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来吧,同一张碟片抓轨MD5值相同,声音不同,大家来验证吧 [打印本页]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7 18:25
标题: 来吧,同一张碟片抓轨MD5值相同,声音不同,大家来验证吧
本帖最后由 深圳世爵音响 于 2020-4-10 18:16 编辑

上一个帖子发了我们目前最新的抓轨和母带的对比,有人提到了MD5,很多人认为MD5一样,声音一定一样,所以才单独开了这贴,今天下午专门用同一台设备抓取了一首曲子。因为设备相同,所以MD5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周边不同,所以声音差距很大。让大家来验证一下,同时用另一台设备抓取了同样的碟片,MD5值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一起对比下,听听哪个效果更好。为了大家下载对比方便,抓取曲目为魔鬼的颤音的第一首,只有34秒。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14DFx1bVX-OMBQFxFZwkw
提取码:4yd1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今天下午我们做了一次盲喝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找了三个烧友做的盲喝,结果最好的结果是十次对了8次。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没有差距?差距大不大?盲喝一样失败。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在家里测试下吧,欢迎大家反馈结果。整天打嘴炮真的浪费生命!

盲听实际根本就不是在听两个声音的差距,这里面涉及太多因素,比如心理因素,对声音的记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所以连续的盲听几乎都会失败。






以下为MD5截图




作者: mrldt    时间: 2020-4-7 18:30
本帖最后由 mrldt 于 2020-4-7 18:31 编辑

MD5值一样,文件就是一样的。或者这样说吧,在现在的科技来说,证明两个文件是否一样,就看MD5是否一样。至于听感,个人认为吧。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7 18:36
mrldt 发表于 2020-4-7 18:30
MD5值一样,文件就是一样的。或者这样说吧,在现在的科技来说,证明两个文件是否一样,就看MD5 ...


兄弟,文件就12兆,你可以下载到手机来听听,然后在发表意见,都可以直接外放来听,也可以放给你周边的朋友同事试试,让他们听听声音有没有不同
作者: snake9575    时间: 2020-4-7 19:29
如果md5一样听感不一样,那真是太神奇了

作者: 仿真时光    时间: 2020-4-7 19:46
听了,没听出差别。频谱也看了,前两个完全一样,第三个有些许差别。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20-4-7 21:02
本帖最后由 nosounds 于 2020-4-7 21:22 编辑

由于我国的王小云教授已经破解过sha1和MD5,所以我用sha256验算了一遍,确认1和2是相同的

初听,1,2似乎有差别,再听又不能确定。用foobar扫描了一下增益,结果1和2完全一样,6.99db,第三轨是6.97

再听,这些差异都是似有似无 ,无法完全肯定。大部分的320 MP3与无损做类似对比,我都能听出差别的,包括上次帖子中两个不同的dsd64,算不上金耳朵,但也有一些心得。听这个,我觉得太难了,快听出幻觉了

最后动用auditon进行了差分处理。

1保持正相,2进行反相,进行混缩,结果两个音轨完美被抵消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个也算情理之中

让人诧异的是1,3,先做标准化音量处理为同一水平,将3反相,人工进行0.0001s级别对齐,播放,居然也是被完全抵消。
为了进一步验证,将反相的3使用参数均衡器,将3.2khz处,提高0.5db,这个时候,混缩可以听到很弱的琴弦声,此时可以确认,如果两个音轨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差分处理,是可以听见差异声的

毕竟不是专业人士,请各位指正



作者: snake9575    时间: 2020-4-7 21:08
楼上大神请说中文……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7 21:11
md5一样时,听感如果不一样,问题在于播放本地而不在文件数据。也就是如果你传到百度云给网友们下载来听是不会有什么结论的。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20-4-7 21:20
本帖最后由 nosounds 于 2020-4-7 21:24 编辑
snake9575 发表于 2020-4-7 21:08
楼上大神请说中文……

好吧,用点通俗的话解释一下

我直接听,无法得出明显差异,听太多,自己都晕了

借助音频工具进行分析,可以理解为A-B和A-C,结果是A-B=0,包括A-C也=0。或者说这差别已经通过音频编辑器无法捕捉

由于怕方法操作有误,对其中一个音频文件的某个频率进行微调,调制幅度为+0.5db,然后相减结果马上就不为0了,而且明显人耳可听见。由此确定,方法是有可行性的

工具分析的结果:当前我所使用的音频差分结果是,从波形,频率,各频率的电平,甚至时间等方面,3个文件的差别,小到无法识别。

作者: lisaying    时间: 2020-4-7 21:24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7 20:58
业余人士很难理解为什么MD5一样,声音会不同。

MD5一样,意味着文件是一样的。

固态硬盘不同于机械硬盘的运作模式,自带TRIM功能。

作者: lisaying    时间: 2020-4-7 21:34
我也有一个疑惑,同一首歌,一个是SONY官网下的,一个是网友在其他网站购买的分享的(比如moro),但是对比发现,同一首歌文件大小不一样,码率也不一样,但是为何有些md5值却一样,这个很让人迷惑。而且都是正版,为何文件大小不一样?按正常思维理解,唱片公司统一发布一个数字文件,所有网站售卖的应该完全一样(就像CD一样)。
另外同一首歌,歌时间长度一秒不差,但是文件比sony的大一点点,码率低一点点,码率低,文件大,照理走的时间应该要长一点,这是如何做到最终一首歌时长一样?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0-4-7 21:39
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刻录碟抓轨和原版CD也是一样的文件,但是声音区别很大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20-4-7 21:40
lisaying 发表于 2020-4-7 21:34
我也有一个疑惑,同一首歌,一个是SONY官网下的,一个是网友在其他网站购买的分享的(比如moro),但是对比 ...

希望能见识一下,能否上传看看

刚才查过一下,MD5已经被破解,现在已经有人能修改它,主要用途是做木马。

作者: 拖鞋ioi    时间: 2020-4-8 00:08
你是说md5一样声音不一样对吧?我明天试试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8 01:01
前两个对比好多遍,声音没区别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8 01:11
本帖最后由 boxerlc 于 2020-4-8 01:12 编辑

文件一样,声音就一样。这问题我都问过某生产抓轨机的公司了,得到的答案也是这样。当然我也通过邮件问过Melco的某销售负责人,他拒绝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强调他有客户能听出区别,呵呵。
作者: qq1653304183    时间: 2020-4-8 02:48
本帖最后由 qq1653304183 于 2020-4-8 02:52 编辑

三个文件的声音是完全相同的。
前两个文件用foobar2000 比特比较插件比较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All tracks decoded fine, no differences found.

Comparing:
"J:\AB\Paganini1.wav"
"J:\AB\Paganini2.wav"
Compared 1499400 samples.
No differences in decoded data found.
Channel peaks: 0.2954407 0.3508301



Total duration processed: 0:34.000
Time elapsed: 0:00.265
128.30x realtime

第一个和第三个文件比较的话,掐头去尾(去掉首尾零点几秒长度的空白部分)后,也是完全相同的。
Differences found in compared tracks; the tracks became identical after applying offset and truncating first/last samples.

Comparing:
"J:\AB\Paganini1.wav"
"J:\AB\Paganini3.wav"
Compared 1499400 samples.
Differences found: 2968848 values, starting at 0:00.042132, peak: 0.5075989 at 0:19.508798, 2ch
Channel difference peaks: 0.5010071 0.5075989
File #1 peaks: 0.2954407 0.3508301
File #2 peaks: 0.2954407 0.3508301
Detected offset as 564 samples.

Comparing again with corrected offset...
Compared 1498836 samples, with offset of 564 discarding last/first samples from total of 1499400, discarded samples were silent in file #2.
No differences in decoded data found within the compared range.
Channel peaks: 0.2954407 0.3508301



Total duration processed: 0:34.000
Time elapsed: 0:00.583
58.35x realtime

都这样了还要说能听出来区别,怕不是你把wav文件拷进U盘里再拷回电脑里声音就变了?
如果这样那你用百度盘把wav文件传输给大家怕不是声音早都和你电脑里的声音不一样了?

呵呵,我只能说lz你可以继续装睡下去。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4-8 02:56
玩Hifi还能推翻密码学了
作者: xxxxxxxfc    时间: 2020-4-8 03:40
按理说md5一样就该一模一样,不过反复听了几次,确实觉得第二个文件录的最好,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作者: xjwang    时间: 2020-4-8 07:34
我真的发现,hifi会影响脑子。。。

作者: coolkid凯    时间: 2020-4-8 07:43
MD5都可以修改了

作者: snake9575    时间: 2020-4-8 09:32
nosounds 发表于 2020-4-7 21:20
好吧,用点通俗的话解释一下

我直接听,无法得出明显差异,听太多,自己都晕了

专业!

作者: mymgod    时间: 2020-4-8 09:49
下来听就完事了,三段没听出区别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0:32
xxxxxxxfc 发表于 2020-4-8 03:40
按理说md5一样就该一模一样,不过反复听了几次,确实觉得第二个文件录的最好,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真的不是心理作用,第二个明显比第一个高频延展好,信息量多,声场结项位置也完全不同。第一个糊,没细节。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0:35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7 20:58
业余人士很难理解为什么MD5一样,声音会不同。

MD5一样,意味着文件是一样的。


你好,我想请教下,就是这种连续和不连续的情况影响的因素是什么,您知道吗? 供电,避震会造成您说的影响吗?从理论来说?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0:44
snake9575 发表于 2020-4-7 19:29
如果md5一样听感不一样,那真是太神奇了


真的不神奇,您可以自己感受下1和2给你的感受!用心去听,一定能听得出。或者手机直接外放给您的朋友来试试也行,非常简单。 对的东西是经得起验证的。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8 11:16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8 11:10
我前面说了,对于你这种现象,主要是储存体的坏块,碎片,空区引起的。

         无论是数据 ...

百万大师再接着展开说一下这种区别在上传到百度云再下载到别的烧友的电脑上之后还会不会保持一致呗, 就差这一步不说透没意思.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4-8 11:19
下来听听看~
作者: Alexmax    时间: 2020-4-8 11:44
md5相同,数据一样这没啥好质疑的,如果这都存在差异那整个软件产业没法发展了

作者: Alexmax    时间: 2020-4-8 11:48
很赞同楼上百万大师的说法,hifi说到底本质就是玩的物理和电子学,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工业产品

作者: 宵暗小町    时间: 2020-4-8 11:51
本帖最后由 宵暗小町 于 2020-4-8 12:06 编辑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D1&page=
想起这个7年前的帖子,都2020年了啊楼主。
作者: lisaying    时间: 2020-4-8 11:56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8 11:47
你听说过对硬盘做碎片整理会让系统运行更流畅这个事情吗?

        碎片整理改变了数据?很明 ...

固态硬盘的trim就是自动回收功能,固态硬盘的文件删除后磁盘空间和机械硬盘完全不一样,读数据的原理也和机械硬盘完全不一样。另外固态硬盘重来就不需要碎片整理,碎片整理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是自杀行为。

作者: Alexmax    时间: 2020-4-8 12:00
有一种玻璃材质cd很昂贵,这种cd音质要比普通的好,不是因为它里面数据和别的cd不一样,完全是因为它材质稳定决定的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2:20
宵暗小町 发表于 2020-4-8 11:51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D1&page=
想起这个7年前的帖子,都2020年了啊楼主。


这个跟多少年好像没关系,问题在于你能不能听得出区别,大家有没有得到公认,这个才重要。  谢谢顶贴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2:28
boxerlc 发表于 2020-4-8 01:11
文件一样,声音就一样。这问题我都问过某生产抓轨机的公司了,得到的答案也是这样。当然我也通过邮件问过Me ...


你问过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自己静下心来仔细听过两个曲子吗?你仔细感受下1和2的小提琴高频的延展和给你带来的声场的不同,您多听听,我相信你会有你自己的理解。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2:42
Alexmax 发表于 2020-4-8 11:48
很赞同楼上百万大师的说法,hifi说到底本质就是玩的物理和电子学,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工业产品


hifi涉及的问题远不止物理和电子学,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大概一年前这样,我听到一个客户的一套随身系统,耳塞是64的旗舰加乐机宝那条1万多的升级线,播放器是艾利和的SPK。按照当时随身来说,算是很贵的一套,全套大概6万。这套系统我刚听时候只是觉得不太对,因为播放器的歌曲我都不熟悉,所以我就用手机直推这个耳塞,结果发现这个耳塞是偏音的,人声结项位置直接偏离大概有30度了,为了确认,我又用一首鼓来测试,结果同样的偏音。后来我就直接和这个客户说了,我说你这个偏音,然后我告诉他正常的人声应该在哪里,你这个在哪里,还给他听了正常的耳塞来对比,这样大概折腾了十几分钟,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客户说,我听起来完全没问题,一点都不偏音。瞬间我都感觉我要崩溃了,这么明显的对比,你都听不出???????? 后来我只能说,你找个专业仪器测试下吧,如果不偏音,你来找我。  你品 你细品。。。。
作者: 同学2012    时间: 2020-4-8 13:17
我用手机外放都能明显听出1和2声音不一样。。高频的对比测试是不能多听的,否则耳朵很容易疲劳,混乱
作者: 仿真时光    时间: 2020-4-8 13:42
我觉得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将在这里诞生。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8 14:12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8 12:28
你问过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自己静下心来仔细听过两个曲子吗?你仔细感受下1和2的小提琴高频的延展和 ...

一直循环放着两个曲子,放了半个小时,真的没区别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5:08
同学2012 发表于 2020-4-8 13:17
我用手机外放都能明显听出1和2声音不一样。。高频的对比测试是不能多听的,否则耳朵很容易疲劳,混乱


  感谢 感谢  确实有时候听多了,到最后都是一样的,耳朵会疲劳,我也深有体会,AB是一个非常费神的事情!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5:32
boxerlc 发表于 2020-4-8 14:12
一直循环放着两个曲子,放了半个小时,真的没区别


你试着听1曲听十分钟,然后突然切换回2在试试。你感受下高频和声场。
作者: alvin051414    时间: 2020-4-8 16:02
本帖最后由 alvin051414 于 2020-4-8 16:08 编辑

搞对比不搞盲听,一点都不刺激。Paganini1.wav和Paganini2.wav不等量混了十份,听听哪几份是Paganini1.wav呗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_q6ObkY57AFUiqMqThmFzA 提取码: cend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8 16:11
alvin051414 发表于 2020-4-8 16:02
搞对比不搞盲听,一点都不刺激。Paganini1.wav和Paganini2.wav不等量混了十份,听听哪几份是Paganini1.wav ...

文件数据都一样, 这你怎么跟别人证明其中哪几个曾经叫1.wav, 万一你操作错了呢, 玄学不灭啊, 哈哈哈

作者: alvin051414    时间: 2020-4-8 16:21
cdzss67 发表于 2020-4-8 16:11
文件数据都一样, 这你怎么跟别人证明其中哪几个曾经叫1.wav, 万一你操作错了呢, 玄学不灭啊, 哈哈哈
...

可以认为操作有错啊,照听呗。想答全是1也行,搞不好我闲着没事,把操作给录屏了呢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4-8 17:05
感觉第一首声音最通透明亮,第二首暗淡些,第三首介于前两者之间,差别都非常微妙……
作者: chigo    时间: 2020-4-8 17:09
说验证的,可以请教一下计算数学的,MD5是完全保证一样的?到BYTE还是到BIT

世界上存在验证到每一个0或者1的位元验证吗?

验证是否伪和验证完全真是一样的吗?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8 17:18
chigo 发表于 2020-4-8 17:09
说验证的,可以请教一下计算数学的,MD5是完全保证一样的?到BYTE还是到BIT

世界上存在验证到每一个0或 ...

怎么不存在验证每一个01, 前面有人贴了bitwise比对的结果了, 每一个bit都是一样的, 基本操作好吗. 质疑别的都行, 质疑1&2数据一致性就免了.

作者: Alexmax    时间: 2020-4-8 18:04
chigo 发表于 2020-4-8 17:09
说验证的,可以请教一下计算数学的,MD5是完全保证一样的?到BYTE还是到BIT

世界上存在验证到每一个0或 ...

如果说md5一样不能保证数据一样的话那世界上的软件没法运行,你在网上下载的软件和别人下载的难道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话那你软件没法运行了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8 18:50
左仑 发表于 2020-4-8 17:05
感觉第一首声音最通透明亮,第二首暗淡些,第三首介于前两者之间,差别都非常微妙……


感谢 感谢
作者: yvev    时间: 2020-4-8 19:20
chigo 发表于 2020-4-8 17:09
说验证的,可以请教一下计算数学的,MD5是完全保证一样的?到BYTE还是到BIT

世界上存在验证到每一个0或 ...

工具:UltraEdit
          一个编代码和修改二进制用的工具,网上很好找
打开 Paganini1.wav和Paganini2.wav
一般来说你看到的是乱码
两个文件都切换成十六进制编辑模式,这个模式下就可以编辑二进制文件了。
别动这两个文件,不是让你编辑!!!
点文件--》比较文件
比较选项选   二进制

比较结果:


每一个字节都匹配!
这已经不是MD5一不一样的问题了
两个文件就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个文件。每一个byte都一样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8 19:58
本帖最后由 alex_to 于 2020-4-8 20:04 编辑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8 11:10
我前面说了,对于你这种现象,主要是储存体的坏块,碎片,空区引起的。

         无论是数据 ...

光驱都有缓存,硬盘没有?PC没有内存吗?机械硬盘有坏道拷贝文件会避开,避不开就无法完成拷贝耶!你的USB解码还是同步的(USB传输带时钟???)?!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8 22:42
其实听出不同是心理作用,两个数字文件如果完全一致,那就是同一个文件,播放效果绝对是一样的。如果两个同样的文件播放效果不同,那造成不同的原因和证据是什么?总得有不一致的地方才能产生不同的播放效果吧,这是最基本的逻辑。我实际听两个文件没区别,按比特比较两个文件也没区别,这样的观察和结果符合逻辑。至少在你能提供有力证据排除心理作用之前,我觉得是缺乏说服力的。

既然你说区别很大,那不妨做个实验。找一个你信任的人,在电脑创建多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都放一份两段音乐的拷贝;在不让你知道的情况下,把文件名随机改成A和B,同时记录每个文件夹A和B文件对应的原始拷贝。然后你用你的系统做一个盲听测试,按照你认为的区别判断每个文件夹里A和B与原始拷贝的对应关系,把结果写下来。最后把你的结果和原始记录比对,如果正确无误,那我就认为你真的能听出区别。文件夹的数量我觉得5个差不多就够了。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8 22:56
boxerlc 发表于 2020-4-8 22:42
其实听出不同是心理作用,两个数字文件如果完全一致,那就是同一个文件,播放效果绝对是一样的。如果两个 ...

楼主就是来看看有多少人会拿自行车换拐的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8 23:47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8 23:44
你还知道硬盘数据读取要避开坏块嘛,要不然我以为前面都白讲了。

       不用再回我了,我对这 ...

俗话说装哪啥容易被雷劈哦
作者: lxadss    时间: 2020-4-9 01:24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应该换掉内存条,现在用的这内存条出来的声音不好听,可能读取不太顺畅,顺便把CPU也换了,让系统读取更平滑些。
       我还要学下怎么给CD机换激光头,这是个损耗品,每次听的时候感觉声音和上次听的都不一样,一首歌换一次太麻烦了,勤快点,争取一张碟换一次,黑胶就算了,那个我换不起。线材也要每听一会就要换,里面的电子肯定也流动产生变化了,声音肯定不一样。
       再就是把家里搞个恒温恒湿的系统,家里物品的热胀冷缩,物品的干湿度肯定会影响声波的反射。
        再就是我发现听摇滚时面前搞个取暖器效果好,听人声时一定要边泡脚边听。

作者: funyorh    时间: 2020-4-9 01:44
lisaying 发表于 2020-4-7 21:34
我也有一个疑惑,同一首歌,一个是SONY官网下的,一个是网友在其他网站购买的分享的(比如moro),但是对比 ...

文件大小
不一样是因为不同网站售卖的文件压缩率和曲目信息有差异,码率不同是和压缩率有关系,要对比应该转换为wav格式且清除tag信息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20-4-9 01:58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8 23:44
你还知道硬盘数据读取要避开坏块嘛,要不然我以为前面都白讲了。

       不用再回我了,我对这 ...



我看Hennessy也別再當什麼史丹佛校長了
寫那些誤人子弟的教科書
不如到你門下重新學習真正的計算機架構


作者: zlzgcy    时间: 2020-4-9 03:23
还有神仙说slc和mlc能听出区别。听你个大头鬼。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9 03:57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4-9 01:58
我看Hennessy也別再當什麼史丹佛校長了
寫那些誤人子弟的教科書
不如到你門下重新學習真正的計算機 ...

看这样的神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即让人笑掉大牙又对硬件不了解的人造成的误导恨得牙痒痒

作者: qq1653304183    时间: 2020-4-9 04:10
本帖最后由 qq1653304183 于 2020-4-9 04:13 编辑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8 10:28
文件重放的差异根本不是数据差别的问题,说实在的,你们不懂

别扯jb淡了,你想说的不就是jitter么?
你真的懂jitter么?你真的知道jitter产生的原因么?
讲软件行为还要扯jitter的不是傻就是坏。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4-9 08:46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8 18:50
感谢 感谢



作者: 可可爱鱼腩    时间: 2020-4-9 08:52
HIFI领域却成了反智主义反攻倒算的一大本营了。
作者: lisaying    时间: 2020-4-9 13:00
funyorh 发表于 2020-4-9 01:44
文件大小不一样是因为不同网站售卖的文件压缩率和曲目信息有差异,码率不同是和压缩率有关系,要对比应该 ...

的确我也考虑这个原因,不过即使这样,也很让人疑惑,不太清楚现在的数字发行方式,同一首歌不同网站拿到版权售卖,都要自己二次加工后再卖?那岂不是同一首号称24/48的HIRES歌曲,音质会产生些许不同。

作者: funyorh    时间: 2020-4-9 13:23
lisaying 发表于 2020-4-9 13:00
的确我也考虑这个原因,不过即使这样,也很让人疑惑,不太清楚现在的数字发行方式,同一首歌不同网站拿到 ...

曲目信息经常会根据需要加工,如mora的曲目tag经常是日文的
作者: yuhuang    时间: 2020-4-9 15:02
我这里没什么区别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9 15:44
本帖最后由 alex_to 于 2020-4-9 15:46 编辑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9 15:17
我跟你们这些文盲扯什么呢

说了半天数据是不会改变的,还有人在这里跟我扯软件

最普通的5400转硬盘一秒钟也可以读取不止一首CD歌曲,你想怎么神棍化读取时间?另外4K小文件是什么鬼?只听说过固态硬盘4K对齐避免跨区读写延长使用寿命

作者: 同学2012    时间: 2020-4-9 17:14
说得好像有点道理,真相是什么呢

569976aa6dfb61fc.png (16.02 KB, 下载次数: 59)

569976aa6dfb61fc.png

-72f910d81166ae9b.png (15.88 KB, 下载次数: 67)

-72f910d81166ae9b.png

-469968cbe1729a91.png (16.91 KB, 下载次数: 69)

-469968cbe1729a91.png

作者: qq1653304183    时间: 2020-4-9 17:23
本帖最后由 qq1653304183 于 2020-4-9 17:26 编辑
同学2012 发表于 2020-4-9 17:14
说得好像有点道理,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就是hifi需要新的风口,否则已经卖不动了。

扯那么多无病呻吟的问题,一个异步传输就全都解决掉了的。
实际上绝大部分产品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奈何总有人说自己能听出来区别。
隔壁论坛范总8万块还没送出去呢,登门拜访都送不出去,也不知道是为啥。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10 08:12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9 15:17
我跟你们这些文盲扯什么呢

说了半天数据是不会改变的,还有人在这里跟我扯软件

当你循环播放这俩音乐文件的时候,这俩文件都已经加载到内存里了,软件直接从内存读数据,根本没有硬盘导致的延迟。如果还有区别,那用硬盘存储位置来解释根本说不通。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10 11:26
boxerlc 发表于 2020-4-10 08:12
当你循环播放这俩音乐文件的时候,这俩文件都已经加载到内存里了,软件直接从内存读数据,根本没有硬盘导 ...

硬盘本身就有缓存,有的播放软件可以设置缓冲到内存播放。他要么不知道缓存的存在;要么就是想把砖头卖成“专机”的价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10 13:20
alex_to 发表于 2020-4-8 22:56
楼主就是来看看有多少人会拿自行车换拐的


兄弟,我做这个事情很认真的,确定1和2两个文件是在不同条件下用同一张CD碟片抓取。,绝对不是复制,来玩弄大家。其实这几个文件就是照妖镜,没玩过HIFI的,大部分人,用手机外放都能听出声音不同,你可以找你朋友测试,反而玩过一段时间的老烧和大神听不出区别,你品,你细品。。。。。当然真正玩明白的烧友,也是一耳朵就能听出区别,你在品。。。。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10 13:28
左仑 发表于 2020-4-9 08:46


现在有个问题,这三个文件我给很多人听了,几乎能听出区别的人,没有人觉得1好。不是2 就是3  。但是有一部分人觉得1亮,有一部分人觉得2亮,我有点疑惑。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10 13:40
boxerlc 发表于 2020-4-8 22:42
其实听出不同是心理作用,两个数字文件如果完全一致,那就是同一个文件,播放效果绝对是一样的。如果两个 ...


感谢回复,您说的这种盲听,我们早就自己做过测试了。只是人耳对声音的记忆时间很短(不知道有没有科学方面的确认),在一次或者2次盲听时候基本问题不大,一旦次数多了就不行。 估计盲喝可口和百事可乐,也是一样的结果,不信你自己可以测试下。。。只要涉及到感觉方面的,在加上区别本身没有实物差距那么大,多了一定不行。所以家电的那个盲听到目前没人能搞定。换个方式 每次只试听3个 也就是 ABX ,分十天来测试,我相信那8万早就被拿走了。
作者: duben    时间: 2020-4-10 13:49
值得探讨,一直以为数字文件数据一样就等于两个文件一样。如果听感不一样那就值得深究了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10 14:33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0 13:20
兄弟,我做这个事情很认真的,确定1和2两个文件是在不同条件下用同一张CD碟片抓取。,绝对不是复制,来 ...

比对文件的工具才是照妖镜吧,皇帝光着膀子不一样有大臣阿谀奉承,难道他们有眼无珠?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10 18:06
alex_to 发表于 2020-4-10 14:33
比对文件的工具才是照妖镜吧,皇帝光着膀子不一样有大臣阿谀奉承,难道他们有眼无珠?


道理就不说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有没有差异?差异够不够大?你真的有兴趣,你自己今天晚上去忙喝ABX测试一下,看看十次能对多少? 打嘴炮实在没意义,另外告诉你,我今天下午真的找了三个人测试,最好的一次十次对了8次,不知道这个结果大家能不能品出一些东西,差距这么大的两种可乐盲喝都会失败,你品,你细品。。。。
作者: alvin051414    时间: 2020-4-10 18:34
本帖最后由 alvin051414 于 2020-4-10 18:35 编辑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0 13:20
兄弟,我做这个事情很认真的,确定1和2两个文件是在不同条件下用同一张CD碟片抓取。,绝对不是复制,来 ...

那可真是了不起,差距这么明显,49楼的测试你来做做看呗,找你那个十次对了八次的代劳也行。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10 18:44
看到你细品这烂梗就觉得烦... 建议好好说话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4-10 19:46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0 18:06
道理就不说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有没有差异?差异够不够大?你真的有兴趣,你自己今天晚上去忙喝ABX ...

你能说得出道理偷换什么概念?耳朵ABX不出来偷梁换柱成味觉分辨率低?眼睛都会欺骗何况耳朵?来来来,大家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瓜子、西瓜等你说一样的文件同一台设备播放听感不同是什么道理?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10 23:51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0 13:40
感谢回复,您说的这种盲听,我们早就自己做过测试了。只是人耳对声音的记忆时间很短(不知道有没有科学 ...

既然你可以听出区别很大,肯定是段时间反复对比得出的结论,为什么做个实验就不行了呢?这个实验和你反复对比的区别就是排除了1和2的心理暗示而已。如果你需要时间,那就每天对比一个文件夹,做5天就好了。或者像你之前说,听1半个小时之后再听2就能明显听出来区别,那你也可以这么办。
作者: bacony    时间: 2020-4-11 00:12
foretime 发表于 2020-4-7 20:58
业余人士很难理解为什么MD5一样,声音会不同。

MD5一样,意味着文件是一样的。

纯yy,如果像你说这样md5就不会一样了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11 00:14
喝可口可乐的例子不就是证明了人的感官是不可靠的吗?到这里你反而把它当作最有力的证据了。

数据一样,声音就一样,这种问题对于其他人来说根本不用解释,了解数字技术的人都会明白的常识。到这里就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

美国到现在有一批人还认为地球是平的,因为眼睛看到的地面都是平的,球型理论都是骗局。如果要解释也可以,把他们送到太空让他们亲眼看就好了。

关于楼主的问题,看着文件名就能听出区别很大,盲听就能听错,那还怎么验证?如果盲听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大,所以不可靠,那么为什么看着文件名听出的区别就可以被你确信无疑?难道这样受到的影响就变小了,就更可靠了?麻烦您解释一下?

凡是观点都要有证据,既然盲听“受个方面因素影响很大”不可靠,那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两个文件确实是有区别的?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4-11 00:24
可口可乐和百事配方不一样,有人如果说他们味道有区别,就算有人喝不出区别,这个观点完全没有人会去质疑。你要解决的问题是反的:两段音乐文件数据完全一致,你却能听出区别。所以你用可乐的例子除了证明人感官不可靠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11 00:58
说个自己看法,常去听音乐会的应该有感觉,从演奏前的静音到开始演奏这段过程,会有一种听觉从静音当中被激活的耳目一新感,对细节特别敏锐。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静音铺垫是不会耳目一新的。

所以如果按顺序播放,1.wav最后的4,5秒静音就起这个作用。一是让耳朵完全休息,二是给出暗示下面又有”好的音乐“要来了,提高注意力。2.wav一播放就是如听仙乐耳暂明,喜欢亮的听起来就亮,喜欢暗的听起来就暗,总之就是”听“到了自己喜欢的走向。而1.wav播放前脑子里一般都想着别的呢,耳朵状态不一样。

这么一来,如果不是经常在听评当中用反脑放约束自己,让自己别觉得听啥啥都有差别,这个脑放结果可能就逐渐固化了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11 11:16
cdzss67 发表于 2020-4-11 00:58
说个自己看法,常去听音乐会的应该有感觉,从演奏前的静音到开始演奏这段过程,会有一种听觉从静音当中被激 ...


你说的很有道理,也是一种思路,论坛的好处就是让大家能看到别人的观点,然后思考。然后昨天下午,刚好有两个朋友过来,刚好他们说的也是1亮,然后我们用他们的手机外放听了,结果表明,确实因为大家的播放设备不同,会导致对高频的亮,暗判断错误,有的设备或者器材高频还原可能有问题。比如那个用手机听说1亮的朋友,用塞子听完后觉得2更亮了。用另一个客户手机外放,确实我们也都觉得1更亮。碰到问题,我一般第一时间去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也不排除确实是因为AB过程中,有个空挡,心里因素导致的大家听起来的亮,暗不同,这样大家交流一下,真的很好。感谢感谢!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11 11:44
boxerlc 发表于 2020-4-11 00:24
可口可乐和百事配方不一样,有人如果说他们味道有区别,就算有人喝不出区别,这个观点完全没有人会去质疑。 ...


感谢回复,是这样的,这两个WAV文件是我用一台设备,用不同的条件抓取的。所以理论来说是不同的,我不是故意复制粘贴一份来耍大家。可能有些东西我没表达清楚,让大家误会了。这两个WAV文件,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测试了,给了很多人听,实际大部分人都能听出1和2的声音是不同的。所以我才在论坛发这个帖子。听得出,听不出我觉得都正常,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实我自己更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区别,我们也问过南方科技大的计算机教授,他的回应是有可能确实声音不同,但是具体原因的话他没研究过,所以不敢肯定,也不清楚原因。另外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把两个曲子手机外放给你的朋友试试,让他们听听一样不一样,多做几个测试,看看他们的反馈。 我说可乐那个事情,是想表达在明知配方都不一样,味道不一样的情况下,盲喝还是会失败,所以在两个声音差异并没有那么大的情况下,听不出,听错都是正常的。实际如果MD5如果一样,数据一样声音就一样的话,那么盗版碟,正版碟,首版碟,刻录碟,只要同一源头应该都是一样的才对,但是稍微玩过碟片的烧友都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然后所有的抓轨声音应该也是一样的,只要开了纠错,不丢包,数据正常。实际只要自己抓过CD的朋友,也都明白声音是有区别的。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20-4-11 11:44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1 11:16
你说的很有道理,也是一种思路,论坛的好处就是让大家能看到别人的观点,然后思考。然后昨天下午,刚好 ...

这样吧,征集若干能听出1,2不同人群。
我用音频编辑软件比不出差别,那么我任选一个文件,先把时间加长或缩短一点,把原来的md5改变,然后制作若干,用参数均衡器在不同频段+0.1db。因为之前我用差异分析法是无法识别两者差异的,那么理论上这个差异应该<0.1db。因为我修改0.1db后,用差分是能捕捉到不同的。如果大多数人不能判断出哪个是+0.1db的,起码说明一点,人听一耳朵,真的不可靠。

先说明一点,我一开始是咸菜无用论者,现在是咸菜有用论者。盲听识别320K mp3和无损的成绩是10组对8组,目前主力器材一手价8w,但是两个md5相同文件我不同时间听,感受不一样,每一次以为找到的差异点,下次打乱顺序再听又觉得不是。也就是无法得出明确的差异

作者: 深圳世爵音响    时间: 2020-4-11 11:54
nosounds 发表于 2020-4-11 11:44
这样吧,征集若干能听出1,2不同人群。
我用音频编辑软件比不出差别,那么我任选一个文件,先把时间加长 ...


想问句,兄弟你在深圳吗?如果在的话,我们可以当面找人盲听AB。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4-11 12:20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0 13:28
现在有个问题,这三个文件我给很多人听了,几乎能听出区别的人,没有人觉得1好。不是2 就是3  。但是有 ...

不奇怪,设备和喜好不同感受自然不同,我是win7电脑fb播放,korg解码,乐之邦hp11耳放推四万六千多号的hd800听的,800还换了线,理论上必须是完全一样的设备不同人才能得出相近的评价,而且我说了,差异非常微妙,这些差异得很高级表现力很强的系统才能听出明显的感受,还有,如果800用原线,估计第一首会显得太亮,因为800的原线本身是非常刺激的~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20-4-11 12:31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1 11:54
想问句,兄弟你在深圳吗?如果在的话,我们可以当面找人盲听AB。

我不在深圳

真不用盲听,这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其实就几个要点

1.证明两个文件是否存在差异,无论是MD5或者听感,差异点是什么?
2.如果有差异,如何才能找到这个差异
3.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必须要比差异值小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4.我说的这个方法旨在验证人耳检测的准确性
5.盲听也属于感官检测,有标准可循,详见GB/T 10220-2012(ISO 6658:2005)

对某个频段进行+0.1db,这个思路来自于化学分析中的加入标准试验,既然众说纷纭,那么就来试试人耳这种检测方法是否可靠

可乐的对比试验我做过,10组全对极其困难,不信的人自己去试试,所以靠感官检测,要求10组全对,非常非常困难。所以电源线的那个挑战,真的属于几乎不可能。如果有兴趣深究的人,可以查查听力疲劳,听力阈值,听力记忆方面的论文
可行的方法应该考虑超低干扰环境下的录音,然后做类似我之前做的那种,差异性对比。把差异性信号提取出来,看看能否被人耳识别

作者: cdzss67    时间: 2020-4-11 13:09
也不用搞那么复杂,建议文件名上把2改成11,1改成22,或者别的什么,只有老板自己知道的,再统计一段时间的新的结果看看。操作起来很简单。
作者: 同学2012    时间: 2020-4-11 14:41
听得出就听得出,听不出就听不出,为啥还要证明给别人看?论坛从来不是说服别人的地方,而且根据我的经验,hifi和股票一样,谁都能玩,但真要搞懂里面的门道,难。。
作者: ftp838    时间: 2020-4-13 11:47
楼上的比喻有点对,hifi和股票真有点象,股票市场从来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作者: nickdo    时间: 2020-4-14 09:31
深圳世爵音响 发表于 2020-4-11 11:54
想问句,兄弟你在深圳吗?如果在的话,我们可以当面找人盲听AB。

没那么复杂. 反其道而行.
拿其一中个档案复制一份, 再说新的档案用20万的机器找出来的. 再给之前测试过的人听, 你要说有很大区别. 百份百他们都说有区别.



作者: Music_bug103    时间: 2020-4-15 23:31
所谓指纹算法是为了降低匹配难度,比如我们可以把0~9999之间的任何数字做如下变换:取对数后再取整,那所有数字对应的变换后数字就只有0,1,2,3四种可能。
MD5是指纹算法的一种,就是把海量数据的特征压缩映射到一个64字节的空间,并不是原始文件的完整对应。

所以说,MD5相同的,原始数据不一定会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是这样的概率太小了。但是反过来,两套数据即使有1bit的差别,MD5数据也会差别巨大。

作者: GreatBrain    时间: 2020-5-8 19:08
文件本身是一样的,声音在同等条件下播放就一样的。你能听出不一样,在于文件读取上有差异。
作者: GreatBrain    时间: 2020-5-8 19:10
qq1653304183 发表于 2020-4-8 02:48
三个文件的声音是完全相同的。
前两个文件用foobar2000 比特比较插件比较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有道理的

作者: xiao1fan    时间: 2020-7-17 14:33
前几个月我也在论坛发过类似的贴子
但是看到回复和私信,我就决定不再更下去了
坛子里永远不缺下了不听,然后一通软件分析数据分析的人士
然后拿有限的知识体系来论证一耳朵都能听出区别的客观事实不存在
就好似一个只有化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人只能得出一个元素永远不可能变成另一个元素,但殊不知在物理理论知识体系下,通过核反应元素就可发生变化
作者: cokesum    时间: 2020-7-17 14:40
要是MD5一样还能够持续听出分别来
我现在每天工作的基础就没有了。

IT狗留
作者: netplaying    时间: 2020-7-17 16:56
lisaying 发表于 2020-4-7 21:34
我也有一个疑惑,同一首歌,一个是SONY官网下的,一个是网友在其他网站购买的分享的(比如moro),但是对比 ...

不可能出现文件大小不一致但md5一致的情况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