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远离hifi 并不会使你接近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0-2-18 09:04
标题: 远离hifi 并不会使你接近音乐
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0-2-18 09:45 编辑
其实,可以把器材也看成一种乐器。
任何器材,模拟也好,数字也好,最终目标都是通过机械振动发声,这一点和绝大多数乐器是一样的(好像只有笛类是不依靠机械振动,直接驱动气流发声的)。
音响器材和乐器的区别在于,后者由演奏家直接操纵,前者则多了一些步骤,可以看作是演奏家在间接操纵你的耳机。
而且这也不是绝对,不少现代作曲家比如施托克豪森、格里塞等早就开始利用录音和回放设备直接创作音乐了。
从来没听过任何一个音乐家说好的乐器远离了音乐的本质,在施坦威上弹的曲子“苍白”,用几千块的杂牌钢琴才能“回归音乐的本质”。
事实上,不论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喜欢追求更好更昂贵的乐器,追求更完美的声音。
莫扎特很喜欢玩新奇的乐器,他为特制的巴塞特单簧管写了两部伟大的协奏曲,他还为当时新发明的玻璃琴谱了曲,不过那玩意太奇葩,没有普及开来。
如果莫扎特时代有音响器材,他一定是个发烧友。
说到莫扎特,他一生写了二十七部钢琴协奏曲,但他在世时现代钢琴还很不成熟,他耳朵里听到的钢琴声和我们今天听到的大不一样。
虽然当代音乐界时兴“本真演奏”,热衷于搜罗古代乐器演奏当时作曲家的曲子,有时候效果还挺有趣,但很少有人用古钢琴玩本真,因为那玩意太难听了。
如果莫扎特复活,相信他一定会欣然接受现代钢琴,绝不会说还是古钢琴更能“回归音乐本质”。
当然,也有些音乐家是不会成为发烧友的,比如贝多芬。
但相信我,他不想聋的。
耳聋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并没有帮助,他一度还差点为此自杀。
他之所以在耳聋后仍然写出伟大的作品,只因为他是贝多芬。
把你耳聋搞聋,你也成不了贝多芬。
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受幻听折磨,他向家人抱怨耳朵里老是有乐器在响……
其实我相信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出生时脑子里自带一套音响的。
普通人没有这个天赋异秉,但感谢现代科技,我们拥有hifi器材。
所以听我一句劝,不要拒绝hifi,不要轻言“退烧”,如果你觉得一段音乐“苍白”或者“没有感情”,那可能不是器材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退烧”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习才能。
多学,多听,让hifi器材发挥出更大的利用率,这才是正解。
共勉~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2-18 09:27
耳机(Headphone),又称耳筒或听筒,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封闭式耳机)。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