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音乐如何听出优越感? [打印本页]

作者: pppcat    时间: 2023-12-24 11:41
标题: 音乐如何听出优越感?
话说布迪厄在85年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就讨论过听音乐带来优越感的议题,简单来说提出了文化资本(比如艺术品、学术艺术训练、艺术欣赏能力)的概念,然后从群体的角度上论证文化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或社会地位。当时欧洲的主导社会阶层欣赏所谓高雅艺术(合法品味,与中产阶级品味或者大众品味相对,比如平均律vs蓝色多瑙河)。

不过现在欣赏音乐的社会地位门槛和获得成本极低,我觉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去试图欣赏或者喜欢合法品味的音乐(与古籍、文玩、艺术训练不同),并不代表有更多的文化资本,只是个体偏好而已。

大胆的想法:如果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门槛和获得成本,比如“不用音响就不能听古典”,或者把高价设备当作不易获得的艺术品,然后通过互联网这个社交渠道,没准也能形成“合法品味”呢?


《区分》的引言节选
...
  对低级的、粗鄙的、庸俗的、腐化的、卑下的——一言以蔽之,自然的—快乐的否定,建构了文化的神圣空间(sphere),这一否定意味着确认某些人的优越性,这些人能够满足于永远将粗俗拒之门外的升华的、精致的、非功利的、无偿的、高贵的快感。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和文化消费总被预先安排好——且不论是否是有心和故意为之——要去实现让社会差异合法化的这种社会功能。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389202/?_i=3388677KTFq7q2
https://www.mit.edu/~allanmc/bourdieu1.pdf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3-12-24 15:48
黑胶是真接近艺术品,看那大封面就想买回去摆着,无关声音
作者: mjnapoleon    时间: 2023-12-24 16:17
针对楼主话题,谈谈个人看法:

想在音乐领域获得所谓的“优越感”确实不容易。

手上盘着文玩,心里自然是有优越感的,因为珍贵的文玩往往具有单一属性,不具备合法复制的可能性,所以一旦拥有也就拥有了无法超越的“优越感”。

而音乐则大大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将几百年前的旋律以合法的载体展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一点和书籍类似,所以当今世人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阅读到经典古籍和欣赏到中外名曲,是科技的发展,也是法律的完善带来的益处。

所以,在音乐领域,“合法”并不应该与“门槛”挂钩,提倡合法,但不应提倡提高门槛来增加欣赏音乐的“优越感”。

那么回到楼主的话题,音乐如何听出优越感?我觉得从音乐中体会到作词者作曲者想表达的情绪情感,给当下的自己带来生活的乐趣与力量,这就是最好的优越感了,比那些不爱听音乐的人不就优越了很多么。

题外话,所以我个人一直尊重国内那些以相对低售价让百姓享受hifi音乐的行业设备厂家,同时鄙视那些在价格上赶超国际头牌,实质并没有对“高品质音乐”在人类社会普及化做出真正贡献的那些行业经营者。
作者: pppcat    时间: 2023-12-24 16:46
sidewind 发表于 2023-12-24 15:48
黑胶是真接近艺术品,看那大封面就想买回去摆着,无关声音

哈哈,仪式感嘛,承载文化的物质实体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12-24 17:01
从历史的根上看,西方搞得这些复杂的艺术、礼仪的初衷是为了搞阶层隔离。
任何审美体系的建立,依靠的都是后天学习,能够留下来的某种程度上都符合一定的认知规律,所谓什么打开“新世界”,就是在一个体系内的,基于其规则和价值主张,完成了一次认知上的逻辑演绎,所以体系之内也许可以分高低,但体系之外的高地本质是在争话语权。
作者: pppcat    时间: 2023-12-24 17:20
mjnapoleon 发表于 2023-12-24 16:17
针对楼主话题,谈谈个人看法:

想在音乐领域获得所谓的“优越感”确实不容易。

是这样,欣赏音乐是有精神价值的

按《区分》这个框架,正规艺术训练或者音乐鉴赏能力都归于文化资本,因为家庭出身、经济状况、花在获取这个技能上的时间精力,可能都会与社会阶层相关,比如80年代国内搞摇滚的其实大院子弟居多。

所以我觉得如果过度在意“优越”而忽视音乐本身带来的精神价值,可能听音乐这种较为超脱的事情也会颇有压力


作者: pppcat    时间: 2023-12-24 17:56
zealote 发表于 2023-12-24 17:01
从历史的根上看,西方搞得这些复杂的艺术、礼仪的初衷是为了搞阶层隔离。
任何审美体系的建立,依靠的都是 ...

初衷不好说 每个阶层都会通过文化来进行话语权争夺,不过讨论这个可能走的有点远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作者假设了一种“小资”(petit bourgeois),即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和文化不安全感(实际社会地位和他们的愿望之间的差距),然后探讨了为啥会有展示形象的需求,如何和为什么试图文化偏好和品味来证明他们属于更高社会阶层……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3-12-24 18:50
快餐时代不存在楼主说的这种现象。
作者: lovepet    时间: 2023-12-24 18:51
爱只是是一种情绪?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3-12-24 18:58
pppcat 发表于 2023-12-24 17:56
初衷不好说 每个阶层都会通过文化来进行话语权争夺,不过讨论这个可能走的有点远了。

比较有意思的 ...

所谓小资,不过只不过西方文化,白人人种优等等文化现象的现实国情反映和所谓强盗文化扩张入侵,放在任何一个非主流欧美国家都是这么回事。
比如说亚里士多德,我估计可能都没这个人,还有所谓西方的历史遗产文物怎么就跟新的一样,相比之下,我国的文物出土就有历史感文化感和沧桑感。

不多说,怕被喷。哈哈!





作者: 音响小白    时间: 2023-12-24 19:00
坐拥百亿,用几千万的系统听小苹果,就有优越感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3-12-24 19:06
再举个例:marathon,我们从小学历史学到的是:一个信使官跑出来的,古希腊那么强大,打赢了波斯人入侵。堂堂大国,用一个人还是连战马都没用,双腿跑出来的?反观我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烽火台!就能传送战报!不比一个白人,所谓的高加索人种跑出来送战报要先进和真实可信么?
作者: mjnapoleon    时间: 2023-12-24 20:13
话又说回来,当今随身音乐不已经算是全民hifi了么?不要太垃圾的设备都不会出太次的声音。优越感已经变成了最廉价的设备价格攀比了,也许昂贵的设备里播放的却是盗版的音乐,无止境的攀比乐坏了不以技术革新为使命的hifi商家
作者: dennisgerrard    时间: 2023-12-24 20:28
老社会学家了
作者: 李有才    时间: 2023-12-24 20:49
加钱就行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3-12-24 21:02
mjnapoleon 发表于 2023-12-24 20:13
话又说回来,当今随身音乐不已经算是全民hifi了么?不要太垃圾的设备都不会出太次的声音。优越感已经变成了 ...

对喽。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3-12-24 21:05
李有才 发表于 2023-12-24 20:49
加钱就行

哈哈,大实话。

作者: D·H·H    时间: 2023-12-25 00:06
听音乐哪有什么优越感……
好的坏的音乐哪里都有,不分风格国家
作者: yjrrrrrr    时间: 2023-12-25 07:09
这个跟知识储备有关,最早古典音乐其实是宫廷音乐,老百姓吃饱饭才多少年,但进入最近的一百年,民智开启,门槛其实相对降低了
作者: 影子武者    时间: 2023-12-25 09:46
没有优越感,仅存的只有仪式感。
作者: pppcat    时间: 2023-12-25 18:28
shuang007 发表于 2023-12-24 18:50
快餐时代不存在楼主说的这种现象。

其实快餐时代也类似。

比如一个本该正在赚钱的年纪的中年人(脱产的学生比较特别)花钱花精力学习练习听演出拜访交流并在音乐鉴赏上小有成果,可能衣食无忧、有良好的信息渠道且勤奋,有好奇心和洞察力;此人大概率不会只满足于听蓝色多瑙河和魔笛。反过来,在一些前沿或者不那么大众演出现场,找到这样一个人概率可能更高一些。

但忙碌奔波的普罗大众只能“吃快餐”或者“周围只卖快餐”

作者: ying3she    时间: 2023-12-25 18:28
学习了
作者: pppcat    时间: 2023-12-25 18:35
李有才 发表于 2023-12-24 20:49
加钱就行

加钱只是第一步


作者: pppcat    时间: 2023-12-25 18:38
dennisgerrard 发表于 2023-12-24 20:28
老社会学家了

键 盘 社 会 学 家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3-12-25 18:59
pppcat 发表于 2023-12-25 18:28
其实快餐时代也类似。

比如一个本该正在赚钱的年纪的中年人(脱产的学生比较特别)花钱花精力学习练习 ...

不是比如哈,是事实就这么回事。兄台莫怪哈!

作者: zealote    时间: 2023-12-25 22:55
pppcat 发表于 2023-12-24 17:56
初衷不好说 每个阶层都会通过文化来进行话语权争夺,不过讨论这个可能走的有点远了。

比较有意思的 ...

不是文化,历史上大多数通过文化来争夺话语权的实质是归边,西方复杂艺术和礼仪是在贵族长期居于优势地位的情况下构筑资源分配的壁垒,所以他们玩的这些东西的目的不是扩大他们的群体,而是通过繁文缛节和高成本门槛让资源在阶层内部流通,今天我们再看这些艺术感叹其美感,其当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当"过滤器"和“高端酒会邀请函”。这个作者说的小资,应该是是从另一个群体的角度来说的,有邀请函的人不会在意邀请函,他们在意的是“交易”和“分配”。

作者: fishu    时间: 2023-12-26 10:13
听声音的录制和回放,搞不出碾压的级差~虽然这两个环节里设备/装置可以很高级、很烧钱……

以前贵族老爷们家里是养乐队、乐手的,不限于欧洲、亚洲,
也许这才是所谓“优越感”的由来吧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