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18周年】2023中国成都(国际)耳机展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6-15 10:37
标题: 【18周年】2023中国成都(国际)耳机展回顾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6-15 11:38 编辑

成都是个好地方,不仅不觉成都展从2019年首届,走到今年已经第五届了,即便疫情三年,成都耳机展依然能够顺利召开,比起其它各站耳机展,成都是最幸运的,所以可以称之为“福地”。


今年的成都展依旧选择5月份举行。入夏的成都白天气温还是有点热,但晚上却异常凉快,甚至第二天还下起小雨。当然了,这点儿小雨,是挡不住烧友前来看展的热情。头一天的下午,迎来了看展的一波峰值。

入主题,接下来就是分享一下这次展会的一些产品看点。由于这次时间有限,所以没有每个展位都一一报道,没看到自己展位入镜的,在此,小刘说声对不住了。

以下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七赫兹】
七赫兹这次带来好几款新品,这是产品性价比挺高的一个品牌。四款DEMO之中,有一款是已经定版的新品,具体听感如下。

一圈一铁DEMO
听感宽松,中高频细节表现良好,低音不算浓厚,人声距离感清晰的一款新品。新品阶段,声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单动圈DEMO
定制打11mm直径金属振膜单动圈,声音宽松,中频密度良好,声场宽松,高音平顺不刺激。是耐听度不错,声音平衡感良好的一款DEMO。调音阶段的新品,声音还没完全定型。DEMO的耳挂在正式版上市时会改为柔软舒适的材料。

平头单动圈DEMO
新的平头塞,采用14.2mm定制大尺寸动圈,中低频温暖爆满的平头塞,听感平顺,高音稍微收敛,不刺激,声场空间宽松,耐听度不错的一款平头塞。

双圈双铁
第一版DEMO,声音均衡度不错的新品,高音延伸良好,低音量感适中,人声口型饱满,结像清晰,但略微靠前的塞子。声场舒展不压迫。调音阶段的产品。

ZERO透明版
已经定版的耳塞,中频比较讨好,高低频也没有明显短板,主要是性价比高,售价100+ RMB的售价,适合入门烧友。


【激光鼠】
鼠版是展会的常客,但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他的激光鼠耳放。这次的鼠放是带全平衡输出的。用鼠版的耳机听了以下,动态和瞬态都不错,细节清晰,层次鲜明。而且这一版新改动,推平板耳机更有劲了。


【MAXDigital麦斯数码】
麦斯数码主要展出的还是奥蒂兹的两款相对较新的产品,专业监听耳机MM500和降噪会议扬声器全向麦克风蓝牙音箱FILTER。  

奥蒂兹两件新品挺有意思,一只专业录音混音耳机,一台会议降噪扬声器带全向麦克风蓝牙音箱。都是专业类的设备。这只耳机在之前两场展会听过,声音算是比较中正均衡的,和传统LCD系列不同,渲染和修饰更少一点。但颜值还是那样的风格。

另一个会议用降噪功能全向麦克风蓝牙音箱,外形非常别致,纤薄简约。现场没试听,但这个外形就已经够吸引的了。


其它有趣的展品这里就拍两张照片分享。


【得帆科技/Astell&Kern】

Astell&Kern连续三届成都展都有重点新品首度亮相,2021年的SE180,2022年的SP2000T白铜版,探路者高端圈铁耳机,2023年的SE300,ZERO 2,以及与德国VE联合开发的新旗舰AURA。接下来简单分享一下三款新品的用户体验和听音感受。

SE300

这是一台R-2R解码电路架构的播放器,也是Astell&Kern在解码电路上的又一个“第一次”。对于A&futura系列,每次推出新机型都有不少的创新元素在其中。比如SE200的首次实现双DAC电路架构,SE180的可换音频模块设计。到这次SE300的R-2R架构。而外形上,一直坚持的平行四边形上下底面的设计,在SE300上也被更新了,但侧面的不规则设计依旧存在。只是这次换成了波浪效果。

属于Astell&Kern的首台R-2R解码电路的播放器,声音细腻自然。延续了Astell&Kern乐感出色,注重氛围感的风格,对耳塞的搭配依旧友好。试搭了Astell&Kern两款新推出的耳塞,效果都不错。搭配ZERO 2有着均衡精致的三频,声场空间表现良好,细节清晰,声音顺滑。而搭配AURA则有着更强的解析力,更高的声音密度和更深刻的声音线条感。素质明显增强。

AURA
与德国著名定制耳机品牌VE携手开发的新品AURA,是一款十一单元五分频的圈铁耳机。AURA搭载两枚8mm铝镁振膜动圈单元,负责低频输出;一组四动铁复合中低音动铁,一组四动铁复合中高频动铁以及一枚独立的超高频动铁;通过自研的五路分频器实现五分频设计。声音方面,这款新圈铁旗舰声音有着VE顶级耳塞高透明度,高解析力,高密度感以及开阔声场等特点,同时又糅合了Astell&Kern乐感及氛围感良好,有一定感染力等声音特色。
作为一款顶级圈铁,对音源的敏感度还是比较高,好的音源下能完全展现出声场和动态的优势。SP3000铜版下,声音表现出色,素质与乐感兼备。SE300下,则展现出柔和均衡的声音,听感同样出色。

ZERO2
售价虽然比第一代涨了2K,也顺利把平板动圈耳机带入7k RMB售价。ZERO 2的单元结构比上一代更复杂。这一代的单元里面,应用了压电单元技术,并把它植入到动圈单元的腔体结构里。ZERO 2的单元架构也是目前没有同类单元配置组合的一款新品。1动圈+4动铁+1平板+1压电组成的7单元五分频耳塞。 通过3D打印的声学腔体去固定各组单元的摆位。另外搭载了CNC工艺的金属外壳,配备纯铜镀银耳机线。

单元组合方面,对比第一代有了明显细化及提升,高、低频延伸更到位。中频段的细分更明确,四动铁组合提供清晰的人声,丰富的声音细节以及均衡自然的音色。高频段由微型矩形平板单元负责,以最大限度减少频率损失,保留清晰自然的声音细节。而超高频由混合在动圈架构内的压电单元负责,实现最高30kHz的频响宽度。
听感上,ZERO 2有着纤细顺滑的声音,密度感良好,细节还原清晰,高音透明而不刺激。宽松舒展的声场空间,无论播放流行乐,室内乐或者一些现场录音,都有良好的效果。对比AURA,虽然密度感和解析力有所不及,但听感上,却有着难得的平衡,顺滑,宽松,自然。AB对比试听后,我个人反而更喜欢ZERO 2的听感。


【ECT酷音韵】
ECT酷音韵的展位主要展出的三大品牌:CampfireAudio(以下简称CFA), EMPIRE, final

CFA
CFA的主打还是三动圈限定版旗舰Trifecta,2023版太阳神和仙女座。

Trifecta
Trifecta是去年就已经推出了,所以已经不仅一次在展会上亮相。坦白说,声音不是我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三颗动圈单元,没有通过分频电路,仅靠腔体结构去实现调音。更难得的是,声音尚算平衡,虽然还是跑不掉CFA的固有风格,但整体上并没有太明细缺陷,毕竟还是卖2w+RMB。

Solaris Stellar Horizon
上一回太阳神更新是在2020年,时隔三年,CFA再次为这个旗舰做了革命性的延续。推出了新旗舰Solaris Stellar Horizon ,这款旗舰的推出,又再一次刷新了这个型号的声音和工艺,官方赋予这款新旗舰的名字是:Solaris Stellar Horizon。由于名字有点长,所以大家习惯性叫它2023版Solaris(太阳神)。Solaris Stellar Horizon采用了不锈钢拉丝工艺腔体,比过去的铝合金腔体更稳定、坚固、耐磨,面板采用了PVD镀金装饰镶嵌工艺。拿在手上比上代产品更沉甸,更有质感。

在单元数目与上,SolarisStellar Horizon对比上一代产品几乎没有变化,并没有在数量上增加单元来实现音质提升。反而是保持了相同数量的单元,通过新升级应用T.A.E.C.专利技术的双腔室单元,实现音质的再一次升级。动圈部分依旧采用10mmA.D.L.C.动圈单元,输出充沛沉稳的低音,中频单元升级为双腔室动铁单元,能重现更精准的声音细节,高音部分采用双腔室T.A.E.C.专利技术的双高音单元,T.A.E.C.技术一直被应用在Solaris系列当中,通过开孔单元去实现更自然流畅的高频空气感。这次从复合双动铁升级为双腔室复合双动铁,在声音细节及微动态的还原方面,做到了更极致。搭配N8II试听,基本把耳塞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对比前代产品,声音的均衡性依旧,但微动态和声场方面的素质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密度感方面也有了突破,而新Time Stream镀银铜线材的应用,在高音延伸方面得到了补强。

Andromeda Emerald Sea
仙女座也迎来了更新,这次更新似乎改动有点大,外形也做了适度修改,带来更舒适贴合的佩戴感受。内部方面,同样没有通过增加单元数目去提升音质。而是通过应用新的双腔室单元来提升声音的细节,瞬态及微动态表现。依旧采用2+1+2的单元配比设计,沿用T.A.E.C.技术及配合3D打印的Solid-Body调音组件。所有单元都变更为新一代的双腔室单元。频响依旧是5Hz-20kHz,但瞬态,动态,细节及层次感等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新仙女座的佩戴舒适性和贴合度,比上代产品进步明显。

Empire Ear
LegendEVO
最新的一款产品应该就是这个Legend EVO了,属于Empire最经典的一个型号Legend的一款新品,Legend系列,一直是Empire里面的高端型号。这次应用了骨传导单元,并通过新的声音传导结构~Dual ConductionArchitecture,实现更丰富的细节还原,继续突破Legend系列的声音极限。Legend EVO糅合了三种不同的单元,两颗自主研发的Weapon IX+超低音动圈单元+5颗定制动铁单元+1颗自主研发的WeaponX骨传导单元,单边8单元架构。

声音方面,Legend EVO对比之前我听过的Legend系列的耳塞,声音完成度更高,有着宽广开阔的声场表现,丰富的声音细节以及出色的微动态。Legend EVO不算难驱动,但要侍候好,最好还是帮它配备一台控制力出色的顶级前端,这样才不会浪费这款旗舰级的塞子。

Odin
这是3w价位的超级旗舰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型号,是乐感与素质都能完美兼顾的旗舰。Odin属于稍微偏暖的音色风格,但不阻碍它拥有丰富细节及绵密且延伸充分的高频。可以很好地演绎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各方面素质表现全面。由于是常规参展的型号,这里就不过多叙述耳机的特点了。反正推出了有些年月了,但说起顶级耳塞,总有Odin的一席之地。

其它展出的耳塞,还有下面这些

Empire的耳塞虽然更新速度不算频繁,但每每都能为烧友带来惊喜,也是稳步前进的一个外国品牌之一。

final
这个展位的三大品牌里面,这个品牌是我最喜欢的。尤其是细尾社长开始执掌final之后,推出了很多接地气的产品。让这个之前对于某些烧友有点遥不可及的高端耳机品牌,逐渐也完善自己的产品线,走进更多玩家的视野之中。

这次final可谓把近一年以来推出的新品都展出了。尤其是真无线耳机,可以用非常丰富的阵营去形容。

ZE8000
ZE系列的旗舰,2380RMB的上市价足以跻身入耳式发烧真无线耳机行列的第一梯队之中。记得刚上手的时候,这款耳机的声音我并不适应,感觉低音有点偏多,音色偏暖,有点点动次打次的感觉,但随着耳机逐渐煲开,甚至找到合适的佩戴角度,ZE8000的声音给我留下的印象有了改观。煲机后的ZE8000,声音虽然仍属稍偏暖的格调,但声音均衡度有了改善,低音量感收敛了一些,声音变得更凝聚结实收放自如。ZE8000最大的特点是给你温暖宽松的声音氛围,以及舒展宽敞的声场空间。虽然是带降噪功能,但ZE8000的降噪水准和一些顶流数码品牌的降噪耳机那宣称49dB深度降噪比较,还是有落差。

ZE3000
我日常的主力真无线耳机,到目前为止也是使用最多的型号,煲剧,听歌,游戏无缝切换。声音非常合我的胃口。听过的朋友也许会说,它低音下潜一般,高音延伸又不是那种凌厉极致的,没你们说的那么神。是的,不算神,但听着舒服很重要。素质不算极致,但听感非常均衡,非常舒服耐听的一款真无线。别用玩旗舰耳塞的评价标准套到ZE3000上说事,时下很多所谓旗舰万元耳塞,也不见得哪个说听着特别舒服,特别有感觉。甚至很多高端塞子,声音都一个风格,就是暴力解析+凌厉高频,有些甚至又亮又刺激。年纪大了,对于我来说,听得舒服才是最重要,能把该有的乐器清晰反映就好,任何所谓素质,过了就听着不自然,而且容易听感疲累。ZE3000是我手上的真无线耳塞里面,声音相对健康,听着舒服不累人的一款。

A5000
A系列又出新品,这次是A5000,从型号看,比A8000低一档,但又较A4000高一些。A5000的设计破用心,采用了一款全新的线材,之前没出现过的。依旧坚持A4000那种轻质耐磨的腔体,表面采用了近年final在不少中端耳塞型号上用到的粉雪涂层工艺。A5000的喇叭是全新开发的一款6mmf-Core Du动圈单元,这颗新单元的特别之处是采用了黄铜外壳,对比一般的铝外壳受磁力影响更低,有效减低了单元发声时所导致的变形失真。银圈采用了30u超细CCAW音圈,减轻零件重量的同时,也尽量减少粘合剂的使用,避免其硬化后带来的谐振失真,旨在提升声音的还原度,重现自然透明的音色。

听感上,A5000拥有出色全频解析力,透明纤细的声音,细节还原真实,层次鲜明,虽然声场没有A8000那么宏大开阔,但空间背景透明安定,声场规整,在播放室内乐的时候,也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final展位的其它展品如上图,总体来说,这次final除了新品还有很多经典型号也一同亮相了。

【北京今日电器】
北京今日今年也参加了成都耳机展,这次带来的重磅新品有以下这个。

Oumuamua

来自一个叫Space inear的品牌推出的动圈耳塞,据说是刚上市不久的新品,单动圈的架构。推挽式动圈单元,双内腔体结构,这款新品有两个版本选择,标准版和限定版,两个版本声音有一点差别。标准版的声音相对平实,高低频的延伸也没有那么突出。搭配的是LIGO石墨烯耳机线,按照官方的说法,标准版的声音适应面更好些。实际试听下,标准版会显得相对平实,整体素质没有限定版那么突出。

限定版搭配的是价格昂贵的Hyper-K纯金耳机线,声音更华丽精致。高音延伸明显比标准版更好。声音的轮廓及层次感更分明,听感也更讨好些。

在今日电器的展位,还听了一根他们自己定做的耳机线,万元的线材,搭配VE的大魔王试听,声音素质没啥可批的,舒展大气的声音,声场表现力出色,解析力,结像力都不错,能量感十足的一根线材,如果要挑刺,我觉得除线材以外的部件外观,还可以再进一步的。另外,如果不喜欢密度感强,能量感突出的朋友,展会展示的版本可能不太适合,喜欢音色的,在定做之前,最好咨询一下有没有线材股数相对较少的版本。

Kinera洛基
另外,Kinera的旗舰洛基的正式版也在今日电器亮相,据悉首批预定已经结束,洛基的最终版声音完成度颇高。四种单元糅合的一款超级旗舰。再配上他们精致的手工面板工艺,2w价位又多了一个选择。

洛基由骨传导,静电,动铁,动圈四种单元组成,拥有出色的声音细节感和全频解析力,空间三维均衡的声场。它不像某些高端旗舰塞子那样可以拉伸横向,让你有声场极宽的错觉,这些声场横向很宽的塞子,往往纵深感都不太好,洛基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透明纤细的声音,出色的细节感,无论应对流行音乐还是小编制器乐类作品,都有出色效果。


【Effect Audio】
这几年做升级线的品牌多了,越发觉得Effect Aduio的线材有意思,值得好好听听。可惜这次展会逛展听器材的时间有限,他们的新品我还没来得及细品。
                                                      
                                                        
但以上图片里面,有一根单晶铜线我之前试听过,搭配的是Kinera的旗舰洛基。当时感觉就挺不错,各方面表现均衡的一根铜线。


这次展出的新品如上图。


【水月雨&ddHiFi】
这次成都展出现的联合参展的展位。水月雨以耳机,耳塞等产品为主打,而ddHiFi则以配件为主打。但这次成都展会,ddHiFi发布了他们的新耳塞,恰恰这款新品是和水月雨一起合作研发的。新品发布会内容可查阅以下链接:
https://weibo.com/1769315823/N1sVnn6KD

这次发布的新品名叫Janus E2023,外形和此前推出的动圈有颇高相似度。但内里采用的喇叭却有了质的提升。新耳塞有水月雨负责声音设计,采用了全新研发的锂镁合金球顶和柔性阻尼悬边的新振膜单元。锂镁合金振膜具有较强的刚性,较轻的质量,较佳的瞬态响应,更低的大声压非线性失真。更自然的中频音色,并输出充沛且动态表现出色的低音,柔顺但不刺激的高音。

实际试听,Janus E2023的声音还是值得这个身价,展位上体验了一把。这次新品采用了透明浅绿色与银灰色结合的腔体,沿用了此前的双向插座设计,既支持MMCX也支持0.78双PIN。搭配不同的耳机线区分不同的产品套装。传统耳机版和对接手机的USB-C版本都试了一遍。手机版本比较适合时下用手机听歌的朋友,而在耳机线上面集成了解码耳放,就如搭载了一根微型小尾巴一般。而普通耳机版,针对的是用播放器的用户,并没有内置解码放大模块,仅在耳机线的分线档位置,集成了一个麦克风,方便用于手机及电脑上游戏时,实时通话。但这个操作我是没搞懂,坦白讲,如果按照我个人使用习惯,我情愿不需要这个麦克风。

声音方面,Janus E2023的低音是一个亮点,充沛饱满,氛围感足。搭配的单晶铜线赋予JanusE2023良好的声音细节及质感,纯银屏蔽层能起到较佳的抗干扰作用。作为一款千元级别的耳塞,从做工到音质,到稳定性,Janus E2023都值得推荐。







展位展出的其它产品如上图,配件非常丰富。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6-15 10:38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6-15 11:54 编辑

此楼已空,楼下继续......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6-15 10:43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6-15 13:26 编辑

【山灵音响】
山灵的展位每次展会都(几乎)全系上阵。当然,这场的主角是新上市的M9Plus。这算是M9的升级型号,价格也顺理成章到达了1.5w的价位,山灵终于有了和其它大厂抗衡的真旗舰。

M9Plus
M9Plus作为最新的旗舰播放器,搭载2片AK4191EQ及4片AK4499EX,推力达到1125mW,配备骁龙665处理器,8+256内存,妥妥滴旗舰级配置。外形上基本跟回M9的轮廓,一些细节上的修改,以便区分两代旗舰的差异。金色的音量旋钮上刻着山灵的logo,这些细节都仿佛在告诉消费者,山灵是用心做机器的,哪怕是小细节,也不会忽略。保留着刘海屏是我不太习惯的一处外观特点,这一点方面,我更喜欢M7的屏幕。重新的配色,但又继续保留水纹元素的侧面设计。变化较大的是顶部的耳机插口,终于采用4.4mm+3.5mm设计了,放弃了之前的可更换耳机插口金属部件的设计,这个改变其实好不好?我想还是看个人习惯吧。以前的设计用起来会折腾一点,但是以前的设计也是独一无二滴存在着。

声音方面,M9Plus的声音完成度对比前两代旗舰更高,素质展现更全面,而相对偏重于突出乐感的M9在更注重声音氛围的表现,而对比M8那则是差别更为明显,M9Plus声音通透度,声场表现,细节感等多方面硬素质,都有了显著提升。

除了M9Plus,另一台亮眼新品是即将上市的便携解码耳放H5,属于H系列的第二款新品,H5搭载双AK4493SDAC,推力达到840mW,同样支持山灵标志性的插卡播放+APP遥控功能。

ET3则是一款纯CD转盘,经典的CD80+HD850方案。支持MQA-CD播放,CD to DSD升频、USB Audio输出功能,采用顶开式的设计。同时,也支持USB、I2S等高清接口,同时还支持U盘、WiFi、蓝牙数字输入。

最后一款新品是来自中高端型号M7,推出了新的配色~伊甸蓝。



展位里的其它展示品如上。


【森海塞尔】
森海的展位我并没有去凑热闹听新品,貌似属于常规参展,最新的IE200已经听过,所以展厅上,我只听了一直没好好细听的IE900,以及前段时间在身边烧友圈口碑不错的IE600。

IE900

终于可以静下来听一回,不容易。素质没得说了,的确配得上旗舰头衔。不得不说老牌劲旅就真是老牌劲旅,旗舰不会翻车。声场挺规整的,足够的宽度让IE900播放小编制室内乐时,有着开阔明亮的空间背景,器乐类是它比较擅长的音乐题材。有说IE900不适合流行音乐,我自己的感觉是,感染力,尤其中频段人声部分,的确不多,所以喜欢亲切,温暖,有包围感的人声,估计有点难为它了,搭配中频相对有感染力的前端,听听流行不太苛求人声厚度和包围感的话,还是可以凑合。但它最擅长的确不是流行乐。

IE600  
如果但从“好听”的角度去评价一款耳机,IE600绝对不在IE900之下。第一耳朵甚至比IE900更吸引。人们敏感的中频段,IE600能轻松给你留下良好印象,很讨好耳朵的声音,适度的修饰能让听感更加柔顺细腻。但这并不代表说IE600的素质不好,比较属于中高端型号,素质还是不差的,规整的声场,清晰自然的细节感,透明顺滑的声音线条感,听人声,流行都非常不错,小编制室内乐虽不算它的最强项,但也能玩一把,不对比IE900,素质也就足够中高端玩家使用了。

AMBEOSoundbar Plus
最后还去独立展示间体验了一把AMBEO Soundbar Plus,支持全景声效果。

https://weibo.com/1769315823/N1tjpBpvk

当时就顺手拍下了一段小短片。让大家也可以感受以下震撼。


【AFUL】
来自江苏的耳机品牌,去年的成都耳机展第一次听到他们的产品。这次成都展他们又有新品发布。还特别滴召开了新品发布会。

新品发布会发布了两款圈铁耳机,Performer 5和Performer 8,单元架构分别是1圈4铁和1圈7铁。展位上也提供了样品试听。

在展位上试听了这两款新品,我个人更喜欢Performer 5的声音,声音会相对透明流畅,轮廓分明。虽然密度感和厚度感不如Performer8,但听感上更通透鲜明,这更适合我自己的听音习惯。而声音的整体性更突出,包围感更强的Performer 8,更适合那些喜欢暖厚声底,音色温暖饱满的乐友。


【凯音】
凯音这次出展,最新的新品是刚发布不久的小尾巴RU7。随着这两年小尾巴市场的火热,很多音频大厂纷纷加入战团。

RU7
凯音的第二款小尾巴,依旧采用分离原件作为数模转换电路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这款小尾巴依旧没有采用传统的DAC芯片。但和上一款小尾巴不同的是,RU7是1比特解码的小尾巴。原理和N7类似。都是通过提升输入信号达到DSD规格之后,再硬解DSD。

体型方面,RU7比RU6略小一点,但外形设计有几分相似,都是比较朴实敦厚的样子。再一次证明,凯音这款新的小尾巴,真的不算颜控的产品。产品菜单方面,做了适度调整,取消了OS/NOS切换功能,增加了DSD升频选项和OP选项,DSD升频选择,设有DSD64/128/256三档选择,可以控制输入的信号升频至不同规格的DSD后,再进行数模转换。另外一个增加的功能是Out Put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选需求选择是耳机输出(Phone Out)还是线路输出(Line Out)。输入端口是USB-C,而输出端则备有3.5mm和4.4mm两个端口。日常使用可以使用USB线连接任何USB数字信号输出端作数字解码放大器使用。

RU7的声音依旧传承了凯音的风格,出色地兼顾了乐感与素质,且取得相对合理的平衡点。依旧属于目前第一梯队小尾巴的实力,驱动一般32欧姆以下,105dB以上的耳机基本能胜任。当然,小尾巴会对手机电能带来一定损耗,所以手机做音源的朋友使用时要注意。另外,这里推荐一款可以同时使用OTG和手机充电的适配插头:ddHiFi的TC28C Pro,这款插头可以让你一边听歌,一边接充电宝为手机补充电能,同时也为小尾巴供电。

搭配了两款同行耳塞试听,分别时final Make4和JVC FW1800。

MAKE4搭配RU7,声音透明温暖,尤其听第二首室内乐作品。线条感,轮廓清晰度都不错。MAKE 4的听感平衡度很好,三频分布均衡,中频口型不算大,距离感清晰,能营造出开阔,舒展,宽松的空间感。RU7搭配FW1800比较适合听人声和室内乐。中频质感良好,细腻、顺滑、饱满。对比前面几代木振膜,FW1800有着较佳的高音延伸和宽阔的声场。虽然人声口型也不小,但听感上不会让你感到压抑和空间狭窄。这也是我喜欢FW1800最直接的原因。

N7
展会上我就没有使用凯音的机器试听了,我是首批用户,我的N7早已煲开。这是一台越用觉得越好用的播放器,完成度高。无论是发热量控制,操控,显示,稳定性,音质等综合而言,是这个价位最值得推荐的播放器。

N7的设计和之前我接触过的R-2R便携播放器不同,虽然都是采用分立原件搭建的数模转换电路,但它是1比特解码的便携播放器。和传统R-2R的便携数播对数字信号处理有些不同,所有送进去做数模转换的非DSD数据,都需要先进行升频处理,在升频至DSD之后,再进行数模转换,这就是凯音在发布机器时提到的All to DSD处理。所以,可以简单理解,这是一台采用1比特解码的便携数播,拥有自然细腻的声音表现。

声音方面,完全煲机之后,顺滑度和细腻度有所提升。作为万元机身,N7有着良好的驱动力和控制力,相对自然柔顺的声音。都是分立原件搭建的解码电路,N7和N6II<R01>做比较,在声音的韵味方面会略微下降,但清晰度,细节感和线条感等声音素质会有所提升。犹如当年N8<臻黑>更新到N8II,在保留一定的声音韵味和细腻度的前提下,优化了声音解析力,细节感,层次感及声场空间素质。是牺牲一定的乐感与氛围,成就素质的提升,逐渐从感性主导转向感性与理性平衡的风格去改变,是不是一定适合你?听了再决定。即使你是凯音的忠实用户,还是得尊重耳听为实的原则。有机会,还是带着自己的器材,戳一下N7吧。


【UM】
实话说,国内还有哪个定制耳塞品牌能和UM比历史?肯定滴说,没有。我自己是Mentor系列的忠实用户,喜欢他们这个系列的调音,虽然我也喜欢qdc的那种监听风格,但不可否认,UM的耳塞,在声音气氛的渲染上,的确国内是首屈一指。而近年,UM不断深化自己的产品架构,不同价格区间均有产品存在。
这款MEST最初就是守在万元价位,主打纤细乐感与开阔声场结合的一款高端型号。我自己也是MEST一代的定制版用户。这次展会第三代产品终于面世,难得可以在展位上感受一下。

MESTMKIII
跳过二代不说,我自己的一代其实声音完成度也很不错。来到第三代,整个产品设计感觉都变得更时尚优雅。腔体的形态有点像旗舰群星之上,似乎出自同一个设计师的手笔。MEST III有红、蓝两种颜色供选择。
如上图,分为红色和蓝色。腔体是碳纤维材质,这次升级了静电单元,由上一代的双静电升级到四静电,而骨传导单元也升级到银钯合金压电骨传导。耳塞腔体面板由碳纤维变更为果木面板。
实际试听,声音真心不错,静电单元赋予安静的背景,良好的空气感,以及纤细透明的声音。四静电加上新的压电骨传导加持下,令这款第三代MEST声音又上一个台阶,宽敞的声场空间,丰富的细节及泛音,出色的高频延伸。低音不算量多,属于纤细,精致,透明,舒展的声音。

MEST MKIII刚发布,网上暂时还没有销售信息。有意升级高端耳塞的朋友,可以密切留意。


【北京宸琒】
64audio U4S
又一款值得大家密切关注的耳塞,虽然单元不多,一颗tia高音单元,一颗中高音动铁,一颗中音单元,一颗动圈低音单元组成。架构和旗舰tia Fourte系列类似,通过tia 3D打印的声学结构,让整个耳塞腔体空间成为动圈单元的声学反射腔室,不受传统的音频导管和阻尼部件影响,让低音更深邃,沉稳,有力。或者直接点说,你可以把它看成是tia Fourte的技术下放版本。但价格不到一万。

声音方面,让我眼前一亮,虽然都是隐然带着美系圈铁耳机的风格,但以往在64圈铁里面感受到的浓郁厚重的声音渲染,在U4S上已经不算明显了,流行音乐依旧有着饱满,且感染力良好的声音氛围。低音很有质感,弹性,下潜,力度都把握得很好。而且在N7上已经能完全打开了。高音部分,在透明度和细节感等方面比起我之前听到的相近价位的64audio产品更出色。中频属于中性略微偏暖的风格,密度良好,厚度适中,距离感清晰的人声让你听着不容易疲劳。特意试听了两首器乐作品,相比之下,还是觉得U4S听流行音乐更加适合,但对于器乐小编制类作品的演绎,在听感上已经较之前我听到过的64audio圈铁有进步。64audio的产品里面,除了之前的U18系列,我觉得这款U4S是第二回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值得推荐大家去试听。


【qdc】
常规参展的qdc这次主打产品还是Folk,民谣利器的Folk价格在2200+RMB幅度,是一款声音风格定位很清晰的产品。也是qdc首款采用了平面振膜单元的产品,配合低音的动圈单元和高音输出的动铁单元。组成了这款三单元民谣风格的耳塞。

作为2000价位混合单元架构的耳塞,Folk的声音特点也比较鲜明,人声宽松,平顺,听感挺讨好的。之前两站展会也有分享,这里就不重复了。这是一款主听人声为主的耳塞,不贵,听着舒服。是否适合自己,有条件可以去实体店试听体会。


【矩声】

作为展会的常客,矩声主要以桌面及台式系统为主。一直给我留下良好印象,他们的产品,除了声音素质出色,颜值方面也是国产机器里面比较突出的一个品牌。

element X2 Pure
矩声音频这次带来了他们刚上市不久的新旗舰element X2 Pure,这台新旗舰对比element X2,在输出端做了减法,让功能更纯粹。取消了耳机输出端,让它少了耳机放大电路的部分,而直接作为一台前端设备,只承接数据读取及解码功能,变成了一台纯粹的音频解码播放器。在核心硬件方面,对比element X2最大的变化,是DAC芯片更换为双片ES9039PRO。

更纯粹的功能,让element X2 Pure作为解码播放器能输出更纯粹的声音。更适合高端组合搭配里面充当数字前端的用途,可以作为数字播放器输出给功放或耳放,也可以作为纯解码,连接数字转盘,做数模转换并经过内置的前级放大之后,再输出给功放及耳放。是可玩性很高的一台高端设备。


【锦锋音响】
锦锋的展位主要展出原创科技和谷津音响两个品牌的产品。


常规参展的产品有原创中高端电子管耳放(带蓝牙解码功能)OPA-5A SE以及中端实力派蓝牙解码耳放一体机OPS-Q2.1 SE,以及谷津的蓝牙解码耳放一体机Q-j。这些机器都是做工扎实,音质表现全面的台式一体机,谷津的调音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中性透明,温暖大气的风格,而原创的电子管耳放OPA-5A SE在OPA-5A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路的优化,驱动平板耳机更得心应手。而这次带来的新品,是谷津的一对数位流直入主动音箱。

谷津Xi-51
这是谷津新推出的一款DSP数位流直入主动音箱。谷津Xi-51采用了D.D.S.数位植入架构设计,32位元精度音量控制,每一个音箱各自拥有独立供电的DSP运算转换系统,支持同轴、光纤、类比、扩充式蓝牙输入,数位同轴输入最高支持384kHz/32bit传输,光纤输入最高支持192kHz/32bit传输,能完全定义“主”“从”设定,可自由搭配Xi-81/82,轻易扩充超低音辅助系统,不限制扩充数量,良好的超大环境使用,S/PDIF传输可搭配数位前级声音处理器,可选配遥控器操作者音量和扩充式蓝牙连接器,机器采用EATD电声实验室量测校准。谷津Xi-51接口齐全,具备同轴输入,光线输入,USB输入和蓝牙输入四种数字输入方式。模拟输入方面,支持3.5mm类比输入。在数字输出端,支持2路同轴输出。

展会的大厅环境有限,对这组音箱的展示有一定影响。所以仅拍下几张图片以供参考。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6-15 10:45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6-15 12:22 编辑

【海菲曼】
海菲曼这次展会的主力是EF600解码耳放系统+Audivina耳机的组合,而无线音频产品方面,则是首次以完成品的形态曝光的Savanar Wireless(天鹅的真无线版本)。

EF600解码耳放
这套不错,宽松,细腻,细节丰富。第一次听到这套系统是在北京的ZHiFi展会,这次前来试听的烧友也不少。EF600解码耳放里面应用的是R-2R架构的解码电路,配合海菲曼自研芯片喜马拉雅PRO,具有低能耗,低噪声,低失真等优点。5.12w的输出,能良好地驱动他们的平板耳机。作为新型解码耳放,EF600同样支持蓝牙输入,支持LDAC, aptX-HD,aptX,AAC和SBC等蓝牙音频协议。只需一台手机做音源也可以轻松连接EF600。

Audivina
这是一只长得和HE1000有几分相似的耳机,只是变成了封闭式,而且多了个木壳子腔体。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海菲曼在平板耳机的设计与调音方面,已经得到业界及用户的高度认可。Audivina的声音可圈可点。这只封闭式平板次旗舰,搭载了成熟的隐形磁铁结构,采用了NEO超纳米振膜,搭配折线木质的共鸣腔。虽然是封闭式的设计,但Audivina的声场表现不俗,能够良好地驾驭大编制乐曲。

Svanar
海菲曼新一代的动圈旗舰,终于走完了RE2000,终于用上了英文命名。从RE600到RE1000,再从RE1000到RE2000,然后RE2000出了几个版本,再到今天的天鹅。海菲曼的耳塞在韵味与素质之间来回。RE600严格上来说不属于暖声的耳塞,属于相对均衡的声音,那个年代,RE600的素质是一个代表。到了2015年RE1000,暖声的旗舰,声音的整体感和厚度感都很出色,似乎少了一些棱角分明的影子,有人诟病RE1000解析力不算太好,但我现在还在用,坦白说,放在今天,RE1000的声音依旧没有过时,尤其是定制版。RE2000反而是我用得不多的耳塞,素质的确优秀,细节更为突出,但声音变得理性和深刻,少了一些感情表达,但线条感更突出。再到今天的Svanar,似乎让我感到曾经的那个注重氛围的RE1000回来了,但新的拓扑振膜,让声音在温暖,饱满的同时,也不会牺牲高频的线条感及细节度。

在素质与氛围之间来回了这些年,终于出了一款基本兼顾这两者的旗舰,声音太主观了,是不是好塞子,是不是一定适合你,只看这类展会分享怎能找到答案,别说这种展会分享,就算是一些大神的评测,也不能代表你自己,有机会,我还是建议去店里试听,我说得再好,也不如你自己去店里听三首音乐,尤其是这类旗舰耳塞。每个人褒贬不一。但切记,一些死劲抹黑的评论,也不一定就是用户,一部分是竞品厂商或者一些无良店家找shui军干的,乌烟瘴气的网络,自己多留一份心吧。

Svanar Wireless
真无线版的天鹅,价格比有线版本便宜很多,样子算是海菲曼真无线耳机里面最养眼的了。听感真的不错,感染力足,素质也属顶流的一款真无线。之余有朋友会提及,说该款产品可能纯真着个体差异。这个此文就不做讨论了,按照展会上听到的来评价,这款真无线的确是一款打音质牌的产品。值不值得购买,自己考虑吧。


【帝捷科技】
提起帝捷科技,也许不少朋友还会记住之前他们代理过的知名德国耳机品牌。但现在已经成了历史。而最近比较火的,是他们拿到了NOBLE耳机的国代。

NOBLE
Stage 3
定位舞台监听的塞子,三单元的架构,新发布的产品,展会上匆匆听了一耳朵,稍偏暖的听感,有一定的厚度,但解析力不算突出。中频人声距离感略微有点靠前,饱满厚实,不是我自己喜欢的风格。半首歌摘下了。不过这塞子铁味倒不算太浓。
Viking Ragnar Prestige
中国限定20副的型号,采用2动圈+4动铁+4静电的单元架构。公模版本用上了大颗Maple树的木材作为耳机外壳材料,经过CNC精细加工后而成。就像纯手工的工艺品般的珍贵。配搭的耳机线也是为了这款耳塞独立开发的,金铜合金耳机线。

听感上,会比大马士革的Viking要相对宽松温润一点,高音没有那么锐利硬朗,亮泽度会略微收敛,但声音更饱满,宽松,顺滑。声场依旧是那么的宽广舒展。素质没啥可说了,顶级耳塞里面,Viking基本是前五以内的水准。


【享声】
就一张图,貌似享声这次也是常规参展,还是这套系统。不过插一句,桌面上的耳机基本都推得像模像样,好不好听,自己耳朵收货了。


【海贝】
海贝这次展出的新品里面,首次亮相的有R6III特别配色版,如下图。
电路不变,重新配色,深蓝色就是耐看。

R6ProII
刚上市不久的的R6ProII自然成为这次成都展会海贝的重头戏。R6ProII备有两款颜色供用户选择。黑色和紫色两种颜色供选择。一块5.9吋的超大屏幕以及背面金属凹凸条纹的设计,是这款中端数播颜值亮点所在。搭载双片AK4499EX解码线片,耳放部分则选用了Ti的经典运放OP1612,硬件部分也不失礼。R6ProII的耳机接口和线路输出接口也按照海贝中高端机型的规格设计,全分独立的布局,各备有3.5mm和4.4mm两种输出端口。

声音方面,R6ProII和一代对比,素质提升明显。更难得都是,新机上手,声音也不错,不像之前我使用的R8/RS8那样,需要经过几百小时煲机之后,声音才进入状态。当然,煲机之后,声音更宽松,柔顺,平滑。推力方面,R6ProII对比上一代产品做了减法,单端和平衡端的输出功率均减少了,但其实这仅存在于数据,实际应用,驱动32欧的低阻抗耳塞,R6ProII是完全够用了,而且声音控制力方面比前一代有了进步。

这是一台乐感清新,声音鲜明的播放器,很适合搭配一些声底中性偏微暖,声音宽松精致的耳塞。聆听室内乐和一些小清新风格的流行音乐效果不错。

Zeta
耳塞方面,本年度海贝的重头戏都在这款产品身上,圈铁静电耳塞Zeta。于去年9月和RS8一起发布,但正式开售还是今年初的事情。这款耳塞独特之处,就是采用了一颗液态硅胶振膜的动圈单元做低音输出。但这颗单元需要煲机一段shi间才能有好的状态,新塞上手,Zeta的低音会有点响应速度不足,听感上还有点儿脱节,但经过充分煲机之后,Zeta的低音还是很有盼头。Zeta所搭载的四动铁里面,其中一颗中低频动铁,一组复合中频动铁,再加一颗高频动铁,最后是四颗声扬静电单元。九单元五分频架构。单元配置上,妥妥的旗舰级别,外壳则采用了轻质坚硬的钛合金材质,非常耐磨。最后搭配一根PCOCC单晶铜耳机线。这个配置换着别的定制耳机品牌,不卖过两万都不好意思面对江东父老,海贝啊,也太卷了!


【Softears】
主场作战的Softears每一届成都展都全数型号登场。而这次时间匆匆,也就只听了一款耳塞。就是下图的这款工程样机。
单元不多,但调音还是比较中正,素质良好的一款塞子,声音透明干净,密度感良好,三频分布平均,搭配墨菊花,能获得平衡,舒展,透明,细致的听感。不是浓郁厚重的风格,声音感染力不算强,不是味道塞,如果喜欢染色多的朋友,这款新品可能不是你的菜。还是样品阶段,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而其它展品,基本都在上面图片当中。


【乂度科技】
乂度科技也是展会的常客,主打性价比路线的乂度科技这几年推出的产品越来越上道,对比早几年的产品,现在的乂度产品,颜值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而这次展出的产品里面,主打的两款新品是XD05Bal(CP版)和XD05PRO两台解码耳放。这两年的乂度科技,是再解码耳放的路上一路高歌。基本停下来便携播放器的更新。主攻便携解码耳放,蓝牙解码耳放以及台式解码耳放/电子管耳放。

XD05Bal(CP版)
重新配色和适度优化的版本,推力更强,这台机器的原版推力本来就不差,现在这一版,又进一步增强了,直接干到1500Mw,推大耳机也不是什么理想了。优化之后,拥有更低的失真,更高的驱动力。这台机子基本在便携系统上,把两片ES9038Q2M榨干了。音色方面,依旧是乂度科技一贯的中正均衡,透明干净的风格,注重声音的分离度和声场空间的通透度。在保持良好素质的同时,适度地兼顾声音氛围。但这个系列绝对不是口味浓厚的风格。

XD05PRO
传说中的大大大大大尾巴来了。还在开发阶段的产品,所以有些数据就不公开了。只知道展会上展出的模块是ESS模块,搭载的是ESS旗舰芯片ES9039PRO。这台解码耳放并不算便携性很好,最能说能带出去。当桌面系统是非常合适,而且如果列入桌面系统,它的体积就很友好了。还是银灰色+红色的组合,这也是近年来乂度科技最常见的配色。文件信息显示在机身顶部靠近音量旋钮处,液晶显示器足够显示音乐文件的基本信息。另外,音量旋钮的正面还有一个小副屏,显示简单基本信息。

机身底部是可更换模块的拆装处,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机身上。目前只有一块音频模块。在和设计师交谈中获悉,后面陆续还会有不同解码的模块,而且这台机器的设计是,解码模块和耳放模块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更换时,极有可能是解码电路的模块和耳放模块分开更换。

XD05PRO的声音大气宽松,张弛有度,动态响应和瞬态响应都非常不错。这根大尾巴功能丰富,接口齐全。而且推力及控制力俱佳。如果说上面的XD05Bal(CP)能轻松驱动头戴大耳机,那这台XD05PRO驱动大耳机就更不是事了。声场虽然不是那种横向拉伸巨宽的那种,但整体空间感非常规整,声场开阔舒展,即使播放大编制音乐,也能呈现出宽广而不空荡的声场,沉稳扎实的低音及透明纤细延伸到位的高频。器乐类表现出色,人声流行虽然感染力不算太浓,但强悍的硬素质加持下,足以搭配一些感染力出色的耳机去播放流行类音乐。


【Jaben Oriolus】
老人家的展位展出了一众鸟塞,虽然只是常规参展,但几乎每一场他们的鸟塞都悉数登场。

褐鹂
提供试听的一众黄鹂里面,相对最新的是去年这个时候上市的褐鹂。作为国内品牌首款平板圈铁而且是采用真正平板喇叭单元(非平面振膜),褐鹂有着非常宽松且氛围感突出的声音。非常适合人声流行类的音乐素材。但毕竟是混合单元耳塞,而且平板单元要驱动好,前端的推力得有一定水平。所以要玩好褐鹂,前端方面还是不能太随意。而偏暖的音色,也令褐鹂有着相对突出的声音氛围,但也一定程度上减低声音的锐度和刺激性。喜欢棱角清晰,线条感深刻的朋友,褐鹂或者不是你的理想选择。但如果以流行乐为主,在纠结入不入黑鸟的朋友,这个时候,可以好好听听褐鹂,在两者中选择。

与黑黄鹂的对比
相似点:都是流行音乐的好手,都有着良好的声音氛围感和感染力,中频都很好听,有质感,有味道。

不同点:单元架构不同,搭配线材不同,低音表现不同,声音密度感不同,声场表现不同。

黑黄鹂:圈铁架构,搭配单晶铜耳机线,有着更高的声音密度,和更明亮的高音,相对讨好的人声和有包围感的声场,比较适合人声流行及爵士类音乐。

褐鹂:平板圈铁架构,搭配无氧铜镀银耳机线,特点就是声音温暖,氛围感突出,低音宽松饱满,高音顺滑不刺激,人声部分虽然密度略逊于黑黄鹂,但质感和润色更突出。同样是非常适合流行音乐的塞子。声场比黑黄鹂要拉得更开一点。尤其纵深感。

其它黄鹂如上图。


【扬仕】
扬仕这次带来的新品有以下这款耳塞。
可惜我来到他们展位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撤展了,粗略听了以下,声音还是挺鲜明的一款塞子,主要是不贵,所以你也没啥好批驳了。入门适用,加上搭配他们家的线材,性价比满满。


【海帆音频】
逛到这里,展会差不多结束了,没来得及做采编,但桌面上这款MEZE Antonio Audio的Advar值得再一次推荐。
记得第一次遇见它,是在去年的成都耳机展。单动圈里面,它是值得一品的塞子。


【乐彼】
乐彼展位上展出的重头戏,当然是下图的W4。
在工艺方面,依旧保持着精细的做工,不规则的外壳增强了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加工难度。特别喜欢顶端右侧的音量旋钮,虽然体积不大,但每一下的转动都很有手感。

采用了自研的芯片方案之,加上进一步声音优化之后,W4似乎成为了乐彼今年在产品线上的重头戏。颜值方面,倾斜的屏幕设计多少带了一些新的视觉冲击。声音方面,整体素质比W2有一定提升。声场更为宽广,细节重现更出色,且具备更鲜明的层次感及出色的微动态。当然,W4也成功地把小尾巴售价刷新到另一个高度。


【达音科技】

这次成都展,达音科技带来了一款还在研发阶段的新品,用的是FALCON PRO的外壳,但里面的单元却最大化升级了,这款新品在展会现场仅提供试听,无法获知确切售价,但交谈中获悉,售价比FALCON PRO贵,但又不到ZEN系类的售价范围。
新品的素质明显比FALCON PRO高出甚多,动态,声场,细节等方面都提升明显。尤其是那个高音的细致度,是FALCON PRO无法比拟的。最难得是层次感,线条清晰度这些素质,比FALCONPRO而言,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新品还在作最后调整,估计很快就会有上市信息。


【乾隆盛】
最后的一个展位,也感谢陈总一直放着机器等我过来。两天的行程,在这个展位采编完就要结束。来到乾隆盛展位,当然瞄准的是即将上市的大尾巴。从上海展开始就进入深度优化状态,据说六月可望登陆。

这次大尾巴的完成度又进一步。毕竟体积比小尾巴大出两圈,在声音的宽松感和顺滑度等方面会好很多。对比之下,大尾巴的声音更收放自如,张弛有度。而此前提及的低频问题基本解决。下潜和凝聚度都有了改善。比较喜欢乾隆盛产品对音色的把握,很讨好,手头上很多音乐都能兼容,这款新品也不例外。推力方面,我觉得作为这类便携解码耳放,驱动一些低阻高敏的随身听系统的耳塞,是绝对足够的。对比时下的小尾巴,它的缺点大概就是产品体积了。毕竟叫“大尾巴”,所以这个缺点是必然存在的。


ad astra
在乾隆盛旁边的这个展位,也是坚持到第二天五点半才收摊,所以这个展位,才是本篇最最最后采编的展位。ad astra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品牌,两位90后创始人都是发烧友,而且具备丰富的听音经验,也是从小就爱好音频器材。他们第一款产品Sky Line就是一款调音成熟,音乐兼容性不错的旗舰。第二款产品据说即将登陆。但我对另一款新品比较有兴趣。见下图。
上面这款新品已经在三场展会露过面。是一款双动圈的DEMO,还在样品开发阶段,不断在修正调音。这款听感宽松平顺的动圈耳塞,据说外观还要重新设计,两颗反向安装的动圈单元,输出温暖,透明的声音,声场规整自然,现场用小编制室内乐和一些港台老歌试听了一下,效果都不错,双动圈要驱动好,前端还得用中高端以上的便携数播。和其中一位创办人交谈获悉,这款产品短期内不会上市,会慢慢调整好再推出。看得出品牌对这款产品的重视程度。这里也先Mark一下,值得期待的一款双动圈。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这次成都耳机展回顾已经全部分享完毕,这一篇文字,也是历届成都耳机展写得最简短的一篇,因为两天时间里有几场新品发布,加上有些展位试听也耽搁了点时间,所以好些展位其实没有细细采编。这里先说一声抱歉。另外,由于回来之后这一个月,家里的事和工作出差耽搁了近两周时间,所以也算是历届成都展出文最慢的一届,在此,再次说声抱歉。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的邀请,疫情褪去,一切逐渐恢复,也祝愿来年的成都耳机展,更加精彩。


刘嘉明@三耳工作室


作者: kktracy5247    时间: 2023-6-15 11:01
64 Audio u4s的中音单元不是tia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6-15 11:11
kktracy5247 发表于 2023-6-15 11:01
64 Audio u4s的中音单元不是tia

好的,资料我也是从网上搜寻,可能有误。多谢指正。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6-15 14:02
已全部整理完毕,感谢收看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