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各位大神来听听AI续写的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打印本页]

作者: venhow    时间: 2021-10-8 14:59
标题: 各位大神来听听AI续写的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哈哈,看看到时候听了啥体会,不首先说的话能听出来吗?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innovation/how-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pleted-beethovens-unfinished-10th-symphony-180978753/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1-10-8 15:01
好像听过模拟的。

其实不如把贝多芬的大弥撒曲当第十交响,按道理就是这种升天的效果。
作者: venhow    时间: 2021-10-8 16:57
jimguo 发表于 2021-10-8 15:01
好像听过模拟的。

其实不如把贝多芬的大弥撒曲当第十交响,按道理就是这种升天的效果。

这个是现在AI最新版本的模拟,应该不是之前的模拟能比的。
AI+ML,也许能还原个90%?

作者: afon    时间: 2021-10-9 10:49
剛在別處見到這張:




本帖最后由 WH13WH 于 2021-10-8 21:28 编辑




简介:
Artist: Beethoven Orchestra Bonn
Title: Beethoven X: The AI Project
Year Of Release: 2021
Label: Modern Recordings
Genre: Classical
Quality: 24bit-96kHz FLAC (tracks)
Total Time: 53:15
Total Size:  828 MB



曲目:

1.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8 in F Major, Op. 93: I 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9:21)
2.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8 in F Major, Op. 93: II Allegretto scherzando (3:54)
3.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8 in F Major, Op. 93: III Tempo di Menuetto (4:30)
4.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8 in F Major, Op. 93: IV Allegro vivace (7:07)
5. Beethoven X: The AI Project: III Scherzo. Allegro - Trio (8:49)
6. Beethoven X: The AI Project: IV Rondo (feat. Cameron Carpenter) (12:39)
7. Beethoven X: The AI Project: III Scherzo. Allegro - Trio (Edit) (3:41)
8. Beethoven X: The AI Project: IV Rondo (feat. Cameron Carpenter) [Edit] (3:16)
作者: afon    时间: 2021-10-9 10:57
試聽了,很有命運的影子,現將那解說網站機譯了。

人工智能如何完成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
10月9日,作品將在德國波恩演出,並發布錄音

艾哈邁德·埃爾加馬勒,對話

2021 年 9 月 24 日
小提琴手演奏貝多芬.jpeg
在整個項目中,貝多芬的天才隱約可見。 Circe Denyer
當路德維希·馮·貝多芬於 1827 年去世時,距離他的第九交響曲完成還有三年時間,這部作品被許多人譽為他的代表作。他已經開始創作他的第十交響曲,但由於健康狀況惡化,未能取得太大進展:他留下的只是一些音樂草圖。

從那時起,貝多芬的歌迷和音樂學家就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困惑和哀嘆。他的筆記取笑了一些宏偉的獎勵,儘管似乎永遠遙不可及。

現在,多虧了音樂歷史學家、音樂學家、作曲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團隊的努力,貝多芬的願景將變為現實。

我主持了該項目的人工智能方面,領導了創意 AI 初創公司Playform AI 的一組科學家,該團隊教授了一台機器貝多芬的整個工作和他的創作過程。

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完整錄音將於 2021 年 10 月 9 日發行,與計劃在德國波恩舉行的全球首演同一天——這是兩年多努力的結晶。

過去的嘗試碰壁
1817 年左右,倫敦皇家愛樂協會委託貝多芬創作他的第九和第十交響曲。為管弦樂隊而作的交響樂通常包含四個樂章:第一個樂章以快節奏演奏,第二樂章以較慢的速度演奏,第三樂章以中速或快節奏演奏,最後一​​個樂章以快節奏演奏。

貝多芬於 1824 年完成了他的第九交響曲,並以永恆的“歡樂頌”結束。

但是當談到第十交響曲時,貝多芬並沒有留下太多東西,除了一些音符和他草草記下的一些想法。

人工智能如何完成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
一頁貝多芬為他計劃的第十交響曲所做的筆記。 貝多芬故居博物館,CC BY-SA
過去曾有人嘗試重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部分內容。最著名的是,1988 年,音樂學家巴里·庫珀 (Barry Cooper) 冒險完成了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他將草圖中的 250 小節音樂編織在一起,創作出在他看來是忠實於貝多芬願景的第一樂章的作品。

然而,貝多芬草圖的稀疏性使得交響樂專家無法超越第一樂章。

組建團隊
2019 年初,奧地利薩爾茨堡卡拉揚研究所所長Matthias Röder 博士聯繫了我。他解釋說,他正在組建一個團隊來完成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以慶祝作曲家的 250 歲生日。意識到我在人工智能生成藝術方面的工作,他想知道人工智能是否能夠幫助填補貝多芬留下的空白。

挑戰似乎令人生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人工智能需要做一些它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但我說我會試一試。

Röder 隨後組建了一個團隊,其中包括奧地利作曲家 Walter Werzowa。Werzowa以創作英特爾標誌性的鐘聲而聞名,他的任務是將貝多芬留下的東西與 AI 生成的東西整合在一起。計算音樂專家Mark Gotham負責轉錄貝多芬的草圖並處理他的整個作品,以便對 AI 進行適當的訓練。

該團隊還包括哈佛大學的音樂學家羅伯特·萊文(Robert Levin),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鋼琴家。萊文之前已經完成了莫扎特和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些未完成的 18 世紀作品。

項目初具規模
2019 年 6 月,該小組聚集在哈佛音樂圖書館進行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在一個有鋼琴、黑板和一疊貝多芬速寫本的大房間裡,我們討論瞭如何將片段變成一首完整的音樂,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幫助解決這個難題,同時仍然保持忠實貝多芬的過程和願景。

房間裡的音樂專家渴望更多地了解 AI 過去創作的音樂類型。我告訴他們人工智能如何成功地生成巴赫風格的音樂。然而,這只是一個聽起來像巴赫的輸入旋律的和聲。它並沒有接近我們需要做的事情:用少量的樂句構建一首完整的交響樂。

人工智能如何完成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
人工智能需要從貝多芬的整個作品中學習,才能創作出作曲家可能寫過的東西。 休爾頓美術收藏/蓋蒂圖片社
與此同時,房間裡的科學家——包括我自己——想了解可用的材料種類,以及專家們如何設想使用它們來完成交響樂。

手頭的任務最終明確。我們需要使用貝多芬整個作品的筆記和完整的樂曲——以及第十交響曲的可用草圖——來創作貝多芬自己可能會寫的東西。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沒有可以給草圖輸入草圖、按下按鈕並讓它吐出一首交響樂的機器。當時大多數可用的 AI 無法將未完成的音樂繼續播放超過幾秒鐘。

我們需要通過教授機器貝多芬的創作過程來突破創造性人工智能所能做的事情的界限——他如何將幾小節的音樂精心製作成激動人心的交響樂、四重奏和奏鳴曲。

拼湊貝多芬的創作過程
隨著項目的進展,協作的人類方面和機器方面不斷發展。Werzowa、Gotham、Levin 和 Röder 破譯並轉錄了第十交響曲的草圖,試圖了解貝多芬的意圖。以他完成的交響樂為模板,他們試圖拼湊出草圖碎片應該去哪裡的難題——哪個樂章,哪個樂章。

他們必須做出決定,例如確定草圖是否指示了諧謔曲的起點,這是交響樂中非常生動的部分,通常在第三樂章中。或者他們可能會確定一首音樂很可能是賦格的基礎,賦格是一種由與中心主題相呼應的部分交織而成的旋律。

該項目的人工智能方面——我的方面——發現自己正在努力應對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我們需要弄清楚如何使用一個短語,甚至只是一個主題,並使用它來開發更長、更複雜的音樂結構,就像貝多芬所做的那樣。例如,機器必須學習貝多芬如何用基本的四音符主題構建第五交響曲。





著名的四個音符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基礎。 澳大利亞室內樂團/YouTube 616 KB (下載)
其次,因為一個樂句的延續也需要遵循某種音樂形式,無論是諧謔曲、三重奏還是賦格,人工智能需要學習貝多芬發展這些形式的過程。

待辦事項清單增加了:我們必須教 AI 如何使用旋律線並協調它。AI 需要學習如何將音樂的兩個部分連接在一起。我們意識到 AI 必須能夠創作一段尾聲,這是一段將一段音樂帶到結尾的片段。

最後,一旦我們有了完整的作品,人工智能就必須弄清楚如何編排它,這涉及為不同的部分分配不同的樂器。

它必須像貝多芬那樣完成這些任務。

通過第一個大考驗
2019 年 11 月,團隊再次親自見面——這次是在波恩的貝多芬故居博物館,作曲家出生和長大的地方。

這次會議是判斷人工智能能否完成這個項目的試金石。我們打印了由 AI 開發的樂譜,並根據貝多芬第十版的草圖構建而成。一位鋼琴家在博物館的一個小音樂廳裡在一群記者、音樂學者和貝多芬專家面前表演。

人工智能如何完成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
記者和音樂家齊聚一堂,聆聽鋼琴家演奏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部分曲目。 Ahmed Elgammal, CC BY-SA
我們要求觀眾確定貝多芬的樂句在哪裡結束以及人工智能推斷從哪裡開始。他們不能。

幾天后,其中一個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樂譜在新聞發布會上由弦樂四重奏演奏。只有熟悉貝多芬第十交響曲草圖的人才能確定人工智能生成的部分何時出現。

這些測試的成功告訴我們,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但這些只是幾分鐘的音樂。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準備好迎接世界

在每一點上,貝多芬的天才都在逼迫我們做得更好。隨著項目的發展,人工智能也做到了。在隨後的 18 個月中,我們構建和編排了兩個完整的樂章,每個樂章都超過 20 分鐘。

我們預計這項工作會受到一些阻力——那些會說藝術應該被人工智能禁止的人,並且人工智能沒有業務試圖複製人類的創造過程。然而,當談到藝術時,我認為人工智能不是替代品,而是一種工具——它為藝術家以新的方式表達自己敞開大門。

如果沒有人類歷史學家和音樂家的專業知識,這個項目是不可能實現的。完成這個目標需要大量的工作——當然,還有創造性思維。

有一次,團隊中的一位音樂專家說,人工智能讓他想起了一位熱心的音樂學生,他每天練習、學習,並且變得越來越好。

現在,這位學生從貝多芬手中接過指揮棒,準備向世界展示第十交響曲。


選自貝多芬第十交響曲。 YouTube/現代錄音,CC BY-SA 3.38 MB (下載)
Ahmed Elgammal是羅格斯大學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教授兼主任。

本文根據知識共享許可從The Conversation重新發布。閱讀原文。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1-10-9 12:18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0-9 12:21 编辑

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给领衔作曲家做参考是比较有用的
作者: 两厢爱好者    时间: 2021-10-9 19:37
可以的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