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15周年】新冠阻不断烧友的热情~第2届中国(成都)国际耳机展 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0-6-27 04:11
标题: 【15周年】新冠阻不断烧友的热情~第2届中国(成都)国际耳机展 回顾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0-6-27 04:45 编辑

这是今年第一个耳机展,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展会都被迫延期甚至取消,发布会也改为线上发布,一场切实落地的展会实在不容易。

由佛山市淮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恒之瑞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傲的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耳机大家坛策划推广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耳机展,于6月20日~6月21日在成都总府皇冠假日酒店举行。
我是在展会前一天达到成都的,从机场到酒店,感觉成都的变化并不大,到了下班时段,路上依旧堵得厉害。进入酒店多了一重例行安检:体温测试,出示健康码,佩戴口罩。晚上出去溜达才发现,酒店旁边的食街,有好些店铺大门紧闭,有些已经结业了。

20日早上,展会正式开始,首日的上午,前来逛展的人比去年同时段稍有下降,直到中午之后,逛展的烧友才逐渐增加。
以下分享的报道按照我个人逛展路线次序去安排,品牌的排名不分先后。


(1)飞鱼聆音






这是一家做耳机及信号传输升级线的品牌,之前没接触过,展会上是第一次看到。展台前摆放着大大小小不同品牌的耳机,看得出他们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应该也会针对市面上一些有代表性的耳机进行搭配。现场提供了单晶铜系列耳机线,单晶银系列耳机线,以及合金系列耳机线让到场烧友试听。


(2)古工匠



和旁边的飞鱼聆音类似,都是耳机及信号传输升级线的牌子,依稀记得之前见到过这个牌子的产品,但问我在哪里见到?一时半刻想不起来,款式蛮多的。我自己很少折腾升级线,目前使用的一个牌子我自己非常满意,也就没再去挨家挨户去比对及尝试了。和旁边的飞鱼比较,这个牌子似乎更容易被人记住。


(3)声美


有一定年份的耳机品牌,如果没有记错,最初接触到这个牌子,是朋友介绍的,当时据说他们还接过知名欧洲品牌耳机的代工,我认识他们的电声工程师~许工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今天既然在展会上碰到,还是抽几分钟坐下来听了听他们的产品。音源,音乐都是用了他们展位上提供的素材。坦白讲,没有惊喜,也未至失望。感觉他们的音源没有完全推开我当时试听的头戴耳机。声场,低音还有上升的空间吧。但之前许工赠与的一款小耳塞,当时没用多久就出现单边没声音,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接触他们的产品了。


(4)奥思特锐




还是那只招牌平板,每次展会都有展出,另外还有一些平头塞,入耳耳塞展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一一试听。


(5)七赫兹





第一次接触他们是在去年的前年的北京耳机展,没想到成都展这回也碰着了。版布上面印着的应该就是目前的旗舰,后来和展位负责人聊了一会,知道他们还即将推出一款叫i-88的新品,单元振膜尺寸比这款i-99小一点。两款我都试听了,i-99的声音更宽松一些,毕竟动圈耳塞,相近材质的喇叭,尺寸越大,声音的宽松度,低音的响应等都更加理想。而新品似乎还在调试阶段,声场稍微窄一些,低音的下潜稍微逊色于i-99。但毕竟i-99才是旗舰,声音各方面的素质表现会更完整些。另外值得一提,七赫兹的公模做工挺不错的,透明、结实、有质感。


(6)激光鼠HiFi音频工作室
鼠版的超级鼠放II已经推出多年,但每次展会,他都再重新调整内部,要么提升动态表现,要么提升推力等。似乎每回他微笑着跟我说,这次又有提升了,我会问最终版了吗?他说这次应该是最后调整了。但下一次会面,也许鼠版还会跟我说,“嘉明,这次鼠放II的动态和推力都有提升,调整了以下,驱动平板耳机更游刃有余了……”不过怎么也好,期待下一次展会还能看到他和鼠放的身影。


(7)铄耳声学



说好展会第二天去听听,后来才发现,第二天我忘记了去他们展位上试听了。惭愧惭愧。所以以下关于这个品牌的产品,并没有听感部分可以分享。但他们的静电圈铁,售价还是很亲民的4静电居然只买5K多。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



天域联达展区
———————————————————————————
天域联达的展区在展会大厅进门右手边,以耳塞,发烧耳机升级线等便携器材为主。

(8)WIDING
WIDING这次算是卯足了劲,带过来的新品有三款,两款入耳塞,一款平头塞。






采用10mm动圈喇叭,16Ω阻抗,有线及无线TWS两种使用方式,使用无线方式,电池外挂可更换及独立充电。而传统的有线链接的方式,则和一般的入耳式耳塞佩戴使用方法无异。声音方面,依旧继承了牙塞的传统风格:高音通透,细节感出色,线条感突出。低音稍为偏少,对前端的有一定的要求。展台上看到牙仔展示了一些试听的器材,都是老的播放器,有CD walkman和磁带walkman等,在我用R2R2000播放器试听的时候,发现耳塞的高音有点刺激,不知道是没煲开还是因为风格不搭。
——————————————————
10mm动圈喇叭,32Ω阻抗,形态和平头塞类似。声音如果按照平头塞的去比对,那么它的低音足够了。但由于佩戴方式不是入耳式,所以隔音,声音密度等方面,和入耳式耳塞有一点差距。依旧是用自己的音源去试听,虽然只有32欧,但在展会现场,还是需要开得比较大的音量才可以听得清晰。平头塞反而低音我是基本满意的,只是人声部分略微有点偏硬,高音部分,带了海绵套还是可以的,刺激性不算明显,但估计这个佩戴海绵套才是默认的配置。声场有着高端平头塞的特点,宽松,边界感不明显。
——————————————————



可能是一款定位在万元级别的耳塞,采用10mm动圈喇叭,30Ω阻抗,全手工打磨不锈钢镜面耳盖,高透高精度工艺树脂耳壳。声音方面,这款塞子依然是牙塞的路子,注重细节,解析力强,有着清晰,明朗的声音线条感。高频的毛刺感比第一款试听的“涟”低一些,但个别流行录音还是有明显齿音。声场表现方面,比“涟”更全面,空间更大,更深,更舒展。但毕竟产品定位还是有明显差距。至于齿音和毛刺感等问题,我也和牙仔交流过,按照牙仔的说法,用展桌上摆放着的老随身听试听,完全没有问题,但我个人觉得,这个意义不大,毕竟时下的发烧友,用老器材也是有限。老器材可以当着一种情怀去收藏怀念,但如果用来作为试音器材的标准,则有点不适合了。


(9)Fender


最开始认知这个品牌,是通过乐器听闻他们的名号。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耳塞。并且也有推向专业市场。这次成都耳机展,在天域联达的展位上,也见到了Fender的身影。


(10)JVC
HA-FW1800
JVC的展位上展示的产品并不多,一个展架子已经把这次展会上该要表达的完全展示出来,个人私以为,HA-FW1800才是亮点,3k RMB的售价,非常适合入手,这个价位,最新的木振膜技术,木头腔体,加上黑科技的精湛做工,可以出手了。对比之前的旗舰FX1200声音的透明度,层次感明显提升。早前的几代产品,中低音部分过于浓厚,氛围感强,但低音量感也偏多,线条清晰度和层次感会略显不足。这次HA-FW1800在素质上明显有 了提升,保持木振膜独有的宽松,细腻特点的同时,提升了声音整体的细节感,层次感和清晰度。是一款真正做到听感与素质兼备的高端木振膜动圈。


(11)飞朵





小行星
飞朵这次展会上,主要展示的新品是刚发布的新塞子:小行星。这款售价1234RMB的小塞子,搭载了石墨烯动圈+压电陶瓷双单元架构,配备镀银耳机线,小巧简约的设计。小行星是618期间上市的新品,这个价位段受到无线耳机的冲击,传统有线耳机在千元级别的产品市场份额大不如前。所以为了和蓝牙产品能够无缝对接,飞朵也推出了自己的蓝牙耳机线,这次针对小行星的首批买家,会有送出部分蓝牙耳机线。展会现场,我只试听了有线版。声音方面,圈味不错,低音弹性,中频质感,高音细节,都对得起这个售价。试听了两首流行音乐,效果比较满意。
——————————————————
天狼星2
算是较新的产品,发布了有一段时间,是天狼星的迭代产品,保留原有的五单元架构,产品细节及声音方面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改善了外壳的佩戴舒适性,搭载全新开发的8芯单晶铜和纯银混编线,保留清晰声音细节的同时,让动态响应更到位。调音方面也有了一些改变。和过去的中频突出,低音量足,高音稍为收敛的风格略有不同。天狼星2的声音均衡度更好,三频分布更平均,中频不再像前代产品那样突出,聆听流行音乐是,人声的距离感清晰,不算贴脸,低音部分,下潜和弹性都有提升。高频方面,透明度,延伸都较前代产品有所进步。声场也不再是单以突出横向宽度为亮点,这回纵深感和空间高度两方面,对比前一代也有所进步。


(12)Beat Audio(比特音频)
比特音频这次参展的线材和上次展会相差不大,多了一款名为:“能量2”的新品,正好这款线材我也在用。这里,我就分享自己用过的三款线材的听感。

伯乐2(天域联达限定版)
耳塞搭配:3DD定制版(UM耳机)
线格盒子里面最上一行左起第三款。海蓝色的线材外被,线基为铜合金,标准版是红色的(线格盒子第三行左起第一款)。限定版是蓝色的,两个版本线基一样,只是颜色有区分。伯乐2是一款听感非常舒服的升级线,低频弹性良好,有下潜,量感适中不轰头,中频(人声)细腻、微暖、有质感,高频柔顺、自然、舒雅。有着单晶铜线的一些特征,比如声音有弹性,高音平顺不刺激等。声场方面,比较接近球型空间,三维的分布平均。适合配搭动铁耳塞,或者一些多单元动圈。优点是声音细腻自然,声场规整,空间感出色。
——————————————————
能量2(标准版)
耳塞搭配:MEST定制版(UM耳机)
线格盒子第三行左起第二款,绿色的外被非常显眼。能量2是一款银包铜的耳机线,每一芯线材里面,都有多支银包铜导体。能量2的声音比较有活力,鲜活,明锐,氛围感良好。流行,小编制均可。人声部分,质感和细节突出,低音比较注重弹性,量感并不浓重。高音透明精致,搭配MEST之后,比原线增强了中频的质感,增强了低音的下潜和弹性,高音部分较原线更有光泽,更纤细。是不可多得的一款中高端价位耳机升级线。
——————————————————
蓝宝石
耳塞搭配:Mentor V3定制版(UM耳机)
线格盒子第二行左起第二款,深蓝色外被的线材,线基为银合金。透明、精细、还原度高是蓝宝石耳机线的特点。对声音的还原比较精准。中性、直白的风格,能够呈现出干净透明的声场背景,重现精确,细致的音乐细节,出色的瞬态表现让蓝宝石能应付绝大部分音乐类型。搭配Mentor V3,在声音的透明度,背景的纯净度,层次感等方面,明显由于MentorV3的原线,声场的横向,空间高度感等方面,也有明显提升。个人感觉,蓝宝石其实更适合配搭一些高端动圈耳塞。当然,搭配旗舰动铁,对声场和背景清晰度等方面,也有帮助。
除了耳机/耳塞升级线,这次比特音频还带来了几款新开发的音频信号线,针对一些便携解码耳放而推出的新品。所使用的线材,是最新款的能量2。


(13)F.audio


F.audio本次展会为大家带来的神秘新品是这条绿色的耳塞,具体架构不清楚。而常规产品,则是赢得不少烧友好评的Major和Minor俗称大小神圈。Major、Minor已经不是第一次展出了,声音方面,相信大家都大概知道,这里就不过多累赘,两款动圈都是流行音乐的利器,Major声音氛围感和感染力会更强一点,听感更浓郁温暖,而Minor声音会较Major稍清爽平淡一点,当然,乐感方面Minor依旧给力。而且售价较Major更加亲民,预算有限,又想感受一下F.audio的动圈风格,Minor值得考虑。
———————————————————————————


(14)Cayin凯音


凯音的展位展出的设备基本都是目前主打的产品,台式机有胆耳放HA-6A,而便携产品,有旗舰N8、N8 Ltd,以及中高端的主力机型N6II。耳塞方面,有他们的四动铁YB04。
时间关系,没有试听HA-6A还是有点遗憾。相信以后还有机会的。
N8/N8 Ltd这两款产品这里就不啰嗦了,听感写得太多了,感兴趣的朋友自己翻我的微博@刘嘉明查阅里面关于N8的搭配分享专栏#CayinN8~给懂它的你#,里面有我对N8搭配耳塞的评价。
N6II则是一台非常好玩的前端,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音频主板来实现不同的声音输出。目前官方已经推出了四款音频主板,分别是A01、T01、E01和E02。我自己只听到A01和T01,A01是首批发行N6II的配机方案,AK4497解码,人声表现力良好,高低频的延伸及素质则相对于中频而言要略微逊色。但功耗控制出色,续航较长。适合爵士类,人声类,一些泛流行音乐。而T01则是一款声音更注重均衡,大气的音频主板,据说是根据当时N6限量魔改版的方案演变过来的,不惜工本投入到耳机放大电路的拓展上,所以它的耳放部分比A01更为出色。虽然只是采用了较老旧的PCM1792解码芯片,但听这款音频主板的时候,切勿用“唯芯主义”去揣度它,因为它的声音素质不在A01之下。

剩余的E01是采用了ES9038Pro解码芯片,指标确实强悍。而E02则是一款全平衡设计的音频主板,搭载双片ES9038Q2M解码芯片,全平衡分立元件电路。可惜两款音频主板,目前我还没找机会好好试听。等忙完这一段,我会抽空去好好听听。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0-6-27 04:11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0-6-27 10:19 编辑

海帆展区
———————————————————————————
海帆展区设在大展厅进门左侧,随身器材,台式设备均有展出。
(15)ECT

CAMPFIRE Audio <以下简称CFA>
这次成都展便携耳塞的亮点之一,就是CFA的三款新品。在我看来,毕竟能消费得起2w以上的烧友还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大几千到一万这个价位,关注的人会更多一些。再加上CFA一贯的口碑,这个绝对是这次展会的一个亮点试听展位。


2020版仙女座



相比之前旧版仙女,换上了ALO新研发的定制耳机线,搭载全新的Solid-Body技术,能够将耳机内所有理想的共鸣腔连在一起,有效减少耳机内部断接位置所产生的振动失真,从而更有效率地控制腔体内部气流走向,减低了佩戴的压迫感,以实现提升声音控制力及密度,增强声音清晰度等效果。声音方面,2020版的仙女座,人声没有旧版那么贴脸,层次更清晰鲜明,依旧是适合流行人声的风格,只是新技术的植入之后,素质得到进一步强化。
——————————————————
天坛座



这是全新的型号,2020年首度发行。在这次展会登场的三款CFA新品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款,虽然属于清新,精致,鲜明的风格。天坛座的外壳采用钛金属加工而成,重量轻,但却坚固耐磨,腔体表面散发着钛金属独有的光泽质感。和2020版仙女座一样搭载了Solid-Body技术。4低音+1中音+2高音<T.A.E.C技术>结构的天坛座,是一款低音并不厚重,中频略微后缩,高音透明纤细的高端动铁耳机,虽然是多单元动铁,但声音的铁味并不算浓重,颗粒感清晰但不粗糙。声场宽广度和层次表现力是它的亮点,适合器乐类和一些需要凸显中高频段透明度,细致度的室内乐。
——————————————————
2020版太阳神



依旧处于CFA耳塞金字塔里面的顶端位置。作为旗舰的更新版本,当然不是仅仅换个面板就了事啦。Solid-Body技术是必须的,体积上,较第一代产品减少了20%,依旧采用类金刚石A.D.L.C.动圈单元,开孔式动铁中音单元,以及搭载T.A.E.C技术的复合双高音单元,最后再配备一根ALO全新研发的Super Litz Cable,技术卖点是三款登场的新品里面最多的。声音方面也是三款耳塞里面,均衡度最好的一款,重新调整声音之后,2020版太阳神的低音素质比前代更强,量感虽然稍为减少了,但低音的细节和质感却得到了提升,三频的平衡感更佳。而一些固有优势,比如宽广声场,良好感染力等,则得到保留。个人感觉这依旧是一款流行乐利器,感染力,氛围感都不错。但提升了低音的素质后,对比前作,听听小编制,和器乐类,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Final




A8000
最近没有新品发布的final自然是展出它的双8000旗舰了,A8000和D8000Pro,作为旗舰耳塞A8000在年前开售之后一度成为最火的动圈旗舰耳塞,铍振膜,不锈钢外壳,四重腔室,无缝单元组装,一些列新的应用技术加持下,A8000的声音也达到了顶级动圈耳塞水平。宽松,细腻,自然的音色,宽深均衡的声场空间。无论是大编制音乐还是小编制室内乐都有出色的表现。顶级耳塞也有自己的脾气,对前端的要求不低,差一点的前端,直接影响A8000发挥。
——————————————————
D8000Pro



另一只旗舰D8000Pro相对A8000的发布要更早一些,算了一下,D8000Pro开售至今也将近一年了,但作为定价3w以外的平板耳机,素质上几乎无可挑剔,配备的新线材更有助于它的发挥,让细节更丰富,层次感更鲜明。现场试听了半支音乐,对比D8000,它有着更出色的声音素质,线条感更深刻,细节重现更丰富,层次感更突出。声场与背景的清晰度更高。但如果当你试听流行音乐,尤其是模拟录音年代的流行曲,如80年代的香港老歌,氛围感却不如D8000,尤其中频,低频的感染力,会明显低于D8000。反而线条感太清晰,解析力太高,听着有点像在分析音乐,分解乐器细节似的。不太舒服自然。


NOBLE
Sultan



NOBLE的展位,最触目自然是新旗舰Sultan(中文名:苏丹)啦,这款静电圈铁混合七单元耳塞售价也接近2.5w RMB。再次证明了卖得贵,单边也不需要超过10个多单元的。新旗舰延续着清新,舒展的声音风格,中高频依旧出彩,低音部分,依旧不算浓郁,下潜适中,量感并不厚重,细节表现良好。中频部分,密度足,距离感清晰,高音纤细,透明,舒展。Sultan有着良好的声场宽度,即使播放一些现场录音的作品,也有足够的空间感去承托乐曲需要的声场效果。

ECT的展位算是这些展位里面,值得去细听的一个展位,所以在这里所消耗的时间也相对长一些。以上几款分享的耳机/耳塞,算是我听得较细的。其它去年展会上,已经有展出的型号,如final的B系列,NOBLE的Khan, KaiserEncore等,这里就不一一分享介绍了。




(16)SONY




SONY的展位挂在海帆的展区,展出的都是一些已经在售一段时间的产品随身听方面,NW-ZX505是相对较新一点的型号。这款中端数播是索尼walkman40周年发布的机型,声音方面,传承了索尼一贯的细腻温雅的风格。但如果对推力有要求的玩家,尽量使用4.4mm平衡耳机输出吧。这台机器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播放音乐的时候,会显示索尼在70年代末~80年代出发售的一些经典磁带作为封面图片,算是致敬walkman年代的辉煌岁月。




(17)64Audio
Nio
64Audio的展位,自然是九单元新品圈铁Nio最为吸引。依旧熟悉的耳机腔体形态。面板选择了蓝绿色的搭配,有烧友说,这个有点像鲍鱼外壳的颜色,我觉得是有一点点像。空气控制阀门依旧派上用场。试听的时候我是使用了默认搭配。初听感觉良好,细节,密度都不错。但是,高频段,动铁的味儿还是稍稍有点多,线条感深刻,颗粒感清晰,金属质感明显。
——————————————————
U18s
在这个展位听到的另一款耳塞,是U18s,从型号上看,单元数目和之前的U18t应该一样。但声音应该是重新调整的。U18s的声音均衡性非常好,高中低三频平衡,这个新塞子,比记忆中的U18t似乎更均衡。对比Nio,它的声音纤细,精致之余,动铁味道还更低一些。听感上,也比Nio更舒展,更安定。




(18)qdc
蓝龙王
国内知名定制耳塞品牌qdc这次成都展主要展示三款新品,8.8w RMB级别的旗舰耳塞:蓝龙王,一款外壳采用了钛金属加工而成,表面800颗蓝钴镶嵌。可谓目前耳塞世界里的最奢华产品。单元方面,则采用了qdc VX的单元架构方案,重新调音。由于太过昂贵,只能拍拍照片罢了。
——————————————————
龙鳞
新的耳机升级线,售价8800,是qdc目前售价最高的升级线,龙鳞的线基结构中一共选用了三种不同规格及工艺的单支导体,分别是7N单晶铜镀银,6N纯银镀金和银钯铜合金等三种规格。由金银铜钯四种元素组成多重材料规格的导体绞合而成,难怪售价高昂。按照官方所述,这是一款高频润泽干净,中频音色丰富,低频有冲劲。但个人感觉,搭配新的动圈,龙鳞虽然音色华丽,素质突出,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原配线材的效果。
——————————————————
魔圈



三款新品,我想不少老烧友,老玩家,都盯着这款三动圈耳塞。这款名为Dmagic 3D的动圈三单元耳塞,是由一枚同轴式石墨烯振膜+镀钛振膜复合双动圈单元负责低频及中频输出,再外加一枚复合振膜动圈单元输出高频段组合而成。新设计的声学腔体,能有效隔绝动圈单元之间的互扰,并且在耳机壳体外就完成了声学分频和调音配对,使得多单元动圈耳塞定制化也能达到多单元动铁的左右声道一致性及出色的声学指标。频响范围能达到10~30kHz。是qdc首款动圈产品,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声音方面,和很多动铁多单元不同,Dmagic 3D有着细腻,宽松的声音特点,高音透明精致,人声部分,那份细腻、自然的感觉,是一些高端动铁无法达到的,低音部分,量感适中,弹性和下潜良好,在播放一些80年代的香港流行乐,颇有感觉。出色的频宽让Dmagic 3D拥有宽阔舒展的声场,在聆听一些大编制乐曲及现场录音也不会感觉到压抑和局促。密度感,和线条感方面,会略微逊色于高端动铁,毕竟这是单元性质决定了的。但在动圈耳塞里面,Dmagic 3D的声音密度和线条清晰度以属上乘。




(19)EFFECT Audio




之前曾经接触过他们家的线材,挺高端大气的,外观非常好看,线基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与技术。但早前推出的一款售价五位数的旗舰,听感方面实在不对自己的口味,再说EFFECT Audio的产品价格都不便宜。这次EFFECT Audio展位上,展出的新品是图片上的这款塞子。




(20)Vision Ears<VE>



说起VE,自然联想起曾经的经典VE6、VE8,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型号。后来推出了13单元的大魔王,第一次听大魔王还是之前武汉的一次展会上,素质没得说,声场空间的宽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展会上,听到的是大魔王的特别版,感觉低音方面比之前的标准版要稍为强烈一点,依旧是细节还原出色,声场表现力非常强悍的塞子。总体上,声音我是满意的,尤其是播放芭蕾舞曲,圆舞曲这类,声场,声音分离度,层次感,动态响应都是顶级水准。唯一有点小无奈是,在我的R2R2000上听,底噪略有点明显。




(21)AURALiC & STAX








整个展会CP感最强的组合,可谓强强联手。作为STAX用户,我对STAX的耳机了解其实不算多,最喜欢依旧是自己的SR-L700以及后来推出的SR-L700 MKII,当然,作为展会系统搭配,主角当然是SR-009S啦。这个展位也是台式系统里面,人气最旺的,毕竟强强联手。AURALiC的G2.1系列套装,也是国内品牌里面数码系统中,处于顶尖级水准的系统。一贯以来,AURALiC的系统,以透明,中正,大气,细节还原出色等的特点在市场上留下良好口碑。而STAX的静电耳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性价比最高的静电耳机,SR-L700、SR-L700 MKII、SR-009、SR-009S等型号代表着目前STAX静电耳机的最高水准。透明、宽松、自然、细腻、精致,虽然静电耳机+静电耳放组合的身价不会超过5w,但只要前端搭配得好,丝毫不比一些6位数的静电系统差。而且一直以来,STAX都是我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静电耳机品牌。




(22)4-EAR
这个展位都是高端货,几乎都是万元级别的耳塞了。有些不太熟悉的品牌,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拍了照片的,这里简单分享一下。


AAW




去年听到过的CANARY是我对AAW印象最深的一款产品,纤细精致的声音是当时搭载静电单元的产品里面,鲜有的素质听感兼备,且价格不破2w的产品。这次展会,AAW带来另一款搭载静电单元的耳塞:HALCYON。这是一款1动圈+2动铁+4静电的新品,公模售价仅9999RMB,这也成为了搭载四静电的洋品牌里面,目前位数不多售价在万元以内的新品。公模采用金属切割加工的腔体,且在耳壳上加有用作控制内腔气流交换的气孔,实现声音调节。声音方面,这款新品在高频段比较突出,明亮,透彻,线条感明显,但人声和低音则有点被高音抢过风头的感觉。新耳机的动铁味道略明显,某些新录音会略显刺激。
——————————————————
MMR
坦白讲,我还是头一回接触这个品牌的耳塞,外观上是真的有特色,定位相对高阶的是一款名为“贤者之石”的9单元圈铁静电耳塞。棱角分明线条硬朗的外壳很有个性。这款产品由1枚动圈单元+4枚动铁单元+4枚静电单元,通过四路电声相位分频设计,三路声管输出的结构所组成。声场表现出色,静电单元带来的清晰极高频泛音,让声音富有出色的透明度及极高频延伸。“贤者之石”,听到这个名字,大家是否想到几年前一套有剧情,有情感,有温度的日本动画~《钢之炼金术师》。反正我第一反应就是,难道设计者也是一个动画迷?贤者之石,在动画里,是主角爱德华埃里克一直想要得到的物品,因为爱德华深信,只有借助贤者之石的力量,才能把逝世了的妈妈复活,使失去了躯体只剩下灵魂的弟弟恢复过来。这是一种能让炼金术师的炼金术提升到极致的酒红色晶体。难道这款耳机,设计灵感和概念,是从动画里面的“贤者之石”之中提炼出来的?
——————————————————  
另一款产品名为“魔法人偶.霍尔蒙克斯”,外形同样标新立异。骤眼看去,耳壳正面有点像蘑菇的顶部。名字就更加有意思了,“霍尔蒙克斯”其实是日本动画《钢之炼金术师》里面对人造人的称呼,所谓的霍尔蒙克斯,其实是炼金术师因炼成失败,在“门”的另一边所产生的生命个体。这里就不过多介绍《钢之炼金术师》动画的内容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下载收看。但实在没想到,这么一个动画人物称谓,居然变成了耳机的命名。从刚才的“贤者之石”我也大约猜到了这款新品,名字和《钢之炼金术师》有关。霍尔蒙克斯是一款四单元静电圈铁,是目前静电圈铁耳机里面,单元架构最简单直接的一款。依旧采用钛合金外壳,外形别致,做工精良。用官方的话概括,这是一款女声出彩的耳塞。

这个展位,重点推介是这两个牌子,另外Acoustune这次也展出了他们的定制耳塞ST1000,和过去的产品不同的是,这款耳塞,是可以接受私模定制。




(23)谷津/原创




在海帆这一排展位里面,谷津/原创是传统台式设备的另一个试听点。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原创的20周年纪念机型:OPA-Q2.1。这台新机是原创科技成立20周年发布的机型,集解码,耳放,功放于一身的多功能合并机。当然了,耳机展区,使用的主要哦是耳放功能了。采用AK4490芯片做数码转换,最高支持32bit384kHz PCM/DSD256格式的音乐文件。耳机输出端同时兼容XLR平衡耳机口和6.35mm立体声耳机口。平衡耳机输出达405mW@300欧。失真度为0.08%THD。输出接口齐备。




外形简约的心机OPA-Q2.1,在原创近年来推出的耳放里面,算是最为亲民的一台。而且这台新机是一台多功能合并机,和之前OPA系列的纯耳放有所不同。就耳机放大部分的素质,不能于OPA-2A/3A/4A/5A等胆耳放比拟。但实用性方面却是合并机的一大亮点。如果你是入门级的耳机发烧友,使用空间有限,偶尔也会听听书架箱之类的,这种3k级别的解码耳放功放合并机就相当值得考虑。

声音方面,搭配拜雅DT1770Pro(由帝接科技提供),素质尚可,声音三频均衡,流畅,细节还原良好。选了两首小编制古典音乐试听,乐器分离,层次感,声场等方面都可圈可点。用DT1770Pro听下来,虽然声音方面未算最佳搭配,但至少高音的刺激性不算明显。毕竟是多功能合并机型,声音流畅自然,听感不会突兀,就基本OK了,如有更高要求,证明你可以继续高烧,那就得换独立三件套了。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