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hifi就TM是玄学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0 10:26
标题: hifi就TM是玄学
本帖最后由 大歌 于 2022-6-10 10:31 编辑

按理说HIFI是电学、声学、材料学的科学,有数据标准可衡量。
但实际上有些无法解释的现象。



作者: 爱科技扇子    时间: 2022-6-10 10:31
看到某卖监听设备的“x烧”发的文,倒是和你的想法相得益彰:

“…试听室接待过数百位听友,花时间上门试听的,除了音乐人,至少都是自认为对音箱“有点了解”的爱好者,虽然很多人不承认,但我们的“盲听”系统让他们更了解自己:

由于监听的“频响”越来越平直,在同一环境听两对同尺寸监听,一般人是无法分辨的

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人确实能听出细微不同 (但很多人也说不上谁好),如果没经过专业训练,就不要勉强..

有些朋友连价格差十倍的音箱都听不出区别。”
作者: 爱科技扇子    时间: 2022-6-10 10:32
如果你把“玄”改成“心理”

这样大家就平和了。
作者: 张花花    时间: 2022-6-10 11:02
你把他理解为色香味俱全就行了,按理HiFi是用来听的,但其实是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看的,包括颜值、别人的评价、购买的价格都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满足感。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22-6-10 11:05
玩得好就是科学,玩不好才是玄学
作者: 爱科技扇子    时间: 2022-6-10 11:25
想起来了,其中一个无法解释的世界之谜就是

人类听力越老越差
老烧听力越来越好
作者: sagajytc    时间: 2022-6-10 11:32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2-6-10 10:31
看到某卖监听设备的“x烧”发的文,倒是和你的想法相得益彰:

“…试听室接待过数百位听友,花时间上门 ...

1万和10万听不出区别其实正常,100和1000的基本上是个人都听得出来
作者: foxpix    时间: 2022-6-10 11:36
无法解释就不科学了?最初科学家都是玄学家
作者: 天国Z哥    时间: 2022-6-10 11:37
又来钓鱼是吧
作者: 妍920    时间: 2022-6-10 11:41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2-6-10 11:25
想起来了,其中一个无法解释的世界之谜就是

人类听力越老越差

不仅越来越好,还可以突破人类极限
作者: 弔人13号    时间: 2022-6-10 11:50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2-6-10 11:25
想起来了,其中一个无法解释的世界之谜就是

人类听力越老越差

其实老烧听的是经验吧,一耳朵基本就能听差不多,你街边上找个人听,耳朵能听出来,脑子分辨不出来
作者: 莫忘初心    时间: 2022-6-10 11:54
厨艺也是玄学,你能用数据说明那个菜最好吃吗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2-6-10 12:11
这个逻辑不对,不能说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就是玄学,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反科学。
其次不要拔高仪器,贬低人耳,也不要一谈到心理学、人脑就觉得是脑放,仪器的评价是在仪器的的标准之下进行的,讲白了就是自己既当裁判又当选手,而且人的听觉对于概念的判断力远大于仪器,同样是差了1%,但是对于人耳来说此百分之一非彼百分之一,因为构成的概念不同,统计上都是百分之一的信息差,对于仪器来说都一样,这种判断力别说什么仪器了,人工智能都做不到。
做过实验或者学术研究的人应该有体会,不管什么学科的领域,数据指标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统计指标,数据指标对于现象的描述的能力很多时候远低于你的想象,更别说从理论假设、计算方法到报告口径都有文章可做。
所以对于非专业人士(我就是),我觉得听是最靠谱的,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做对照实验,但是听是最重要的标准。因为首先这些器材耳机都是拿来听的,你仪器再测与听觉无关也是白搭。关于脑放,其实是容易分别的,你多听几次就自破了,如果这个脑放是长久且稳定的,那你想想它还能叫脑放吗?如果对于同一器材大批人产生了同样、稳定且长久的脑放,这就是一个学术课题了。
我理解消费者的hifi其实是一个interdisciplinary的领域,是跨学科的,不是某一个学科可以完全解释的,而且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耳朵只是个接收器,产生感觉的是神经。
作者: 九玲玲    时间: 2022-6-10 12:12
纯纯的偷换概念,发烧友的耳朵不是越来越好,而是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更容易察觉到常人难注意到的细小差别。

比如残响,动态,瞬态,速度,声场,三频分布,高频细节等等,发烧友很容易根据这些判断出一个耳机素质高低和听感的好坏,这些东西没有一定的经验积一下子分辨不出来。

最离谱的是以前见过有人说HD650和HD600声音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这种一看就知道是萌新,就是经验不足,要么就是对区别的概念不一样。

周边都是讲究搭配的,并不是说贵就肯定是好的,只能说用料更好,搭配的好就是好声音,反之亦然。
作者: 007fz    时间: 2022-6-10 12:16
你悟了就对了,安心听歌
作者: lszyc    时间: 2022-6-10 12:16
zealote 发表于 2022-6-10 12:11
这个逻辑不对,不能说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就是玄学,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反科学。
其次不要拔高仪器,贬 ...

这才是科学的观点。

作者: sam_0227    时间: 2022-6-10 12:23
很多都是心理101的Cognitive Bias造成的,很好理解和证明。
作者: masterjyh    时间: 2022-6-10 12:41
莫忘初心 发表于 2022-6-10 11:54
厨艺也是玄学,你能用数据说明那个菜最好吃吗

数据能保证某个菜每次烧出来都基本一样,而不是看厨师心情。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0 12:51
zealote 发表于 2022-6-10 12:11
这个逻辑不对,不能说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就是玄学,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反科学。
其次不要拔高仪器,贬 ...

初看好像挺有道理,细看就是纰漏百出。

什么仪器就是即当选手又当裁判,什么统计学1%,什么人工智能也不行,那里跟哪里啊,都不挨着。

最后还弄上个英文单词,为了显示您有文化?多学科是不假,但是不是跨到这个学科就要否定另一个学科,比如换sata线改变声音,比如机械硬盘比固态硬盘声音要好,真是为了赚钱脸都可以放到地上踩了。


还有,最后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神经是传输作用,而大脑才是产生感觉的器官。不要犟大脑就是神经细胞组成的,没意义,非要这么说的话就不如寻根问底说是某化学物质或某生物电了。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2-6-10 13:22
本帖最后由 zealote 于 2022-6-10 13:24 编辑
wxcxyz 发表于 2022-6-10 12:51
初看好像挺有道理,细看就是纰漏百出。

什么仪器就是即当选手又当裁判,什么统计学1%,什么人工智能也 ...

您想多了,我没说要否定另一个学科,而是单独一个学科的解释是不够的,需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如果你否定了一个基于单一学科理论对一个现象的结论或者认为这个结论有瑕疵,是否就是否定了这个学科?如果您认为是,那我也无话可说。而那段你认为那也不挨着的话,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举例。
至于换sata线和换硬盘这件事有没有用,我没试过,也不清楚,不知道您为何要提这个东西。
最后一段话,知识上可能有瑕疵,我也不是专业的,看过一点书,可能表述有误,但我想强调的就是耳朵不是接受声音的最后一站,心理学、大脑、神经这些都很重要。


作者: yeeypc    时间: 2022-6-10 13:47
忽悠你花几万买根线那叫骗术,什么玄学。。。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0 13:50
zealote 发表于 2022-6-10 13:22
您想多了,我没说要否定另一个学科,而是单独一个学科的解释是不够的,需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这里就涉及 ...

确实是有点言辞激烈了,不好意思啊。大体能明白您说第一段的意思,不过确实是有些比喻是不恰当的。或者简单说有的人的耳朵比测试仪器的精度更高,更能感知到某些仪器所关注的指标之外的东西,仪器并不能完整测量所有要素,不知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0 14:29
用户1 发表于 2022-6-10 14:15
真的好笑,有些人连指标代表了什么都不知道,就敢说自己听到了指标外的东西

是啊,这不就是商家和托们做的事么

作者: Gyqqq    时间: 2022-6-10 14:36
人耳结构及听觉神经系统,每个人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大于器材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最近十年,器件的精度已经很高了。所以大家争论意义不大。每个人都是对的,听的舒服就行。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2-6-10 15:02
MoonStrollcat 发表于 2022-6-10 11:22
经验+1 谁在乎科不科学,玄不玄学,耳朵不会骗你,难听就是难听,好听就是好听,用了非科学的方法声音确实 ...

耳朵不会骗人,所以才是证明了 HIFI是玄学。耳朵听到好不好,已经无法改变,这是事后诸葛亮。不是玄学,应该能还未搭配前就知道声音好不好,这才是科学,按照科学,准确搭配购买设备出好声音。事实上,你根本无法确定,只能买回来听到才知道好不好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2-6-10 15:06
我支持楼主观点。有科学片面,部分的解释,但是无法系统,量化准确的指导的,都是 玄幻不可预测的科学,可以简称玄学

作者: 张小丁    时间: 2022-6-10 15:07
不是玄学也不是心理学 应该是生物学!你今天睡个好觉听是这个感觉  你第二天打了一夜麻将你再听又是另外一个感觉   人是个生物体 是活的 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听觉也是因人而异的  乐感也是  所以好听不好听都是主因素决定!
作者: norway2256    时间: 2022-6-10 15:10
音乐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没有科学标准,就像有人喜欢杨幂,有人喜欢高圆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最起码,也不会相差很多,喜欢凤姐的很少。
作者: 妍920    时间: 2022-6-10 15:19
不用说的那么专业,现在这个圈子里很多人都是被虚荣心和商家牵着走,买着天价器材,听着发烧试音碟,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这就是他们所谓的hifi,现在很多人早就忘了当初买器材是用来听歌的了
作者: 平民玩家    时间: 2022-6-10 16:44
只是你无法解释罢了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0 17:37
妍920 发表于 2022-6-10 15:19
不用说的那么专业,现在这个圈子里很多人都是被虚荣心和商家牵着走,买着天价器材,听着发烧试音碟,说着别 ...

说的太对了

作者: ego00    时间: 2022-6-10 17:45
某些人不理解的东西都成玄学了
作者: linghuchong9    时间: 2022-6-10 18:11
听力不好的人别玩音响,驾驶没感觉的人别玩车,玩具需要了解使用参数和技巧,但不需要了解制造原理和参数,现代工业和技术那么复杂,学得会吗?学还是享受吗?通行技术指标相同的音箱和汽车,差别大了去了
作者: yuliandy001    时间: 2022-6-10 19:26
音质是一个固定特性,这个固定特性被人耳接受的程度,构成了HIFI的最初定义。
作者: daqijushi    时间: 2022-6-10 19:58
有没有科学仪器去测测聂耳钢琴和斯坦福钢琴?
作者: 我音音音    时间: 2022-6-10 20:25
可能你是和我一样耳朵长期受到噪音的影响听不出来了,(不过9.9的耳机和一百的耳机这肯定听的出来吧)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0 20:32
因为按照现有的理论和指标体系根本解释不了一些现象 所以就被称为玄学之前我说过类似的话结果有人说科学都是在不断的完善的。这句话我是认可的,但是在音响行业,可以说差不多100年了 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根本没有进步一点,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指标参数都是当年西电提出的(毕竟人家背靠贝尔实验室) 。之后因为反垄断西电被迫把一些技术拿出来,你想过来学我被迫教你,但这样子他们肯定有所保留。最终西电还是因为反垄断而解体,但这些教出来已经能让其它厂家大赚一笔。解体之后大家开始使用一些指标体系,美国政府也乐意你们用。没想到一过就是差不多100年,这段时间没有什么指标体系和理论体系出来,可以说大家都在吃西电剩下来的老本。到90年代集成电路发展成熟开始出现由晶体管所制成的放大器,这就是石机。在晶体管发展的过程中开始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高电压高电流低精度(相对于另一种)的功率元器件,另一个是低电压低电流高精度的信号元器件。因为这两个方向的影响才有了前级后级,但指标这些还是当时西电所制定的那些。(其实功率放大器早在1912年由一个西电工程师就发明出来了,不过那时候不是用放大音频信号,因为有声电影要到1923年才普及开来,所以早在喇叭出来前功放就已经出来了)

作者: edbljl    时间: 2022-6-10 21:43
人耳听觉并不稳定,耳朵不骗人但是大脑会自我欺骗,hifi的主观性远大于科学性,说hifi是玄学也不为过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0 22:37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6-10 20:32
因为按照现有的理论和指标体系根本解释不了一些现象 所以就被称为玄学之前我说过类似的话结果有人说科学 ...

晶体管搞错了是1946年

作者: 李鬼    时间: 2022-6-10 22:44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2-6-10 11:25
想起来了,其中一个无法解释的世界之谜就是

人类听力越老越差

老烧好的不是听力,而是分辨能力!
作者: 野有蔓草    时间: 2022-6-10 23:06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2-6-10 23:08 编辑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2-6-10 11:25
想起来了,其中一个无法解释的世界之谜就是

人类听力越老越差

那怕聪明如爱因斯坦 从来没上学过也不去学习
肯定不如任何一个高中生懂的多




作者: 野有蔓草    时间: 2022-6-10 23:10
如果你要是认为现在的人类知识已经到全知全能
那hifi就TM是玄学
如果你认为现在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知识需要探索
那hifi就科学 只是还没研究透彻而已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17
莫忘初心 发表于 2022-6-10 11:54
厨艺也是玄学,你能用数据说明那个菜最好吃吗

这个比喻很恰当。。。牛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19
九玲玲 发表于 2022-6-10 12:12
纯纯的偷换概念,发烧友的耳朵不是越来越好,而是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更容易察觉到常人难注意到的细小差别。 ...

高人,说得好,同意。。。。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20
007fz 发表于 2022-6-10 12:16
你悟了就对了,安心听歌

“悟”这个字用得好,但好多人不容易理解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23
masterjyh 发表于 2022-6-10 12:41
数据能保证某个菜每次烧出来都基本一样,而不是看厨师心情。

你说的“基本一样”,也表明是有差别的,呵呵。。。。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27
张小丁 发表于 2022-6-10 15:07
不是玄学也不是心理学 应该是生物学!你今天睡个好觉听是这个感觉  你第二天打了一夜麻将你再听又是另外一 ...

你这个是有有一定道理的

作者: 无耻是种境界    时间: 2022-6-11 09:29
九玲玲 发表于 2022-6-10 12:12
纯纯的偷换概念,发烧友的耳朵不是越来越好,而是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更容易察觉到常人难注意到的细小差别。 ...

遇到过,小不点A1对比SP200推HD600和650,给我来一句,听起来差不多,我又不想多说啥,明明一耳朵差距,太明显了。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30
妍920 发表于 2022-6-10 15:19
不用说的那么专业,现在这个圈子里很多人都是被虚荣心和商家牵着走,买着天价器材,听着发烧试音碟,说着别 ...

你说的这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我还好是比较独立的思考能力,当然,职业特性也帮助不少。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31
linghuchong9 发表于 2022-6-10 18:11
听力不好的人别玩音响,驾驶没感觉的人别玩车,玩具需要了解使用参数和技巧,但不需要了解制造原理和参数, ...

很赞同你的看法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32
我音音音 发表于 2022-6-10 20:25
可能你是和我一样耳朵长期受到噪音的影响听不出来了,(不过9.9的耳机和一百的 ...

我是对声音很敏感的人,细微差异都能分辨

作者: jimmyxzy    时间: 2022-6-11 09:33
yeeypc 发表于 2022-6-10 13:47
忽悠你花几万买根线那叫骗术,什么玄学。。。

楼上说心理学的没错,哈哈
作者: jimmyxzy    时间: 2022-6-11 09:35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2-6-10 10:32
如果你把“玄”改成“心理”

这样大家就平和了。

或者 文学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09:36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6-10 22:37
晶体管搞错了是1946年

厉害。。。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1 10:19
本帖最后由 天使之城VOiCE 于 2022-6-11 10:41 编辑
大歌 发表于 2022-6-11 09:36
厉害。。。

不管是电子管放大器还是晶体管放大器都是西电发明的 (电子管有名的300B就是西电的) 其中晶体管这种元器件就是他们发明的 但晶体管放大器到90年代技术才成熟。所以说不要说进步了什么,在物料上面的确进步了,但在测量方式上还是用着这差不多100年前的指标体系 没有一点变化。在了解这些之前,觉得那些音响厂商很牛逼,但了解后就知道他们根本没有做出什么改变,完全是在吃老本。重点是90年代后 各大音响厂商的模拟音频电路技术都在流失,老一辈师傅退休后新上任的师傅、能决定和左右产品的人和高层都缺乏对音乐的理解而一味的看数据 看指标(模拟音频电路技术在现有指标上是看不出来好坏的,甚至你弄好了模拟音频电路这块,拿去测数据,跟没弄之前的数据几乎一致,但一听就知道这差距是天差地别),说100年原地踏步还算好的 不后退就不错了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1 11:16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6-11 10:19
不管是电子管放大器还是晶体管放大器都是西电发明的 (电子管有名的300B就是西电的) 其中晶体管这种元器件 ...

果然高人 ,希望能分享你的发烧经验和心得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1 12:06
本帖最后由 天使之城VOiCE 于 2022-6-11 12:31 编辑
大歌 发表于 2022-6-11 11:16
果然高人 ,希望能分享你的发烧经验和心得

其实也没有什么 耳机系统的话音源水准能到二手7000-8000左右的CD机水准就差不多了 耳放就需要自己来挑了 毕竟耳放难挑。音响系统的话先考虑自己的听音环境跟音箱尺寸一定要匹配,10平或以下或桌面选5寸左右,15平方左右选6.5寸,20平方左右选8寸或两组6.5寸,30平方左右选10~12寸或两组8寸,40平方左右选15寸或两组10寸。声音风格就按自己的喜好来,线材这些可以看看论坛里大家的评价也知道大概的风格合不合适自己。先确定大件的等装好后再考虑声学装修,当然我是不怎么赞同声学装修的,因为我遇到很多人是在拆掉自己听音室的低频陷阱后发现原来那些没有的细节现在有了,细节也就是所谓的弱音,在你添加声学装修后虽然能吸收多余的驻波但同时也会吸收掉那些弱音 导致整体声音和细节的缺失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的音箱跟你的听音室匹配 摆位也调整好了(之前我一直以为声学装修是为了改变某一频段的声音,没想到对整体声音有这么大的影响,不仅是弱音,连声音整体的协调性都变了,听起来感觉不协调,没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摆位的话我是推荐7分法,就是把听音室的长和宽分别分为7份,音箱放在2B和2F,音箱导向孔在前面的可以往1B1F调整,音箱朝正前方不要朝向听音位,听音位可以选在5D6D这两个位置,这是大致位置可以稍稍往四周调整 知道自己感觉乐器泛音人声口型和泛音都达到最好的时候就可以了。音箱高度的话我建议是高音单元跟你眼睛水平,你可以量一下你正常座在位置上眼睛到地面的高度,方便你选脚架。而器材的话不要贪方便堆叠在一起,要分别放在架子上。而听音室的整体装修只要满足三点就好,1、不要有封闭的空腔,比如衣柜,封闭的吊顶,吊顶只要不是完全封闭影响都不大。因为一旦有封闭空腔,在你听音乐的时候那些空腔会跟声音发生共振 最终整体声音细节就没了。因为这点所以不推荐在听音室堆放太多的设备和箱子,不听的就搬走。觉得声音还是有点硬的话可以在音箱后面的墙壁的两脚分别放个书架或角书架,上面放点书。2、不要有大面积的镜面反射面。比如窗户的玻璃啊,门上有玻璃或整面墙都贴瓷砖这种。解决方法的话可以用竹材料的板来遮挡,如果觉得不方便的话可以选择竹窗帘,听音乐的时候才放下来平时就收起来。3、尽量不要搞什么声学装修,就正常的放点书柜上面放有书和其它的一些家具,只要在房间里拍手听不到回声就OK。

QQ截图20220611114421.png (13.12 KB, 下载次数: 81)

七分位摆法

七分位摆法

QQ截图20220611115823.png (109.43 KB, 下载次数: 107)

角书架

角书架

作者: shaeyoung    时间: 2022-6-11 12:17
看破不说破老哥,好多人还要吃饭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1 12:25
大歌 发表于 2022-6-11 11:16
果然高人 ,希望能分享你的发烧经验和心得

墙插的话我感觉那些所谓的发烧墙插就差不多 预算真的不足的可以选松下wk3004w(明装)wf3003w(暗装 120型)声音至少不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短板  两个都是30多块 你试一下就知道了

QQ截图20220611122033.png (195.59 KB, 下载次数: 62)

WK3004W

WK3004W

QQ截图20220611122148.png (221.17 KB, 下载次数: 74)

WF3003W

WF3003W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1 12:31
shaeyoung 发表于 2022-6-11 12:17
看破不说破老哥,好多人还要吃饭

其实说了也不一定有多大用处,总归技术说明与商家和托的文学修养相比还是比不过,他们的语言更能抓耳抓心,让人陷进去。

也不是阻止商家吃饭,只是吃相太难看,把别人当傻子玩,推出个东西就溢价几十倍上百倍,都想赚快钱,整个市场都不健康,弄得烧友群体都让人家看傻子似的。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1 12:36
大歌 发表于 2022-6-11 09:17
这个比喻很恰当。。。牛

用比喻的话现有的指标体系只能证明我们吃的是肉而不是翔,但说明不了是吃生肉还是吃煮熟的肉还是吃加了配料的熟肉,那些说科学机那种声音就是还原的,你慢慢吃生肉吧

作者: yeeypc    时间: 2022-6-11 13:04
shaeyoung 发表于 2022-6-11 12:17
看破不说破老哥,好多人还要吃饭

说破有什么用?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2 21:47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6-11 12:25
墙插的话我感觉那些所谓的发烧墙插就差不多 预算真的不足的可以选松下wk3004w(明装)wf3003w(暗装 120 ...

好多人都没注意墙插这个东西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2 21:49
MoonStrollcat 发表于 2022-6-10 23:12
大部分东西都是买回来之前不知好坏的,比如一把人体工学椅,哪怕宣传和数据再科学,尺寸写的再精准,你自 ...

大哥,人体工程学椅子都是一个莫子出来的哦,人则有各式体型身高,真不是每个人都合适的。。。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2 21:53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6-11 12:06
其实也没有什么 耳机系统的话音源水准能到二手7000-8000左右的CD机水准就差不多了 耳放就需要自己来挑了  ...

这个经验要得,实用。。。。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2 23:41
本帖最后由 天使之城VOiCE 于 2022-6-13 00:06 编辑
大歌 发表于 2022-6-12 21:47
好多人都没注意墙插这个东西

其实确定墙插声音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材质也不是什么处理 是接触面。不仅是墙插,插头尾插都是一样,你想保证能有足够的电流经过就要保证插座跟插头的接触面要足够。比如说10A电流需要1.5平方毫米的接触面,这点不管是墙插还是滤波的插位还是电处的插位都一样。但那些山寨插座的两边铜片上都会有一个凸起,这就导致了接触面根本不够,声音好才怪。而且这样做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接触面因为很少,一旦使用了大功率的设备时间久了温度就会升高,等到了一定的温度就容易引起火灾(这点我深有体会 家里原来有个插座是很便宜的那种 有天我妈拿来用热水壶烧水 结果因为功率大导致热水壶加热座的插头火线位置直接融了跟插座粘在一起 后面换了新的把那插座拆了发现夹住插头的两片铜片都有个凸起幸好发现的早)。而机器的进线座那里的情况比插头位置还要严重,进线座其实是有标准的,但这标准不严格,这就导致有些有些大点有些小点。你玩线材的话就会发现这根线插进去很紧那根线却很松就是这样。重要的是进线座那三根接触点就那么点大,还不是铜的,问题可想而知

作者: newbie777    时间: 2022-6-13 09:22
人艰不拆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2-6-13 11:13
本帖最后由 zealote 于 2022-6-13 11:18 编辑
wxcxyz 发表于 2022-6-10 13:50
确实是有点言辞激烈了,不好意思啊。大体能明白您说第一段的意思,不过确实是有些比喻是不恰当的。或者简 ...

感谢理解,并不是说耳朵的精度更高,而是对于所谓精度概念的定义的全面性问题。我用裁判比喻其实就是想说,从仪器指标对精确的定义是否全面是存疑的,仪器指标的判断,它必然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之下进行的,那么这个假设里对精确的定义应该不会超越仪器本身的判断能力,仪器本身的判断能力也不会超越这个假设的范围,否则测量本身也会失去意义。
而且对于指标本身来说,任何学科领域都有指标,指标这个概念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统计逻辑,而统计逻辑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
另外,在不考虑跨学科问题的前提下,假设指标检测足够完备,作为接受过应试教育的人,我也担心对于这些检测是否存在“应试技巧”,“三聚氰胺”事件里,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消费者面对通过专业检测的奶粉,只能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才能反应过来。
最后,关于器材,它最终是要给消费者听的。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叫“我买器材又不是给仪器听”,有的人认为仪器远比人耳精确,给人听绰绰有余,有的人认为仪器不能代表听觉体验。我认为这个底层逻辑就是,从声音判断的角度来看,仪器和听觉体验是交集关系还是包含关系,而存在这种不一致的观点的关键在于,仪器对精确的定义是否全面,判断标准是否完备。我认为从跨学科的角度和指标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来看,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认为指标测量的意义在于提供参考,对于hifi消费来说,它的重要性不应该超过人的听觉判断。关于对于专业知识的态度,我觉得作为消费者,不可能去了解所有的专业知识,有些专业学者也不能绝对肯定的结论,让消费者去确认可太为难了,但这不意味着对所谓专业知识的一味服从,思维也很重要。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的看法,来交流,并不是来吵架争论,也非常希望听到专业人士的观点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2-6-13 11:32
抛开数据,从听感来看,其实音响可以和摄影图像去类比。差异大不大,在于系统素质揭示力多大,就好比摄影里画面大了,各种细节或者差异更一目了然。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3 12:00
zealote 发表于 2022-6-13 11:13
感谢理解,并不是说耳朵的精度更高,而是对于所谓精度概念的定义的全面性问题。我用裁判比喻其 ...

以前从事过相关的一些工作,不敢称专业人士,只是从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东西来说事。

1、对于有一些炒起来的东西,特别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引起真实的变化,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测上;

2、心理上的影响特别大。

打个比方,换了其中一个东西花了很多钱,心理上自然而然会有期待,会有刻意的往期待方向的变化的期许,这个产生三方面心理上的变化,变好了、没变化、变坏了。

对于心理上认同变好了,那就会加深这个印象,这种不能全算是忽悠,而商家正好可以拿着这个大吹法螺;

对于心理上认为没变化或者变坏了的情况,有的人直接说了,有的人默默承受了,因为说了的后果可能是自己并不喜欢看到的【比如被人说花了冤枉钱,交了智商税】,或者是说了之后遭到了围攻,产生自我怀疑或者被迫噤声。

其实说白了,有钱可以随便折腾,钱怎么花是自己的事儿,没人管的着;关键是很多被忽悠陷入消费陷阱,花了太多冤枉钱,但是又无处诉说或者产生自我怀疑的人,就是那些商家和托做的恶了。只是希望这样的恶能少一些,这样也能让hifi这个市场健康一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不是玄玄乎乎的让人种下烧友脑子有问题的印象,其实现在很多人就已经形成这样的认知了。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3 12:04
xiaotan02 发表于 2022-6-13 11:32
抛开数据,从听感来看,其实音响可以和摄影图像去类比。差异大不大,在于系统素质揭示力多大,就好比摄影里 ...

应该是这么说,用着320*240的屏幕去全屏显示一张4K或者8K的图片,然后对比这两张图片的区别。说能看出区别来的,基本都是心理影响,也就是说的脑放。

作者: yeeypc    时间: 2022-6-13 12:32
wxcxyz 发表于 2022-6-13 12:04
应该是这么说,用着320*240的屏幕去全屏显示一张4K或者8K的图片,然后对比这两张图片的区别。说能看出区 ...

这个比方打得好,我以前说过是9寸黑白CRT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3 13:00
yeeypc 发表于 2022-6-13 12:32
这个比方打得好,我以前说过是9寸黑白CRT



一样一样,异曲同工,英雄所见略同

还是您认识的更早更深刻

作者: chengduhhu    时间: 2022-6-13 13:15
比如从手机听歌升级到万元解码耳放耳机,带来的听感改变可以说是从10到99%,但要再升级那剩余1%需要投入极不成比例的金钱时间精力,楼主说的大概是后面那1%吧
后面那1%听感提升有部分是升级器材带来的,还有部分是大脑主动让你感知的,大脑才是总指挥,它让你觉得好听就会好听。。。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2-6-13 14:17
wxcxyz 发表于 2022-6-13 12:00
以前从事过相关的一些工作,不敢称专业人士,只是从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东西来说事。

1、对于有一些炒起 ...

在这点上认同您的看法我也交了不少学费,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我我认为对自己听感的坚持很重要。因为与其去理解器材,不如去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如果对所谓器材的理解无助于音乐的理解,那么这种对器材的理解也没有意义。如果我现在不愿意去提升我的音乐素养,那么我现在的听感所匹配的器材以及升级方向就是当前最合适的。回归玩hifi的基本需求,抓主要矛盾,器材回放的本质就是音乐,而对音乐理解的基本前提就是你所听到的东西。


作者: wxcxyz    时间: 2022-6-13 16:24
zealote 发表于 2022-6-13 14:17
在这点上认同您的看法我也交了不少学费,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我我认为对自己听感的坚持很重要。 ...

是的是的,回归音乐本身,提升素养,用心欣赏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原道触发悔恨之泪,虽说是个梗,但是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应该追求什么。
至于器材,有多少钱买什么档次的器材,器材和线材等附件相比,要升级首选升级器材。

另外就是到了一定价位之后边界效应十分严重,只要不是巨富,真没必要烧下去了。


作者: nos001    时间: 2022-6-13 17:10
跟当初的日本一样,中国的韭菜长好了,都来收割而已。楼上有位说的好,玄学都不是,是骗术。
作者: yangwenguan    时间: 2022-6-13 19:56
张花花 发表于 2022-6-10 11:02
你把他理解为色香味俱全就行了,按理HiFi是用来听的,但其实是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看的,包括颜值、别人的评价 ...

分析到位, 有些人的舌头, 也是五味不分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9 22:54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6-12 23:41
其实确定墙插声音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材质也不是什么处理 是接触面。不仅是墙插,插头尾插都是一样,你想保 ...

百分百赞同你的说法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19 22:55
MoonStrollcat 发表于 2022-6-13 02:45
每个人的耳朵也是不一样的,并没有某种指标高就适合的,有些人天生对高频不敏感,他就能听刺激的齿音,有 ...

很赞同。。。。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19 23:07
大歌 发表于 2022-6-19 22:54
百分百赞同你的说法

如果你家里有那种很便宜的山寨排插的话可以拆一个看看那些夹紧插头的铜片上有没有一个凸起就知道了,然后你插个功率大点的电器上去开个一段时间后拔下来你摸一下火线和零线位置看看烫不烫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0 01:10
hifi属于技术应用。至于科学,小学生都学科学理论,啥里面没有科学呢?科学、技术、应用三个层面楼主分得清吗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23 20:46
fenk 发表于 2022-6-20 01:10
hifi属于技术应用。至于科学,小学生都学科学理论,啥里面没有科学呢?科学、技术、应用三个层面楼主分得清 ...

还是可以分清楚的,不过,人的神经精神学也是科学,可是,现在科学在神经和精神学方面,似乎力不从心。。。

作者: 大歌    时间: 2022-6-23 20:47
天使之城VOiCE 发表于 2022-6-19 23:07
如果你家里有那种很便宜的山寨排插的话可以拆一个看看那些夹紧插头的铜片上有没有一个凸起就知道了,然后 ...

知道,小时候喜欢拆解这些东西,现在带电子线路的没拆过。。。。

作者: lj6363    时间: 2022-6-23 22:44
大歌 发表于 2022-6-11 09:19
高人,说得好,同意。。。。

说得太对了,分辨音质的好与不好经验积累很重要。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23 23:23
大歌 发表于 2022-6-23 20:47
知道,小时候喜欢拆解这些东西,现在带电子线路的没拆过。。。。

讲到电子,其实现在所有厂商用到的都是电子技术,所以很多人觉得HIFI不难,不就是电子技术吗,但让他自己弄的话声音又不对。本来涉及音响的技术有两个:电子技术和模拟音频技术,后者因为一些巧合的原因被遗忘,连根独苗都没剩下

作者: fenk    时间: 2022-6-24 00:17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2-6-24 00:18 编辑
大歌 发表于 2022-6-23 20:46
还是可以分清楚的,不过,人的神经精神学也是科学,可是,现在科学在神经和精神学方面,似乎力不从心。。 ...

脑袋这东西比上天还难,不要小看造物主。但说真的,hifi圈的人多次表示好听不需要高科技,也确实现在hifi圈的技术含量低到了一定程度,别说比航天了……这么一比下来,咱们还是真别往神经科学上扯了。就算感知其实对人而言也是视觉的需求大于听觉。其实真要沾边的,搞基本听力学的书来看看(真别小看西门子给你做耳印的大妈,其实人家还鄙视你呢,助听器早就不需要实体耳印了,且数据跟各厂都是直接共享的),也就够用了,先不用想脑子的事儿。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2-6-24 02:07
本帖最后由 天使之城VOiCE 于 2022-6-24 02:11 编辑
大歌 发表于 2022-6-23 20:47
知道,小时候喜欢拆解这些东西,现在带电子线路的没拆过。。。。

肯定的,小时候谁都调皮

作者: 寂mo    时间: 2022-6-24 08:11
zealote 发表于 2022-6-10 12:11
这个逻辑不对,不能说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就是玄学,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反科学。
其次不要拔高仪器,贬 ...

极有道理


作者: 石江南    时间: 2022-6-24 09:56
因为,除了耳机本身,人本身就是个玄学问题,并且hifi玄学是来自人的。
作者: soil    时间: 2022-6-24 10:23
莫忘初心 发表于 2022-6-10 11:54
厨艺也是玄学,你能用数据说明那个菜最好吃吗

高论。

作者: maggie123    时间: 2022-6-27 12:23
其实并不是玄学。只是现在被 以价论声,堆料论声,给严重带偏了。hifi本质是给你还原最真实的声音,多数情况下只有听古典等这些多乐器演奏的音乐,你才能感受到hifi的意义。
没有好的音乐修养的消费者基本分不出这些区别。你听到的区别只是调音风格。
作者: zpyzxcv    时间: 2022-6-27 12:35
其实更多的时候就是用HIFI这个词来解释自己追求更喜欢声音从而购买器材的行为,但是人觉得更好听的声音却不一定是追求HIFI。另外你听的每一首歌也不会是纯粹的频响而是夹杂着上次听这首歌时候的心情,你听这首歌的时候经历过什么事情,这首歌对你的意义,或者他是一个电影电视剧游戏的配乐,你自然的就会想起这些画面。与其说是玄学,更不如说无法用科学的理性去追求感性的需求。在另外,我是学生物的,我觉得脑放,或者是人身体的状态,人身体内一些信息素甚至蛋白的分泌对于人听歌时候的感受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我不觉得脑放是虚构的,人本身的心跳,血压,都是每分每秒在变化的,这些指标肯定会潜移默化的对人听到的声音产生影响。
作者: chengduhhu    时间: 2022-6-27 14:48
zpyzxcv 发表于 2022-6-27 12:35
其实更多的时候就是用HIFI这个词来解释自己追求更喜欢声音从而购买器材的行为,但是人觉得更好听的声音却不 ...

所以说脑放是客观存在的……论坛里脑放更多指因器材不同,主观意识上感受到了声音不同,而实际上并没有差别
作者: zpyzxcv    时间: 2022-6-27 23:19
chengduhhu 发表于 2022-6-27 14:48
所以说脑放是客观存在的……论坛里脑放更多指因器材不同,主观意识上感受到了声音不同,而实际上并没有差 ...

其实可以再大胆一点想了,都承认脑放是主客观都存在的了,那他就是影响一个人对于声音判断的因素。万人万声,又不是非得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声音对吧。就是大家想找找有没有跟自己听音乐的喜好相同的人罢了。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