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音乐重放,究竟是还原,还是艺术再加工,或者两者兼有? [打印本页]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4 17:01
标题: 音乐重放,究竟是还原,还是艺术再加工,或者两者兼有?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4 20:13 编辑

音乐重放,包括录音公司对唱片的录制,音响器材公司的器材制作,以及发烧友们的系统搭配,究竟是还原,还是艺术再加工,或者两者兼有。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所谓艺术再加工是针对重放的音乐,还是声音,如果是说对音乐进行艺术再加工,我想大部分的录音师,器材设计制造者和发烧友都没有这个水平,也没有资格去做这件事情,毕竟这些人里面是音乐家的少之又少,是音乐家,水平又高到对音乐的艺术再加工能被广大发烧友接受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所有的唱片录制,器材制造和器材搭配都是围绕着如何来精确地还原音乐作品本来的意境,每个录音师,每个器材设计制造者,每个音响发烧友都试图在精确地还原音乐作品本身,当然,对什么是好声音的理解偏差,在操作上经验的多寡,以及受器材档次的限制,这种试图精确还原作品的结果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但这种风格各异的声音,是由于录音师、器材制造者,发烧友对好声音理解的偏差,和经验的不足,以及受器材档次限制造成的无奈结果,并不是什么狗血艺术再加工。
如果是所谓的对声音的艺术再加工,那更是有点像笑话一样了,比如说,如果声音本来是偏冷调的,我通过调音处理,让声音听上去温暖一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再加工?让声音听起来温暖一点,就更有艺术性了?
虽然我一直强调,优秀的器材,声音的呈现一定要有美感,但其实这种美感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就是更低的音染来实现更好的透明度以及微弱细节的还原,更多微弱细节的还原能让器材播放的音乐更流畅,更有美感,虽然这种特别流畅和美感的声音的实现需要调音的人具有良好的审美品味,就是说调音的人的艺术素养和阅历,对好声音的正确理解非常重要,但实现这种声音的手段其实是纯技术活,并非是所谓的艺术再加工,因为没有任何再创作和再加工的成分在里面,所有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还原。
另外,器材所谓的音乐性是靠优秀地还原音乐信号来实现的,有的器材播音乐音乐味好是因为它对声音的还原非常优秀,特别是微弱细节的还原特别好,有的器材播音乐没有音乐味,是因为其对声音的还原并不优秀,特别是细微细节的大量丢失等问题。音乐味来之音乐本身,并非是人为地靠器材添加到音乐里的。其实,本来音乐都有音乐味的,你的器材和系统听起来没有音乐味,是你的器材或系统把音乐中的音乐味搞丢了而已。
作者: guoquan    时间: 2019-10-24 17:26
在不断接近高保真的方向下,按照各自认为的好听再微调一点整体听感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10-24 20:03
器材能加工格莱美早就颁发器材艺术奖了

把卓别林电影还原成彩色的能增加艺术性吗?怕不是画蛇添足吧?

用几千万刀的小提琴演奏对演奏家技艺有帮助吗?阿根廷作曲家、演奏家古斯塔沃用破铜烂铁敲打出的旋律一样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9-10-24 20:07
这事情纯看个人喜好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5 14:28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5 14:48 编辑
四环一郎 发表于 2019-10-24 20:49
楼主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并不完全同意,个人认为器材厂家,完全有权利对你买来的唱片进行艺术再加工, ...

其实这种操作也是纯技术活,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假如我告诉你说,索尼的电视机通过给画面增加某种淡淡的色彩,从而画面让人看起来更舒服,所以索尼在他们制造的电视机中倾注了他们对电影艺术和电视剧艺术的理解,或者说他们对电视机播放的电影或电视剧做了艺术再加工,你觉得是不是一个笑话。其实音频器材是用来听声音的,例如,用在会议扩声,并非一定是用来听音乐,所以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正如电视机是用来看画面的,如果用来做视频教育,所谓的艺术性和艺术再加工又体现在哪里呢?

作者: wangqi1979    时间: 2019-10-25 15:17
wzchen 发表于 2019-10-25 14:28
其实这种操作也是纯技术活,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假如我告诉你说,索尼的电视机通过给画面增加某种淡淡的 ...

这是我看到比较精彩的回怼,所以水军一天到晚宣称自己的产品,声音调得最好,不如老老实实先把数据做好。。。。方向只有一个,如何更好的还原音乐输出,而且你提到了一个指标,就是所谓的音乐细节丢失,这其实又回到了信噪比这个最原始的数据上。。。一个产品如果实打实的做好了信噪比,分离度,以及响度失真这几项参数,那么细节一定会好。。。至于声音刺不刺耳,鼓点弹不弹,这才是那些录音棚的所谓的乱七八糟的艺术家们要考虑的。。。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0-25 16:07
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同不同的菜系,所谓对回放进行二次艺术加工如同对烹制好得菜肴继续放佐料进行二次烹饪,糖醋鲤鱼里放糖问题不大,顶多更甜,但对酸菜鱼放糖我只能说可能大概也许有人会喜欢吧?当然某些杠精硬要怼我说自己就是喜欢老母鸡汤都要放糖,我只能甘拜下风,说声佩服。
作者: wangqi1979    时间: 2019-10-25 17:13
本帖最后由 wangqi1979 于 2019-10-25 17:16 编辑
dragonbaby 发表于 2019-10-25 16:07
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同不同的菜系,所谓对回放进行二次艺术加工如同对烹制好得菜肴继续放佐料进行二次烹饪,糖 ...



作者: erogee    时间: 2019-10-25 17:24
从拾音设备开始声音就是失真的累积
能允许多大程度的失真,就是个人喜好
作者: 4devon4    时间: 2019-10-25 17:55
接上边电视说点,比如电视把动物世界里的动物颜色变艳丽了,但动物真实的颜色却不是那样的,好看吗?好看,但不是真实的。,,声音也是这样,好听,但不真实。。。。。
作者: woshizoufeio    时间: 2019-10-25 18:06
纯粹的追求100%的还原其实并不用花多少钱,指标好的器材怼着无脑买买买就行。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5 19:42
4devon4 发表于 2019-10-25 17:55
接上边电视说点,比如电视把动物世界里的动物颜色变艳丽了,但动物真实的颜色却不是那样的,好看吗?好看, ...

但把颜色调的艳丽一些,至少不能说是对播放的电视片做了艺术再加工吧,把这种简单技术处理说成是艺术加工,我真的感觉有点卖拐的味道。

作者: tts43    时间: 2019-10-25 20:20
woshizoufeio 发表于 2019-10-25 18:06
纯粹的追求100%的还原其实并不用花多少钱,指标好的器材怼着无脑买买买就行。

但是得到真实的器材指标会耗尽绝大多数人所有的脑细胞。 别以为告诉你的都是真的。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10-25 20:29
alex_to 发表于 2019-10-24 20:03
器材能加工格莱美早就颁发器材艺术奖了

把卓别林电影还原成彩色的能增加艺术性吗?怕不是画蛇添足吧?

请问古斯塔沃的作品名称?我去听听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10-25 20:29
其实问题只有一个,Hi-Fi是什么意思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10-25 20:44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10-25 20:29
请问古斯塔沃的作品名称?我去听听

《断背山》,其实《the last of us》的配乐你应该更熟悉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10-25 21:18
alex_to 发表于 2019-10-25 20:44
《断背山》,其实《the last of us》的配乐你应该更熟悉

相当熟悉。。。氛围大师!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10-25 21:44
本帖最后由 alex_to 于 2019-10-25 21:47 编辑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10-25 21:18
相当熟悉。。。氛围大师!

古斯塔沃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不知道五线谱,他自制的各种乐器几乎叫不上名字

再看看《肖申克的救赎》里广播喇叭还原的旋律,丝毫没有影响音乐撩拨犯人的情绪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10-25 21:58
alex_to 发表于 2019-10-25 21:44
古斯塔沃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不知道五线谱,他自制的各种乐器几乎叫不上名字

再看看《肖申克的 ...

音乐性,只存在于音乐之中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0-25 22:23
加工是肯定的,但是不是艺术的加工,那得看怎么理解“艺术”这个词了。
.
另外,我不认为音乐味仅仅是对细节的还原而已。如果还原得好就是有音乐味,那我举个例子,拿个上亿像素的相机去拍妹子,超清晰,超真,还原的超好,妹子就有味道了吗?拿这张超清晰的图去P一下,突出这个妹子的身段,美化一下脸蛋,得出来的图和原图比,哪个更好?
.
我认为楼主对好声音的理解仅停留在还原细节这个层面,没有深入分析每种音乐到底应该在细节丰富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突出点什么,你的KSA5豪华版耳放很可能是一种没有个性、没有追求的声音。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6 01:39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5 22:23
加工是肯定的,但是不是艺术的加工,那得看怎么理解“艺术”这个词了。
.
另外,我不认为音乐味仅仅是对 ...

没有个性就是最好的个性,这样的器材听任何曲目都是音乐味好得不得了,都说HD800听人声不好听,可是我拿HD800听女声,居然比W5000的女声还毒,请问,目前有哪个耳放能做到这点,

作者: murongbo    时间: 2019-10-26 06:51
4devon4 发表于 2019-10-25 17:55
接上边电视说点,比如电视把动物世界里的动物颜色变艳丽了,但动物真实的颜色却不是那样的,好看吗?好看, ...

就是这么回事,精辟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0-26 13:28
wzchen 发表于 2019-10-26 01:39
没有个性就是最好的个性,这样的器材听任何曲目都是音乐味好得不得了,都说HD800听人声不好听,可是我拿H ...

请问女毒是什么?是邓丽君的温柔甜蜜?是王菲的空灵?还是lady Gaga的热情奔放?这些知名度超高的女星风格一样吗?她们的歌曲对器材风格的要求相同吗?仅仅靠还原就能突出他们的特点吗?我觉得你根本不懂听女声,你的器材一味的追求还原而没去想怎么在高素质的基础上加点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去把女声的特点发挥出来。这样的器材注定是没有主题没有灵魂的器材,只能到中端的高度,到不了高端。
看看顶级的两个平板耳机,susvara和1266,哪个缺素质缺细节?但它们一个偏柔一个偏刚,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对音乐的理解。没个性的器材,看似听什么都还行,但换句话就是:听什么都不行,没有自己的味道,不出彩。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19-10-26 15:55
再加工的前提是还原,不恰当的比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加工的不是艺术作品。乐器原声你听听,很多乐器其实并不好听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7 00:22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6 13:28
请问女毒是什么?是邓丽君的温柔甜蜜?是王菲的空灵?还是lady Gaga的热情奔放?这些知名度超高的女星风 ...

你说的个性其实都是缺陷,发烧友最容易搞混的就是把器材由于技术限制,或者由于制作的人水平限制造成的器材的缺陷认为是个性。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0-27 09:42
我觉得吧,与其在这里讨论回放器材该不该进行二次加工创作,不如去学点混音创作的知识,既然混音师制作出来的音乐作品不能让自己满意,那就自己进行二次制作,获得自己满意的声音。比如  四环一郎 兄 说的“价值十几万的Totaldac d1-6 DAC,在你播放的音乐中添加一些隐隐约约的声音,使其听起来更加丰满热闹”   我觉得通过PCTOOLS处理也能获得类似的效果,不用花费十几万,要花点时间是真的。还有jimguo兄比做摄影,我完全赞同jimguo兄说的话,几乎所有的原片都要经过PS处理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问题是对于一张已经PS过的艺术照片在用我们自己的显示器回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二次PS?
作者: joseph.tt    时间: 2019-10-27 10:22
音乐还原是基本的。但有些人只喜欢某些类型的音乐,有些音乐器材从声音上可以强化他们的喜好。
虽然这与音乐创作没有关系,但是,这些人的感觉是,音乐性的感受更好。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7 13:48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6 13:28
请问女毒是什么?是邓丽君的温柔甜蜜?是王菲的空灵?还是lady Gaga的热情奔放?这些知名度超高的女星风 ...

你说的不错,一样的女毒,其实有不一样的表现方式,HD800是靠精确地还原各种细节来表现,它表现出来的女声嗓音结像是立体的,是有层次感的,而且,演唱者的表情和技巧运用,刻画得非常惟妙惟肖,非常生动而鲜活。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传递给我们了演唱者和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而W5000对声音的某个频段做了一些处理,突出了女声嗓音的磁性感,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演唱者喘着气在演唱,强调了演唱者气喘吁吁(类似呻吟)的效果,确实一定度程度增加了演唱者的感染力,不过,和HD800的女毒比,单调而平面,缺乏生动感,总体的感染力要差一些。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0-27 18:52
wzchen 发表于 2019-10-27 13:48
你说的不错,一样的女毒,其实有不一样的表现方式,HD800是靠精确地还原各种细节来表现,它表现出来的女 ...

唉…………细节还原到位,结像精准,有层次感,这几乎是所有音乐类型都追求的东西,而不同音乐类型则是在这些基础上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我说你不懂女声,懒得讨论了。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7 19:03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7 19:07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7 18:52
唉…………细节还原到位,结像精准,有层次感,这几乎是所有音乐类型都追求的东西,而不同音乐类型则是在 ...

所以,HD800播所有的音乐都非常毒,而且,毒得非常高明,不像铁三角的耳机只有播女声毒,而且毒得又有点矫揉造作。其实是你不懂Hifi的真谛。

作者: lobo727    时间: 2019-10-27 19:26
重放就是完美的没有染色的还原为贵,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作者: kingsiyu    时间: 2019-10-27 19:49
大酒店的菜没有自己动手做的好吃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7 23:43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8 00:34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19-10-26 16:02
完全等价于摄影摄像领域。十分直白的照片没见过几张,只有艺术加工的,最少是具有艺术角度和有角度的色彩的 ...

你这几句话都没有办法自圆其说,现场音乐会究竟是艺术还是生活?另外,即使是摄影拍照,是不是艺术品,和有没有再加工没有什么关系,摄影大师随便怎么拍,不用加工,可能都是艺术品,普通人,拍后再怎么加工,也成不了艺术品,如果PS照片也算艺术再加工的话,那每一部手机都应该算是艺术大师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不要肤浅地认为照片经过PS了,就叫高于生活,就成了艺术品,一幅照片只有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才能成为艺术品,才是真正的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大部分的人,拍照,修照片,都只能算是生活,还远没有到高于生活的境界。

作者: wangqi1979    时间: 2019-10-28 00:02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5 22:23
加工是肯定的,但是不是艺术的加工,那得看怎么理解“艺术”这个词了。
.
另外,我不认为音乐味仅仅是对 ...

我觉得你的理解错的离谱 ,首先,你也知道,针对每张图片做不同风格的修饰,会增加图片的美感,但如果你给所有的图,都只会一种增加对比度,那只能算是搞破坏。。。。音乐播放设备,可不会区别什么风格的音乐 ,只会无脑加上所谓自己的调音,也许会对某几首歌加分,但对大部分歌曲都算是破坏。与其说是调音,不如说是失真。。。这个道理实在是很简单,其实设备要做的就二点,一就是尽量还原无损输出,第二就是优化电路,在大动态输出的时候,减少失真。。。只要做到这二点,其它的,就由音乐本身决定了。就像有几首经典的歌,齿音很重,也许只是录音师在做后期的时候,可能年纪大了,听力退化了,所以在录制的时候,把齿音调重了却不自知,但你用一些所谓的温暖风格的设备把齿音弱化后,再用这种弱化了高频的设备去听正常的歌曲,不是可笑吗。。。。艺术在哪里?风格在哪里?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0-28 00:42
wangqi1979 发表于 2019-10-28 00:02
我觉得你的理解错的离谱 ,首先,你也知道,针对每张图片做不同风格的修饰,会增加图片的美感,但如果你 ...

你说的对,PS可以做不同的修改来增加不同主题图片的美感,音乐器材做不到,只能加上自己的唯一的,独特的调音,这就是个性、就是风格,所以一个有个性的音乐器材也确实如你所说:对某些歌曲加分,对某些歌曲则是搞破坏。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顶级平板susvara,软(宽松)就是他的个性,听劲歌它是要扣分的;而1266则有些刚猛,低频强劲有力,对于喜欢宽松舒适听感的人,这耳机也是要扣分的。但这两个耳机的细节揭示力、声场的立体感等素质都超棒!这就是顶级耳机,在超高素质的基础上懂得加上自己的风格来更好的展现某些歌曲,而不是停留在一味的追求还原上!
你再看看老烧们说的古河味、银彩味,高端的东西哪个没有自己的个性?中端的东西才一味的强调细节展现,强调素质,高端的东西早就在这基础上去追求某个领域极致的表现了!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19-10-28 10:49
本帖最后由 蓝色号角 于 2019-10-28 10:52 编辑

我觉得应该是追求100%原声回放。而听过的所有音响系统中,只有极致J25才最接近于现场声音效果,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渲染。
作者: hou3    时间: 2019-10-28 11:18
这很正常,就算顶级的音乐家也有你不喜欢的甚至讨厌的,不出名的也有你喜欢的。这个自己可以折腾,如果请真人上门,再讨厌也只有说好话的份。
作者: wangqi1979    时间: 2019-10-28 22:42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8 00:42
你说的对,PS可以做不同的修改来增加不同主题图片的美感,音乐器材做不到,只能加上自己的唯一的,独特的 ...

你说的那些器材,宽松也好,刚猛也好,应该不能称之为调音或者再加工,那些都不是正确的,也不是制造商刻音追求的,那只是厂商在追求高指标的副产物,因为没办法做完全的高保真,所以在做到高指标的时候,会出现不同侧重的失真,如果有技术条件可以做到,厂家不会希望有什么所谓的宽松刚猛什么的,出现这种现像,是因为每种器材,振膜材质都不完美,所以才会无奈的出现各种风格。。随着技术的发展,不管你是什么风格,最终还是以高保真为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高端产品,不管你是什么风格,都是以高解析为基础,因为这才是厂家的技术方向。。所谓的艺术性,是本末倒置,说得通俗点,如果可以风花雪月,谁愿意对酒当歌,如果可以做到三频均衡,谁愿意号称自己是暖声冷声,或者反过来,如果我要暖或冷,EQ随便就能给我,何必花钱买一种固定EQ风格。硬件调声台早就不是技术障碍。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0-28 23:43
wangqi1979 发表于 2019-10-28 22:42
你说的那些器材,宽松也好,刚猛也好,应该不能称之为调音或者再加工,那些都不是正确的,也不是制造商刻 ...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楼主的小号,风格相像,同样一味的追求还原、高保真,说起艺术来同样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云……
.
但是你可真是敢懵敢说啊,你怎么知道宽松和刚猛不是厂家的追求和调音?你怎么知道这些风格是无奈的产物?你是hifiman和JPS的技术工程师或研发人员啊?

作者: wangqi1979    时间: 2019-10-29 00:21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8 23:43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楼主的小号,风格相像,同样一味的追求还原、高保真,说起艺术来同样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云 ...

这个道理简单的一批,如果这是厂家的追求,那么这么多年的发展,它们早就可以更刚猛,或更宽松,或所谓的温暖,早就名自发展成一个派系,但谁好意思拿失真做文章,还能记得HiFi的含义吗,知道它代表的指标吗?至少厂家还没脸皮厚到那程度,比如敢做个暖小金标,或冷小金标?不搞笑吗?楼主的小号,我注册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楼主。

作者: 夜鹰110    时间: 2019-10-29 01:14
美女只需素颜,丑女才需要化妆。
同样,名家指挥知名乐团的制作精良的录音需要真实还原。而质量低下的唱片可能就要大量调节修饰才能入耳。
所以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音频重现方式,不可能有一套设备适合所有的音乐。
器材厂家展示自己不同的调音风格(不调音也是调音风格的一种),消费者按照自己的需求与喜好去挑选器材。于是就有了双修,三修,买个歌德听人声再买个森海听古典等等。
所以我认为,没必要讨论该不该调音或者哪种调音风格好听。这就和豆腐脑咸甜之争一样毫无意义。各取所需,不强行输出自己的观念,才是成年人讨论问题的态度。而市场的选择最终会让厂家越来越贴近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 wangqi1979    时间: 2019-10-29 13:18
夜鹰110 发表于 2019-10-29 01:14
美女只需素颜,丑女才需要化妆。
同样,名家指挥知名乐团的制作精良的录音需要真实还原。而质量低下的唱片 ...

你说的是现实,没错,我之所以去做一些争论,是因为发现误导言论太多。。。比如,大部分烧友,一说到EQ,音效什么的,就如临大敌,认为那个音染严重,破坏了音乐的原本音质。你要一直坚持这么说我也认了,对吧。。追求音乐的原汁原味没错。。但这个问题,怎么一到某些高贵的产品上,同样对声音做了改变,同样的属于音染,同样对其它频段有不良影响,怎么就成了艺术了?比如,适合听流行的,不适合听大声场,就能说成是为了艺术献身?某种暖声风格设备是厂商刻意调整的艺术,所以那些不适合暖声的音乐,是厂商刻意放弃?这样的逻辑能成立?音染就像一坨屎,当它在厕所的时候,人人喊臭。。。然后拿个金盘子端上桌,就开始人人喊香,太搞笑了。。。。。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9 14:32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9 14:48 编辑
wangqi1979 发表于 2019-10-29 13:18
你说的是现实,没错,我之所以去做一些争论,是因为发现误导言论太多。。。比如,大部分烧友,一说到EQ, ...

“音染就像一坨屎,当它在厕所的时候,人人喊臭。。。然后拿个金盘子端上桌,就开始人人喊香,太搞笑了。。。。。”你这段话说得太妙了。在音乐重放中,所谓器材的风格和个性,本质就是一些音染,无非就是有的染的高明一些,染的有个性一点,有的染的平庸一些罢了,所以非要说有音染的重放比音染很少,或者没有音染的声音重放更好,甚至把音染冠以艺术再加工的美名,似乎没有音染的重放反而不能表达音乐的内涵,而带有某种的音染的重放则给了音乐新的生命力,这是非常可笑的。差不多有10年时间,我一直在追求一种尽量没有音染的音乐重放,我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音染最低的元器件,用来组装一台世界上音染最低的耳放,我的体会,只有超低音染重放,才能真正赋予重放的音乐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这种丰富的感染力是远非什么高明的音染可以相比的。一台超低音染的耳放,可以让HD800这副耳机强大到几乎完美和无敌。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0-29 14:57
lz说的倒是基本赞同,音乐本来就是有音乐味的,很多用直白说自己声音素质高,其实都是耍流氓。不过有一点,任何器材都没法准确还原,比如mbl的声音是hiend,那么世霸,卡玛那些是不是?有时候声音素质很接近,但是调音却是有偏向的。有共性有偏向,但是基本大方向不变的,就是高解析,高素质,同时具有高的音乐性,那么小方向的差异就是各个厂家对音乐的理解审美取向了。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9 15:29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9 16:22 编辑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0-29 14:57
lz说的倒是基本赞同,音乐本来就是有音乐味的,很多用直白说自己声音素质高,其实都是耍流氓。不过有一点, ...

你说的一点都不错,大方向是准确还原,在没有办法做到100%还原的情况下,按自己的审美,形成所谓的风格和个性,但其实,这种风格和个性,越到高端,差别就越小,可能是我木耳吧,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某个牌子的风格和个性,通常我听大不出来,举例来说,瑞士高文的器材,似乎是网友反映很有个性风格的牌子,最近正好有一位朋友的高文解码器放在我这里,让我磨机,但我并没有听出高文器材特别的风格在那里,我感觉高文对好声音的理解和我对好声音的理解是一致的,高文解码器的调音健康正常,没有感觉有明显不妥之处,不过受元器件的限制,声音的透明度和细腻度略有缺陷,解析和动态也不算太好。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0-29 16:18
wzchen 发表于 2019-10-29 15:29
你说的一点都不错,大方向是准确还原,在没有办法做到100%还原的情况下,按自己的审美,形成所谓的风格和 ...

低端才玩个性的。高端是素质。这种素质是非常有音乐味的素质。小提琴是有起伏跳跃,有共鸣和尾音的素质,不是有些厂家宣传的拉锯子叫素质。很多人完全是不会听,不懂音乐。尖冷的叫直白。我手上有个鲁迪nx03,我对比了下,这机子的素质明显是在solo之类的上面的。小提琴的泛音,起伏是非常明显的,空气感是非常好的。不过估计很多人器材有限,反而埋没了这个机子。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9 16:35
jimguo 发表于 2019-10-29 15:34
正确。都是常识了。

听不出来那叫难得明白。玩器材没点理解力那就费劲了。凡是智商差的反而最浪费银子。 ...

的确,有的人对器材所谓的风格和个性理解力很强,但如果缺乏对重放音乐的理解力,只是感受了器材风格和个性的勉力,却感受不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那又有什么用呢?器材的风格和个性经常是影响音乐重放艺术感染力的绊脚石,没有个性的器材,其重放的音乐才更有艺术感染力。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9 16:47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9 17:11 编辑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0-29 16:18
低端才玩个性的。高端是素质。这种素质是非常有音乐味的素质。小提琴是有起伏跳跃,有共鸣和尾音的素质, ...

赞同你的观点,素质真正好的器材,例如,音染极低,失真极小等,音乐味通常也是很好的,素质高,音乐味反而差的说法根本就是误导发烧友。声音直白缺乏韵味,本身就是一种严重音染造成透明度低的低素质表现,而不是什么高素质。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0-29 16:56
wzchen 发表于 2019-10-29 16:47
赞同你的观点,素质真正好的器材,例如,音染极低,失真极小等,音乐味通常也是很好的,素质高,音乐味反 ...

奈何云大佬太多了。我一说用nx03,都在喷垃圾,糊,论坛早有定论。这种带节奏的言论,貌似各行各业都有。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19-10-29 18:34
说到器材制造者,那就说几句。其实很多的器材制造者,也是玩儿乐器出身,有的甚至是乐器演奏家,中国厂家有,欧美等国更多些,因对乐器的声音非常了解和调音经验, 所以他们对器材的调音很到位,录音师肯定也是专业人士,不应该不懂音乐吧,大师级的录音师也是很有名的,那些世界名碟,不是随意就能录制出来的。至于录音师在录音时,是尽可能的还原现场?还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或减少什么,这个还是大家交流吧,当然也大家也可以多听听那些名碟,看能否得出答案。很喜欢看这类帖子。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0-29 19:13
wangqi1979 发表于 2019-10-29 00:21
这个道理简单的一批,如果这是厂家的追求,那么这么多年的发展,它们早就可以更刚猛,或更宽松,或所谓的 ...

我认为宽松或刚猛等风格是厂家刻意追求的,而不是什么无奈的产物。以hifiman为例,宽松就是它的主风格,hek和susvara都是这样,而susvara改进了hek低频软慢糊的缺点。所以并不是说追求某个风格就要一路走到黑的,可以定一个主风格,然后慢慢的改进其他。
Audeze也一样,稍微压制高频且声音厚重是它的主风格,LCD3和LCD4都是,但是LCD4在3的基础上提高了结像分离度,改善了声场。
风格和素质是可以并存的,就像一张相片,偏暖或者偏冷,这是风格,而它的分辨率、层次感等是素质,两者并存。
我认为HIFI产品,低端的只能玩玩风格或个性;中端的空有素质却没主题没理念;到了高端,就是素质和个性风格的相结合了。
你如果坚持认为厂家的调音和追求是不正确的,是无奈的产物,我尊重你的看法,但我持不同观点。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0-29 20:09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9 19:13
我认为宽松或刚猛等风格是厂家刻意追求的,而不是什么无奈的产物。以hifiman为例,宽松就是它的主风格,h ...

厂家的调音和对风格的追求并非是不正确的,而且,调音也需要设计制作者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水平,但说到底,调音的结果就是一个受技术条件和审美水平限制的无奈选择,几乎所有的器材制造者和发烧友都不会认为他们所调整出来的声音是他们心中理想的那个声音,否则,器材制造也不会进步,发烧友们也可以都退烧了,他们所调整出来的声音是在现有条件和水平下,一个可以接受的无奈选择。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0-29 20:18
本帖最后由 angel5631 于 2019-10-29 20:24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9 19:13
我认为宽松或刚猛等风格是厂家刻意追求的,而不是什么无奈的产物。以hifiman为例,宽松就是它的主风格,h ...

请不要拿hifiman作为举例,起码我听过他家东西不感冒。他也代表不了hiend那些。高端系统相对来说还是大部分趋向一致的,差别只是偏好。问题也在这,5k的小提琴是小提琴,1w的小提琴就不是了?斯氏名琴和瓜氏差别很大,难道这俩个声音必须分一个正确?而且回放不管怎么样都有电阻电容,电源带来干扰,无法做到100%还原,而且再怎么做都没法还原原来录音的现场,而且录音以后还有数字处理,回放时候和现场差异很大的。所以我一直强调尤其是听古典,多去现场听听,才知道真实的不插电是什么样子,乐器本身是什么样子。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19-10-29 21:33
国内听现场音乐,只有买票去剧院听音乐会一途,不比国外,今年7月去丹麦,居然遇到好几场街头演出,有管弦乐乐队,有个人表演,演奏水平都挺专业,有些表演者本身就是某乐队的成员 。。话说听大型现场音乐,真的很震撼,和听器材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大家如果有条件,还是去听听。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