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监听器材的不足 [打印本页]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1:54
标题: 监听器材的不足
专业器材,尤其监听音箱的确有其优势,同价位里监听音箱的硬素质,的确比民用hifi给的更多,全频段更均衡,更有控制力、分析力,我本人也是监听音箱的坚定支持者,但监听音箱是否就是最好的选择吗?作为三对监听音箱、两台专业解码器、两台专业功放、若干专业线材的用户,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监听器材最大的优点是声音,但最大的缺点是音乐
就我所使用的专业器材而言,专业器材就是没有美感的工具,它们是准确的,但不是美好的。
我所使用的专业器材在声音表达上都有趋同的缺点,相对同档次民用hifi器材而言:
1、不饱满
2、不宽松
3、冷硬
4、缺乏层次
5、空间定位不好

监听器材高素质的声音不代表高素质的音乐表现,好的音乐表现一定是有取舍和加工的,工具的无个性在生产阶段是优点,因为越白的纸就越方便工程师去作画,但在终端,有加工和创造的效果是符合最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的。EIZO的颜色数、色域、精准度一定是最好的,但EIZO就最适合用来看电影?
当较多的专业器材搭配在一起,往往会出现结像靠前、层次不好、缺乏离箱感的声音中高频的韵味会少一些,小提琴高把位容易硬和干,人声不厚不暖,因为专业器材的听感是偏瘦的,所以往往给人以分析力高的错觉。高素质的饱满是高级系统最宝贵的特质,这也是监听最为缺乏的地方
我之前的帖子中有个比喻,用在这里:
假如声音像一堵墙,专业器材的墙是一个镂空、甚至只有框架的墙,所有的细节都是镂空的雕花般显而易见,但细节之间是空洞的。而高素质的HIFI器材,就像一堵密实的墙,所有的细节雕花之间是填满的。

监听是标准,是用来音乐制作的参照物和指明方向的地标,是空白的画布,它不是音乐重播的唯一解和最优解,你可以认为监听的声音是美的,但美不止于监听
因此,使用监听器材的朋友,一定不能止步于监听,请继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调整搭配。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3-13 12:21
监听箱的定位比HiFi箱要准吧,我之前去听705p的时候,和哈曼的工程师聊过,说优势就是定位和音色非常准。
我用705p的经验是,监听箱对前端和录音的揭示也很准确的,可以搭配不同的风格的前端获得想要的声音,我没怎么用过专业前端器材,但我怀疑的你说的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专业前端的锅,至少705p在我听下来,你说的几个问题,除了宽松以外,其他方面要比同价位的HiFi箱好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2:24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3-3-13 12:34 编辑
zealote 发表于 2023-3-13 12:21
监听箱的定位比HiFi箱要准吧,我之前去听705p的时候,和哈曼的工程师聊过,说优势就是定位和音色非常准。
...

我说的定位,更多是指离箱,问题也是相对同档次的民用而言

作者: baikal    时间: 2023-3-13 12:40
支持楼主分享,关于HiFi系统的音乐性,我准备过段时间写个帖子聊。
作者: 我没烧    时间: 2023-3-13 13:09
挺不明白的像ATC SCM100ASL这样的箱子也没有所谓的高音乐素质?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3:23
我没烧 发表于 2023-3-13 13:09
挺不明白的像ATC SCM100ASL这样的箱子也没有所谓的高音乐素质?

听听ATC100PRO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3:31
我没烧 发表于 2023-3-13 13:09
挺不明白的像ATC SCM100ASL这样的箱子也没有所谓的高音乐素质?

ATC的例子比较特殊,因为PRO版的素质没有那么强,但音乐性又少过民用版很多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3-13 13:42
2054 发表于 2023-3-13 12:24
我说的定位,更多是指离箱,问题也是相对同档次的民用而言

对啊,只有声音脱离箱子的位置了才谈得上定位啊。当时我挑音箱的时候也是先听的hifi箱,一两万、两三万的hifi箱在同价位真的一般,在细节、结像、密度不足的时候,宽松和饱满的调音就很容易变得散、糊、薄了,层次感更不可能好,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也许更高价位的hifi箱能把这些短板给补上来。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3:45
zealote 发表于 2023-3-13 13:42
对啊,只有声音脱离箱子的位置了才谈得上定位啊。当时我挑音箱的时候也是先听的hifi箱,一两万、两三万的 ...

我和我朋友的搭配很有代表性,同样二嫂转盘,PRISM解码,胆前级,同样MC2 1400后级,连高音单元都一样,但声音效果区别很大,多次对比的结果就是素质和音色在一定预算中是不能兼顾的,需要针对性的调整和搭配,在音箱上省的钱,会在其他地方花出去,达到相似效果的民用hifi和监听器材,总花费差距不大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23-3-13 13:46
请举例说明
作者: genius_xp    时间: 2023-3-13 13:52
低端监听箱子的确不好听,不如HiFi箱,有源不如无源。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3:55
hrmdadi 发表于 2023-3-13 13:46
请举例说明

那我只能举自己的器材,PRISM8XR、DA2以及quested3110和单拿声学,以及Gotham、Sommer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23-3-13 14:16
如果说尽量准确还原仍不能够做到好听的话,那是否可以总结为民用hifi的好听等于失真呢?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4:20
hrmdadi 发表于 2023-3-13 14:16
如果说尽量准确还原仍不能够做到好听的话,那是否可以总结为民用hifi的好听等于失真呢?

这引出来另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是录音室听到的?是混音师的成品?是母带室的结果?
有一个概念,用最不失真的器材做出来的产品是不是和监听器材的风格是一样的?你用相机记录的东西就是你想表达的东西吗?如果是,那么世界上就不该有暗房技术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23-3-13 14:25
2054 发表于 2023-3-13 14:20
这引出来另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是录音室听到的?是混音师的成品?是母带室的结果?
有一个概念,用最不 ...

这样的话,声音好听与否就没有标准了啊。
之前我一直认为不管是什么器材,在相同的环境里,只要把频响、混响时间、相位做到一致,那声音就应该是一致的才对。。。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4:29
hrmdadi 发表于 2023-3-13 14:25
这样的话,声音好听与否就没有标准了啊。
之前我一直认为不管是什么器材,在相同的环境里,只要把频响、 ...

标准是相对的,有数据的标准,也有主观的标准。但是后者往往才是区别录音优秀与否的关键。
你说的情况,我没有尝试过,但是同一环境下不同器材的声音肯定是不同的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23-3-13 14:37
怎么老有这种话题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4:38
天空上尉 发表于 2023-3-13 14:37
怎么老有这种话题

因为闲

作者: sagajytc    时间: 2023-3-13 14:52
照片和油画,各有各的好。但黑白老胶片照片和印象派画,…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4:54
sagajytc 发表于 2023-3-13 14:52
照片和油画,各有各的好。但黑白老胶片照片和印象派画,…

看莫奈的画,你需要退后一些,站远一些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3-3-13 15:03
最近我上了黑胶,和监听绝配,哈哈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5:05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3 15:03
最近我上了黑胶,和监听绝配,哈哈

大箱子该你得瑟

作者: 听个响就好    时间: 2023-3-13 15:33
对我来说罗杰3110算是比较有偏向性的监听了,相对于其他的很多监听,混响和残响稍多,比较强调大动态,更适合电影配乐的制作回放。另外不知道楼主所谓的监听箱离箱感和结像定位差是怎么界定的,拿3110来说我觉得放在小空间里完全足够,只是3110相对我听过的其他监听来说并不太强调定位,但是基本的准确性是有的。当然如果是很大的听音空间,自然需要更大的单元和功率得到更大的声场层次,不过个人认为这个和监听或者民用这样的用途关系不是很大。
我觉得说到底听音乐还是比较主观的行为,有的人喜欢略带修饰的声音,也有的人喜欢直白中性的声音;有的人喜欢结项充满整个房间的感觉,也有的人更喜欢结项向远处陈列排开。只要不是素质层面差距太离谱的东西,其实也没有什么孰优孰劣啦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5:35
“监听准确=没有色彩”,这可能是专业器材遇到的最大的误会吧?
现有的测量数据似乎还没有可以直接反映音色、音场等等音响重播要素的吧?
录音制作完成的声音信号(CD、LP……)在经过每一段信号线,每一个元件,都会有所改变,都会带上某种声音“色彩”,完全意义上的“中性”器件是不存在,那只是一个理想物理模型。
简单说,就算是结构相对简单的电阻也不会是“纯电阻”,也有电抗和电容寄生。其它元件也一样,可以类推。
如果对比不同品牌、型号的监听器材,可以发现每一个都不一样,监听的“准确”是相对的。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5:37
听个响就好 发表于 2023-3-13 15:33
对我来说罗杰3110算是比较有偏向性的监听了,相对于其他的很多监听,混响和残响稍多,比较强调大动态,更适 ...

在三四十平米环境中,3110以及现在的声学相对艾格斯顿9号这类,层次会不如,结像的深度甚至不如杰作唯美2号搭配ECI3这一切肯定都是相对而言。但如果使用专业线材,症状会加剧,这是用Gotham、Sommer和其他hifi线材对比之后的感受。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5:39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5:35
“监听准确=没有色彩”,这可能是专业器材遇到的最大的误会吧?
现有的测量数据似乎还没有可以直接反映音 ...

监听的确也有风格的区别,但是相对于民用器材而言,至少是色彩很淡。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5:41
目前听过相对准确度高一些的是瑞士的PSI有源箱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5:42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5:41
目前听过相对准确度高一些的是瑞士的PSI有源箱

我觉得单拿声学也挺准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5:46
不如PSI,特别是中频的饱满度,听人声就很明显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5:49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5:46
不如PSI,特别是中频的饱满度,听人声就很明显

这个不太认同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5:55
这么说吧,PSI的性格有点像FM,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但一对比就能发现其他人的“色彩”,所以有人把它们称为“测量级”器材,而不是“参考级”器材
作者: 听个响就好    时间: 2023-3-13 15:57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5:46
不如PSI,特别是中频的饱满度,听人声就很明显

我也觉得丹拿监听的中频比较奇怪,不过高频挺有特点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5:57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5:55
这么说吧,PSI的性格有点像FM,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但一对比就能发现其他人的“色彩”,所以有人把它们称为 ...

没有同场对比过,但我的感觉是细节和安定度很好,中频不算很有特点吧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6:00
单拿高频有一种“仙气”,是很多其它品牌没有的,即使是高频延伸更好的单元也没有,相当难得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6:01
PSI的声音并不“特别”,就是平平常常,该有的都有。大概是源于它的信息量大,还有准确的相位特性。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03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6:01
PSI的声音并不“特别”,就是平平常常,该有的都有。大概是源于它的信息量大,还有准确的相位特性。

这就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了,我一直认为,听音乐和听声音不同,听音乐其实是需要对细节取舍的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3 16:04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3 15:03
最近我上了黑胶,和监听绝配,哈哈

联想起之前看过的这两个视频,冒昧回复两句

Quested大箱子是很难调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94y1D7YU/
这个视频4分50秒左右,说没调之前,不太能听?



之前很喜欢易老师的节目,但看到这期节目时,多少有点被吓到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W4y1277s/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6:10
嗯,可能监听用得多,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回放,更容易判断录音的好坏,所以对于“色彩”太浓的器材并不向往(当然,也不排斥)。
有些人害怕太“准确”的器材会不好听,以我个人的体验,其实信息量足够大,准确的器材很容易引起共鸣,很容易让人沉浸音乐,因为你很容易“看到”演奏者和演唱者的动作表情,“看到”很多演奏的细节,和由此带来的微小音色变化、力度变化。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14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6:10
嗯,可能监听用得多,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回放,更容易判断录音的好坏,所以对于“色彩”太浓的器材并不 ...

监听是美的,但不是唯一的美,这是我想表达的观点。其实版主不妨看看,喜欢监听的往往比较年轻,喜欢各种信息的冲击带来的刺激感,上了年纪的烧油,往往喜欢对声音做减法了。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15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3-3-13 16:18 编辑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6:10
嗯,可能监听用得多,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回放,更容易判断录音的好坏,所以对于“色彩”太浓的器材并不 ...

因为我认为,内容不是艺术,表达才是。各个环节监听器材累计出来的声音,其表达是中性的、无观点的,缺乏情绪的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6:19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3 16:04
联想起之前看过的这两个视频,冒昧回复两句

Quested大箱子是很难调吗?https://www.bilibili.com/vide ...

音响系统需要调试、搭配很正常,没调整好之前难听的不仅是普通器材,天价器材也一样,包括FM,我也听过完全不行的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3-3-13 16:22
我还是喜欢清淡点的,但我却没有听到过有些人所说的监听干冷硬的问题。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23
true-blue 发表于 2023-3-13 16:22
我还是喜欢清淡点的,但我却没有听到过有些人所说的监听干冷硬的问题。

看搭配看口味,一切都是相对而言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3-3-13 16:26
2054 发表于 2023-3-13 16:23
看搭配看口味,一切都是相对而言

我卧室的贵族DB1声音明显有染色,或者有人喜欢这种人声表达得更有感情,更有韵味。。。但我就是觉得不自然。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26
true-blue 发表于 2023-3-13 16:26
我卧室的贵族DB1声音明显有染色,或者有人喜欢这种人声表达得更有感情,更有韵味。。。但我就是觉得不自 ...

正好,鄙人有一对3110待价而沽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6:28
当然,“好听”各有所好,完全没有问题。
我的观点,“好听”的前提是准确,起码要达到一定水平的“准确”,就像广东人做菜首先要求食材要“新鲜”一样,海鲜不仅要新鲜,还要“生猛”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30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6:28
当然,“好听”各有所好,完全没有问题。
我的观点,“好听”的前提是准确,起码要达到一定水平的“准确” ...

那是当然,离开素质的音色就是耍流氓。发这个帖主要还是表明监听器材不是唯一解,在监听高素质上省的钱最终还是会花在调整音色的环节上去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6:34
是啊,无色无味是相对的。
其实录音也一样,录音师都有自己的偏好,也只是相对“准确”,也有自己的“色彩”。
从选麦、摆麦开始就是一种选择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38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6:34
是啊,无色无味是相对的。
其实录音也一样,录音师都有自己的偏好,也只是相对“准确”,也有自己的“色彩 ...

话筒、话放的玄学更多,从录音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在加曲线,所以,不可能有绝对的真实,一切都是艺术加工的结果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3 16:42
最真实就是现场表演,特别是古典音乐。其它乐种倒不一定。
所以,无论喜不喜欢古典音乐,这玩意都是调整音响系统的必备工具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6:45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6:42
最真实就是现场表演,特别是古典音乐。其它乐种倒不一定。
所以,无论喜不喜欢古典音乐,这玩意都是调整音 ...

听口水歌对器材的要求真不高。很多器材的优势,真要用大编制才能体现。交响乐对层次对声场对定位对动态的要求是最高的

作者: sailing2000    时间: 2023-3-13 16:57
没感觉呢,我现在用的atc12 pro,属于专业版的,但我听不出和hifi版的atc区别。
自己觉得好听就好了。我用过的atc12pro、me rl906,都没有感觉到直白的“专业”声音。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3 17:04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6:10
嗯,可能监听用得多,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回放,更容易判断录音的好坏,所以对于“色彩”太浓的器材并不 ...

也很容易“出戏”了吧~~~

本来是想好好听听歌,结果真变成“挑错”“找毛病”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W411k73w/


前几年看《乐队的夏天2》时,手欠,把杜比音效一打开,声音全乱了,乐器的层次比例、质感音色都不对了。的确,好像是热闹了不少~~~

现在的制作也参差不齐,前几天偶然听到一耳朵,某“发烧人声大碟”。里面竹笛有一句,竟然音都不准,一时惊出一身冷汗,还是24K金头版限量,服了服了~~~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3 17:04
sailing2000 发表于 2023-3-13 16:57
没感觉呢,我现在用的atc12 pro,属于专业版的,但我听不出和hifi版的atc区别。
自己觉得好听就好了。我用 ...

12是无源的,有源的专业版和民用版音色区别还是很大的。50PRO和民用比,就是一个相对饱满的单拿的声音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3 17:17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5:55
这么说吧,PSI的性格有点像FM,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但一对比就能发现其他人的“色彩”,所以有人把它们称为 ...

前几天,PSI回邮件时,顺便说了一句,下月的NAMM有新产品发布,到时候看看呗~~~
This year we will announce a brand new product at the NAMM show 😉

他家的年销售额,真的只有几百万美元吗?



作者: sailing2000    时间: 2023-3-13 17:38
本帖最后由 sailing2000 于 2023-3-13 17:39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3 17:17
前几天,PSI回邮件时,顺便说了一句,下月的NAMM有新产品发布,到时候看看呗~~~
This year we will a ...

营业额几百万美元,刨去材料、研发和销售成本,剩下都不够发工资了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3 18:04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3-3-13 18:26 编辑
sailing2000 发表于 2023-3-13 17:38
营业额几百万美元,刨去材料、研发和销售成本,剩下都不够发工资了

嗯,这行业不容易呀~~

去年,闲的没事,好奇,瞎搜了搜,大家看着玩吧~~(估计2022年的业绩,应该不是太乐观了吧)

漫步者,赶上了耳机大发展,年销售额~23亿人民币
惠威~2.9亿

B&W还是挺大的,~$300 Million,约合21亿RMB
Devialet帝瓦雷,~$78 Million,约合5.6亿RMB
Klipsch Group,~$69.3 Million,约合5亿RMB
KEF,~$58 Million,约合4.1亿RMB
FOCAL,~53 million欧, 约合3.7亿RMB
丹拿,~335M丹麦克朗,约合3.3亿RMB
Quested,~$33.4M,约合2.3亿RMB
Wharfedale乐富豪,$~27M,约合2亿RMB
JBL Professional,~$26 Million,约合1.9亿RMB
真力,~$22.3M, 约合1.5亿RMB
ATC,~$11M, 约合8000万RMB
PMC,~$9.5M欧, 约合6800万RMB
PSI Audio,~$7M, 约合5000万RMB


dCS,Data Conversion Systems Limited,~$7 Million,1987年成立
Weiss,Revenue:~$5.25~6 Million,约合4000万人民币左右规模吧。
Bricasti,2004年成立,规模最小了,只有$425,552

Avid Technology,Pro Tools不得了呀,~$416 Million,还曾在2007年一度达到了~$0.92 B
TASCAM还挺大的,真是没想到了,~$168 Million
Behringer下属品牌挺多的,有Tannoy,TC Electronic,Lake,~$46 Million
Linn Products莲,~$28.4M
Apogee Electronics,~$9 Million
RME,~$6 Million

Roon labs,2015年成立,~$4.8 M
Dirac,2001年成立,这些年赶上了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的还不错,~$44.2M
Trinnov Audio's revenue is $5.8 Million

RPG Acoustical Systems's revenue is $10.4 Million
GIK Acoustics Revenue: $29 Million; Employees. 124 ; Founded. 2004
Acoustical Solutions Revenue: $12 Million.
Auralex Revenue. $5.9 M ; Employees. 27 ; Founded. 1977 ...
Vicoustic Revenue $1.4 M
RealTraps Revenue $852 K








作者: bluemark    时间: 2023-3-13 18:31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让新闻播音员去唱流行歌曲也不会动听。有条件就多整几套,不同类型音乐用不同系统。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3-3-13 18:38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3 16:04
联想起之前看过的这两个视频,冒昧回复两句

Quested大箱子是很难调吗?https://www.bilibili.com/vide ...

您是回复还是问我?一时看不懂您说什么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3 19:41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3 18:38
您是回复还是问我?一时看不懂您说什么

不好意思,抱歉抱歉,是我没表达清楚~~

客厅还缺对音箱,也在考虑大箱子吧。

翻了翻您之前的帖子和视频,就冒昧回复了一下,想问一下,您对那个视频里相关说法的大概经验和看法吧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3-3-13 21:59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3 15:55
这么说吧,PSI的性格有点像FM,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但一对比就能发现其他人的“色彩”,所以有人把它们称为 ...

问一下,你的这套PSI箱子的系统,掌声逼真吗

作者: ahs371    时间: 2023-3-13 23:17
zealote 发表于 2023-3-13 13:42
对啊,只有声音脱离箱子的位置了才谈得上定位啊。当时我挑音箱的时候也是先听的hifi箱,一两万、两三万的 ...

看来箱子也真是玩好不容易,就是最简单的监听箱子也如此。玩了20多年的落地箱,玩了九年的HD650,玩了8年的jbl305,现在最常听的就是JBL305,结像、定位、空间感都非常好,各种乐器的音色也不错,只不过是密度差一些,捶胸感较弱。JBL305有这样的效果,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需要3000元以上的解码;第二煲机超过500小时(我是无意听了两年后才发现这个问题的);第三是空间摆位(电脑屏幕的影响,桌面的影响等等)。开始几年JBL305真的不好听,玩了五、六年后一个一个无意的发现才令我对JBL305比较满意。《聆听中国》中锯木头声音的空间感、泉水流淌的动态,JBL305表现的非常不错。总的来说,很低档的监听音箱JBL305,就没有楼主说的那些问题,应该说,70%以上的人都没有玩好音箱。

作者: 吴迪00后    时间: 2023-3-14 07:13
Mahandi 发表于 2023-3-13 21:59
问一下,你的这套PSI箱子的系统,掌声逼真吗

掌声无论定位还是音色都很逼真,听我们同事的录音也跟真人很接近

作者: 伊凡塞斯    时间: 2023-3-14 07:59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3 18:04
嗯,这行业不容易呀~~

去年,闲的没事,好奇,瞎搜了搜,大家看着玩吧~~(估计2022年的业绩,应该 ...

这个非常有意思,感谢分享
作者: uunncauc    时间: 2023-3-14 08:26
在西安国际视听展听了到了意大利LSS的一对SM1监听箱,音乐味很不错。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4 08:32
伊凡塞斯 发表于 2023-3-14 07:59
这个非常有意思,感谢分享

大部分都不是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比较有限了
很多都只是随便搜索了一下xxx revenue,数值不一定准确及时啦~~~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3-3-14 08:48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3-3-14 07:13
掌声无论定位还是音色都很逼真,听我们同事的录音也跟真人很接近

谢谢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4 08:56
监听音箱的低失真,是降低录音师工作的失真,但不代表录音师的工作是没有失真的。换言之。监听音箱监听器材是最白或者中性灰的纸,可以准确无误的反应画家调制的颜色、画笔的力度,但不代表画家的画和真实世界是一致的。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4 08:57
核心观点:录音过程本身就是失真的、再加工的。从使用的麦克风、话放开始,就加了设备的曲线,每一次ADDA的转换都会增加失真,我们听到的,最终是制作人甲方爸爸的喜好,而不是声音本来的面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一定要追求和母带师听到的东西一致吗?如果是,那么混音师、母带师使用不同器材也该听谁的?
所以,在保持高素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声音润色,不是原罪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3-3-14 09:06
音展看上了这一对,听了声音还不错,不知道值不值得买。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4 09:06
fixbug 发表于 2023-3-14 09:06
音展看上了这一对,听了声音还不错,不知道值不值得买。

值不值的问题最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值"是不同的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3-3-14 09:44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3 19:41
不好意思,抱歉抱歉,是我没表达清楚~~

客厅还缺对音箱,也在考虑大箱子吧。

您发的第一个视频那对Q系列4XXX型号,记得是需要电子分频的,原厂是配MC2代工的功放的,所以至于电子分频,肯定需要调,但怎么调,我不懂。另外quested那些八爪鱼低音单元的超大家伙,我感觉并不太适合普通家庭家用,声压开不大的话,是浪费的。所以我用的只是HQ210,无源的。

第二个视频里老易的那块板子,或许有效,但绝无可能的是,他所说的一块板子就能搞定所有声学改造。居家环境的客厅都是妥协的,适当的铺地毯,天花板吊一盏比较复杂的灯具,前墙做一下扩散,家具沙发摆一下吸音,测面第一反射点放点绿植,有条件的侧墙放几块扩散板,墙角藏一组低频陷阱,足矣了。我的原则是尽量少吸多扩,音场会比较好。另外,我的经验是,用软件测出来的声音,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声音,软件可以参考,大峰大谷可以考虑拉平,但强行拉平不等于好听(个人听感),音乐中的流畅感会损失(比较玄)。

我还是尊重老易的,因为他懂指挥,懂现场的感受。我并不太懂音响,只是我喜欢古典音乐,而我发烧音响,一直是以音乐厅现场为参考,追求那种宽松,绵密,不突兀,大动态的音乐交响感以及适度的紧张性。我也不是不尊重专业录音棚工作者,恰巧我身处的单位就有超大影视棚,录音棚,甚至消声室,但我接触的那些工作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专业,什么都懂,什么都讲究,那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4 11:13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4 09:44
您发的第一个视频那对Q系列4XXX型号,记得是需要电子分频的,原厂是配MC2代工的功放的,所以至于电子分频 ...

感谢回复~~

超大的箱子,我也不会选了。您选HQ210时,还比较过其它什么类似的箱子吗?

之前看到过,这个主题,列了不少“专业”“古典音乐”“监听”音箱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which-speakers-are-the-classical-music-pros-using.12225/
闲的没事,稍微整理汇总了一下,和常说的“监听”好像不太一样了。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250520&extra=

像易老师这种经历经验,又出来分享这么多的,的确是挺难得的。

联想起这位youngho,还挺有意思的,看了不少音乐厅声学的研究文献,还做了这么一大篇的整理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refining-a-listener-and-loudspeaker-model-based-on-readings-of-lokki-bech-toole-et-al.27540/

他发的那些文献,我也好奇大概翻了翻,粗浅感觉,最后实际可借鉴的内容,十分十分有限了。有些内容,整理到这个帖子里了
http://lt.hd199.com/thread/1948170


流行音乐、发烧碟里的管弦乐器,变味、midi味的还挺多的。有些古典音乐cd,为了讨好耳朵,也做得挺“发烧”的。
广院我看也搞了个学生交响乐团,电影学院录音系也安排了一些管弦乐队去他们录音棚排练,慢慢来吧~~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4 11:40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4 09:44
您发的第一个视频那对Q系列4XXX型号,记得是需要电子分频的,原厂是配MC2代工的功放的,所以至于电子分频 ...

前几年发现扩散的水实在太深了~~~

就连GIK、Jesco这种“专家”都还会把PRD说成QRD,还看到有人抱怨,这种扩散不好听,那种扩散不好听。
感觉自己想折腾好,实在太难了。好的还挺贵,随便买了点,自己又瞎做了点,就没再敢碰了。

从客厅换到小屋后,倒是彻底死心,省心了。扩散的有效距离都不太够了,把原来的吊了吊、摆了摆,坐等超材料吧。

这个视频2:25提到了,扩散板到声源,2米之内,是无效的范围。如果房间比较小,就不要使用扩散板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9492626/
https://www.acousticfields.com/sound-diffuser-placement-how-to-position-a-sound-diffuser/

也不玄了,测试麦克风“没长耳朵”,只会无脑的把各个方向、各个相位的来声,做简单的加减法。
强拉硬拽,除了会严重破坏音箱原本美好平直的直达声,还可能会直接影响音色的频域、时域、倒谱域的特征,还可能会产生人耳可听阈值内的相位失真和群延时。(ai~~~我也是刚从这个坑里爬出来不久,哈哈哈)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281467&extra=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3-3-14 13:03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3-14 11:13
感谢回复~~

超大的箱子,我也不会选了。您选HQ210时,还比较过其它什么类似的箱子吗?

选大箱子时不可能同场对比,我只是不同居家环境听过:JBL4344,Wilson audio sasha2,Wilson audio 5.1,B&W 801s3,YG carmel 2,EV SENTRY III,KEF modle 105,Triangle Signature delta,金琅乐神6mk2……以及不少DIY的贵价大箱子。各有优缺点,没有一对完美的音箱,所以可以用排除法,却掉不喜欢的,留下买得起的,排除溢价高的,算一算可靠性,其实没什么好选择了。我选HQ210,看中的是规模感,能量感,以及性价比。
扩散要符合施罗德参数,是科学,尽量买科学性好的,国产的也挺好了。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4 13:10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3-3-14 13:03
选大箱子时不可能同场对比,我只是不同居家环境听过:JBL4344,Wilson audio sasha2,Wilson audio 5.1, ...

收到,赞!
谢谢~~祝好!


作者: qq86913268    时间: 2023-3-14 13:35
监听直勾勾的放出来确实挺多,不,是大部分作品难听,有些作品制作做出来本身就不是很好听,我就希望能改一改,比如把齿音去掉一些变得好听,这样没啥不好,都是希望变得好听而已
作者: cstar    时间: 2023-3-14 15:14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百万的鹦鹉螺,配了七八坨设备。我决定,还是买一对有源监听音箱算了。楼房,声音不能开大了,所以低音也就6.5寸就够了,看看2分频还是3分频再说。

丹拿或者劲浪吧,据说新款声音有数码味,那也没办法,各家都说新出的箱子不如老款,就像cmos相机不如ccd一样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4 15:55
cstar 发表于 2023-3-14 15:14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 ...

鹦鹉螺是四路电分,豪华配置自然要8个单声道后级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4 16:01
cstar 发表于 2023-3-14 15:14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 ...

可以考虑了解一下“等响曲线”,这个视频还挺直观的,推荐一下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V4y1V7CA/



开小声听音乐,比如1000Hz 60db,100Hz就要调到~67db,80Hz要~70db,60Hz要~75db,50Hz要~80db,这样实际听感才一样响,才算“三频平衡”?

小声听音乐,需要性能更强大的低频?

这个网页,也挺好玩的,可以测试自己耳朵的等响曲线
https://www.phys.unsw.edu.au/jw/hearing.html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3-14 16:17
cstar 发表于 2023-3-14 15:14
这个帖子看得我眼晕,各种配置,加上房间布置,癞蛤蟆跳井啊。然后刚才在网上看到上海耳机展,b&w为了那个 ...

楼房,夜里两点,关上门(贴了两圈密封条),开到85~90dBz SPL,目前家人、邻居,还没提过意见了。

之前也万万没想到,增加房间的吸声性能,还能有这个意外收获。

前段时间自己反思,瞎编出了这个道理。

如果都是白墙,白顶,声音会在房间的各个表面,不断反射,硬撞,乱撞,不停的撞来撞去,最后有较大的能量,穿过墙壁撞出去扰民吧。

没有吸音的话,50Hz、100Hz的混响时间,1秒以上都是挺正常,很常见的吧。低频还会轰头砸胸、浑浊、拖拖拉拉、一直哄哄哄的。

增加房间的吸声性能,把50Hz的混响时间,降到500毫秒以下后,超低频会收得非常快,很干净,能量被有效、高效、快速在房间里吸收、衰减掉,再传播出去的,相对就小很多了吧。


作者: kevinkin    时间: 2023-3-14 18:56
我认为是你搭配的问题,或者是器材太低端,专业器材我玩过的比你多,都没有你说的这些问题...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4 19:02
kevinkin 发表于 2023-3-14 18:56
我认为是你搭配的问题,或者是器材太低端,专业器材我玩过的比你多,都没有你说的这些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用HIEND器材来对比的呢?
作者: kevinkin    时间: 2023-3-18 20:32
2054 发表于 2023-3-14 19:02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用HIEND器材来对比的呢?

嗯嗯,同样,我用魔域q3的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8 21:03
kevinkin 发表于 2023-3-18 20:32
嗯嗯,同样,我用魔域q3的

用魔域来对比的话,那的确有些像
作者: hifisxf    时间: 2023-3-18 21:15
2054 发表于 2023-3-14 08:57
核心观点:录音过程本身就是失真的、再加工的。从使用的麦克风、话放开始,就加了设备的曲线,每一次ADDA的 ...

赞同!
所以执着于追求所谓科学性、理性因素的高保真,必定走向“真”的反面~

作者: 2054    时间: 2023-3-18 21:20
kevinkin 发表于 2023-3-18 20:32
嗯嗯,同样,我用魔域q3的

或者说,50来万的监听系统和同价位hifi系统相比,我认为有所描述的问题
作者: hifisxf    时间: 2023-3-18 23:02
““小提琴高把位容易硬和干,人声不厚不暖,因为专业器材的听感是偏瘦的,所以往往给人以分析力高的错觉。高素质的饱满是高级系统最宝贵的特质,这也是监听最为缺乏的地方”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