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真实原音之宗师-SONY WM1A与MDR-Z1R (外加DSD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topyo    时间: 2017-2-27 22:58
标题: 真实原音之宗师-SONY WM1A与MDR-Z1R (外加DSD的讨论)
本帖最后由 topyo 于 2017-2-27 23:23 编辑

文:火鸟文斯
真实原音之宗师-SONY WM1A与MDR-Z1R

      对于SONY最新的旗舰播放器WM1-Z(金砖)和WM1-A(黑砖),还有最新旗舰耳机MDR-Z1R。无论你是否属于索粉,只要你是随身听或者音乐爱好者就会对其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次索尼采用了很多独创的音频技术加上全新市场定位的价格,对于已经进入台式HIFI领域的定价,让您有一种望而却步却又想一探究竟的冲动。望而却步只因对其不够了解,当我们充分了解新旗舰的实力后,你会发现这是物有所值。
对于WM1-Z(金砖)而言,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所了解,始终金砖是旗舰里的重点之作,相对而言,我对WM1-A(黑砖)更加感兴趣。更加亲民的价格,黑色低调而有品位的外观,同样表现出色的声音风格,让我感觉到黑砖同样有很大的发烧潜力。
      今天的主角是WM1-A和MDR-Z1R,外加索尼与Kimber Kable紧密合作的官方升级线MUC-B20SB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黑砖,在2016年9月1日索尼在北京举行了简单而浓重的新品旗舰发布会,此前在网络上和微博上已经有些消息在吹风,所以我也非常关注,发布会过后我立刻找到索尼的朋友拿到样机去试听,刚开始我是感到失望的,声音感觉没有发挥出来,事实证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大家不要误会,不是新品声音不好,而是因为金砖和黑砖内部耳放电路部分使用了新开发的OS-CON和POSCAP聚合物电容,发烧友肯定知道新的电容都需要一定时间去煲机,官方建议是使用200小时后,这些电容的电气特性将逐渐稳定,效果才能发挥出来。那好吧,我唯有再等等,一等就是几个月,第二次听的时候已经是17年一月份索尼在广州这边举行的试听活动,这次我才真正体会到其真正的实力。


外观与内部技术

       NW-WM1A是属于Sony最新的Signature Series系列下的新品,名称方面它并没有延续旧有旗舰便携播放器以NW-ZX的顺序。其名字含义是“标志”而不是签名,个人理解为声音的“标志”,索尼确实在音频领域贡献非常大,作为行业的标志性企业,我们可以将Signature理解为标志性的声音。
      NW-WM1A采用的是精细加工的铝制机身,整机以黑色为主色调,仅有正面和背面的Logo为白色与金色,顶部配有4.4mm和3.5mm耳机接口,机身外形设计成一个握手感舒适的流线形机身,侧面是标有清晰指示的按钮,底部配有TF卡卡槽。机身重量为267g,相比起金砖的厚重感,黑砖反而增添了一些便携性。
内部采用很多“黑科技”,都是索尼专门定制的,双层电气电容、FT CAP、Corson铜合金背板、时钟优化(44.1kHz和48kHz双时钟)等等。另外,LDAC无线技术、DC相位线性器、DSEEHX等等为无线传输以及打造好音质建立了优秀的硬件技术基础。
      全新S-Maser HX(输出功率增大),通过采用针对Walkman而独立开发的新款全数字放大器“CXD-3778GF”,支持原生DSD格式,独创4.4mm平衡输出,具有高输出功率以及极低低噪的表现。单端输出功率为(16欧)60mW,4.4mm平衡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6欧)250mW,足足高出4倍输出功率。同时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3.5mm输出口与4.4mm平衡输出口采用完全不同的放大电路,而且只在4.4平衡口下提供DSD硬解。所以这也为接下来要介绍的4.4mm平衡版本的MDR-Z1R作了铺垫。
       MDR-Z1R “one signature sound空气听感”,看到这样的广告语不难想象到SONY在设计这款旗舰耳机的时候用了很多空间反射技术。Z1R是属于封闭式耳机。70mm大孔径HD(高清)驱动单元,由8层原件组成,其尺寸可以完全将耳朵覆盖。打开耳罩首先看到的是“斐波那契”图形格栅,这种看似不规则的图形能够做到每一个空格的面积都是相同的,使驱动单元开孔均衡。另外还使用了高硬度材料,使横档尽可能更细,不会影响声音在空气的传播,达到平稳的高频特性。这些设计能降低了音染,更好地再现了原音乐专辑的声音。

      镁质球顶振膜,实现120KHZ的高频延伸,而振膜边缘则采用镀铝LCP材质,具备较大的活动量,可响应最低4Hz的频率。不过这款耳机的灵敏度不算高,只有100dB/mW,尽管阻抗不高,只有64欧姆,但要想把它推好了,一般的随身播放器应付起来不算轻松。
      耳机外壳部分突出来的形状让烧友产生不少遐想,但其设计并非简单。外壳由三层材料组成:“无谐振的内壳”通过风的优化控制消除空间共振,提高可听度的信噪比,细节还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声阻”部分采用加拿大针叶树材质的纸盘,官方提供资料讲述制作纸盘的方法是使用常年恒温的雪融地下水,使成品物理特性更加稳定,让其音色更加自然真实。“外壳保护罩”是用于保护声阻,由金属线无结编织,表面采用离子电镀处理铬化合物,从而使表面硬度提高了七倍。羊皮制作的人体工程学三维耳垫,让佩戴舒适性和气密性提高了不少。

关于DSD的科普与讨论

      说了那么多是时候来点“干货”,为什么我会用“真实原音之宗师”来做标题呢?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的播放器牌子都用DSD原生硬解来做卖点,下面先解释一下什么是DSD。
DSD即DirectStream Digital,表示直接比特流数字编码,是SACD(Super Audio CD)的编码模式。最初的超级音频CD(SACD)格式,是由索尼和飞利浦在90年代末和20世纪初提供。不同于PCM,它提供位深只有一位,但有着高得多的采样率。例如DSD64有2.8 MHz采样频率,DSD128有5.6 MHz的采样频率。
      然而(PCM)格式的采样方式有些不同,其利用等间隔时钟信号测量模拟信号的幅值并以二进制数来替代它。幅值被表示为二进制数(1和0),并且该数字的位数通常被称为位深度。 测量的时间间隔称为采样频率。当记录标准CD时,每秒采样44100次。这些信号中的每一个被测量点使用了16位的精度,将结果存储为16位二进制数。另一方面,如果想记录高分辨率音乐,将采取24位的位深,采样率为每秒192000次(192kHz)。
      那么必然有人会问那到底是PCM格式好还是DSD格式好啊?始终我们现在玩的是数码播放器呢。不用急,我会细细道来。
PCM是记录母带的原始格式,因为PCM可以做后期调音处理,然而DSD不能,所以包括大部分的DSD格式都是由PCM母带格式转换过来的,只有少部分是直接在录音的时候采用DSD格式。这样来说感觉是PCM更胜一筹,但可惜的是我们不可能拿到母带版本的超高采样率的PCM音乐文件,所以目前唱片公司正式发行的高清音频格式以SACD(Super Audio CD,超级音频CD)为主,DSD的ISO文件就是从SACD中提取,然而其他从网络上找到包括(24/96或者24/192)的高清格式,基本都不是唱片公司原厂出来的文件,只要不是原厂文件,那就有很大可能是从CD上提取升频而成的,经过我对比了上千张古典音乐高清格式专辑后发现,24bit/192khz基本是假的,音质比CD提取的WAV格式听感还差,除了英国Linn莲音响公司发行的试音专辑采用24bit/192khz采样率以外,目前的确有几个唱片公司有推出24bit/96khz文件,例如HDTT、2L、Chesky等等,但是为数不多。
得出的结论就是DSD是目前真正由唱片公司出来的高格式文件,同时SONY也是DSD的缔造者之一,“真实原音之宗师”就是这样的由来。


听感分享
      下面终于来到WM1-A(黑砖)搭配MDR-Z1R的试听环节,即便WM1A的音质与WM1Z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也不能说明WM1A的声音表现不够优秀。通过这几天的使用,各种乱搭试听之后,我发现MDR-Z1R是一款非常有潜力的耳机,它的宽容度很高,多数播放器就算只能推出大概六成功力,声音表现略为拘谨,但出来的声音也能讨好很多人的耳朵。无论黑砖还是金砖真正的原生DSD播放都只能通过4.4mm平衡口来体现。所以这次还带上了SONY与Kimber Kable共同开发的高保真线材MUC-B20SB1
      从1979年开始,Kimber Kable就开始制作高性能线材。结合索尼多年积累的耳机技术和KimberKable的卓越编织技术,为高端平衡式耳机量身定做了MUC-B系列线材。此线材系列忠于原音,能高度呈现高解析度音频的出色音质,通过选用不同端口的线,不会限制耳机能连接的前端。MUC-B系列线材在高音质、使用灵活性和耐用性上实现了出色的平衡性能。
当搭配带有4.4mm平衡输出的WM1-A(黑砖)时,其声音表现颇为清秀、通透而富有乐感,细节更加丰富,线条感更明显。
      我先从人声经典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DSD版本开始试听,其声音表现层次分明,人声和乐器的定位和结像非常清晰自然,人声的味道得到很好的体现,《酒红色的心》属于非常轻柔有韵味类型的录音专辑,能够体现出一套系统中频部分的水平,就此听来,这套搭配用来聆听人声非常耐听而且有味道。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声音背景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出来由任何低噪。
      接下来听听古典专辑,先来一张2016年DECCA的新专辑《KentNagano - Danse Macabre:长野健指挥的死亡之舞》,《死亡之舞》是我入烧以来非常喜欢的曲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RR唱片公司出版的《红魔鬼》发烧古典专辑。可惜一直找不到高格式版本,这次终于等到24/96的版本实在难得。一曲下来让我感到意外,心里原本想着要用MDR-Z1R这种大耳机来听古典至少要用台式耳放才能推出比较合理的听感,但在黑砖的推动之下竟然没有感到很明显的压抑感,声场推开大概有七成,能感受到声音由前往后传递并且能反射回来,形成非常立体的空间感。乐器的定位结像清晰,分离度比较出色,在高潮部分也不会感到凌乱。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乐器的质感和细腻度有些欠缺。
      最后再来一张DSD古典专辑,SONY最擅长的硬解DSD怎能不派上用场呢。这张专辑是来至《Mariinsky Orchestra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DSD Symphonies Nos 1 & 15》,一整张专辑聆听下来,真的不想停,上一个古典专辑的美中不足,在SONY强大的DSD解码能力下基本消除,乐器质感提升明显,细腻度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控制力和瞬态都有不错的表现。这套搭配下来能让Z1R发挥到八成功力左右,始终Z1R是一款70mm振膜单元的旗舰耳机,可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大,今后可以继续通过不同的搭配来得到不同的听音体验。

感想
      总结来说,对比起目前随时听市场上的播放器,WM1A(黑砖)中性偏暖的声音同时与其他耳机产品相当百搭的特性,加上SONY高品质的做工,WM1A(黑砖)是颇具性价比的。我经过长时间的对比,DSD应该是目前高格式音频文件里面声音比较自然真实的。很多烧友曾经在某些入门级的播放器中聆听过软解码的DSD回放效果,很容易误解了DSD的真实实力,所以烧友们有机会的话去一定要尝试一下WM1-Z(金砖)或者WM1-A(黑砖)通过4.4mm平衡输出搭配MDR-Z1R播放DSD的效果,可能会让你耳目一新。


作者: lpfjk    时间: 2017-2-27 23:00
沙发
作者: 北美鱼塘    时间: 2017-2-28 01:24
楼主好文,对比过上千张古典专辑,这么多,爱乐之人呐、

另外黑砖是直解,比硬解要高级。
作者: tommyclerk    时间: 2017-2-28 10:39
z1r直推不行啊
作者: sybgyac    时间: 2017-2-28 11:11
黑砖4.4还是可以的
作者: bitter_tea    时间: 2017-3-5 22:45
黑砖搭配黑黄鹂,感觉还行。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