年夏天,马勒仍然会回到奥地利的乡间从事音乐创作。
[attach]816352[/attach]

马勒的晚年充满了坎坷与无奈。由于心脏疾病,他开始对死亡充满恐惧。阿尔玛曾这样记叙:“我们害怕每件东西。他常常在走路中停顿下来,发现自己心跳不正常。他常常要我听他的心,看看是否心跳得清楚,或快、或平静….”这种畏惧心理促使马勒拼命写作。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九交响曲—以中国唐诗为背景的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并着手第十交响曲的创作。
1911年2月21日,马勒在纽约指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由于严重的心绞痛发作,他被送往巴黎资料。“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随着病情加重,马勒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烈。1911年5月2日,他回到维也纳。6天之后,这位经历了无数世间坎坷和辛酸的音乐家与世长辞,终年51岁。他的第十交响曲也成为了一部未完成交响曲。

可以说,马勒对20世纪的整个音乐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对其后的勋伯格等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马勒的作品带着极强的个人风格,并没有随波逐流。他意随心动,他的音乐是一种解脱,一种自由。马勒在音乐创作上追求庞大的曲式结构、乐队编制,并对打击乐声部重视有加。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称马勒的交响曲犹如德奥交响音乐史中伟大的完结篇!
马勒最重要的作品是10部交响曲和4部声乐套曲。对死亡的解读贯穿在他的每一部交响曲中,如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干脆命名为《悲剧交响曲》。他最著名的声乐套曲有《悲叹之歌》(Des Klagende Lied),《少年魔角》(Des Knaben Wunderhon),《流浪少年之歌》(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和《亡儿之歌》(Kinder Toten Lieder),单从作品的标题入手,我们不难看出马勒所经历的痛苦和他内心深处的矛盾。
马勒是一个充满忧郁的作曲家。他曾悲伤地说:“我是一个三重无家可归的人。作为一个在波西米亚出生的人却住在奥地利,作为一个奥地利人却生活在德国人中间,而在世界上作为一个犹太人,到处我都是个陌生人,永远不受欢迎。”他常常引用俄国作曲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大地上还有别的生灵在受苦遭难时,我又怎能感到幸福呢?”他站在一个新时期的起点,有些不安,有些矛盾。那令人怀疑、沮丧、愤怒的纠纷人世风景,在他的笔下又充满些许憧憬与喜悦,令人无限眷恋。
============================================================================
附上马勒的年表:

1860年、7月7日,生于波希米亚卡里施特。
1866年、开始学习钢琴,教师维克洛林、布劳施。
1969年、受益于钢琴师布洛罗什。
1870年、在伊格拉夫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会。
1874年、13岁的弟弟恩斯特去世。
1875年、9月20日进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声、作曲。开始创作歌剧《恩斯特•冯•斯瓦本公爵》
1876年、在钢琴和作曲课中获奖,在伊格拉夫和维也纳举行钢琴五重奏和小提琴奏鸣曲。
1877年、再获钢琴课奖,在伊格拉夫通过中学结业考试。
1878年、帮助布鲁克纳将其《第三交响曲》改编成《钢琴二重奏》,开始创作《悲叹之歌》。
1880年、第一次受聘担任哈尔夏季剧院的指挥。
1881年、在菜巴赫担任指挥。
1882年、在奥尔姆茨担任指挥。
1884年、在卡赛尔担任指挥,完成《旅行者之歌》
1885年、在布拉格担任指挥,完成《青春之歌》第一卷。
1886年、在莱比锡担任尼基什的助理指挥,在此期间,应韦伯后人之请,根据《三个平托》的片断编写一部歌剧。1888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担任指挥三年,创作《第一交响曲》。11月20日,《第一交响曲》在布达佩斯公演,
亲任指挥,开始为《少年魔角》谱曲。
1889年、1月,在布达佩斯指挥《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的演出。
1891年、在汉堡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
1892年、率汉堡歌剧院去伦敦演出瓦格纳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以及贝多芬的《菲岱里奥》,完成《青春之歌》第二、三卷。
1894年 开始创作《第二(复活)交响曲》,其间彪罗去世。
1895年、3月4日,《第二交响曲》在柏林公演,理查•施特劳斯任指挥。
1897年、皈依天主教,5月起,在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任指挥,至l907年止。完成《第三交响曲》。
1898年、完成《悲叹之歌》。
1900年、开始创作《第四交响曲》。
1901年、6月,《第三交响曲》在克雷费尔德公演。11月25日,《第四交响曲》在慕尼黑公演,均亲任指挥。
1902年、3月10日,与阿尔玛•申德勒结婚,创作《第五交响曲》、《亡儿之歌》。
1904年、11月18日,《第五交响曲》在科隆公演,亲任指挥。开始创作《第六交响曲》。
1905年、《亡儿之歌》和《吕克特的五首歌》在维也纳公演,亲任指挥,创作《第七交响曲》。
1906年、5月27日,《第六交响曲》在埃森公演,亲任指挥。
1907年、创作《第八(千人)交响曲》,7月5日,大女儿玛丽亚•安娜去世。几天之后,发生一次心力衰竭,年底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担任指挥。
1908年、1月 1日,在大教会指挥上演《特里斯坦》,年底出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9月19日,《第七交响曲》在布拉格公演,亲任指挥,完成《大地之歌》。
1909年、完成《第九交响曲》,开始起草《第十交响曲》。
1910年、9月12日,《第八交响曲》在慕尼黑公演,亲任指挥。
1911年、5月18日,在维也纳去世。11月20日,遗作《大地之歌》在慕尼黑公演,布鲁诺•瓦尔特任指挥。
1912年、6月29日,《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瓦尔特担任指挥。

11.jpg (17 KB, 下载次数: 61)

11.jpg

22.jpg (19 KB, 下载次数: 54)

22.jpg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