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低端器材也要注重周边,尤其是电的周边 [打印本页]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3 21:40
标题: 低端器材也要注重周边,尤其是电的周边
本帖最后由 fznhy 于 2023-4-23 21:48 编辑

       经常看到很多像我一样的穷烧或新烧见到别人搞周边时都会来一句,我的器材不够档次才几千块不值得折腾周边的,那些都是上万几十万器材的折腾才会有效果。

这种观点是极大的错误,有时候越是低端,折腾周边带来的效果越大。那些高端器材反而提升的才比较小,很多时候只是风格上的微调。

当然我不会提倡那种酱油贵过鸡的折腾。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丰俭由人就好,比如就搞百十块的某宝墙插,电源线就搞几十元的无氧铜的,总该搞的起吧,不要因为自己的器材便宜就懒不去做。

做完了以后你会发现提升还是很大的。还有就是2023了,我不希望再看到一些风电水电之类的烂梗,会显得你非常愚昧。

首先发声终端不管是什么样的振膜都是通过电流带动其震动产生声音的,也就是说对于音响系统来讲声音的载体是电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电是声之母。电都整不好了,还能有个毛的好声音啊,搞些垃圾公牛插座,内含不明垃圾杂质多的一批的电线声音能不刺蒙糊吗?

电流的实质载体又是电子,电子的自由移动才会反向产生电流,那么问题来了,不同介质材料的导体电子的质量能相同吗?不同介质材料导体之中所含有的电子数量和电子的品质能一样吗?还有电子的移动速度和自由移动性到底有没有边界,会不会溢出到其它导体之上(最后1米起效果)等。信号线模拟线也可以看做等同是电源线,本质并无区别,都是电子移动产生电流。

这些教科书上都会完全教给你么,关于电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什么玄学,只是科学没教授你到那部分罢了,就像我之前的帖子谈的数字部分,那是属于人家的核心技术。能教给你的始终只能是应用层面的东西,对于过份迷信科学的人理解不了有些现象也是正常的。










作者: 罗小屋    时间: 2023-4-23 22:02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邪胡子    时间: 2023-4-23 22:11
标题没毛病。“有时候越是低端,折腾周边带来的效果越大。那些高端器材反而提升的才比较小,很多时候只是风格上的微调。”高端器材揭示力更强,更需要好的周边搭配,远不止风格上的微调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3 22:21
那些卖天价线的有两类,一类是真正掌握内核技术的,能做到控制电子甚至改变电子的一些特性。

还有一类是没有太多的技术   只是通过千万次不同导体互相作用的实验  从中选出几套组合方案

如果是选到第二类线材,那么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对于低端器材来讲,我们不需要管这些,我们尽可能的把周边做到合格就行了,有不少低端器材,周边做到合格就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作者: 风姿卓越大花猫    时间: 2023-4-23 22:41
周边加持不分高端低端,低端没周边更糊
作者: penxiang    时间: 2023-4-23 22:46
哪个不是低端器材呢!  上好线是必须的。
作者: cokesum    时间: 2023-4-23 22:50
这些所谓的周边其实意义不大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3 22:53
风姿卓越大花猫 发表于 2023-4-23 22:41
周边加持不分高端低端,低端没周边更糊

有的人很懒而且固执,机器随便一插就完事了。
对于老玩的来讲我说的这些就是废话。

发此贴主要是给有些新人提个醒。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3 23:22
邪胡子 发表于 2023-4-23 22:11
标题没毛病。“有时候越是低端,折腾周边带来的效果越大。那些高端器材反而提升的才比较小,很多时候只是风 ...

高端器材的电源部分都做的非常强大了,外界对它的冲击影响很小。你说的揭示力更多的是在信号传输层面。
低端器材电源部分都做的很普通,普通牛外加公版的那些整流稳压格式,外界电的任何因素都对它的冲击非常大

我看一个机器的好坏首先就要看它的电源设计,然后再看其它的。


作者: cokesum    时间: 2023-4-23 23:32
听了各种贵的便宜的电源线。除了接地的改变有可闻改变,其他的从来过不了盲听。
但我不反对用贵价线材,心理提升也是提升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3-4-23 23:35
本帖最后由 abccbaa 于 2023-4-23 23:50 编辑

电流的本质是电势场 不是电子
电线里自由电子没什么大范围移动的 只是在能量阱(势阱)周围震荡好的线材本质不是电子 是容抗和感抗
不同感抗和容抗对高频 低频的能量有影响(类似氮气影响声音频率一样) 导致声音发生变化(部分线材还能影响瞬态 这是高纯度线材势阱束缚力较小的缘故 我们举个极端例子 超导体的瞬态是最好的 橡胶的瞬态是最差的)
捅破窗户纸就是这样 没什么神秘的
至于趋肤效应 由于部分电子有霍尔效应 会积聚到导体表面 其实改变的也是导体的容抗和感抗
我说的很明白了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3 23:44
cokesum 发表于 2023-4-23 23:32
听了各种贵的便宜的电源线。除了接地的改变有可闻改变,其他的从来过不了盲听。
但我不反对用贵价线材,心 ...

你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因为你的器材到了一定的档次了,比如我听过某声的一款产品,其产品就内置再生电源,我用普通插排甚至机线听,变换几乎也不大。

低于5000的器材,我听过不少,在我的用电环境下,上墙插和上普通插排基本都是非常大的提升。。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就是听不出来的,我家里有人就是这样,我给她买了好的有线耳塞和充了平台音乐会员,她都懒的用,还是喜欢用那二十多块的无线耳机,会员有时候都懒得登就听有损,说听起来没区别

作者: 玫瑰诱惑    时间: 2023-4-23 23:50
低端要看多低端,有些人就2000多预算,你不可能要求他去拉专线,买10平的线,然后专线上网套避震,然后换高端插座,上美式面板,然后换高端电源线。
这样搞一搞几万就没了。
作者: 巴尔帝什    时间: 2023-4-23 23:52
风姿卓越大花猫 发表于 2023-4-23 22:41
周边加持不分高端低端,低端没周边更糊

这是花大哥秽土转生了啊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4 00:02
abccbaa 发表于 2023-4-23 23:35
电流的本质是电势场 不是电子
电线里自由电子没什么大范围移动的 只是在能量阱(势阱)周围震荡好的线材本 ...

虽然还是有疑问,但还是学习了,感谢分享观点。

作者: 仙梦情真    时间: 2023-4-24 00:24
兄弟,给你个建议,发帖多分享听感少“科普”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4 00:53
仙梦情真 发表于 2023-4-24 00:24
兄弟,给你个建议,发帖多分享听感少“科普”

哈哈,知道了,不过这才是最真心的分享,比发些虚无缥缈的听感要靠谱点,能花小钱做大改变。
我上面也说了,给部分新手的建议,至于“科普”就当是个举例。老手看了就是个废话。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4 00:57
本帖最后由 fznhy 于 2023-4-24 00:59 编辑
玫瑰诱惑 发表于 2023-4-23 23:50
低端要看多低端,有些人就2000多预算,你不可能要求他去拉专线,买10平的线,然后专线上网套避震,然后换高 ...

我说的低端是真低端,指的是几千块钱的设备,,不用花什么大价钱,,一两百块钱就能有效果,听不出效果也没多大损失。
作者: zasflower    时间: 2023-4-24 03:31
本帖最后由 zasflower 于 2023-4-24 03:34 编辑

这事真没必要。好比买个i3,加一堆风扇。

有那个钱何不直接上i5?

真的,低端折腾来折腾去,花的那个钱真不如再加点钱直接上更上一级。
作者: 吉祥如意1973    时间: 2023-4-24 07:03
fznhy 发表于 2023-4-23 23:44
你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因为你的器材到了一定的档次了,比如我听过某声的一款产品,其产品就内置再生电源,我 ...

你就羡慕吧!这才是真正的享受音乐的快乐!没有你这些天马行空的烦恼,没有摆弄器材时间和金钱的消耗!
作者: -Presto-    时间: 2023-4-24 08:25
停在对比不同电源线听感就好了,别硬科普误导大家。扯上电子速度,质量,品质,数量什么一堆实在暴露水平。就比如说,一根机线,220V电流上限10安培,hifi器材那几十瓦的功率,又何来电子不够用?

楼上abc大哥已经讲的清楚了,那才是科普。
作者: chfsg1    时间: 2023-4-24 08:38
abccbaa 发表于 2023-4-23 23:35
电流的本质是电势场 不是电子
电线里自由电子没什么大范围移动的 只是在能量阱(势阱)周围震荡好的线材本 ...

这个是业内人士吧!这科普牛!那请教一下不同线材的不同风格是怎么回事?例如银彩味和机线味,非常感谢!
作者: lowlowres    时间: 2023-4-24 18:53
当你说到“电子的质量”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你的愚昧无知了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4 19:18
lowlowres 发表于 2023-4-24 18:53
当你说到“电子的质量”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你的愚昧无知了

好了好了,不用再在意这些了,毕竟谁也不清楚。大家都是猜想。只要知道有变化就行了。

作者: 闪烁的夜    时间: 2023-4-24 20:43
没有一点基础知识,就会容易开脑放。
更要命的是,开了脑放,还要当真理去“科普”。
不知道,就先去做一下功课好吧

电流的移动,可以看一些书籍上面的介绍。




作者: 闪烁的夜    时间: 2023-4-24 20:48
在HIFI领域,电源线里面的主要参数,是阻抗,容抗,感抗。
看了LZ的“科普”内容,真是太好玩了





作者: xoqiu    时间: 2023-4-24 21:02
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愿多去说啥了。
不管属于玄学还是科学,能听出差异就可以继续折腾,如果听不出来或者不愿承认差异,那么讲再多只是白费口舌。
作者: fznhy    时间: 2023-4-24 21:07
xoqiu 发表于 2023-4-24 21:02
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愿多去说啥了。
不管属于玄学还是科学,能听出差异就可以继续折腾,如果听不出来或者不愿 ...

是的,这就够了。。是我确实不该举些什么例子。

要是真相信教科书上能解释全部, 那也不会有这么多年来的线材之争。

作者: work777    时间: 2023-4-24 21:11
低端上好周边不如主器材升级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