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CD确实简单好声 [打印本页]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3-31 12:06
标题: CD确实简单好声




自从把网播系统出掉之后一直没安定下来,前阵子收了台老机器QV方便小巧先用着,然而直插电脑即使是HD650都总觉得躁、刺,HD800s和K812更别说完全是惊艳加刺耳并存尤其是HD800s基本听不下去的。


最近把之前一台老款山灵CD1.2搬来了,咸鱼不到两千块一台妥妥的入门机器,乾龙盛一百多块的同轴线连QV,声音一下子脱胎换骨,整体宽松、安定、饱满、扎实,过去的中频单薄中高频刺耳完全收敛,声场纵深居然都出来了。尤其是K812电脑USB时候声场是左右的、单薄的,换了CD之后居然一下子变成了球形的立体声场,这不应该是耳放才有的变化么。。


800s是我听过的最端正的表现,哪怕之前一万多块的网播也没有(虽然那个确实透明度更高),找不到什么明显缺点,可以一直安心听下去,一上午听了三四张碟,第一次认真把伏克塔瓦河听完,之前都是听到一半就觉得毛躁。


下一步安定好了,准备慢慢尝试下“正统”的CD机+耳放路线,网播还是太折腾了不搞了。








作者: RacingAK47    时间: 2024-3-31 12:15

作者: RRRAYYY    时间: 2024-3-31 12:32
羡慕
作者: ou85    时间: 2024-3-31 12:32
如果不想折腾,只想好好听音乐,CD 是现阶段最平衡最容易获得好声音的音源。
其他的音源肯定也可以有好的声音,只是困难级别不一样。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24-3-31 12:36
不过我听得歌,CD都没,现在只能用app了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4-3-31 12:40
音质评标 发表于 2024-3-31 12:36
不过我听得歌,CD都没,现在只能用app了

下载转换成WAV格式,刻录成CD,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能会被人说是脱裤子放屁,但我就是喜欢CD的声音。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24-3-31 12:46
shoutup 发表于 2024-3-31 12:40
下载转换成WAV格式,刻录成CD,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能会被人说是脱裤子放屁,但我就是喜欢CD的声音。{ ...

那样会引入更多的抖动,得不偿失。

作者: 驰星周    时间: 2024-3-31 13:21
shoutup 发表于 2024-3-31 12:40
下载转换成WAV格式,刻录成CD,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能会被人说是脱裤子放屁,但我就是喜欢CD的声音。{ ...

你这样还不如直接听文件,刻成cd只会劣化音质!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4-3-31 13:27
同款cd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3-31 13:51
shoutup 发表于 2024-3-31 12:40
下载转换成WAV格式,刻录成CD,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能会被人说是脱裤子放屁,但我就是喜欢CD的声音。{ ...

刻录没什么问题,因为没有原版才刻录,有原版肯定不会刻录。
作者: gusijia    时间: 2024-3-31 14:09
lz算烧明白了,我折腾了12年文件(还曾经跟朋友一起在所谓官网上购买了不少所谓的数字母带),2020年在朋友的劝说下开始玩cd,这之后发现那些文件(无损以,高规格以及dsd)在好版本原盘面前只是浮云,真正好听的还是好版本的原盘。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4-3-31 14:11
prodomo 发表于 2024-3-31 13:51
刻录没什么问题,因为没有原版才刻录,有原版肯定不会刻录。

对的,对于很喜欢的我还是会去买正版CD的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4-3-31 14:12
驰星周 发表于 2024-3-31 13:21
你这样还不如直接听文件,刻成cd只会劣化音质!

你说得对,源文件放电脑用耳机听

作者: TK421    时间: 2024-3-31 14:13
便携cd+压耳老垃圾都能轻松堆出规矩的球形声场和交响乐向前的扇形声场。。。
只能说电脑+解码的组合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3-31 14:20
以我多年的HIFI经验来说  这种基本就是三天新鲜  过几天听还是燥   把老磁带机搬出来 又安静了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3-31 15:41
发烧在路上广州 发表于 2024-3-31 13:00
下一步要折腾碟片了

断断续续折腾过几年了,接近一千张碟子,日常听的都有,还有不少盲盒碟子还没听过

作者: kmyxy    时间: 2024-3-31 15:46
年年都有迷途知返的好烧友 哈哈
作者: HK    时间: 2024-3-31 15:55
顶莱曼和650~~
作者: 执之    时间: 2024-3-31 15:56
cd和其他的文件格式,真的是两个听感。后者如果设备不够,疲软无力,要么刺平空。哪怕是入门cd加还不错的二房,都能安心听音乐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4-3-31 16:03
谷津的一体机一直都是重耳放,其余都聊胜于无,而且现在谷津的放大器走的透明路线,对前端自然有一定的要求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4-3-31 16:14
刚卖掉了手上的Technic和Luxman CD机,几百张CD准备继续闲置了。无他,我喜新厌旧,老CD再好都会听腻,流媒体听新歌太方便,而且音质也很好。
作者: 八云紫    时间: 2024-3-31 16:14
羡慕玩CD,pchifi就是换歌方便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3-31 16:27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4-3-31 16:14
刚卖掉了手上的Technic和Luxman CD机,几百张CD准备继续闲置了。无他,我喜新厌旧,老CD再好都会听腻,流媒 ...

Technics啥型号,我对那个带唱放的P1500一直比较感兴趣但是不大敢进黑胶坑


我是复古党,新唱片感兴趣的不多,无所谓的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3-31 16:52
其实cd复杂的地方是购买,存放,因为这两个问题二十年前停止购买实体唱片,包括cd和lp。
作者: fsquan168    时间: 2024-3-31 16:53
CD的声音比较鲜活,耐听,本地数字文件相比较会显得平板。当然这是两个在一起比较才会发觉差异
作者: liujian121    时间: 2024-3-31 17:13
CD好声,而且收藏CD也是一种乐趣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4-3-31 17:14
sidewind 发表于 2024-3-31 16:27
Technics啥型号,我对那个带唱放的P1500一直比较感兴趣但是不大敢进黑胶坑


...

Technics SL - G700m2


作者: doutiwen    时间: 2024-3-31 17:49
CD得是生活稳定富裕人群才能玩得起,像我们这种还得到处租房的人群来说,pc和数播才是比较现实的玩法。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4-3-31 17:54
边风兄不是用的R27-HE么?怎么改谷津了……
作者: harmoniker929    时间: 2024-3-31 18:03
“第一次把沃尔塔瓦河听完”
沃河总共才15min左右
以前得多不耐听啊
开始还以为你说的是我的祖国全曲呢
作者: WXY345    时间: 2024-3-31 18:19
doutiwen 发表于 2024-3-31 17:49
CD得是生活稳定富裕人群才能玩得起,像我们这种还得到处租房的人群来说,pc和数播才是比较现实的玩法。

从出好声的角度来说,cd才是真的便宜,可以买个cd落地架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3-31 18:28
harmoniker929 发表于 2024-3-31 18:03
“第一次把沃尔塔瓦河听完”
沃河总共才15min左右
以前得多不耐听啊

我对这曲子不大感兴趣,之前没听完过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3-31 18:29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4-3-31 17:54
边风兄不是用的R27-HE么?怎么改谷津了……

搬家的时候没地方放就出了,现在小体积谷津凑合着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3-31 18:30
doutiwen 发表于 2024-3-31 17:49
CD得是生活稳定富裕人群才能玩得起,像我们这种还得到处租房的人群来说,pc和数播才是比较现实的玩法。

我也是租房,经常搬家,但CD实在太香了,CD+小体积一体机比网播+大体积一体机明显更迷人

作者: toto60    时间: 2024-3-31 18:31
其实CD碟也不用太在意保存,我很多老碟已经发霉了,拿清水冲洗一下,用不掉屑的纸(比如:班布竹纤维纸)擦干净,就如新了。一般保存CD碟,我都是放在塑料储物箱里,再放上几包50g干燥剂。那些发霉的是因为听的太少,已经眼不见为净了,实在来了兴致再拿去冲洗干净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3-31 18:32
toto60 发表于 2024-3-31 18:31
其实CD碟也不用太在意保存,我很多老碟已经发霉了,拿清水冲洗一下,用不掉屑的纸(比如:班布竹纤维纸)擦 ...

只要没有机械破坏变形,其他的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我不敢碰黑胶的原因之一。。。

作者: wangchao601    时间: 2024-3-31 19:11
的确是这样的



作者: zheng_nick    时间: 2024-3-31 19:50
jackylzf 发表于 2024-3-31 14:20
以我多年的HIFI经验来说  这种基本就是三天新鲜  过几天听还是燥   把老磁带机搬出来 又安静了

明白人

作者: qpwu2011    时间: 2024-3-31 20:05
喜欢听CD确实是发烧之捷径
作者: Cai~    时间: 2024-3-31 20:25
CD机肯定更好,不然为什么广播站都用CD机,不用PC
作者: 周大壮壮    时间: 2024-3-31 21:12
shoutup 发表于 2024-3-31 12:40
下载转换成WAV格式,刻录成CD,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能会被人说是脱裤子放屁,但我就是喜欢CD的声音。{ ...

把下载的WAV刻录到cd就是真的cd了?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4-3-31 21:33
zikomo 发表于 2024-3-31 17:28
是啊,音乐广泛听才有意思。我喜欢李斯特,就把他全部钢琴曲都听一遍,这曲库量近百张cd,而且大部分碟不 ...

握爪
作者: jackhu0618    时间: 2024-3-31 21:42
一张CD都没有,无数次想投入CD机怀抱,看着CD三位数的价格,一次又一次的拔草了。
作者: 风卷残云    时间: 2024-3-31 22:16
jackhu0618 发表于 2024-3-31 21:42
一张CD都没有,无数次想投入CD机怀抱,看着CD三位数的价格,一次又一次的拔草了。

特别喜欢的收一些实体碟
作者: jackhu0618    时间: 2024-3-31 22:24
风卷残云 发表于 2024-3-31 22:16
特别喜欢的收一些实体碟

怕刹不住车,正儿八经得有个一百张碟吧,不算CD机一两万就薅进去了,平时买个几千的器材都抠抠搜搜的。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4-3-31 22:34
sidewind 发表于 2024-3-31 18:29
搬家的时候没地方放就出了,现在小体积谷津凑合着

差不多,我系统也没了,现在正灾后重建中

作者: doutiwen    时间: 2024-3-31 23:59
sidewind 发表于 2024-3-31 18:30
我也是租房,经常搬家,但CD实在太香了,CD+小体积一体机比网播+大体积一体机明显更迷人

CD数量多后搬起来太麻烦了,而且现在好多碟不好买,尤其是非古典爵士类的

作者: doutiwen    时间: 2024-4-1 00:02
WXY345 发表于 2024-3-31 18:19
从出好声的角度来说,cd才是真的便宜,可以买个cd落地架

比起一个硬盘全带走来说,还是太麻烦了,尤其是后期碟片越来越多,可能得几个架子才行了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4-4-1 07:55
周大壮壮 发表于 2024-3-31 21:12
把下载的WAV刻录到cd就是真的cd了?

难道我用的是假CD?穷玩,没有你那么多讲究,所以我在这个论坛都是很膜拜各位壕友的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1 09:23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4-4-1 09:30 编辑
jackhu0618 发表于 2024-3-31 21:42
一张CD都没有,无数次想投入CD机怀抱,看着CD三位数的价格,一次又一次的拔草了。

二手的日版、欧版古典碟子,二三十到四五十普遍有很多不错的了,而且感觉比现在的CD做工要更扎实,声音也更偏模拟向,连盒子都普遍更厚

日版的那种古典套装(做工很好不是廉价版纸盒包子)七八十到一百张CD一般也就一千多块钱一套

我之前淘过两套东芝EMI和索尼CBS,2500块钱186张CD,摆那里看着都赏心悦目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6936


说起来也有意思,我其实是为了玩随身听折腾了一批CD碟,最后CD随身听几乎全出掉了,碟子反而成了主力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1 09:35
CD只要不去盲目追求名气大的特定版本,其实价格并不高


贝五最喜欢的版本之一:肯佩慕尼黑爱乐,咸鱼上120块买的西德满银圈,是我买过的最贵的单张CD了





作者: 二师兄    时间: 2024-4-1 09:38
wangchao601 发表于 2024-3-31 19:11
的确是这样的

cyrus好评,声音咋样,会不会划碟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1 09:38
同样一套肯佩慕尼黑爱乐的日版全集,淘宝、咸鱼零散收单张凑齐的,平均一张20~35,五张花了一百多块






作者: flowly    时间: 2024-4-1 09:39
最近翻出cd包 还有一百多cd,就买了个山灵cd机,在班上无聊听听, 配上十几年前的平头耳塞,这瞬间舒服了,温暖 舒适 不刺 都那么和谐,如沐春风啊哈哈 三十年前的感觉
作者: flowly    时间: 2024-4-1 09:39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1 09:40
flowly 发表于 2024-4-1 09:39
最近翻出cd包 还有一百多cd,就买了个山灵cd机,在班上无聊听听, 配上十几年前的平头耳塞,这瞬间舒服了, ...

我就是这么从机器到碟子再到机器最后折腾了快一千张CD,然后主力转移到台式CD系统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1 10:00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4-4-1 10:02 编辑

当初还买过不少音乐爱好者杂志,书不知道哪里去了,送的CD一直保留着

二十块的正版CD送一本杂志,还要啥自行车





作者: xsox    时间: 2024-4-1 10:40
还好我听ACG的,CD碟唾手可得,另外用好的设备刻录CD并没有那么不堪,当然追求极致的除外了。
作者: t26f    时间: 2024-4-1 12:29
sidewind 发表于 2024-4-1 09:38
同样一套肯佩慕尼黑爱乐的日版全集,淘宝、咸鱼零散收单张凑齐的,平均一张20~35,五张花了一百多块

好好玩CD的人是不会说出什么CD一张就得三位数这种昏话的!

作者: eric2311    时间: 2024-4-1 15:30
倒不关cd的事,关电脑声卡的事,我qm接ipad,812一样好听。cd方案很反时代,音质本来也比不上高码率
作者: ly8179    时间: 2024-4-1 15:42
CD套碟
作者: harmoniker929    时间: 2024-4-1 15:43
sidewind 发表于 2024-3-31 18:28
我对这曲子不大感兴趣,之前没听完过

我记得之前在古典版的一些资源好像还是边风兄上传的

作者: bismark    时间: 2024-4-1 16:00
超CD格式的用碟机也不错,当然不止SACD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1 16:25
肯佩这么贵?他在BC的录音很便宜。

小鬼子的二手碟价格普遍低,除了几张罕见烧盘或独占历史录音。

现在二手碟市两极分化的非常厉害,大尖的价格炒到脱离群众。另一方面绝大部分普通唱片接近半卖半送的状态。尤其是BC和NAXOS的唱片,经常碰到1-20一张全新未拆,演录都很不错。

没事多挑挑。
作者: bonobolton    时间: 2024-4-1 16:30
toto60 发表于 2024-3-31 18:31
其实CD碟也不用太在意保存,我很多老碟已经发霉了,拿清水冲洗一下,用不掉屑的纸(比如:班布竹纤维纸)擦 ...

确实,我玩了这么久CD,还未遇见因为保存不当而不能播放的碟片,而且我们福建这里湿度很大,碟片经常长霉斑。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1 17:15
bonobolton 发表于 2024-4-1 16:30
确实,我玩了这么久CD,还未遇见因为保存不当而不能播放的碟片,而且我们福建这里湿度很大,碟片经常长霉 ...

有。透光,掉银,氧化,影响播放,都遇到过。应该是以前某些压片工艺造成的,经过3-40年形成不可逆转的老化,英压氧化遇到的最多。半银时代之后就没遇到什么问题。

发霉根本不算个事儿,洗洗就完了。

作者: jackhu0618    时间: 2024-4-1 21:29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4-1 08:15
applemusic每个月才十几块,买个二手appletv3盒子airplay投送光纤输出到解码器,由于是正规母带来源,多 ...

真是巧了,正好闲置一个appletv3,以前用来投屏的,没想到用来投音乐。

作者: jackhu0618    时间: 2024-4-1 21:31
sidewind 发表于 2024-4-1 09:23
二手的日版、欧版古典碟子,二三十到四五十普遍有很多不错的了,而且感觉比现在的CD做工要更扎实,声音也 ...

哦二手价还不错。我之前就浏览了几个唱片行,似乎很少见百元内的碟。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1 22:09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4-1 18:13
年前收拾东西找到几张20年前的CD和dvd,从cd盒子往外拿,盘片稍微受力变形就碎成了几片。CD唱片的材质是P ...

又胡说八道还编的有鼻子有眼。

作者: toto60    时间: 2024-4-1 22:14
不知道kempe那套贝交全集为啥那么值钱,我上次搞了一套emi西德sonopress的大盒装,要700多,听起来并没觉得很好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4-4-1 23:52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4-1 18:13
年前收拾东西找到几张20年前的CD和dvd,从cd盒子往外拿,盘片稍微受力变形就碎成了几片。CD唱片的材质是P ...

我至少可以拿出来超过四十年的CD碟片几十张,三十年的碟片几百张二十几年的碟片几千张来证明您这纯粹在混淆黑白吗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2 00:13
本帖最后由 清风扬 于 2024-4-2 00:14 编辑

还真有人花大价钱收肯佩老版贝交。他本是德累斯顿-莱比锡这条线上,这条线上的指挥玩德奥个个稳如老狗,可也顶不住这条线上出的人多,录音也多,竞争大,价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录音特别出众。这条线划到东德去了,整体上的录音没有西德、欧美那么发烧。肯佩跑到西德去了,估计他的录音水平比东边的同行要强。
作者: 兰迪乌斯2    时间: 2024-4-2 08:46
音源本就对声场影响很大
作者: 伊凡塞斯    时间: 2024-4-2 10:20
驰星周 发表于 2024-3-31 13:21
你这样还不如直接听文件,刻成cd只会劣化音质!

不知道你试过没有,我这刻录成CD的声音,不是直接听文件能比的,刻录的声音好太多了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4-4-2 16:57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4-2 15:45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塑料老化变脆的情况,cd唱片当然也不例外,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信不信由你。

日本在19 ...

服了你了1980年CD碟片还没诞生,麻烦引用时严谨一点注明出处。
不过不重要了已经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2 18:05
bass0411 发表于 2024-4-2 16:57
服了你了1980年CD碟片还没诞生,麻烦引用时严谨一点注明出处。
不过不重要了已经

这个 ID可能是类似CHATGPT的机器人程序,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在网上找些资源胡乱拼凑,不要较真。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4-4-2 21:13
清风扬 发表于 2024-4-2 18:05
这个 ID可能是类似CHATGPT的机器人程序,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在网上找些资源胡乱拼凑,不要较真。

他赢了

作者: y524115238    时间: 2024-4-2 22:57
我掏了不少90年左右的无码日版cd,算下来35年左右了。质量稳得很。
作者: bismark    时间: 2024-4-2 23:55
一贯黑cd 吹超cd 结果碰到我这种真的玩超cd的 就露馅了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4-4-3 04:29
sidewind 发表于 2024-3-31 18:32
只要没有机械破坏变形,其他的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我不敢碰黑胶的原因之一。。。

边风兄这大可不必担心,黑胶不是那么容易坏的,我买了很多六七十年代的黑胶唱片,好听得很,没什么问题的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4-4-3 08:32
CD要是真能坏的话,再买过就好了,CD专辑都是重复的,新的不断出来,没了三星带花,买4星带花就好了,没了四星带花,买年度获奖专辑
作者: yuan691836511    时间: 2024-4-3 09:59
最近小弟也想网播转CD,但是奈何不知道正版CD在哪买,想请教下各位。
作者: gusijia    时间: 2024-4-3 10:05
本帖最后由 gusijia 于 2024-4-3 10:11 编辑
bass0411 发表于 2024-4-2 16:57
服了你了1980年CD碟片还没诞生,麻烦引用时严谨一点注明出处。
不过不重要了已经

你可不知道,这位越山向海可是能自己用网上下载的所谓母带以及sacd镜像刻录出sacd或dvda比各种原盘音质好的高手大神,经常在论坛里给别人讲课,所以cd虽然是82年开始推出的(西德开始压盘),但他这种高手大神就是能听过80年的cd盘!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4-4-3 10:32
gusijia 发表于 2024-4-3 10:05
你可不知道,这位越山向海可是能自己用网上下载的所谓母带以及sacd镜像刻录出sacd或dvda比各种原盘音质好 ...

他赢了的,厉害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3 12:49
既然某个ID求打脸。满足要求。

CD作为新生技术,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披露相关信息,索尼、飞利浦都在研究这个东西。上图的79年演示,只是原型机,根本不是后来标准化之后的上市产品。因为第一次标准化是80年之后的事。这个标准随后多次修订。有了标准之后,再进行生产,就是82年的事了,这些都是公开信息。

如果这个ID能够听到80年代的CD,意味着他听的是原型机,这个设备和后来标准化的东西不通用,那么这个ID,必然是CD行业的创市大神,或者大神的子女,家里才能有这些东西。

你们算算这个概率有多大?

就算碰到这种几乎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那么这位大神/大神子女,必然知道CD片基材料的确可归为塑料一类,但它绝对不是普通的塑料,而是一种结构稳定的专用材料。存放几十年后,塑料CD盒可能老化变脆,但CD片基照样稳定。从未听说过CD片基在正常存放条件下变脆的事例,上面多名网友都用实例打脸。

因此,这个ID其实就是一种类似CHAT的程序,先预定一个结论,然后再网上自动搜索可能支持这个结论的资料直接COPY下来。

正常人永远争不过CHAT程序,因为它没有一个正常三观的内核。
作者: youlf    时间: 2024-4-3 17:20
本帖最后由 youlf 于 2024-4-3 17:24 编辑

94年买过不少盗版CD,前些日子翻出来,还是可以正常播放,声音也没有变化。
那些保存不好的,可能跟湿度,阳光直晒有关系。
另外,CD发出的声音真的比那些高格的数字文件好,不燥。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01
xsox 发表于 2024-4-1 10:40
还好我听ACG的,CD碟唾手可得,另外用好的设备刻录CD并没有那么不堪,当然追求极致的除外了。

是的,CD认真刻录,至少在HD650这个级别的器材上可以忽略区别,甚至HD800s都不明显,而且不足也就是密度低点清晰度低些并不会难听。。。。相比之下PC系统的冷硬经常让人难以容忍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03
eric2311 发表于 2024-4-1 15:30
倒不关cd的事,关电脑声卡的事,我qm接ipad,812一样好听。cd方案很反时代,音质本来也比不上高码率

可能容忍度不一样吧,我用QV接PC、IPAD推K812、HD800基本听不下去

如果用CD做转盘,HD800s已经挺好听但没什么明显特点,K812则是美艳和不足共存,中高频依然偏脆偏亮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04
harmoniker929 发表于 2024-4-1 15:43
我记得之前在古典版的一些资源好像还是边风兄上传的

嗯传过一些资源,尤其是港乐《指环》是我自己买碟抓的,目前网上好像没见到其他人上传过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05
清风扬 发表于 2024-4-1 16:25
肯佩这么贵?他在BC的录音很便宜。

小鬼子的二手碟价格普遍低,除了几张罕见烧盘或独占历史录音。

120的那张是西德满银圈似乎还是首版,成色又非常好就拿下了

日版的全套也就一百多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10
toto60 发表于 2024-4-1 22:14
不知道kempe那套贝交全集为啥那么值钱,我上次搞了一套emi西德sonopress的大盒装,要700多,听起来并没觉得 ...

贝5、7立体声时代我几乎听肯佩、克伦佩勒了,小克的演绎其实都局限很大,更别说其他

其他的3、4、8表现都非常不错,6我不大听


贝9没办法,肯佩略逊火候但也还行,卡拉扬中规中矩,立体声里听来听去克伦佩勒还可以,但精品几乎都是单声道了


说实在的,如果只选一套贝交长期听,我个人会选肯佩,其次克伦佩勒,立体声时代听来听去感觉也就这样了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13
bismark 发表于 2024-4-2 23:55
一贯黑cd 吹超cd 结果碰到我这种真的玩超cd的 就露馅了

准确说,他吹的是刻录超CD

反正我遇见他回我帖子就脑仁疼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14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4-4-3 04:29
边风兄这大可不必担心,黑胶不是那么容易坏的,我买了很多六七十年代的黑胶唱片,好听得很,没什么问题的 ...

多谢猫兄

黑胶历史久存量大,等我CD稳住了估计会慢慢涉猎,不急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3 22:16
yuan691836511 发表于 2024-4-3 09:59
最近小弟也想网播转CD,但是奈何不知道正版CD在哪买,想请教下各位。

一般是各种网络音像店,全新、二手都有卖,有些店专做二手选择面非常广

纯二手的话闲鱼也有不少资源,尤其是日系套装,便宜量足,入门时候买来玩玩看看也挺有意思,但不宜深入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3 23:08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4-4-3 14:41
1979年飞利浦发布世界第一张cd唱片,1980年飞利浦和索尼价格协商统一了cd唱片的尺寸和容量大小,之后按红 ...

第一,1980年的时候,还没有标准化生产的CD上市。

第二,CD-R技术是80年代末出现,90年代才普及。CDR是用染料烧录,唱片公司正式发行采用的是压片技术,两者不是一个东西。拿CDR来证明商业唱片本就十分可笑。

MD,我跟一个CHAT程序废个什么话。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4-4-3 23:36
谈到CDR,这就不得不提官方刻录。历史录音领域的官方刻录越来越常见,因为发行量太少,达不到压片的基数。做张母盘,总得压个一、两千张吧,如果只压几百张,成本过大,结果就玩小心思,官方刻录,但售价不变。

全球只发行几百套的唱片不是少数,我手里就有。而且据说这类限量唱片,亚洲市场吃掉很大一部分。欧美人没有亚洲人这么讲究版本。

但是一旦变成官方刻录,消费群立即炸锅。发烧友普遍不认同刻录盘,官方都不认,何况私人的。当然这个比较是刻录与压片之间的比较,不是刻录碟与PC端之间的比较。PC端不是一个标准的比较对象。例如,华硕大板或标准板型的板载FX1220芯片,两排音频电容隔离走线的设计,PO口直出的效果就非常强悍了。如果是窄小的丐中丐板型,板载声卡听个响,走USB线叠叠乐,结果被一张刻录盘CD机播放打败了,这是有可能了。
作者: shagroth666    时间: 2024-4-4 08:28
流媒体就是主流 你不可能什么碟片都买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4-4 09:53
shagroth666 发表于 2024-4-4 08:28
流媒体就是主流 你不可能什么碟片都买

我也不是什么碟片都听啊,只要覆盖我的听音范围就够了


何况我又不是不用本地播放,只是不再以那个为主了

作者: gusijia    时间: 2024-4-4 10:25
清风扬 发表于 2024-4-3 23:08
第一,1980年的时候,还没有标准化生产的CD上市。

第二,CD-R技术是80年代末出现,90年代才普及。CDR是用 ...

不必介意,因为中国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大量的砖家和叫兽!

作者: toto60    时间: 2024-4-4 11:19
sidewind 发表于 2024-4-3 22:10
贝5、7立体声时代我几乎听肯佩、克伦佩勒了,小克的演绎其实都局限很大,更别说其他

其他的3、4、8表 ...

鉴赏水平不错,我现在是不太在意版本了,谁的听着舒服就听谁的,最喜欢瓦尔特蓝色盒子的cbs那套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