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厘清一些事实。黑胶 vs CD。 [打印本页]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5 11:16
标题: 厘清一些事实。黑胶 vs CD。
本帖最后由 脑洞略大 于 2019-12-6 00:18 编辑

如果讨论的音质是狭义的,仅指保真度,那么抱歉,黑胶完败。请参考:
黑胶唱片的音质和CD 的音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丧心病狂刘老湿的回答-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3556/answer/893667984

但如果你说的音质是广义的,包含了听感,即“我觉得好不好听”的部分,那么就有得聊了。请参考:
黑胶唱片的音质和CD 的音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梁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3556/answer/99049275

再说下个人观点。

黑胶不够保真,是不是件可怕的事情?当然不是!
事实上,选择黑胶还是CD,甚至推而广之,选择不同的耳机、DAC、耳放,都不要纠结在参数上,尤其是表征失真的参数。因为失真参数上的差距,人耳基本上分辨不出。

好听是选择器材的唯一标准。

参数再好,你觉得不好听,pass。参数一般,你觉得好听,别纠结。

了解了黑胶保真不行,和选择黑胶是对立的吗?当然不是!好听就是道理,仪式感更加牛逼。

黑胶好不好?当然好!等我年入百万,我也要玩黑胶!(划掉)(逃)

-----------------------------------------------

更新一点体会。

评论区和其他帖下的很多朋友让我认识到,人在新知与固有观念相左时是有多么固执。

很多人坚持认为模拟录音从头到尾都不存在失真,拿出的证据就只有他自己的想象。

然而一个简单而直接的现实,如果模拟录音不存在失真,如何解释黑胶唱片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都不足70db呢?

你们在各种评测帖听感帖谈及的“压缩动态”现在现出真身了,怎么却不敢相认呢?有点讽刺。

-----------------------------------------------

再把一个有趣的事情单独拎出来。

国外有人做过CD和黑胶的盲听实验,100%的人都可以盲听分辨两者,但盲听下偏好CD和黑胶的各占50%。

不做解读,供大家思考。


作者: 芝麻汤团    时间: 2019-12-5 11:24
玩LP不需要年入百万,只需要一个决心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5 11:32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19-12-5 11:24
玩LP不需要年入百万,只需要一个决心

哈哈 对于我这个决心需要年入百万来确立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19-12-5 11:35
其实很多人折腾的并不是HIFI器材,也不是HIFI发烧友,不HIFI就不HIFI呗,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19-12-5 11:39
听过几万的黑胶,没觉得哪里好,反而觉得糊,还有噼里啪啦
作者: 江南我最帅    时间: 2019-12-5 11:40
至少去展会上听黑胶还是很不错的,明显比cd碟强。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19-12-5 11:43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19-12-5 11:40
至少去展会上听黑胶还是很不错的,明显比cd碟强。

音源只是一个环节而已,你要AB对比才行,而且音源方面 DSD更胜一筹 黑胶cd的信息量差远了  正版DSD完爆cd黑胶
作者: 七把剑    时间: 2019-12-5 11:43
黑胶真是美如画啊~~美如画~~~~~
听着糊和噼里啪啦的,那都是瞎JB玩的,碟子脏兮兮不洗,唱针都卡灰了,能不噼里啪啦能不糊么= =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19-12-5 11:44
七把剑 发表于 2019-12-5 11:43
黑胶真是美如画啊~~美如画~~~~~
听着糊和噼里啪啦的,那都是瞎JB玩的,碟子脏兮兮不洗,唱针都卡灰了,能 ...

擦干净也一样被DSD按在地上摩擦 老旧的东西还有人推崇 就是不敢面对现实

作者: preachercn    时间: 2019-12-5 11:50
这节奏,往下就是要开打吖,名不虚传,啥话题都可以来打,哈~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19-12-5 11:56
音质评标 发表于 2019-12-5 11:44
擦干净也一样被DSD按在地上摩擦 老旧的东西还有人推崇 就是不敢面对现实

模拟录音还是有优势,数码录音存在失真的。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5 11:57
renmin43 发表于 2019-12-5 11:56
模拟录音还是有优势,数码录音存在失真的。

你以为模拟录音不存在失真?
作者: gusijia    时间: 2019-12-5 12:09
音质评标 发表于 2019-12-5 11:43
音源只是一个环节而已,你要AB对比才行,而且音源方面 DSD更胜一筹 黑胶cd的信息量差远了  正版DSD完爆cd ...

最重要的是演奏家,录音师和调音师的水平,60-80年代虽然录音设备不能跟现在比但那个时代的演奏大师(十大钢琴名家和十大小提琴名家都在那个时代),录音师和调音师的入行门槛也比现在高,所以模拟录音时代的经典唱片比现在多不少,现在的录音设备进步很大,但演奏家,录音师和调音师的水平总体不如模拟录音时代,所以经典唱片并没有那个时代的多,SACD是2000年以后推出的,可惜生不逢时,这之后的唱片制作水平不如以前了,所以经典的SACD唱片远没有CD唱片多。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19-12-5 12:10
本帖最后由 音质评标 于 2019-12-5 12:11 编辑
renmin43 发表于 2019-12-5 11:56
模拟录音还是有优势,数码录音存在失真的。

DSD音源更接近母带 这点优势就太明显了 只不过DSD的播放要求很高 好解码和普通解码的声音都有天壤之别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12-5 13:26
开老爷车不是为了飙车,这点很好理解
作者: jhj    时间: 2019-12-5 13:34
音质评标 发表于 2019-12-5 11:44
擦干净也一样被DSD按在地上摩擦 老旧的东西还有人推崇 就是不敢面对现实

那也得有好的DSD版本能弄到才行啊现在有些DSD都是用LP转录的
加州旅店目前手上的DSD128版本就是从LP转录来的,那解析力真叫一个强,虽然确实听得出底噪和偶尔的炒豆声,但声音就是好
你知道哪里有下标准DSD64的SACD版的加州旅店么?我想对比一下看看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19-12-5 13:59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5 11:57
你以为模拟录音不存在失真?

模拟录音是技术上的问题,随着技术改进可以不断改善

数码录音是取样分析,进行数模转化,录音阶段是跳着取样的,人为的忽略了很多信息,所以本质是失真的。

作者: 仿真时光    时间: 2019-12-5 14:11
renmin43 发表于 2019-12-5 13:59
模拟录音是技术上的问题,随着技术改进可以不断改善

数码录音是取样分析,进行数模转化,录音阶段是跳 ...

你耳蜗里的纤毛也是跳着取样的,所以本质也是失真的。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19-12-5 14:14
前来表示认同LZ的观点
作者: jhj    时间: 2019-12-5 14:16
renmin43 发表于 2019-12-5 13:59
模拟录音是技术上的问题,随着技术改进可以不断改善

数码录音是取样分析,进行数模转化,录音阶段是跳 ...

早期黑胶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只有50dB,而技术改进后的也就达到了70dB,之后到现在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况且唱头唱针的读取方式,其物理特性本身决定了有其上限,振动的速度和范围都有其天限不是无穷无尽的。
也许未来的人类可能用金刚石层来取代乙烯基黑胶,那也许会带来进步,但终究模拟系统有其局限性,而且局限比数字系统更大。

而数码采样的速率却是没有上限的,现在要达到192KHz 24bit都很容易,而将来有必要的话甚至可能做到10GHz 1024bit……
而且从数字到模拟的还原过程中,是有插值的,最终得到的模拟信号同样是完全连续没有丝毫间断。
并且你可以理解数码音频最终输出的结果是接近每秒40万次修正校准的连续模拟信号(升频到384KHz之后),其精度完全不是黑胶这个载体本身能够达到的。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19-12-5 14:46
仿真时光 发表于 2019-12-5 14:11
你耳蜗里的纤毛也是跳着取样的,所以本质也是失真的。

那就更需要模拟录音了,两边都取样,失真更严重了。

作者: 张宽宽    时间: 2019-12-5 15:29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5 11:57
你以为模拟录音不存在失真?

我记着好像现在的黑胶都是数码录音了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19-12-5 16:04
理想状况是一回事,实际应用是另一回事
万元价位下,lp听感好于cd好于数播
再往上没听过,不乱说

作者: dai515    时间: 2019-12-5 16:31
完全没有意义,喜欢黑胶的还是会买,喜欢CD的一样会买,喜欢电脑海量下载的一样会用电脑

完全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你喜欢胖子,难道天底下人都必须喜欢胖子。。。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9-12-5 19:23
前几个月玩票似的买了台黑胶唱机,结果现在我的解码转盘已经快一个月没开过机了,听黑胶之前想的是怎么hifi,听了之后听啥解码都不对味,要的就是糊。
用stereophile的话来说一台调整好了的rega p1加一个 高度风mm blue可以“吊打”市面上所有数字音源。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5 19:43
sasawang 发表于 2019-12-5 19:23
前几个月玩票似的买了台黑胶唱机,结果现在我的解码转盘已经快一个月没开过机了,听黑胶之前想的是怎么hifi ...

如果听爵士为主,那黑胶系统确实能叫人忘了所有数字。

作者: 江南我最帅    时间: 2019-12-5 19:46
sasawang 发表于 2019-12-5 19:23
前几个月玩票似的买了台黑胶唱机,结果现在我的解码转盘已经快一个月没开过机了,听黑胶之前想的是怎么hifi ...

正常情况下黑胶声音的那种质感一听就明白了,明显和cd碟不一样的声音。楼上的来讲失真有没意思了,直接模拟才是更贴近声音的本源,模拟转数字后数字再经解码器转模拟才保真?想想真的是脱裤子放屁呢。

我不玩黑胶,但是我不会反对黑胶的声音上限比cd高。更别提数播和电脑音源了。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12-5 19:53
jhj 发表于 2019-12-5 13:34
那也得有好的DSD版本能弄到才行啊现在有些DSD都是用LP转录的
加州旅店目前手上的DSD128版本就是从LP转录 ...

跟阿黛尔一样跟现场版比太干净或者说完全没有感染力

front.jpg (99.94 KB, 下载次数: 148)

front.jpg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12-5 19:56
renmin43 发表于 2019-12-5 11:56
模拟录音还是有优势,数码录音存在失真的。

优势是?

看看现代录音:
简介:
Meister Music 创始人,日本首位音响导演(Tonemeister), one point录音倡导者- 平井义也先生倾力推荐,定制版11.2MHz/1bit DSD母带中国地区独家上线。
专辑由举世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花村惠理香使用世界上极其罕见的1685年制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与1785年制弗朗索尼?塞维?图特琴弓录制,两件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名贵乐器如今仍保持了良好的声音状态,实属难得。特别是琴弓,因演奏对弓毛带来的损耗不可人工修复,让这样的录音更显珍贵。
斯特拉迪瓦里1685年小提琴和弗朗索尼?塞维?图特1785年的琴弓的顶级完美组合。
使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Didrik De Geer瑞典手工麦克风录音,频响范围最高可达200kHz。
在声场比普通录音室宽阔数倍的音乐厅录制。
小提琴演奏家花村惠理香在国内外负有盛名,多次和布拉格交响乐团,华沙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曾因左手骨折停止了所有演出活动,但坚强的她克服了伤病的影响重新站上舞台并大放异彩。在业界拥有极高评价的她厚积薄发,本张专辑是她的专辑处女作。花村惠理香在演奏时使用的是斯特拉迪瓦里1685年小提琴和弗朗索尼?塞维?图特1785年的琴弓的顶级完美组合,极其罕见的高品质录音技术也是本张专辑的亮点之一。
花村惠理香出生于东京,从小开始学习小提琴。9岁师从江藤后哉和安吉拉两位名师。曾在日本学生音乐大赛中获奖,从桐朋学园大学毕业后前往英国留学。在皇家音乐学院跟随R.弗兰德学习小提琴演奏。回国后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室内乐团音乐会,她以完美的音色和乐感收获了极高的评价。作为小提琴演奏家与布拉格交响乐团,华沙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索菲亚爱乐乐团,西波西米亚交响乐团,鲁塞爱乐乐团等知名乐团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取得了不菲的成就。2007年与钢琴家约尔格?德穆斯在奥地利和东京津田大厅合作演出后,又于2009年在王子大厅,2015年在东京文化会馆多次合作,并受到世界的瞩目。


Tzigane.jpg (68.37 KB, 下载次数: 127)

Tzigane.jpg

作者: 姚鹏    时间: 2019-12-5 20:08
还是自己亲自玩过再说吧,我自己不玩,不敢乱说,逼乎第一个是手机推hd700的人才,就不要拿来做论据了。

作者: lan_ching    时间: 2019-12-5 20:24
一哈想起。为什么不3D打印黑椒呢?
可以使用世界上最耐磨的材料,使唱片永不磨损。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12-5 20:44
本帖最后由 alex_to 于 2019-12-5 20:48 编辑
lan_ching 发表于 2019-12-5 20:24
一哈想起。为什么不3D打印黑椒呢?
可以使用世界上最耐磨的材料,使唱片永不磨损。

耐磨不是问题,只要相对唱针硬度高就行。问题是音轨及唱针精度提升到纳米甚至原子级别来提升录音品质事倍功半,再加上机械结构带来的jitter无法与石英晶振更别说更高精度时钟相抗衡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19-12-5 20:48
lan_ching 发表于 2019-12-5 20:24
一哈想起。为什么不3D打印黑椒呢?
可以使用世界上最耐磨的材料,使唱片永不磨损。



精度太差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5 20:55
姚鹏 发表于 2019-12-5 20:08
还是自己亲自玩过再说吧,我自己不玩,不敢乱说,逼乎第一个是手机推hd700的人才,就不要拿来做论据了。

你得自己亲眼看见才相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吗?实践只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实际上相当低效和不准确。
至于手机推HD800的事情,过两天我会专门发个帖子谈谈,敬请关注。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19-12-5 21:15
就我听感,黑胶肯定比cd的声音质感好很多,声音真的比cd的信息量大的多,声音真的是有血有肉,其中有段人语言对白,真的感觉是有人在屋里说。在以往的音响杂志中,经常看到音响评论人对黑胶时的高度的认可,记得杂志中有位作者听的是德国的盘王黑胶,对比莲的那个号称顶级的cd机,他开始听的是莲的cd机,听完后,非常认同此cd的声音,声音的密度、解析等说了一大推,然而,当听过黑胶之后,他失态的说了一句话,他说,有种将莲cd机砸了的冲动,声音太tm像真了,,,。我也是看了他的文章,才入了黑胶 ,确实,比cd机好的多,我还真没听到,有谁听过黑胶后,说黑胶不如cd机的。真心希望没听过黑胶的朋友听听。另外真的别不信,传统音响,,,说的是传统音响至少十几年以来,声音真的没什么进步,尽管新的、好的芯片出的很多,但传统音响大厂似乎对新的芯片并不买账,至于原因,也许大厂不认可,也许厂家还在试制阶段?谁知道,,,,以前看过音响杂志给的单拿生产喇叭单元的视频,标准非常的严格,真的是层层把关,指标差一点,绝不出厂,我说的是以前的单拿 ,另外单拿的卖出的每对音箱,都有相关音箱单元的资料,你的音箱若是单元出现问题,只要告知厂家的音箱编号,厂家就能将相同的特性的单元发给你。名厂还是很在意信誉的


作者: lkd_31!    时间: 2019-12-5 21:24
我就想起之前在音响版争论的监听音箱问题。有人认为除监听音箱外的音箱都是加味精的“家具”。hifi=监听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5 21:28
gydd0305 发表于 2019-12-5 21:15
就我听感,黑胶肯定比cd的声音质感好很多,声音真的比cd的信息量大的多,声音真的是有血有肉,其中有段人语 ...

可怕的是很多都没听过,各种百度,知乎作为发烧支撑。音频全靠键盘,我身边见过很多,玩了几万数播和cd机,包括我在内,都有一部黑胶。黑胶花钱花时间特别麻烦,但是音质真的不管素质,密度动态都完胜。有一次我听完cd把黑胶拿出来,接功放自带的唱放加歌德低端头子。一上去之后我听回cd机几天都不想听了。真玩过才懂,不是在网上百度多少参数知乎多少帖子就能了解的。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5 21:37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5 21:28
可怕的是很多都没听过,各种百度,知乎作为发烧支撑。音频全靠键盘,我身边见过很多,玩了几万数播和cd机 ...

在自己的帖子下再回复你一次。
你的耳朵听不出失真,用你所谓的“实践”压根没有谈失真的资格。

你的“实践”仅能讨论你更喜欢哪种声音,这种实践是我认同的,并且我自己是这样实践的。

但是“我喜欢”等同于“失真小”,恕我直言,这叫无知。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5 21:40
gydd0305 发表于 2019-12-5 21:15
就我听感,黑胶肯定比cd的声音质感好很多,声音真的比cd的信息量大的多,声音真的是有血有肉,其中有段人语 ...

说对了。

因为人声的动态范围小,黑胶的能力足够表现了。并且黑胶的信息量主要堆积在中频区,所以营造有血有肉的人声,就是黑胶的特长。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5 21:56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5 21:37
在自己的帖子下再回复你一次。
你的耳朵听不出失真,用你所谓的“实践”压根没有谈失真的资格。

你这句直言还是交给你自己吧。顺便说一句,不要随随便便评价一个你不懂的东西。你懂黑胶哪些调试点,几种头子?几种针头?多少容阻匹配?什么都不懂还黑椒中频堆积?我听的全是交响,请问您哪只眼睛看到的中频堆积?就模拟是失真大的,数字就没失真了?这句话送回给你 别觉得你喜欢就是音质好。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19-12-5 22:00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5 21:40
说对了。

因为人声的动态范围小,黑胶的能力足够表现了。并且黑胶的信息量主要堆积在中频区,所以营造 ...

我说的是我的听感。那以前看的音响杂志,也真是这么写的,说具体的那个,是在香港的一个玩家的听音室,他称那个德国小个子老头叫盘王,有兴趣可查下,他亲自来港调音,那套唱盘贵的没边,各种的避震调试,说的是要调多次,那次只是初调,就让那位评论员发出那样的感慨,我相信,他的听音经验肯定比我高多的多,也高的多,毕竟是他的职业嘛,想不听都不行啊

作者: shurevan    时间: 2019-12-5 22:08
同时玩LP,SACD,CD,数播的表示,不说单项素质,黑胶就是好听,温暖厚润,声音密度大。
但耳机听黑胶有个问题,就是盘的质量和品相必须很好,音箱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弱化黑胶盘的杂音和底噪,而这些干扰在耳机上会被放大。听惯了干净声音的人肯定受不了。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19-12-5 22:16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5 21:28
可怕的是很多都没听过,各种百度,知乎作为发烧支撑。音频全靠键盘,我身边见过很多,玩了几万数播和cd机 ...

对啊,这是玩儿过黑胶的共识,听完黑胶,不敢直接的听cd了,真的接受不了,也有给咂了的感觉 ,不过确实cd比黑胶方便多了。所以,发烧是个坑,不停的升级,只有玩到才明白,我倒是挺羡慕那些不烧的,本来很久不来了,可,,,还是来了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19-12-5 22:18
李妻啊丢来布 发表于 2019-12-5 22:06
眼睛业障重



現在手上沒一台apx555都不好意思自稱燒友了

作者: 34nl    时间: 2019-12-5 22:21
hufi就是hufi,何必打肿脸充胖子?
hifi就是监听,为的是保真,哪怕是有问题的录音,也是要把所有问题给体现出来的
另外既然录音棚用的监听做的后期,理论上监听耳机是最适合听音乐的啊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19-12-5 22:23
李妻啊丢来布 发表于 2019-12-5 22:06
眼睛业障重



看起來連音準都有問題啊
還有那個80hz是怎麼回事?


作者: lbsystem    时间: 2019-12-5 22:27
真心向往黑胶 但条件不允许 只能听一些录音很好的DSD 脑补黑胶  不管说什么都好 黑胶在我的心里就有那种圣神的仪式感、有那种神台上的信仰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19-12-5 22:37
本帖最后由 erjinetac 于 2019-12-5 22:39 编辑

......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19-12-5 22:44
音响器材是给耳朵买的,当然耳朵说了算啦。指标是机仪器器测的,但仪器不了解耳朵啊。

作者: yetifc    时间: 2019-12-5 23:02
多听听现场吧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9-12-5 23:26
要说素质,最简单的一项黑胶机能不能把20-20khz的频响做直,反正我是没见过+-1db以内的机器,即使是riaa补偿过了,然而这个范围对于cd机或者解码器来说是个“入门级”指标,黑胶好听没的说,我也算是黑胶的拥护者,但是我不知道为啥非要和人争论黑胶的素质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5 23:27
gydd0305 发表于 2019-12-5 22:16
对啊,这是玩儿过黑胶的共识,听完黑胶,不敢直接的听cd了,真的接受不了,也有给咂了的感觉 ,不过确实c ...

是的,我也是玩过之后才发现的,哎,万元多甚至3w的旗舰比不上几千的黑胶我也愁,想玩也怕调整太麻烦。但是真心lz说的黑胶就是好听,hufi,失真大我觉得纯拿着百度知乎指点内行,搞笑的。完全无法认同开了脑放就觉得声音好坏。

作者: jhj    时间: 2019-12-5 23:28
gydd0305 发表于 2019-12-5 22:44
音响器材是给耳朵买的,当然耳朵说了算啦。指标是机仪器器测的,但仪器不了解耳朵啊。

仪器本来也不能告诉你这声音好听还是不好听,只是要看测出来的数据怎么解读了。
最基本的一点,仪器测出来黑胶系统的信噪比只有70dB,那耳朵确实就能听出来用黑胶的时候确实就是有底噪啊。
CD毕竟是接近40年前的数字技术的产物,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只能算是数字音频中的入门款而已。
黑胶跟入门级的数字音频比,听感更好这并不奇怪。
但要说黑胶能比所有的数字音频好,那就有些荒谬了。
现在还没有成熟的192KHz 24bit音频产业,并没有从录音一直到用户拿到手播放的完整进行针对优化的产业链而已。
制作优秀的192/24数字音频,要秒黑胶是不会有问题的。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12-5 23:30
不管是LP,CD或者SACD,这些都只是载体,声音好不好要看唱片公司的制作是否用心,制作精良的LP打败同版本制作一般的SACD的案例太多了!
作者: cdzsz76    时间: 2019-12-5 23:42
有人说黑胶讨喜是因为时域表现更符合人的听觉,虽然LP转盘也有flutter & wow 这种时域干扰而且还不小,但比起数字jitter的干扰模式来没那么容易刺激人的听觉。我觉得还是有点道理。毕竟LP最讨喜还是那种绵密感,这跟时域上的“顺滑”还是有挺大关系的。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00:14
本帖最后由 脑洞略大 于 2019-12-6 00:20 编辑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5 21:56
你这句直言还是交给你自己吧。顺便说一句,不要随随便便评价一个你不懂的东西。你懂黑胶哪些调试点,几种 ...

你连在讨论什么都搞不清。。
但你要是听交响还觉得黑胶比CD好。。我相信你也是有不少听现场经验的人。。那我真心劝你检查下耳朵吧。。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00:20
本帖最后由 angel5631 于 2019-12-6 00:24 编辑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6 00:14
你连在讨论什么都搞不清。。

你不是讨论黑胶吗?我怕你连黑胶是啥都搞不清。您也不用回我了。我也不想和您说话了,靠着百度云的我也不想谈 随便你怎么说我听不出失真耳朵不好也罢。或者黑胶中频堆积。我只想能有志同道合一起交流,而不是和夏虫语冰。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00:52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6 00:20
你不是讨论黑胶吗?我怕你连黑胶是啥都搞不清。您也不用回我了。我也不想和您说话了,靠着百度云的我也不 ...

哈哈,你果然不知道我们在谈啥。
你说不用就不用?我偏要回复你,和你聊我可开心了~

作者: baiduakg    时间: 2019-12-6 01:45
目前为止通过大家的争辩明白了以下内容:
1、黑胶听感好
2、黑胶实测失真大
3、便宜黑胶系统能四两拨千斤,声价比很高
4、黑胶使用比CD麻烦

还有吗?还有异议吗?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19-12-6 09:08
baiduakg 发表于 2019-12-6 01:45
目前为止通过大家的争辩明白了以下内容:
1、黑胶听感好
2、黑胶实测失真大

黑胶的那种所谓的听感好 就是糊而已  声价比并不高  唯一的优势就是仪式感强烈 容易打开脑放

作者: 姚鹏    时间: 2019-12-6 10:16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5 20:55
你得自己亲眼看见才相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吗?实践只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实际上相当 ...

一口一个无知,到底是谁无知?我看你就是那种上大学做实验,数据和理论不一样,就修改实验数据的那种人。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10:20
姚鹏 发表于 2019-12-6 10:16
一口一个无知,到底是谁无知?我看你就是那种上大学做实验,数据和理论不一样,就修改实验数据的那种人。 ...

??怎么看都是你们更像吧?。。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10:38
姚鹏 发表于 2019-12-6 10:16
一口一个无知,到底是谁无知?我看你就是那种上大学做实验,数据和理论不一样,就修改实验数据的那种人。 ...

他才是真的贼喊捉贼,凭自己喜好加点百度知乎就能定论也是牛逼。实验室应该不适合lz这种靠键盘百度数据的吧。

作者: baiduakg    时间: 2019-12-6 10:47
音质评标 发表于 2019-12-6 09:08
黑胶的那种所谓的听感好 就是糊而已  声价比并不高  唯一的优势就是仪式感强烈 容易打开脑放

没听过,向各位大佬学习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19-12-6 10:50
alex_to 发表于 2019-12-5 19:56
优势是?

看看现代录音:

这是什么啊?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12:39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6 10:38
他才是真的贼喊捉贼,凭自己喜好加点百度知乎就能定论也是牛逼。实验室应该不适合lz这种靠键盘百度数据的 ...

和你们这些既无科学素养又无逻辑能力的人交流真是太有意思了。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13:54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6 12:39
和你们这些既无科学素养又无逻辑能力的人交流真是太有意思了。

是是是,大科学家,还是别玩hifi了,耽误您的科研。要是没玩音频。说不定啊,您现在都是知乎上远近闻名的科学家了。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13:56
上世纪到这世纪,早上到晚上,白天到黑夜都说这个事,挺腻的,CD怎么弄,背景,信噪比(这个虚无缥缈的玩意)再好,怎么听都是有压缩感的,微细节动态怎么能跟黑胶比嘛?毫无疑问。黑胶信息量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其实很烦的,大家发现没有,虽然理论一大堆,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呢,东西做起来却是屎一样。HIFI界不需要太能说的人(很多行业都是),缺的是沉默,干就完了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14:04
像港台那些明星,台上废话一大堆,跟音乐毫无关系,唱出来的歌,跟屎一样毫无音乐价值。相反那些台上一句话没有的乐队,正儿八经的演奏,爱不爱不在乎,那些才是真玩意啊。用一句东北话说得:弟啊,这是啥破B玩意啊。
作者: leisze    时间: 2019-12-6 14:30
以前我碰见过一个哥们儿,每天骑马上班,大家都好羡慕他,太拉风啊。但反过来想想,一百五十年前,大家都骑马,为什么人类还要发明汽车呢?

同样,既然黑胶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发明CD,HQCD,DSD呢?既然模拟录音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发展数字技术呢?

说黑胶听感好的人,就像在说骑马比开车拉风。但是大多数选择开车的人明白一个道理:汽车比马更快,更可靠,成本更低。就像玩HIFI追求的是“高保真”而不是所谓的好听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些人玩着玩着就迷路了。但大多数人还是清醒的,因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骑马选择开车。

如果你问一群人平时上班愿意骑马还是愿意开车,肯定有人会选择骑马,因为有些人平时上班走路就去了,有马何必不骑呢?但这并不能说明马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跟车一样先进。

技术的更新迭代,孰好孰坏,其实不必争,时间会告诉你答案。黑胶还是CD?其实早就见分晓了。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14:42
leisze 发表于 2019-12-6 14:30
以前我碰见过一个哥们儿,每天骑马上班,大家都好羡慕他,太拉风啊。但反过来想想,一百五十年前,大家都骑 ...

您这个类比真的很有意思,请问您这是玩过cd还是黑胶呢?在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那您告诉我下,色彩是crt显示器好还是普通的液晶好?为啥现在都是液晶不用crt?一个道理,便捷,简单。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16:20
本帖最后由 重新烧 于 2019-12-6 16:22 编辑
leisze 发表于 2019-12-6 14:30
以前我碰见过一个哥们儿,每天骑马上班,大家都好羡慕他,太拉风啊。但反过来想想,一百五十年前,大家都骑 ...

我觉得首先你得明白一个道理,汽车代替马那是实实在在的便利,目的就是便利省时。但是CD代替黑胶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要明白的是,科技是在进步,但是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听觉得到的情感体验是在进步吗?听音乐的目的是什么?便捷吗?明显不是,是为了得到好的情感体验,这一说,应该就明白了吧,所以我个人觉得拿这个马跟汽车作为CD和LP的比喻是不怎么妥帖的。

作者: bryce    时间: 2019-12-6 16:40
讨论这个就和王菲在你面前现场唱清唱给你听,还是你播放她的录音棚压制的CD一样,明显她的CD更好听啊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16:44
有的烧友能玩得好,有的一辈子都弄不清,在于悟性。
作者: bluefisht    时间: 2019-12-6 16:52
有一种说法是黑胶的解析力最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作者: jhj    时间: 2019-12-6 17:07
重新烧 发表于 2019-12-6 13:56
上世纪到这世纪,早上到晚上,白天到黑夜都说这个事,挺腻的,CD怎么弄,背景,信噪比(这个虚无缥缈的玩意 ...

信噪比真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你如果用耳机去听黑胶,难道听不出底噪?哪怕很轻微,但也是处于能听出的范围
黑胶的密度和细节无疑是比CD要强的,至于你说的压缩感和动态,这个更多的是看唱片公司的制作水平的问题了。
以载体来说,CD的动态极限能力能比黑胶更大,但因为黑胶密度更高,所以实际听感上黑胶可能瞬态更好,更凌厉迅速,显得气势和动态更好。

作者: jhj    时间: 2019-12-6 17:14
本帖最后由 jhj 于 2019-12-6 17:24 编辑
bluefisht 发表于 2019-12-6 16:52
有一种说法是黑胶的解析力最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黑胶解析力比CD好,这是肯定的。但要说最好就未必了,毕竟数字技术也在进步。现在看解码,支持DSD512、384K PCM的解码器也不罕见。
与SACD(DSD64)和96K相比,个人认为黑胶要看状态了,好制作,好状态,好系统下的黑胶依然能胜出。
但与更高的数字格式DSD128、192K HiRes等等相比,那恐怕就处于下风了。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17:22
jhj 发表于 2019-12-6 17:14
黑胶解析力比CD好,这是肯定的。但要说最好就未必了,毕竟数字技术也在进步。现在看解码,支持DSD512、38 ...

对比过吗?

作者: jhj    时间: 2019-12-6 17:24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6 17:22
对比过吗?

对比过,就我接触到的黑胶系统听下来的感觉是这样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17:24
jhj 发表于 2019-12-6 17:07
信噪比真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你如果用耳机去听黑胶,难道听不出底噪?哪怕很轻微,但也是处于能听出的范 ...

其实你不明白我说的意思。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多厂商放大这个数据来说事,还有大家也拼命的注重这个东西,但是事实做出来的东西信噪比低点但是达标真的就不能听吗?现场是这样的吗?原本几乎不可闻的背景噪声更宁静了,音质反而不如以往的好听,这个是现在的事实。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17:34
jhj 发表于 2019-12-6 17:24
对比过,就我接触到的黑胶系统听下来的感觉是这样

黑胶是什么机子,什么唱头,什么唱放,严格调试过没有。主要黑胶调试很难,调不好的话就真的..........。这也是黑胶玩的很少的原因,但是至今,还是照样有很多黑胶厂家生产全新黑胶机。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17:41
好说烂说,还有谁坚持玩CD?别说是黑胶了,我们还在这里大言不惭的,其实都玩流媒体的多了,这个扼杀音乐的刽子手。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19-12-6 17:43
重新烧 发表于 2019-12-6 13:56
上世纪到这世纪,早上到晚上,白天到黑夜都说这个事,挺腻的,CD怎么弄,背景,信噪比(这个虚无缥缈的玩意 ...


都被失真蓋過了,哪能聽到什麼微動態
動輒千萬倍的諧波(沒有誇飾),不知道真實聲音長得如何的人當然覺得信息量多了
你最後一點算是半對,黑膠就是屎,但黑膠的問題不是閉嘴能解決的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18:04
erjinetac 发表于 2019-12-6 17:43
都被失真蓋過了,哪能聽到什麼微動態
動輒千萬倍的諧波(沒有誇飾),不知道真實聲音長得如何的人當然覺 ...

没啥可以说的,能明白就明白,不能就算了呗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19-12-6 19:17
jimguo 发表于 2019-12-6 18:03
立体声乙烯基唱片,解析怎么也在192左右,其它音色另议。

主贴对黑胶的概念不清就乱讲。1955年以后的 ...

192?
胡扯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19:35
erjinetac 发表于 2019-12-6 19:17
192?
胡扯

这个人每天说些云里雾里的话,其实是倒腾老Thinkpad的...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19:39
重新烧 发表于 2019-12-6 13:56
上世纪到这世纪,早上到晚上,白天到黑夜都说这个事,挺腻的,CD怎么弄,背景,信噪比(这个虚无缥缈的玩意 ...

你作为消费端,谈干就完了?消费端除了买买买,有啥可干的?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19:44
重新烧 发表于 2019-12-6 17:41
好说烂说,还有谁坚持玩CD?别说是黑胶了,我们还在这里大言不惭的,其实都玩流媒体的多了,这个扼杀音乐的 ...

我啊,最近还买了几百刀的碟。
流媒体多好的东西啊,我每月还有十几刀的会员费。

扼杀音乐的明明是某国形同虚设的版权保护,不过情况也正在慢慢变好。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19:50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6 17:34
黑胶是什么机子,什么唱头,什么唱放,严格调试过没有。主要黑胶调试很难,调不好的话就真的..........。 ...

您调试水平高,耳朵又好使,给大家讲讲您用的针压计精度是多少?校准唱针方位角的精度又是多少呢?

作者: baiduakg    时间: 2019-12-6 20:01
leisze 发表于 2019-12-6 14:30
以前我碰见过一个哥们儿,每天骑马上班,大家都好羡慕他,太拉风啊。但反过来想想,一百五十年前,大家都骑 ...

音乐是美的创作,听音乐是欣赏音乐之美,当然是听感至上。没什么好争论的。听音乐不是让你数蔡琴的蛤蟆又叫了几声。
高保真只是手段,得到美的声音才是目的。
这个话题跟黑胶还是CD倒没什么关联了。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20:05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6 19:50
您调试水平高,耳朵又好使,给大家讲讲您用的针压计精度是多少?校准唱针方位角的精度又是多少呢?

???谁告诉你我水平高?压根就没水平,全国最菜的耳朵,你居然敢叫我什么针压?什么是针压,我一窍不通啊,小白一个,我瞎掰的。

作者: 重新烧    时间: 2019-12-6 20:06
你这胆子太大了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12-6 20:12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6 19:35
这个人每天说些云里雾里的话,其实是倒腾老Thinkpad的...

哈哈哈哈哈!我就说这人就是个装大尾巴狼的low货!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20:20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6 19:50
您调试水平高,耳朵又好使,给大家讲讲您用的针压计精度是多少?校准唱针方位角的精度又是多少呢?

我技术不行,您既然都玩过就说说呗。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20:42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6 20:20
我技术不行,您既然都玩过就说说呗。

每天和我谈实践的可是您啊。我这不是向您请教嘛。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20:47
baiduakg 发表于 2019-12-6 20:01
音乐是美的创作,听音乐是欣赏音乐之美,当然是听感至上。没什么好争论的。听音乐不是让你数蔡琴的蛤蟆又 ...

就是这样。我自己是胆机党,但从不否认胆机失真能比肩石机。选择胆机就是因为好看好听又好玩。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19-12-6 21:04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6 20:42
每天和我谈实践的可是您啊。我这不是向您请教嘛。

您不是谈的头头是道吗?我觉得您什么都懂,就和我们讲讲呗,还有唱放的匹配。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6 21:29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2-6 21:04
您不是谈的头头是道吗?我觉得您什么都懂,就和我们讲讲呗,还有唱放的匹配。

我要谈的就是介质本身,早就讲完了。是您一直要用"实践"disapprove我讲的理论。该您发言讲重点的时候,怎么就缩了呢?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19-12-7 00:34
jimguo 发表于 2019-12-7 00:26
黑胶全等于钢针垃圾,胆机等于粗粗的浑厚。真羡慕一个人可以如此单纯。别人是知白守黑,别人喜欢玩的托底 ...

您的发言,真的没法反驳。因为完全不知道您在说啥。
不只是我的帖子里,而是您在坛子上几乎所有的评论。

看过您的各式各样的言论,唯一确定的表达就只有T410比T420好。

其他全是云山雾绕,常常连个明确的观点都没有。

也许您烧得早,烧得久,烧得高级,但我劝您补习一下语文。。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12-7 00:37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19-12-7 00:34
您的发言,真的没法反驳。因为完全不知道您在说啥。
不只是我的帖子里,而是您在坛子上几乎所有的评论。 ...

他只需要补脑子!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