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关于单晶铜线材、OCC工艺,普及一些“基础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0:34
标题: 关于单晶铜线材、OCC工艺,普及一些“基础知识”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0-4-1 14:03 编辑

1、单晶铜这种材质是存在的;


2、OCC是一种冶金加工工艺,直译为:大野连续铸造;


3、OCC、拉拔之后,可以形成“单晶铜线材”;


4、一般所讨论的单晶铜线材,并且绝对的只有一个晶体,而是在信号传输方向上只有一个晶体,中间不经过任何晶体界面,横向有可能会有晶界;而晶界,是信号传输的大敌;


5、单晶铜线材公认具有优异的信号传输性能,以至于这句话可以写到学术论文的开头作为背景;


6、单晶铜线材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论文显示4N单晶铜也要应变0.94时晶体才开始分裂,也就是说,接近拉长了一倍;据此,运输、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裂痕”,依然是良好的单晶铜,除非你暴力把1米的线材拉长到1米9;


7、我见过有确凿论文支持的,纯度的检测精度至少可以做到8N量级,所谓“无法检测”的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




最后,电声学体系尚未建立,所以没有任何成型理论可以支持材质、信号、声音的关系,但是不代表在金属材质、冶金工艺领域,某些线材厂商就可以胡说八道;本文也未曾就材质与声音关系发表任何观点,如果抬杠的话金属学和金属加工领域欢迎,但请勿延伸到我未提及的领域顾左右而言他。


下面是4N单晶铜线材的金相组织:



下面是单晶铜、多晶铜和普通铜的微观图像对比,可以看到,晶粒之间存在天然的“缝隙”,无论是对信号传输,还是对拉伸、弯折等变形,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20-4-1 10:53
还是那句话,我只关心音质。不关心材质,国内的经销商怎么宣传不管,我刚特意跑银彩官网,没有看到说怎么制造的线材加工方法。国内一贯炒作吹牛方法正常。小白那个solo枪文有多著名就知道了。当年还黑了**互喷的事件也去了解下。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20-4-1 11:08
在我开始操作电缆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导体。在这一点上,思想流派有很大的不同。银越多,效果越好(即音频提示)。镀银无氧铜(即Nordost)。最近被评论过的斯科格兰德电缆公司(以及许多其他公司)认为,纯铜是好的,而且很漂亮。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那些使用异国合金来实现目标的公司。Siltech就是其中之一。我是一名化学老师,所以我对合金略知一二。合金是有趣的物质,因为一般来说,金属与同类原子有亲和力。某些金属会与其他金属共生,因为它们的原子是这样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在化学意义上并不是真的结合在一起,它们只是同居。这可以给合金一些纯金属不具备的额外的理想性能。Siltech电缆采用金银合金。因为金和银原子大小相似,它们形成了所谓的替代合金。这是原子可以根据其百分比进行交替的地方。银被认为是最好的导体,而金则是第三。为什么要加黄金呢?加比告诉我,“金填充了通常在凝固过程中以及在其使用寿命内处理(弯曲)时出现的微裂纹”。这是很酷的东西。我敢打赌是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的。此外,这种合金的高纯度使得腐蚀可以忽略不计。.找到部分官网说的资料。是不是我不知道。不过无独有偶,杜兰的线也是说的金银合金,还有mcap也有。相比之下,比普通铜线确实好点。而且起码声音正确。比某些国内一个线卖好几千还不能听靠谱多了。遇到一个烧友,买了什么diy信号线,3k多,完全没法听,估计连100的sommer都不如。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3:42
angel5631 发表于 2020-4-1 11:08
在我开始操作电缆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导体。在这一点上,思想流派有很大的不同。银越多,效果越好(即音频提 ...

就是这个臭名昭著的谎言,见一次喷一次

合金指的是原子层面的共生相,而裂纹是发生在晶粒层面的,相对原子可以认为是宏观,至少普通显微镜就能看到,我甚至还用微距镜头拍过金相组织,把晶粒填充叫做合金本身就是谬误;

何况,不管这东西叫不叫合金,也无法通过冶金方式实现,因为银的熔点比金低,要想让金进入银的缝隙,首先得确保金是熔化的银是凝固的,事实上不存在这么一个温度(>1064 & <961);


再何况,就算外星科技实现了,不同材质界面来回切换的传输干扰远远大于连续均质界面(有缝隙,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锻压掉,就像古河的做法,可是,这东西听起来没技术含量。。。)。

一段宣传能同时犯三个错误,思路方向是错的、工艺和手段是错的、对产品的命名依然是错的,这就是所谓“国际大牌”。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3:45
angel5631 发表于 2020-4-1 10:53
还是那句话,我只关心音质。不关心材质,国内的经销商怎么宣传不管,我刚特意跑银彩官网,没有看到说怎么制 ...

我相反,在这个讨论里,只关心材质,不关心音质,因为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电声学理论,所以,我依然认为声音是一个相当主观的东西,很多时候甚至难以证伪

反而,材质是客观的,是可以证实、证伪的

用造假的客观,去支撑一个无法量化、无法证伪的主观结论,我很憎恨这种行为,更不愿看到诸多科学家、工程师辛苦工作的成果被这帮人抹黑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20-4-1 13:50
所谓的单晶铜只是晶粒比较大而已,在信号传输方向上只有一个晶体那是不可能的。想像一下一根1米长的单晶铜丝里面的晶粒个个都有1米长?而且弯曲晶粒还不断裂?外星科技吗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3:56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20-4-1 13:50
所谓的单晶铜只是晶粒比较大而已,在信号传输方向上只有一个晶体那是不可能的。想像一下一根1米长的单晶铜 ...

事实上,确实如此;
而且不仅如此,单个晶粒经过拉拔可以到几百米。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3:58
而且,晶粒是可以变形的

实际上,金属的缺陷、断裂大都发生在晶体界面,而不是晶粒内部;同样一根线,单晶铜可以承受更大的变形而不断裂。

20200401135753.jpg (446.41 KB, 下载次数: 248)

20200401135753.jpg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0-4-1 13:58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1 13:45
我相反,在这个讨论里,只关心材质,不关心音质,因为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电声学理论,所以,我依然认为 ...

好像你说的有道理,毕竟是专业炼金术士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20-4-1 13:58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1 13:56
事实上,确实如此;
而且不仅如此,单个晶粒经过拉拔可以到几百米。

那么请问几百米的晶粒如何在弯曲编织后还不断裂?

作者: AIMP    时间: 2020-4-1 14:00
你们这是断人财路,等着被封吧。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4:05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20-4-1 13:58
那么请问几百米的晶粒如何在弯曲编织后还不断裂?

晶粒本身是柔性的,多晶结构反而抗变形能力更差,因为有天然的微观缺陷,性能不均匀,更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缺陷扩大形成断裂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1 14:11
以前有些宣传插簧,弹片之类非长条状的金属件是单晶铜做的的接插件,这种是有可能还是真忽悠
作者: mymgod    时间: 2020-4-1 14:12
国内著名的几家单晶铜都买过,店家也会标识信号输入方向
几百m的线卷是一个晶胞,切下来后也还是一个晶胞,这样逻辑上成立吧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4:14
mymgod 发表于 2020-4-1 14:12
国内著名的几家单晶铜都买过,店家也会标识信号输入方向
几百m的线卷是一个晶胞,切下来后也还是一个晶胞 ...

是这个道理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4:15
cdzss67 发表于 2020-4-1 14:11
以前有些宣传插簧,弹片之类非长条状的金属件是单晶铜做的的接插件,这种是有可能还是真忽悠

那个应该是假的,力学和耐磨领域,首先靠的是合金化,而不是单晶,单晶用在这个地方本身就像拿奔驰来耕地,本事再大也使不出

作者: 鑲ョ▼    时间: 2020-4-1 14:21
典型的对牛弹琴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1 14:23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0-4-1 14:25 编辑
鑲ョ▼ 发表于 2020-4-1 14:21
典型的对牛弹琴

也是为了给牛示范下什么叫弹琴,以后别每天出去说自己会弹琴甚至独家掌握广陵散

作者: 鑲ョ▼    时间: 2020-4-1 14:48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1 14:23
也是为了给牛示范下什么叫弹琴,以后别每天出去说自己会弹琴甚至独家掌握广陵散

可牛只要吃草,可不要听什么钢琴。

太专业了,不够浅显。应该说,hifi线,大多就是虚假宣传。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20-4-1 15:27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1 14:15
那个应该是假的,力学和耐磨领域,首先靠的是合金化,而不是单晶,单晶用在这个地方本身就像拿奔驰来耕地 ...

哈哈哈,没法。这玩意其实不管怎么说,玩音频没多少人懂这个。更没多少人能够测手上的线究竟是什么材质。就像淘宝打吧的什么单晶铜镀纯银线一样。贵得很,一看和几块钱工业镀银线一毛一样。杜兰,晶彩,盈彩都有。但是这个线,系统上有一根还好,用多了,我怕声音走太偏了。尤其银彩就是味道线,音染很漂亮的,但是用多了感觉声音就变了。

作者: lobo727    时间: 2020-4-1 15:59
感谢楼主科普
作者: 15627268559    时间: 2020-4-1 16:31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1 13:45
我相反,在这个讨论里,只关心材质,不关心音质,因为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电声学理论,所以,我依然认为 ...

说的好,然而还是很多人开脑放的...
作者: 偶系aven    时间: 2020-4-2 01:29
“单晶”技术其实早已经普及了,“单晶铜”这种已经被发明如此久的技术不应该被“神化”!
单晶铜确实是优良的导体,也不管Crystal Cable和Siltech究竟是用什么技术制成了特殊的“含金银导体”
但我感觉烧友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眼光,导体并不能决定某款线材是否能出好声,线材所含的其他因素更值得被关注
无论是制线的工艺和理念,还是接插件的选择,甚至在导体与接插件的连接方便是否有厂家独到的手法
这些远比导体是不是“单晶”或者“到底是多少N”来得关键,最重要的是烧友在了解和理解了这些之后是否懂得搭配
一款细节解析力暴力的器材再专门为其搭配一款同样注重解析力却缺乏美感的线材,我想能做到全套系统都以这样的理念去构建的烧友可谓“独树一帜”
作者: 魔神Z    时间: 2020-4-2 01:35
你用的着跟一个假新闻较真吗
作者: 魔神Z    时间: 2020-4-2 01:37
这是公认有的东西,就凭几个人编点假新闻就没有了?那个新闻假的都不能再假了,对产品 技术 常识  市场 知识产权都一概不知
作者: 魔神Z    时间: 2020-4-2 01:43
那种段子我能编100个,我们咸菜里的OCC其实就是大野教授一种冶炼方式做出来的,而且有专利,有产品,卖了都几十年了。而且文中的SOMMER 也不是什么专业做咸菜的,也不是权威,以前做零部件的,2000年以后发现做咸菜更赚钱,才跑来半路出家做咸菜
作者: 依文洁琳    时间: 2020-4-2 02:25
其实漆包(litz)对线材声音的影响更大,线芯数量,litz结构类型,屏蔽和抗氧化是否做得好都很关键

所以有很多OFC线都比OCC线好听,不单单是材料假与真的问题,还有制作工艺的问题
作者: tfk18    时间: 2020-4-2 04:18
这些都是没用的知识
http://erji.net/forum.php?mod=re ... 58&pid=32911224
作者: fy0317    时间: 2020-4-2 07:32
涨知识了,这么主观的论坛能有这么客观的科普贴。有可能会被关小黑屋。

另外有个疑问,因为导电的大敌是晶界,那么同样纯度的   4N非单晶银   与   4N单晶铜  相比是否应该单晶铜导电性更好些? 还有是否  2N单晶铜  能够比  7N 的无氧铜   导电性更好?

还有最重要一点,这个技术可能是很成熟的了吧,单晶铜真的有那么贵吗?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2 07:47
请问楼主人类在测出电磁波传输速度跟光速一样时有没有提炼单晶铜的技术?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2 09:53
alex_to 发表于 2020-4-2 07:47
请问楼主人类在测出电磁波传输速度跟光速一样时有没有提炼单晶铜的技术?

开普勒算出行星轨迹的时候,人类连蒸汽机都还没发明,很奇怪么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4-2 11:05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2 14:04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2 09:53
开普勒算出行星轨迹的时候,人类连蒸汽机都还没发明,很奇怪么

不奇怪,黑洞这种无法直接观测的天体也是算出来的,问题是来到HIFI就算用超导体相对人耳的驴耳朵能感受得到吗?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2 14:35
alex_to 发表于 2020-4-2 14:04
不奇怪,黑洞这种无法直接观测的天体也是算出来的,问题是来到HIFI就算用超导体相对人耳的驴耳朵能感受得 ...

最后,电声学体系尚未建立,所以没有任何成型理论可以支持材质、信号、声音的关系,但是不代表在金属材质、冶金工艺领域,某些线材厂商就可以胡说八道;本文也未曾就材质与声音关系发表任何观点,如果抬杠的话金属学和金属加工领域欢迎,但请勿延伸到我未提及的领域顾左右而言他。




本文目的:仅就某些商家用材料领域的技术术语胡说八道进行科普和辟谣,材质与声音的关系暂无系统理论,不予讨论。

作者: 知不知    时间: 2020-4-7 10:04
学习

作者: 完颜呱呱    时间: 2020-4-7 19:28
硬核知识贴

作者: 15198833468    时间: 2020-5-9 06:53
我不信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0-5-9 08:39
工艺是存在的,也是能测量的,但是换线有没有用我就不好多说了。
我个人感觉,我还是可以相信拥有几万员工,市值上亿的耳机公司给他们旗舰配的线的~
阻抗和信号衰减都是能测的,过了一个程度,我觉得耳朵肯定是听不出来的~
作者: 15198833468    时间: 2020-5-9 08:52
我不信

作者: 寻找雨中的猫    时间: 2020-5-9 16:39
mymgod 发表于 2020-4-1 14:12
国内著名的几家单晶铜都买过,店家也会标识信号输入方向
几百m的线卷是一个晶胞,切下来后也还是一个晶胞 ...

信号输入方向和接地方式有关,和是不是单晶铜无关。
作者: jedking    时间: 2020-5-10 23:10
问题是有差别能否听出来,按照相对论来说高度还能改变信号频率呢,有差别是一回事,能达到人耳能听出来的差别是另外一回事,这中间就是线材商人获得利润的灰色地带。
作者: 邪神周    时间: 2020-5-11 00:49
那么现在的线内部都是绞线对吧,那么拉成细丝的过程中会有多次强直态对吧,强直态的解决方式是退火对吧,那么问题来了,回火之后重新结晶的线还是不是单晶呢?
作者: 邪神周    时间: 2020-5-12 00:44
邪神周 发表于 2020-5-11 00:49
那么现在的线内部都是绞线对吧,那么拉成细丝的过程中会有多次强直态对吧,强直态的解决方式是退火对吧,那 ...

- =打错了,应该是说完全退火后重新结晶的晶体是否还是单晶呢,一次拉线需要多次退火的一般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5-13 10:24
邪神周 发表于 2020-5-11 00:49
那么现在的线内部都是绞线对吧,那么拉成细丝的过程中会有多次强直态对吧,强直态的解决方式是退火对吧,那 ...

恕我孤陋寡闻了,学了七年干了七年的金属材料热加工领域,居然不知道有个词汇叫做“强直态”

搜索了下,百度也不知道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0-5-13 10:35
学过金属工艺学的,应该知道有种叫做晶相显微镜的东西,用于检测金属结晶结构,可以看到金属的结晶结构。金属一般都是结晶太存在。
这个显微镜俺以前看过。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5-13 10:38
fixbug 发表于 2020-5-13 10:35
学过金属工艺学的,应该知道有种叫做晶相显微镜的东西,用于检测金属结晶结构,可以看到金属的结晶结构。金 ...

所以我一直没想明白,晶彩每天吹的往银的晶界里面填金是个什么东东,银的熔点比金还低个几十度

何况,界面是传输的大敌,不想要缝隙,锻掉了就是,何必弄什么多重界面

作者: leisze    时间: 2020-5-13 11:09
首先,感谢LZ做的科普,说得很有道理,这种科普应该多做。

其次,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有科学观念和科研精神的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么去研究一个未知领域,当某件事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得时候,要不是瞎扯,要不表现出不屑一顾,总之很少有人真的去了解。看看有些人的回复就知道了,确实是对牛弹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烧友容易被厂家忽悠的原因。
作者: 邪神周    时间: 2020-5-13 23:14
本帖最后由 邪神周 于 2020-5-13 23:18 编辑
sidewind 发表于 2020-5-13 10:24
恕我孤陋寡闻了,学了七年干了七年的金属材料热加工领域,居然不知道有个词汇叫做“强直态”

搜索了下 ...

记错了,之前有查过,单晶铜拉成线时那个是叫“加工硬化”对吧,需要多次退火对吧,多次退火之后就不是单晶了吧。
百度瞎查着玩的时候看到几篇这样的东西
3 结论

(1)强冷变形后单晶铜组织中的纵向柱状晶被保持,晶粒不发生破碎,不产生新的晶粒,但点缺陷和位错的运动会产生大量亚晶和微结构,这些晶体缺陷能量高,在退火时易发生迁移变化,成为再结晶形核的条件.

(2)单晶铜线强冷变形后容易发生再结晶从而成为多晶,但其再结晶温度比多晶铜线的更高.强冷变形单晶铜线再结晶形核的孕育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试验表明500 ℃ 时的孕育期不足2 min.

(3)强冷变形后的单晶铜线要想恢复足够的塑性,进行完全退火时材料将转变为多晶.如果既要恢复单晶铜线的塑性和导电性,又要维持单晶的组织形态,进行高温超短时间退火或许是一个方向.矿,氰化时Au、Ag 的浸出率分别高24.89 %、15.66 %,尾渣中银含量降低了223.35 g/t, 该工艺对生产实践改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QQ图片20200513231001.png (203.5 KB, 下载次数: 119)

QQ图片20200513231001.png

作者: 邪神周    时间: 2020-5-13 23:20
本帖最后由 邪神周 于 2020-5-13 23:28 编辑
sidewind 发表于 2020-5-13 10:38
所以我一直没想明白,晶彩每天吹的往银的晶界里面填金是个什么东东,银的熔点比金还低个几十度

何况, ...

您是专业人士,所以想请问下一般拉成0.08mm的丝之后再退火(几个OCC貌似都有标退火)之后还能是单晶么?在网上搜OCC这东西时搜出来总是说退火后不免最终成为多晶


强变冷形单晶铜线退火过程组织性能演变研究

杨玉林1, 李明茂2           
摘要:经强冷变形后的单晶铜线会产生明显的亚结构,在退火过程中该亚结构将发生转变.以中拉单晶铜线为对象,通过金相、力学性能测试法、电阻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经强冷变形后的单晶铜线在不同退火工艺制度下的组织性能变化和再结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态单晶铜线材的再结晶温度开始在250 ℃左右,比相同冷变形率下的SCR 连铸纯铜杆的再结晶温度高约50 ℃.强冷变形单晶铜线再结晶形核的孕育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500 ℃ 时的孕育期不足2 min.单晶铜在退火的回复阶段导电性能得到改善,但温度较高发生再结晶时,由于晶界数量的不断增加,有抑制电阻率减小的作用.强冷变形后的单晶铜线要想恢复足够的塑性,则难以避免成为多晶,如果既要恢复单晶铜线的塑性和导电性,又要维持单晶的组织形态,进行高温超短时间退火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0-5-14 00:02
本帖最后由 fixbug 于 2020-5-14 00:06 编辑

金属晶格的生长快慢,晶格的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质有重要影响,晶格生长过大,脆性增加,材料就报废了,这个属于金属工艺与热处理的内容了,金属处理还有很多种,比如古代有人做的锤子特别坚硬,就是在弄铁的时候和黄豆一起搞,黄豆高温炭化,碳进到金属里使金属硬度增加,这个工艺叫渗碳。
银子里加金子,猜测也是通过改变材质来达到声音的改变,声音的改变并不一定是传输的越通透越好,满足耳朵的听感,是为了专门调音。
这个用鼻子做手术容易理解,鼻炎手术后,容易得一种空鼻症,就是鼻子太通透了,空气不能在鼻腔里被阻挡湿润,急速进入肺里,最终导致肺泡坏死。听感也是这样,再比如线材里面有粗有细的不同材质组成,是为了调整高低频通过线材传输的速度,使高低频同时到达传输端。据说高低频在线材中传输不同,导致相位差异,声音混乱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5-14 08:29
邪神周 发表于 2020-5-13 23:14
记错了,之前有查过,单晶铜拉成线时那个是叫“加工硬化”对吧,需要多次退火对吧,多次退火之后就不是单 ...

确实有这个情况,不过是“容易”产生多晶而非一定,估计这也是区分工艺水平和产品高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5-14 08:30
邪神周 发表于 2020-5-13 23:20
您是专业人士,所以想请问下一般拉成0.08mm的丝之后再退火(几个OCC貌似都有标退火)之后还能是单晶么? ...

结论已经说了,能,但不容易

估计淘宝满天的低价OCC应该就是这个路子,曾经是OCC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5-14 08:32
fixbug 发表于 2020-5-14 00:02
金属晶格的生长快慢,晶格的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质有重要影响,晶格生长过大,脆性增加,材料就报废了,这个 ...

渗碳是表面处理,为了增加耐磨耐腐蚀而非强度

黄豆那个确实变成了碳,但这个过程不叫渗碳,铁加碳形成的合金叫钢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5-14 08:38
fixbug 发表于 2020-5-14 00:02
金属晶格的生长快慢,晶格的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质有重要影响,晶格生长过大,脆性增加,材料就报废了,这个 ...

还是不要乱理解了,这些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已经说过很多遍,银的熔点比金低,金还没熔化呢银已经是液体了,根本没法加进去,这东西不存在!

再来,合金指的是原子结合,一般还会形成共生相,那种所谓“渗透”准确说应该叫做复合材料,而非合金,很明显,起这名字的杜撰这个道理的人很明显连基本的冶金学知识都不具备,单纯是外行臆想(有人说晶彩官网没这说法?)

就算外星科技加进去了,这玩意儿是多重介质多重界面,本身就是传输的大敌,OCC、PC-triple C都是为了解决界面的问题,说白了,这种杜撰的“合金”方式,就算能实现,也并不能改善信号传输,反而是阻碍、劣化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5-14 08:39
比如,铸铁里面也有很多微孔,填充了良导体“碳”,晶体界面也存在着大量的碳析出,但我不认为有谁会觉得这玩意儿能改善听感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0-5-15 09:49
sidewind 发表于 2020-5-14 08:32
渗碳是表面处理,为了增加耐磨耐腐蚀而非强度

黄豆那个确实变成了碳,但这个过程不叫渗碳,铁加碳形成 ...

钢与铁是以含碳量来区分的,并非含不含碳,含碳低于某个值的叫钢,高于某个值的叫铁
黄豆那个就是渗碳,渗碳主要就是提高硬度,强度,至于前面说的那些改善音质调音只是本人猜测,逗个乐子,是不是能改善音质,要具体测试,“觉得”的不行的。

作者: junkyyang    时间: 2020-5-17 01:42
学术贴

作者: stormywolf    时间: 2020-6-17 18:28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1 13:45
我相反,在这个讨论里,只关心材质,不关心音质,因为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电声学理论,所以,我依然认为 ...

明白人
“更不愿看到诸多科学家、工程师辛苦工作的成果被这帮人抹黑”
作为一名工程师,跟你说一声谢谢!

作者: jimmyxzy    时间: 2020-6-17 19:14
4N是指无氧铜,N越多对材料外部环境要求越高,接触到空气分分钟氧化,所以才有油浸这种工艺。6N以上看看就好,就算线材成品商能拿出高等级无氧铜进货单,做成成品线后能不能继续保证还得打个问号。

作者: 音乐之贼    时间: 2020-6-17 19:25
请教一下,一般4N的不都是无氧铜吗?4N也可以通过大野的技术做到单晶铜吗?我看一些乱七八糟的资料是至少6N无氧铜才是可以去技术上实现单晶铜。

作者: jimmyxzy    时间: 2020-6-17 19:26
sidewind 发表于 2020-5-13 10:38
所以我一直没想明白,晶彩每天吹的往银的晶界里面填金是个什么东东,银的熔点比金还低个几十度

何况, ...

你看范登豪啥时候宣传过这种不着调的工艺?不管是器材还是线材,东西靠不靠谱,看它的宣传有时候也能略知一二。

作者: 小白降临    时间: 2020-7-14 14:31
sidewind 发表于 2020-5-13 10:38
所以我一直没想明白,晶彩每天吹的往银的晶界里面填金是个什么东东,银的熔点比金还低个几十度

何况, ...

大佬,为啥单晶银存在但是做成线就不是单晶银了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7-14 14:46
音乐之贼 发表于 2020-6-17 19:25
请教一下,一般4N的不都是无氧铜吗?4N也可以通过大野的技术做到单晶铜吗?我看一些乱七八糟的资料是至少6N ...

4N是可以做到单晶铜的,有不少的文献支撑


到市场上,似乎经常都会提高一个标号销售,比如号称5N的好多只是4N,所以几乎没有线材说自己是4N单晶铜


我也亲自见过商家出示的6N单晶铜检测报告,其实只能满足5N,比如99.9996%,一般就说成6N了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7-14 14:48
小白降临 发表于 2020-7-14 14:31
大佬,为啥单晶银存在但是做成线就不是单晶银了

你好,我似乎没有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我记得之前做过调研,实验室单晶银是存在的,但是没有见到任何商业化生产的报导或者文献,所以自由市场上应该是找不到真的单晶银线材

作者: huangshun839500    时间: 2020-7-15 10:03
sidewind 发表于 2020-4-2 14:35
最后,电声学体系尚未建立,所以没有任何成型理论可以支持材质、信号、声音的关系,但是不代表在金属材质 ...

顶一下专业人士。

作者: huangshun839500    时间: 2020-7-15 10:24
sidewind 发表于 2020-7-14 14:48
你好,我似乎没有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我记得之前做过调研,实验室单晶银是存在的,但是没有见到任何商业 ...

卧槽,那银彩那些个单晶银的线是怎么来的? 几万块一根啊,隔壁捧得一塌糊涂

作者: 涼風暁    时间: 2020-7-20 20:59
作为一个材料学专业的学生,我可以说,退火对晶界的影响很小,退火的主要目的还是消除铸造后的冷却过程中材料内部产生的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产生的内应力,不然你的线会硬且脆,在弯曲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微裂纹,这可是实实在在影响表面导电的因素

作者: 一个吃瓜群众    时间: 2020-7-30 08:42
看了一下全部,都是文字版本的,这些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单晶铜技术鼻祖肯定最厉害,后面到国内就差异化了,反正国内只有其表,都靠忽悠的。到我们手上的没有一个是单晶铜,单晶铜好像熔炼出来是8毫米的粗杆然后在做到我们可以用的0.12-0.05mm这个区间的,基本都断裂了,音响粗线是真的有用。还有就是8N这个问题 7N都很难做到足够的厂家,论文写的100%纯铜都可能有,排杂越到后期越考验,国外可能有这个技术,国内肯定是没有,据说日本的铁可以做到6还是7n,利用粒子机器排杂。

作者: BINGE-ZH    时间: 2020-9-13 14:05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0-4-2 01:29
“单晶”技术其实早已经普及了,“单晶铜”这种已经被发明如此久的技术不应该被“神化”!
单晶铜确实是优 ...

您的分析很理性,线材的综合性能取决于很多因素,绝缘材料相对于导体种类和纯度,或许要重要很多,决定了线材的电场分布、介质损耗、绝缘能力以及分布电容、高低温耐用范围、柔软度等等,绝缘材料对电缆电气性能是有重要影响的。其次是电缆的生产工艺及其一致性,导体纯度再高但内部绞合不紧密、存在自由间隙、屏蔽覆盖率过低电磁兼容性差,更加直接影响电缆的整体电气性能,发烧友过于关注导体纯度甚至是否单晶,有点因小失大的感觉了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