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T1三代的阶段性折腾心得与一些前端的搭配表现 [打印本页]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29 13:20
标题: T1三代的阶段性折腾心得与一些前端的搭配表现
本帖最后由 zealote 于 2021-11-29 13:20 编辑
T1三代入手快半年了,这耳机也折腾了我小半年,前端系统试了十几套,在这个过程中听到了声音的不断改善,也琢磨出了这耳机的一些特性,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提前说明一下,我的所有观点都是基于我自己的系统以及我听过的耳机的主管听感,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都存在局限性,请各位烧友见谅并欢迎批评,谢谢。
一、声音特点
T1三代(以下简称“t13”)一开声确实和之前拜亚耳机不一样,更多的低频,更多的残响,厚实的声音结像,偏暗的声音,但是仔细听下来,其实还是老拜亚的声底特点,极高的声音密度、中正直白的声音表达、较快的速度,声音干脆有力。
目前,由于t13对很多前端的适配性较差,所以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直接描述。按照我这这半年的折腾经历,我把t13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过推、低频失控、低频得到控制(小推力)、大力出奇迹。
1、过推
在过推的情况下,声音是轰隆隆一片,各个频段都是糊的,听什么都像打仗,听感极其糟糕。
2、低频失控
低频不凝聚,不清晰,一片混沌,对其他频段干扰严重,在没有低频或者低频较少的曲目下能获得较好的听感,但一旦低频多起来,场面就变得非常混乱。
3、低频得到控制(基于ud505se)
低频变得凝聚,清晰,对其他频段的干扰较少,低频回到了正常的位置,大场面不乱。低频得到控制后,这幅耳机的特点就比较清晰了。
当低频获得较好的控制时,t13可以获得比较正常的听感,这里我以ud505为例。虽然ud505推的t13并不完美,但是在我听了不下于十台前端后,我认为ud505是一个可靠的参考,在能够获得相对正常的听感的同时, t13的声音特点和问题也清晰了起来。
整体来说,声场整体是规整的球型,偏小,定位非常精准,可以明显的听出不同声音所处的位置,结像凝聚形体感变得清晰,仿佛能听到乐器的背面(玄学发言),瞬态表现非常好,爆发力很强,动态表现也不错。声音密度极大,信息量丰富,无论是对人生和乐器细节的揭示力很强。乐感流畅、律动感很强。整体声音偏暗、中性。但是原本的问题依旧存在:声场小、低频还是不够清晰,在低音多的时候依旧存在干扰,声音偏暗。
具体来说,这几个声音特点我认为值得关注:
(1)低频是t13比较有特点的地方,量大,而且有弥散感,而且低频部分明显送的更近,比如听人声的时候,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人声出来的时候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人声的低音部分送的很靠前,但声音的其他频段仍留在原地,加上一定的弥散感,这时低频就会把声音包裹住,同理,乐器也会这样,这是我认为造成闷糊听感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对低频控制力的提升而改善。同时这种特质也会让人声听起来年龄偏大,乐器声音偏暗,但在听蔡琴、阿黛尔、胡德夫这类歌手和大提琴的时候很有味道。(控制好的情况下)
(2)这一代t1残响比以前多,但是声音的速度非常快,下一个声音出来了,残响仍然在,那么就会出现声音的叠加,这个问题在乐器少的时候不是问题,甚至还会很好听,但是一旦乐器多了起来就会听起来感觉有层雾,导致听感上觉得动态表现不好
(3)不知道是我听得其他耳机有明显修饰,还是t13“过度还原”,放大了录音的特点,但是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t13非常忠实录音。具体表现为t13对录音文件非常敏感,录音质量的好坏在t13身上表现很明显,好的录音在便携播放器上也能很好听,而质量较差的录音则非常难以入耳,我在一些录音中能听到以前听不到的噪音和杂讯,那些《试音》文件对录音的修饰导致的失真也变得十分明显(入手t13后我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音频文件)。对比其他耳机,t13似乎并不具有声音表现的一致性,而是根据不同录音,声音表现也会产生很大差异,拿人声来说,我同时看到了贴耳、距离远,直白、充满感情的矛盾评价。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我觉得它们说的都对,因为我都听到过。我认为正是因为t13还原了录音当时的环境,所以才会有这种差异。而关于人声的情感,t13并非通过调音改变歌手声音的起伏变化和速度感让人声变得“有感情”,而是得利于t13丰富的信息量和对细节的还原,能回放出更多歌手的声音细节,释放了歌手本身的感情,所以决定有没有人声情感的是歌手,而非设备。以我听人声主力的银乌做对比,这种特点就被体现的很明显。银乌的人声是相对靠前的,带有focal独特的音染,听不同的人声曲目,结像、相对位置、声音的味道基本比较稳定,想改改味道,只能换前端或者换线,但是同样的录音用t13听,结像、定位、歌手对细节的处理有着明显的变化,并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除了录音文件,对器材的音源部分也很敏感,我通过更换转盘能听出非常明显的区别,对比我持有的其他耳机耳塞,这种区别很明显,电脑usb输出能听到明显的噪声,切换 m11plus和Mr1v2时,能感受到声场和结像的差别,这些差别我在其他耳机上几乎听不到。
(4)t13的乐器声音很有韧性,具有流畅的乐感和很强的律动性,乐器的节奏感很强,乐器、声音之间过渡非常自然,听感上能让你觉得整个乐队的表演是一个整体。
4、大力出奇迹(基于ud505se+船耳放(高增益))
在第三个阶段,由于较小的声场、低频的弥散感和并不出色的动态表现,导致t13的大编制交响乐并不好。但这些问题都在大推力设备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t13虽然是低阻,但是低阻耳放并不是他最终的归宿,我在国内外论坛里发现,在保证控制力的情况下,一些大推力耳放能推出更大的声场和更干净的声音。我实践下来确实如此,从ud505se直推换成船耳放(高增益),声音明显变得更加干净,如同拨开一层雾一般,低频的干扰几乎没有了,声音变得亮了,厚度也有所降低,残响减少,层次更加清晰、动态更好,低频变得非常凝聚、清晰、力度更大,下潜回弹也更好了。在听大编制的时候,之前的问题基本没有了,同时更加凸显了t13的优点,让本身在t13表现不太好的大编制变得非常好听。但同时乐器的润度降低,人声也显得有些干,整体听感变得有些刺激。
二、t13与部分万元左右前端的搭配表现
在折腾的过程中也试了不少设备,这里谈一谈不同设备下我的主观听感.
序曲一体机:序曲下的t13声场很大,但平衡口下完全过推。单端口低频失控,但是人声部分非常好听,一首红茶馆,陈慧娴的声音晶莹剔透。
390LE:t13低频控制得不好。声场较大,声音有点糊,整体素质要比序曲单端差一点。
山灵EM5:价格不高,但是声音意外得还可以,推t13并不比390LE差多少,低频总体控制得还是不好。
DAC9H:本来想听DAC10H的,可惜没有样机了。DAC9H搭配的声音很独特,声音结像比较清晰,更接近老拜亚耳机,声音不糊了,低频控制得还行,但是声场很小不如em5和390le这两台便携。
小夜曲(前端:DAC9H/EM5/SP1000):小夜曲下的t13声音比较软(单端/平衡),没有过推现象,但是低频的控制还是不够好,大场面容易乱,听独奏还可以。
4499an : 单端口下的t13声音比较怪,结像非常大,造成声音的重叠,但是细听下来层次细节都有,反正很奇怪。
BHA100(前端:SP1000):bha100的染色很好听,听流行很不错,可惜响度太大,调小了到可以接受的响度时就偏音了...
索六万(单端):t13的低频应该是控制住了,没听出什么大毛病,也没听出什么特别的,就。。。很一般,另外声场太小了。
UD505SE:低频控制的比较好,纵向空间推出来了,声音清晰,大场面不乱,乐器质感极佳,小编制和独奏表现非常好,人声部分的分离度不好。
UD505SE+船耳放:听感在上一部分已描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三、横向对比:hd800s、银乌
器材搭配: 序曲一体机+hd800s
ud505se+(船耳放)+银乌
ud505se+(船耳放)+t13
转盘统一是MR1V2
1、vs.hd800s
800s的横向声场更大,动态和乐器层次感表现更好,有厅堂感。
t13声音密度更高,信息量更大、解析、纵向声场更好,声音更立体,瞬态表现更优秀。
2、vs. 银乌
银乌人声靠前,对人声的适用性更广,人声分离度更好,更加通透,声音偏亮。乐器的结像和定位比较奇怪。
银乌和t13在素质上由比较明显的差距,t13换银乌的时候一耳朵软糊。密度、解析、信息量、瞬态、定位、能量感有明显差距。但是银乌声音比较顺滑,通透,氛围感刚刚好,通过换线调味能获得较好的人声听感,目前人声主力。
-
微信图片_20211129105047.jpg
(291.39 KB, 下载次数: 139)
作者: Turii 时间: 2021-11-29 13:34
没说T1 3用的什么线啊?
作者: 扬扬得扬 时间: 2021-11-29 13:40
你说的都对,但我就是不喜欢t13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29 13:40
单端原线,平衡用过单晶铜镀银、金宝线、卡达斯金参考,声音差距不大,远不如调整录音文件或者调整前端。T13是我手里对换线最不敏感的耳机。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1-11-29 13:43
看到低频失控的描述,就想起了飞利浦X2原线下的声音
作者: charmania 时间: 2021-11-29 13:44
推力这东西有时候挺吊诡的,我用RME ADI-2 dac fs的IEM输出口推T1.3出来的就是LZ所说的过推/低频失控的听感,而这个IEM口最大输出只有10mw@32ohm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1-11-29 13:46
大多数耳机“过推”,并不是楼主描述的这种声音,反而容易出现在声卡、功放或CD耳机口之类声音大但是做的不用心的设备上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29 13:52
低频失控我觉得和推力关系不大,和控制力关系比较到,因为便携设备上也是类似的声音,但还是能听到一些声音特点,完全过推的情况在我听过的设备里只有在序曲上听到过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29 14:05
不过推力这东西确实吊诡,MR1V2是我手里听感上推力最大的便携设备,手上的塞子没有推不好的,甚至一些大耳也能推得像模像样,但是根据标出的推力来看,在用过的便携设备里根本排不上号,而那些标称推力更大的连我手上的塞子都不能完全搞定。
作者: 493833908 时间: 2021-11-29 14:22
CMA15,增益在机器底壳一般懒得调,和HD800S一样高增益平衡推,听感和lz加了船放差不多。CMA15本来也不是大力出奇迹类型的,而且声音很中正,推出来T1 3的低频不会弥散的很厉害,速度比之前Aroma A100快了不少,人声比800s近,但是不至于说贴耳,听男声和非清亮的女声有奇效,流行佳品。4K出头现在的价位,和800s双修美滋滋
作者: Turii 时间: 2021-11-29 14:37
CMA15的蓝牙音质如何啊?
作者: liuxiaoliwei 时间: 2021-11-29 14:40
高增益的时候,可以推各种大食耳机,包括各种高阻动圈,低阻平板, 甚至KK这种变态级的超低敏耳机。
4.支持高低阻抗输出,高阻抗的时候适合高阻耳机,低阻的时候可以推低阻但 是需要大电流的耳机;自由切换,可以享受强大驱动力和控制力的声音,也
可
以尝试宽松从容的模拟味。
超大的平衡输出功率:
16Ω 10000mW
32Ω 5500mW
68Ω 3100mW
120Ω 2000mW
600Ω 380mW
单端功率:对应的平
衡输出功率除以四
作者: liuxiaoliwei 时间: 2021-11-29 14:41
上面是船耳放的说明,平衡口高增益这么大推力没有推过?
那船耳放低增益是什么效果,up主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29 14:53
船耳放低增益和ud505直推差不多
作者: 山西人在赤峰 时间: 2021-11-29 15:55
来学习![](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veliness.gif)
作者: ice-blade 时间: 2021-11-29 17:35
恰好在拥有505的时候,搭配SA-1试听过塞子和T12,楼主说的“乐器的润度降低,人声也显得有些干,整体听感变得有些刺激”这个问题,可以换个耳放试试,船耳放在这个价位上,有这样的驱动力和信噪比控制,你再要求要同时润泽饱满啥的不现实,有那个表现水平就不是现在的价了。
另外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试试其他解码,505给我的感觉是功能丰富,声音及格,但是整体声音比较呆。
作者: 耳机俱乐部小黑 时间: 2021-11-29 19:11
t13对耳放的要求确实很诡异,大力不行,小力不行,中力也不行,要是不要低频,MacBook Pro直推非常好,惊不惊喜意不意外![](static/image/smiley/comcom/235.gif)
![](static/image/smiley/comcom/235.gif)
![](static/image/smiley/comcom/235.gif)
![](static/image/smiley/comcom/235.gif)
![](static/image/smiley/comcom/235.gif)
作者: Turii 时间: 2021-11-29 19:16
有试过澄这条线吗?
作者: bearxy1 时间: 2021-11-29 19:21
楼主又想过声场古怪可能是唱片的瓜
作者: 地铁里有风 时间: 2021-11-29 19:23
本帖最后由 地铁里有风 于 2021-11-29 19:26 编辑
刚刚用天籁eme听了2天,感觉不错。前端大法z1es数播,国都34前级。
-
-6be0ff01c47b47aa.jpg
(485 KB, 下载次数: 117)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29 23:38
感谢分享,最近也在看eme这个耳放,看来可以一试
作者: XW392 时间: 2021-11-30 01:31
我现在有hd800s,也打算入手个t13听听,但只有高登小夜曲纯耳放+hugo2解码来推,不知道能不能推好……又不想折腾前端。
作者: 耿直弟弟 时间: 2021-11-30 03:59
给大佬顶贴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30 09:26
在店里试听过两次小夜曲,前端分别是DAC9H和SP1000, 感觉不太行,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30 11:52
补一个总结:经过收集资料和实践,基于个人的主观听感,我认为T13的搭配思路是保证录音质量的前提下,用控制力强的大推力耳放驱动。
重要性:录音质量>耳放>=转盘
对于T13来说,录音质量绝对是第一位。耳放和转盘和重要性相当,甚至转盘更加重要,但如果耳放搭配不好会导致很差的听感,所以在以获得正常听感的目标下,优先选好耳放,后续升级转盘,提升会更大。由于试听的大部分都是一体机,解码器没有单独测试,但根据其他用家的一些体验来看,解码部分也十分重要。
适合曲目(这个只能通过我听过的音乐类型来说):
T13的乐器质感非常好,尤其是弦乐(除了钢琴,钢琴听起来有些轻盈,缺乏那种下落感),用来听独奏、小编制我认为T13的表现在我听过的大耳里是无敌的,不过大耳我也最高也就听过旗舰级这个水平。
大编制交响乐和hd800s各有春秋,好于K812。
新世纪类的音乐也非常拿手,不过这类音乐我听过的不多,不多评价,但也是通过T13我现在开始听了。那种节奏快、低频猛的流行摇滚应该也十分适合,但我不怎么听。
人声就比较挑录音了,需要说的是,T13并不会把聚光灯给到人声部分,在任何曲目中,人声和其他乐器一样是音乐的一部分,被合理的安排在乐器里,除非那种录音本身就特别突出人声的。类型方面,老的流行歌曲、民谣、歌剧都是比较适合的。
作者: 香甜瓜 时间: 2021-11-30 14:19
我的经验,拜亚耳机很吃音源,不怎么吃二房。
作者: 香甜瓜 时间: 2021-11-30 14:22
二房不用折腾,用拜亚的A2就行,折腾音源就行
作者: sktony6260 时间: 2021-11-30 14:46
我用da10推,感觉良好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30 14:57
本帖最后由 zealote 于 2021-11-30 14:59 编辑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1-30 14:59
没错,音源比耳放重要,但是T13的问题是,耳放弄不好会整翻车,简单来说,耳放给T13加的分不如折腾音源加的分多,但可以轻易给T13扣不少分
作者: erjiniu 时间: 2021-11-30 18:25
想在耳机里听落地箱的感觉,这思路有意思
作者: liuxiaoliwei 时间: 2021-12-3 21:45
换耳罩试了没有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2-3 21:52
在低频控制的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换耳罩可以减少低频,让声音干净些,但是会降低声音的密度削弱形体感。不过在“大力出奇迹”阶段,完全没必要换耳罩
作者: liuxiaoliwei 时间: 2021-12-3 22:00
换t1一代还是2代耳罩?
作者: maoyu622 时间: 2021-12-3 23:14
楼主有没有便携放推荐,我用便携播放器推感觉都能听,只是反而低频推不出,点到为止了,更别说轰头了。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2-4 09:09
一代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2-4 09:11
便携耳放没试过,便携播放器的话我用MR1V2的平衡口还行,我在国外论坛里看到有推荐山灵m6 2021的
作者: leozeo 时间: 2021-12-8 21:07
推T5三代也是类似结果吗
作者: 中年油腻死肥宅 时间: 2021-12-20 12:28
转盘用mr1信息量还不够,我直接用矩声的飞秒界面,解决了信息量的问题,解析力稳定度提升非常大,t1三代这个耳机有自己的调音,各类前段很容易与之冲突,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有解码出来冷静的声音后才能发挥其真实的实力,另外,用各类耳放也是有负面影响的,及其容易推过,前期用金菊花直推t1三,出来了不错的声音,我发现t1三代搞不好真的就是个便携耳机,现在用界面加hugo2这种便携手段将t1三推出了新高度,总之大力出不了奇迹在t1三代上。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2-20 13:24
大力出奇迹的前提是控制力足够,否则非常容易翻车。我也试过不少便携前端,确实有些能出不错的声音,但是声场和透明度是硬伤,改变不了其类似封闭耳机的听感。目前我只有在船耳放高增益下,能把声场推得很大,将低频对各频段的干扰基本消除,出来的是非常通透干净的声音。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t1三代没推好的时候,这个耳机不怎么漏音,带去试听的时候,周围的人以为我这是个封闭耳机,即便音量开大,单元的内侧和外侧的响度也差得很多,手盖住外侧单元,声音变化也不大。而推好的t1三代,就跟个小音箱似的,淤积的声音能量散了出去,里外声音差不多大。
作者: quellotine-1 时间: 2021-12-20 13:42
本帖最后由 quellotine-1 于 2021-12-20 14:47 编辑
SA-1高增益的“推力”不足被广为诟病,没想到反而因此成优点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2-20 14:34
耳放最终要服务于耳机,就像很多广受好评的前端推t1三代翻车翻得都掉沟里了。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1-12-20 16:20
你用的矩声界面是x-spdif 2吗?我装了element h,噪声是少了,但是声音和MR1V2还是有明显差距,如果上了界面比MR1V2好,我就暂时不考虑换台式转盘了
作者: 大宝贝橙子 时间: 2022-1-12 21:01
其实用390推T13比le好很多![](static/image/smiley/comcom/em09.gif)
![](static/image/smiley/comcom/em09.gif)
![](static/image/smiley/comcom/em09.gif)
作者: 绿野仙踪jj 时间: 2022-1-12 21:13
解析结像迷度在德行4000元价位确实超值,调音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太偏暗,低音太过量。基本没有救。不然价格也不会跌到这个份上。以我耳朵感觉,好像听古典时结相分离比它2倍价格的d9200还强。但是非让我选,宁愿添钱买HD800S d9200
作者: zikomol 时间: 2022-1-12 21:30
我对这个思路有异议,当时我去听的时候,耳机是拜亚动力的t13,耳放就是你说的拜亚动力a1 or a2耳放,前端音源接的十万级别的英国之宝808cd机,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都特别闷,低频控制不住,很难听。但是把耳机换成dt900pro好听了很多,直接听完了一整张cd。显然不可能是音源cd机的问题,耳机也不可能自家厂砸自己的脚,贵的反而还更垃圾![](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so问题只能出在耳放身上了,还是建议买t13代的用户先把拜亚的a2耳放排除。我也没听过搭配的好的t13,根据这次实验,说明要把这耳机搞好最重要的是耳放的选择,作为一个880pro入坑的拜亚党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提供搭配思路。![](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ongue.gif)
作者: bluesky76 时间: 2022-1-14 12:07
写得很认真 但结论 啧啧了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2-1-14 15:35
系統要先保證單體發聲方向正確:由兩耳之間推向兩耳之外
如果搞反了,低頻上段的鼓脹根本無法處理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2-1-14 19:41
大佬高见,这个特点我也是最近才发现,但是我并没有更换系统,难道是我的t13最近才煲开?
作者: LemonONE 时间: 2024-10-30 01:47
请问是哪一代MacBook Pro?
作者: 家驹1991 时间: 2024-10-30 07:56
便携播放器比较适合T13,耳放的话,目前试下来,拜亚A1耳放比较搭配T13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4-10-30 09:57
不要老盯着耳放,只要耳放的驱动和控制力没问题,前端的素质才是重中之重,前端素质不行T13也会跟着拉掉
甚至有些几万块的中档前端也会在T13这里拉掉,因为这些器材更多是卖调音的,硬素质不行,这些器材只能搭配那些非厚声耳机
作者: touchmore 时间: 2024-10-30 14:30
t1 3有低频吗 反正我听t5 3 低频弱的很 很多鼓声都几乎不可闻
作者: 亡者永生 时间: 2024-12-18 15:28
先说下我的系统构成:
音源:PC
DAC:Chord 2Qute
耳放:天籁EME,配管两边西门子E88CC金脚圆环, 中间富豪6201S三云母圆环
数字信号线:Transpent performance USB, WiseTech AUDIOTRAK Glass Black2plus S/PDIF光纤
RCA线:Atlas element RCA,klangfilm单芯银线配KLE absolute头DIY线。
目前T1 Gen3使用Atlas RCA + USB配置。
2024/12/15购入全新,编号104XXXX。
现阶段T1 Gen3声音整体是柔和细腻的,低频泛音量足,但是听感偏柔和,泛音消散自然。中高频的暗淡是明显的,流行的话,在能接受的范围,古典的话,弦乐和钢琴得看个人接受度了。这种暗淡程度很接近T1 90周年,但是又有限的亮一点。
结像个人观点是比历代T1好,声场也明显更开阔。我的系统下闷的程度不算明显,并没比DT 700 pro x明显更闷。
最大的问题是适应面跟历代不同,虽然兼顾了小编制,但是明显偏向流行,电音,摇滚和一些现场。
直推的话,我倒不认为是个谎言,只是这里的适合直推就不是说给拜亚的老粉和hifi受众的。
我的电脑3.5直推下,完全能展现T1 Gen3的人声特点和中高频解析力,低频量偏大,散乱成一团化在背景里,但是部分流行曲目吧,还真没那么影响听感。
个人推荐的搭配是山灵的老M6 pro或者老M8,3.5单端下能呈现迷人的人声表现,小编制的演绎也抓耳朵,情感表达也很到位
作者: 亡者永生 时间: 2024-12-18 15:52
赞同。目前感觉是T1 Gen3非常吃电流,我耳放使用EME的情况,中间管6201S和12AU7会驱动出截然不同声音。6201S虽然呈现了更柔顺自然的听感,但还是有一定过推的感觉。换成12AU7这种更低放大系数的管子,T1 Gen3能发出明显更中正的声音,而且低频收敛也更干净迅速,声场同样开阔。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