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蹭个热度,请大家一起聊聊设备堆料和好声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07
标题: 蹭个热度,请大家一起聊聊设备堆料和好声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盐1945 于 2023-7-25 18:07 编辑
刚看到DAM1的内部图了,觉得很意外,因为这么高解析力和灵动的声音只需要这么简单的设计。
从这一点上讲,享声是做得很高级的。
同时看林总回复里面说到元器件的技术也在进步,有更小的体积和更好的效果,这点也是让人欣喜的。
所以不由得想到了一些别的商业上的反例。
比如:大众当年推出甲壳虫时候的广告,think small——往小了想。其实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样的例子也还有sony的彩电乃至walkman系列,都是凭借新技术带来的体积缩小和新的软件带来的效率提升,才打开市场的。
历史已经证明了,新的技术只要用在合理的地方,那就是新的革命,同时这也取决于,作为用户的我们脑海里有没有这么一个概念。
而随着技术的变革,也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这种技术的升级会使行业里面哪些公司受益。
——作为用户,我欢迎这样的进步,也一直不认为,好声就是要堆料。
毕竟一个高级的声音,特别是交响乐里,并不是所有好的声音,好的器材,好的演奏家集合在一起,就可以了——更关键还是在于指挥的调度和同步。越是高级的元素其实越讲究协调,而不是单纯的素质碾压。声音如此,设备也是如此。
更何况,在设备的元器件背后,还有软件开发的功力积累,武侠小说就算了,实际计算机领域,一个开源的优秀算法取代一个普通的开源算法,也只是时间问题,甚至比预期得更早。
所以,正好大家围绕着享声DAM1内部图说了那么多,不如我们多聊一聊:
1.烦请解释一下堆料出好声是基于什么情况得出的?
2.如果不堆料也能出好声,那声音是否值得堆料的价格?
3.如果同样的料,在好声和好价里面二选一,你会选哪个?
4.如果不堆料的好声再加上好价,你会买吗?
作者: 朋友妻不客气 时间: 2023-7-25 18:20
本帖最后由 朋友妻不客气 于 2023-7-25 18:22 编辑
HIFI是信眼睛还是信耳朵?为什么那么多人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18:30
说实话。很多玩家不是相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大多数人听不出好坏。
通过种种枪成功,而后极度反转的案例。大致就是开始推出的时候秒天秒地秒宇宙,听过的都说好,过两年,垃圾玩意,狗都不要。
这种设备来看,大多数玩家其实听不出好坏,别人唱赞歌,他也买,买了也跟着唱。
最后枪手合同到期开始说真话了,才知道自己特么被割了一刀。又开始骂。
现在你都不知道谁是枪手,谁是玩家,总之国产机的测评打5折听。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18:30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23-7-25 18:31 编辑
发重了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30
想到某刚退烧的大佬说过,大部分人对于声音的美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在:1.能想象的声音就是自己听过的最好的声音,2.单纯以为更好的声音就是素质碾压。
所以还是得听和聊聊吧,至少我欢迎这种交流。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7-25 18:32
从外行角度水两句。首先堆料的意义在于堆,也就是量。例如主板搞个20相供电,80%装甲,这就是堆,有效果么?看着吓人,实质上可能毛用都没有。
从DIY功放的角度来看,电阻对声音有有影响的。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稳定性问题,温漂,精度等等。不是说用20个大电阻的声音就好过20个小电阻的声音,关键是于这个元件是不是稳定精准位置合理。
不要什么东西都往科技发展上靠,其实功放喇叭——动圈耳机就是个小喇叭——这类东西,基本结构早就做烂了,哪有什么高技术含量。关键在于材料。用好料和堆料是不一样的。
比如A公司抓一把元件,只要合规就用,B公司抓一把元件,只挑出精度最高的使用,结果可想而知。经常看到某些外国设备线路简单的要死,但是照着复制就是做不出那个声音。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33
欢迎来成都当面交流下呀,你说的情况我也想晓得是在哪些设备上呢?毕竟听你这么说一定经验很丰富了,给我聊聊避避坑也好呀。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35
内功不在料本身,更何况堆料只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方案。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18:36
就在成都。
这在耳机里面太常见了,特么几个国产牌子,每次招式一样,刀法一样,后果一样。
现在不是新发一个耳机又开始造势了吗?只是没前几波那么猛。
大概率半年之后又扑街。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39
挺好的,那不如约一下,当面听一听嘛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18:40
可以,问题是听啥?我来找你,你管饭?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7-25 18:42
这也是我一直不理解的东西,为啥听不出好坏还要花费大量金钱去投入。
作者: 等机器,等幸福 时间: 2023-7-25 18:44
告诉你吧,脑白金能成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就是塞了个大大的口服液瓶子进去,然后那一板胶囊呢,其实说白了就值个十几二十块钱……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18:45
不就是玩。对美好声音的渴望,跟着老烧走,有认同感,能找到自信,最后才知道自己是掉坑里了。
作者: 兰迪乌斯 时间: 2023-7-25 18:47
料要堆在合适的地方,如果只要堆料就能出好声,人人都能diy hi-end了
作者: 等机器,等幸福 时间: 2023-7-25 18:49
吃瓜群众质疑的是只堆机箱-既堆机箱又堆料-国人喜欢“大”的消费心理之间的矛盾关系……
作者: adorizoe 时间: 2023-7-25 18:50
料和价格匹配
东西多少和体型匹配
就没那么多问题了
中间空间拉的越大,赚的越多,曝光之后越难服众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53
你都人过来 饭肯定要请撒,下来聊聊约个周末合适的时候呗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54
所以这么理解,用户有问题,所以厂家为了迎合用户才这么搞?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54
可是这样说把背后的软件适配,电源管理技术等等放到了什么地方呢?这些料上面看不出来的内功也是关键啊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18:56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23-7-25 18:58 编辑
得行,要是听了之后觉得不好,你不会揍我吧
作者: 巴尔帝什 时间: 2023-7-25 18:59
还是耳朵收货吧。。不过同样情况下肯定是想买料看起来更丰富一点的吧,可能是本能驱使。好多欧洲名机内部也不是塞得满满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8:59
欢迎批评,在家听,都是交流。
作者: clark8888 时间: 2023-7-25 19:00
金陵DSP就是CT7302 SRC升频芯片。 外加2片CS43198(水晶支持模拟NOS模式和DSD直解)组成DAM1 dac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19:06
行,没问题
作者: stee1 时间: 2023-7-25 19:09
继续洗,要是一开始公布内部结构有这么多事么,你在产品介绍页放内部图哪有这么多事。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3-7-25 19:12
好声音是用好料慢慢组合试出来的,不是闭着眼睛堆出来的,用好料能出好声,这个不用怀疑,用廉价材料一个主要原因是利润,成本,这个也不用怀疑,厂家精着呢。
另外一个区别是,把器材当成艺术来做还是当成技术来做,这个区别就比较大了吧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9:12
不洗,就想听听堆料和好声的关系,行业向前,用户的思想也应该向前撒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9:16
我也觉得,到底是以料论价还是以声论价?还是说以厂家论价?
作者: 等机器,等幸福 时间: 2023-7-25 19:17
要不你给享老板提个建议吧,让他换个小点的机箱……
作者: 兰迪乌斯 时间: 2023-7-25 19:21
以价论声,参数论声,堆料论声都是扯犊子
唯一可靠的就是自己去听
作者: NPC. 时间: 2023-7-25 19:26
支持,感觉电源也能做小,我想这样升级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19:29
不是要出个小尾巴,据说卖点也是相关技术和高精度时钟,等着看看呗
作者: zhouwuxi118 时间: 2023-7-25 19:33
恐龙玩具,手枪玩具,手机游戏机,汽车,音箱等等。
在3岁到30岁年龄不同的人面前你让他选,可能答案都是不同的。
所以自己用耳朵听对也未必对。
一方面linn,dave,emmlabs里面看看的确就那样。
另一方面dcs,playback,金嗓子等。
讨论的参照物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
想学习学习。。。。
作者: 仙梦情真 时间: 2023-7-25 19:44
好声音的国产器材又不是只有享声一家,一样是好声音,为什么不买料堆得更好看的,物料成本下得更多的器材,何况还比你便宜
作者: snowgundam 时间: 2023-7-25 19:45
你和他说不堆料,他说你不懂好声音。吵架老套路了
作者: proman1st 时间: 2023-7-25 19:52
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者: derekchen0866 时间: 2023-7-25 20:02
当年糊狗的发表会,多少人发出惊叹,一个是惊叹体积小,一个是惊叹价格高,就是没人质疑声音差
作者: 朋友妻不客气 时间: 2023-7-25 20:03
岂止是评测不能信,那些黑机器的我也不敢信了
写枪文的是拿了好处的,那开黑的也许是同行,鬼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烧友的眼睛太好骗了,HIFI还是耳听为实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04
你似乎纠结这个和我聊的主题不是一回事啊……不过这正好说明了似乎好声音加好的设计,比堆料更适合市场?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05
兄弟,你不认为这个设计和结构,以及它的声音有可取之处吗?
作者: Hufi板载 时间: 2023-7-25 20:07
关于DAM1,展会听了一耳朵认为还不错,跟朋友讨论也有说到,音色比较自然健康,声音审美在线,除了展会条件带来的中高频不耐听,其他没什么问题。
但贴吧有用家出来说,动态和低频有差口气的现象。这是我一耳朵听不到的,我选择相信用家。有人分析说是本来就小的机箱尺寸叠加更小的元器件,牛不大,电容配置冗余不足,导致了上述问题。
对于牛和电容我是不太了解。如果元器件大小的确产生了上述影响,那只能说是声音上限向成本妥协了。
作者: 弈然 时间: 2023-7-25 20:17
不堆料,声音又好听,是不是应该物美价廉,造福广大烧友,现在这价位能有几颗韭菜?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20
在帖子里聊点正经的不好么?非要来偏题引战?不过说实话,如果你拆的这个机,我还得谢谢你让我知道享声的设计水平也可以很高。
作者: SARASA 时间: 2023-7-25 20:21
我听了之后就是觉得这玩意的解析算对得起价格,加个数播的细腻感不错。但是声音就是缺力度。器材需要堆料和调音的平衡,声音也需要细腻和力量的平衡。差不多同价位的矩声x2p,同在序曲耳放下的解析不输dam1同时还能保证力量感。本人穷弔买不起这么高端的器材,但是如果我买了我也会嘲笑自己踩了坑。享声这个作品估计也就是验证了43198照样可以做高档dac,可惜堆料不够给搞了个半成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欢这种软绵绵的调音,也不是所有人都只听港台老歌。比如我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21
我并不觉得DAM1强到什么程度,但今天看到拆机是用新技术新元件做出了新的成果,我觉得这是好事。
作者: 煮酒青羊 时间: 2023-7-25 20:22
声音值2w,然后他物料成本2000,你认为厂家会3000卖给你?哪个厂家也不会这么傻。产品值多少不是看成本的,是看市场接受度。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23
看看帖子标题呗,不然大家看贴的都会惊讶于你来搅混水的能力呀,倒是我更好奇你拿了谁的钱
作者: SARASA 时间: 2023-7-25 20:27
另外不要把和弦拉出来挡刀,hugo1买过最后也卖了,hugo2和tt2套装我也仔细听过。至少hugo1还能把800s推的有声有色,其次和弦就我听过的这三个都是缺细腻,反而是hugo12的耳放还比dam1有劲,而且体积还很小,拿和弦来对比是否有点以自己的劣势去对比别人的优势
作者: 弈然 时间: 2023-7-25 20:28
就是还不值2W啊,好听也不值2W,当然市场说了算,每个烧友用钱包投票
作者: Hufi板载 时间: 2023-7-25 20:30
看立场吧。站在纯粹消费者立场,我还是希望厂商在本来能做好的地方更到位一些。技术革新和把这些细枝末节做到位,我想并不应该是冲突的。
作者: SARASA 时间: 2023-7-25 20:33
另外,说一下个人观点,不管是厂家还是玩家,都应该多一些听取,少一些高傲。总有意见不同的人,总有听音观不同的人,总有消费观不同的人。对于玩家,想要玩的好就得要敢于批判自己手里的器材,敢于接受不同的听音观。敢于实践不同的思路。这样才能不囿于某一个厂家或者某一种玩法和听感。对于厂家,厂家也不该去调教消费者,消费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不需要别人教自己做事。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37
所以你问这两个问题是为了啥呢?我恰好对此也很好奇,你有能力拆机难道没有能力对比?
所以你拆了还发出来,觉得43198不够牛?就是为了证明享声不堆料也能出好声?
还是说享声产品不够厚道所以不值得买?
或者容我不负责任猜测一下,你手上恰好一个非常堆料的产品,声音还不如DAM1?所以你觉得不公平?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7-25 20:38
那还是太有钱了,或者太不自信了,我如果听不出明显区别,哪怕是有区别,但是有需要仔细听才能听出区别的,我都会直接退掉或者出掉。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38
从市场来讲,我们消费者这里,只要合适定价的产品,以及技术领先的产品,最终都会被接受和认可,交给时间来证明谁是小丑就好了。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39
其实你如果有这些资源去挖掘这么深度的信息,我从来消费者的角度是支持的,不妨挖出来聊聊呗?毕竟我还没看懂,你这到底是威胁还是在给我们说享声做得不错?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41
有意思,你这么来引战的,冲锋也太直白了,坐下来静下心,聊聊技术很难么?为了黑而黑有啥意思?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44
真的,人嘛往往都是以己度人,你自己是啥样就看人怎么样。
所以你先想想你到底在干啥,我一个技术讨论和听音观交流贴,你来这里除了黑就是喷,还要栽赃我搅混水,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其实你自己想想,你这么黑法,是不是真的有点黑到深处九十分?
作者: Hufi板载 时间: 2023-7-25 20:48
倒不必这样说,批评声虽然刺耳,但小丑永远不会是消费者,包括意见相左的消费者。对不止一家hifi厂商来说路也基本大同小异,要么继续扬长避短,耕耘存量市场,或者尝试去按照市场反馈做改进,开拓市场。只不过后者风险太大,叠加市场不景气和现金流因素,没几个厂商愿意去冒险,这是我作为消费者可以做的最大限度理解了。
作者: 轻之肥宅S 时间: 2023-7-25 20:49
很多欧系的高端产品都喜欢堆料,比如黑格尔,贵丰。而且很多小厂有啥高科技技术可言,现在这年头牛逼的工程师早就去大厂了,剩下的就是混得不行的,要么转业不做hifi了,要么就开小作坊。如果你觉得光靠几个人在房间里面演算,再用几十万去做技术研发就能搞出新的技术,那就太天真了。这种事情就算再砸几百万也不一定能出成果的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51
我觉得这才是正经的沟通。希望市场有序一点,不要瞎折腾到处贬低就好了。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52
所以原因是因为hifi行业没有牛逼的工程师所以只有堆料一条路走了对吧?
作者: burro 时间: 2023-7-25 20:56
想想900的7mm单元,再看看隔壁动辄十个起步的单元,又圈又铁的
作者: 轻之肥宅S 时间: 2023-7-25 20:56
你要理解得那么狭隘,我也没办法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0:59
那我请教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可以直白一点吗?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3-7-25 21:04
类似声音还好,可以对比去找区别。要是下一个机器声音结构改变了,比如低,中,高的能量改变了,这种明显听感上的差异,很多人就懵了,不知道这个声音是好还是坏。听大佬夸一夸,就信了这玩意是好的,之前的是错的。也就跟着吹了。
长时间把玩下来,感觉嘈杂,不耐听,繁琐,种种负面的感受之后,才会去怀疑,之后才会发现被坑了,大多数人有了这种感受,口碑就翻转了。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7-25 21:12
这个我记得之前享声直播的时候说过,是有芯片的,基于芯片做的,不过dsp不是算法吗?
作者: 煮酒青羊 时间: 2023-7-25 21:27
具体值多少个人心里自有数。只是针对你说的厂家成本很低然后造福烧友的说法很不现实。
作者: 弈然 时间: 2023-7-25 21:34
造福当然不可能,也就是说定价合理些吧,割韭菜的刀子别那么快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7-25 21:35
技术、算法、设计这些也要有成本吧,不过hifi产品本来就高溢价,这个要看企业的产品策略了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3-7-25 21:37
本帖最后由 alanhell 于 2023-7-25 21:42 编辑
其实好声音这种东西真的很主观,所以HIFI界才会这么乱,毕竟高器材的大多是工程师,而搞音乐的不会去设计电路,这就出现了各种信息差。
很多在工程师眼里好的设备,只能拿来给工作室用,听歌的人大多都不喜欢,觉得太还原,太刺耳也太没味道。而贵的HiFi设备有找各种音乐人士试音和调音,所以最后出来的各种数据其实并不好看,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失真。同理,所谓的HiFi线材也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好线”(低失真,低衰减,高带宽),很多都是利用线材本身的LC滤波的特性,调过音的,所以测出来失真反而大。我以前试过大厂给录音室用的平衡线,不同厂的声音完全听不出区别。但是同样的价格去买HIFI线,出来的声音虽然不是一耳朵差别,但是每条线的调音都会稍微有点不同。
所以说,好不好听这个事情,看是看你大脑处理音源的习惯,1000个人,就有1000种偏好,并没有绝对好坏一说。虽然说素质差和素质好的设备是有客观好坏的,但是到了一定的硬件水平,之后就不是看数据,而是看调音了。说这个几万块钱的设备比那个几万块钱的设备好听,就像喜欢说唱的人说古典乐不好听一样,没有啥借鉴价值~
数据和调音大家都能拿出来讨论,但是没必要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别人的喜好。Hifi其实是奢侈品,所以一套设备的价值完全在于客户愿意给这个声音掏多少钱。人脑是很复杂的,很多事情现在科学都没法解释。比如你用花梨木给功放造个壳,这其实对声音本身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它给你大脑释放了一个“暖厚”声的错觉,让你觉得所有放出来的歌都饱满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提升?听歌真的就能把环境因素全部排除掉么?那为啥低频失真极低的耳机就是没有音箱真实?把2.0的声音还原成现场,你大脑的做用比耳朵要重要的多,所以“脑放”虽然是个梗,但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1:37
不堆料且声音好听的产品如果真的出现了,定价也合理的话,肯定会爆掉,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1:40
从消费观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所以这一次我看到享声的DAM1拆解图的时候我是惊喜的。
因为它这种看似简约的设计(实际也有很多细节)其实就是在向这种传统观念在做一种挑战。
何况还加入了自研的技术成果作为内功并运用了很新的元件技术。
所以我认为,按照欣赏的三重境界。
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还是山
这样来说,DAM1起码到了第二层了吧。比起还在见山是山,起码是值得欣喜的。
作者: wanliji2005 时间: 2023-7-25 21:47
空间浪费 其实可以做成大国砖 走便携台机两用路线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3-7-25 21:50
材料用的好自然是一件好事情。不过我不是专业搞硬件设计的,所以真的很难在不看到图纸的情况下判端一个设计的好坏。
Benchmark DAC3用的是最被HiFi界鄙视的开关电源,但是人家测出来的失真数据和电噪数据却能把很多用线性电源的设备甩几十条街。
所以你能说只要是用开关电源的设备就比用线性电源的设备差么?同理,就算你用的一堆日本电容,高端变压器,但是设计的不好,反而会因为零件间的电磁干扰,或者电阻的误差,造成总体声音的失衡。所以很多楼上的坛友才会说用耳朵收货,毕竟自己听的觉得好听的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人云亦云罢了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1:51
不能再赞同的赞同~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3-7-25 21:54
决定价格的难道不是成本和市场?
鱼翅燕窝卖那么贵,是因为按好吃论价?
手表界要不要也来个以准论价,电子表是不是应该比机械表还卖得贵?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1:58
换个说法,稀缺度和成本才是决定价格的原因。那么,堆料出的好声音的稀缺度高还是不堆料的好声音的稀缺度高?
堆料出的好声音成本高还是不堆料好声音的成本高?
按照同样稀缺度来比较的话,是不是成本更高的,价格也更高?
而如果稀缺度不一样,成本高的,价格是不是应该更高?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7-25 22:03
本帖最后由 清风扬 于 2023-7-25 22:08 编辑
这就怪了。如果方案线路相同,决定结果不是料是什么?
我反对从量上堆,支持从质上用好料。
作者: MX440 时间: 2023-7-25 22:07
很透彻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3-7-25 22:07
我不知道你说的“稀缺度”是什么?如果是指供求关系的话,那么确实物以稀为贵,我知道古董管卖得贵是因为卖一个少一个,这机器也是吗?
后面的绕口令我没看懂,但我们不妨来复习一下中学政经课: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不知道这是否足以解答你的问题呢?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2:09
所以不是堆料而是对本身很好的料做进一步的优化和统一才是关键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2:19
嗯呐,我恰好本科专业是经济学。
所以商品价格由成本决定,受供求影响你是认可的。
那我简单一点说,如果出的声音都是一个水平的,那堆料的成本肯定比不堆料的要高,价格肯定更贵。但结果来说,两者都一样,那消费者会选择成本更高的产品还是成本更低的产品呢?
就好比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上如果两者一样,新能源车成本更低,而燃油车更高,你是消费者你会怎么选?
或者再说极端一点,两个价格一样的DAC,一个堆料,一个不堆料,先不论声音如何,你会怎么选呢?
.......................................................................分隔线.........................................................................
理性人会执着于成本拆解,除了硬件的固定成本,还有可变成本的部分,技术研发和其他销售成本都是其中的组成,所以不堆料但要做研发的,可变成本应该是远高于一个靠堆料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技术投入的部分超出了堆料的产品。
而技术投入的边际效益是远高于硬件堆料的,这个应该无需置疑(堆料是量产而技术开发是定制)
而如果你只看到了本身的硬件成本(固定成本),而忽略了技术研发(可变成本),那你拿出来讨论的知识本来就存在基本的盲区,所以我假设你已经考虑到了技术成本
那么现在我们讨论的点应该是:技术成本的收益大于堆料投入多少??还是说堆料的收益更高呢?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3-7-25 22:41
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3-7-25 22:47 编辑
1.
如果两款机器 “出的声音都是一个水平的”
消费者当然会选择便宜的那款
所以生产商会选择节省成本的方案,但主要不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而是有空间来降低自己的定价,吸引消费者
2.
“不堆料但要做研发的,可变成本应该是远高于一个靠堆料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技术投入的部分超出了堆料的产品。”
你是不是想说不堆料的成本反而高?卖得更贵?
那我当然选堆料又便宜的啊
我实在有点不太明白你的论点到底是什么……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2:48
本帖最后由 盐1945 于 2023-7-25 22:51 编辑
兄弟,你说的情况,可能是另外一条路。
控制变量比较的话,你说的堆料又便宜的,那可以明确知道它没有做技术研发,用的是成熟方案。
这种稳是必然的,因为所有的成本都给你摆在台面上,你一目了然。
但是它的上限也同样一目了然不是吗?边际效应递减在成本上已经给你焊到死了。
你还期待它会给你做额外的调音,额外的设计?那你不如想想它是不是在做慈善?
或者你觉得光靠堆料就能HI-END?那岂不是人人都能HI-END?
当然你说的那个市场我是认可的,只是不在一个层次。
毕竟,几百元价位的小尾巴,堆料堆得我都怀疑厂家要亏本了....
然后我希望你聊的时候先去看看帕累托最优的解释,商家要争取的不是更多的销售,而是一个收益最大化的生产方案,定价也是基于生产-需求曲线来的一个合理方案(现实中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但从这个角度去讲已经足够了)
作者: ice-blade 时间: 2023-7-25 22:54
第一,大家不相信他家有核心算法
第二,眼睛看的到的是架构上天生的残缺,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共用一个牛
第三,PCB板上面设计了插槽但是“由于无法同时安装两个电容”因此装一个空一个,这是设计能力低下还是代工厂加工能力低下或者是为了成本减料抑或是为了升级预留,选一个?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3:01
第一,既然都有专利了,你去查查不就行了。
第二,能解释一下这些残缺是会给声音带来什么负面作用吗?还是说按照你说的做上了,声音还能提升更多?
第三,同样是好奇,从你的角度看来如果优化了这部分成本,那声音上面的影响有多少??如果做了是否又还需要别的地方给予更多的调整呢?
作者: 烧刀大叔 时间: 2023-7-25 23:06
技术和堆料其实同等重要。相同的技术,用更好的料,声音一定更好,这是铁定的。不堆料,只能说,他的设计达到了他的商业目标而已。。。难道你认为他的产品就是终极了?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5 23:08
对的,相同的技术下,堆料或者说在料上面追求更高质量的,才有意义。至于不堆料,设计合理就能做到,那提升空间也值得期待啊。
作者: gysc20 时间: 2023-7-25 23:12
我也是展会听了还行,但是展会后面插的咸菜看了一下不便宜,可能换一套没那么高级的咸菜就下降了
作者: 流浪狗19 时间: 2023-7-25 23:43
翻看了全部帖子,感觉讨论这些有啥意思,逐渐变成在讨论一个经济学概念。似乎有些空对空,讨论不出个之所以然,对坛友来说,实实在在的分享经验和听感,意义更大。
作者: ice-blade 时间: 2023-7-26 00:37
这些是厂家要考虑的问题,我作为玩家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设备而已啊,厂家说过他家有啥专利?专利号呢?
如果理解不了数字设备供电的重要性,可以看看国内外相近价位的解码器供电是怎么做的,解码器数字模块和模拟模块都提供独立供电是天生的优势,如果对这个有疑问,那么你是对的。
最后我可没说厂家做了两个插槽只插一个是在优化成本,至于为啥自己有脑子自己判断咯。
作者: frankivc 时间: 2023-7-26 00:45
如果给audio note的解码换个稍微新一点的数字部分,音质会不会直接爆炸了
作者: mkmksa 时间: 2023-7-26 00:47
声音喜欢不就够了,光会堆料的垃圾还不少吗。之前认真听过一会,也没有什么高级线材在后边,体感就是如果有一天消费降级了就上dam1算了
作者: mkmksa 时间: 2023-7-26 01:14
喜欢查成分是吧。见人下菜碟,君子所不齿,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作者: laoyooo 时间: 2023-7-26 01:34
不管怎么说, 把壳子做的大大的, 给人的直觉就是里面很多东西, 给人的感觉就是厂家为了提高音质,耗材很多,成本很高。
当顾客犹豫不决的时候, 大体积是提供了客户一个购买的内心理由和自我安慰。
如果厂家把壳子做的大大的,是为了这个理由,也是不道德的。
另外堆料不是音质的决定的因素。如果厂家没有调音技术,堆了一盒子黄金,也出不来好音质, 这真是靠底蕴。
如果这帖子的图是正确的。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这厂家是很搞笑的, 应该被广而告之。
作者: 量子少年-顶针 时间: 2023-7-26 02:35
那这么大的壳子意义何在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6 12:16
我觉得问题不在壳子吧,在定价高于预期。不过预期本来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没人去强调这个事的时候,你会觉得无所谓,有人提出来了,并且把预期提的很重要了,那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
但请想想,他们提出来的那个预期,真的是你自己本来的预期吗?他们觉得高出预期的点,真的是你自己认为不能这么做的点吗?或者说,改小一点,厂家还是卖这个价,那是不是被黑得更惨???
作者: 盐1945 时间: 2023-7-26 12:19
既然你这样说,不如换个问题,DAM1这套设计如果换到别的解码上,会不会更好?
作者: ice-blade 时间: 2023-7-26 12:49
享声自己做出的东西关别的解码什么事? 还是说你认为解码器有各家通用的设计?
或者说DAM1实际上就是用的某一个通用设计方案所以才会有“DAM1这套设计如果换到别的解码上,会不会更好?”的问题?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