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聊一聊关于“齿音”的话题 [打印本页]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7-16 12:20
标题: 聊一聊关于“齿音”的话题
聊一聊关于“齿音”的话题

为什么会关注“齿音”
今天开半年工作总结会,有一位女同事一开声,那“齿音”真有余音缭绕啊,三句话有两句话带有强烈的“齿音”。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发烧友对音响设备特别关注的一项“指标”——“齿音”。(被你们发现了,我开会时注意力不集中)

对“齿音”的理解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录音设备的问题,导致有些歌曲“齿音”严重。今天让我意识到,“齿音”是现实存在的,人说话、歌唱的时候自然带有“齿音”,只是每个人的“齿音”严重程度不同,女声音调更高,“齿音”也就相对更明显一些。

如何消除“齿音”
想要消除“齿音”,最佳时机是在混音或是说在处理录音的时候。将人声音轨中“齿音”所对应的频率响度拉低,以消除或减轻“齿音”。想要听齿音严重的歌曲,推荐张学友和汤宝如的对唱《相思风雨中》,那可是“齿音”满天飘啊!估计那时的香港歌坛太火爆了,混音师没时间精雕细琢来进行唱片制作。

回放系统如何消除“齿音”
这个话题坛子里的老烧们更有发言权。从器材搭配、换线、电处到磨机各种方法都有,我一个初烧,就不班门弄斧了。
但是一直有个疑问,不管那种方式在回放系统中消除“齿音”,无非是将“齿音”所在的频段的响度压低。但是民用回放系统(烧友用的绝大多数HiFi系统)并不具备将音频信息分轨处理的能力(至少分成音乐轨和人声轨),那么在对“齿音”频段做处理的同时必然对音乐中的这个频段的信息做了处理。也就是说整个系统中的数播、解码、前级、后级、耳机怎么知道同样频段中这个就是“齿音”,那个就是音乐的一部分,“齿音”就要处理,音乐就放它过去?所以,对“齿音”的处理会影响到整个音乐。

没有“齿音”还是HiFi(高保真)吗?
不论是现实中“齿音”的存在,还是处理“齿音”导致整个音乐的“失真”,保留“齿音”反倒是体现了系统的保真度。
齿音非常烦人,能将齿音消除确实能提升音乐的欣赏性,从个人喜好方面用各种方式来消减“齿音”无可厚非。但是,认为能够消除“齿音”的系统就高级甚至是高保真,就值得商榷了,拿这样一套系统来听小提琴是什么感觉?

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喜欢就好。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4-7-16 13:42
齿音应该叫气音才对,自己就能模仿感受一下。气音被还原成刺激性的齿音,是系统存在问题的表现。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7-16 13:51
蓝色号角 发表于 2024-7-16 13:42
齿音应该叫气音才对,自己就能模仿感受一下。气音被还原成刺激性的齿音,是系统存在问题的表现。

不管叫做什么,我今天可是在现场听到了清晰响亮的“气音”,和从音响回放出来的“齿音”相似度很高。

作者: haxang    时间: 2024-7-16 14:23
NO,高级器材齿音自然,听小提琴一样自然。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4-7-16 14:25
ejack 发表于 2024-7-16 13:51
不管叫做什么,我今天可是在现场听到了清晰响亮的“气音”,和从音响回放出来的“齿音”相似度很高。

会场扩音系统存在同样的问题,现实中是不存在刺激性齿音的

作者: chinaradio    时间: 2024-7-16 14:31
刨去有些器材的问题,还有就是某些歌手发音的问题,唱片的齿音大都是录音师为了照顾占销量90%以上的普通人设备不够好,还原度不够高而增大激励造成的,
作者: xgl    时间: 2024-7-16 15:30
蔡琴唱的偶然齿音非常刺耳,不知是不是我的系统拉胯,各位烧友可以试试。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7-16 15:39
chinaradio 发表于 2024-7-16 14:31
刨去有些器材的问题,还有就是某些歌手发音的问题,唱片的齿音大都是录音师为了照顾占销量90%以上的普通人 ...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录音师会将歌手换气的声音给抹掉,让歌曲听起来更顺滑。我想在混音阶段将齿音去掉不难吧。

作者: dubai    时间: 2024-7-16 16:07
首先,你俩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她是否也有齿音?
我想,是不存在的。
齿音应该是在通过电声设备后才存在的。所以录音,扩声中都会存在。
国外录音普遍比国内录音要好很多。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7-16 16:12
dubai 发表于 2024-7-16 16:07
首先,你俩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她是否也有齿音?
我想,是不存在的。
齿音应该是在通过电声设备后才存在的。所 ...

同一个会议室,面对面,没有用扩音器,自然人声,亲耳所闻。

这也是我疑惑的,我以前一直以为齿音是录音或设备导致,没想到现实中就存在。

作者: 阿灰灰    时间: 2024-7-16 16:42
从录音的角度来说,麦克风和耳机一样,各有各的频响特性。至于话放,性能、功能参差不齐——诸如SPL现在的旗舰话放,自带齿音消除功能,所以变量就更大了。

然后是后期,影响也很大,因为很多情况下都要做“高音激励”,至于齿音是否突出,就看每个操作者的理念和技术了。

最后到了听众这边,姑且排除DAC的因素,放大器、末端输出设备对不同频段的影响也非常大。

所以,即使单独说“齿音”,那也是影响变量很多的,没法就单一环节去下定论。至于针对一个牛角尖而去笼统地下定义保真不保真我觉得更加没有意义了。因为如上所述,“声音”的变量实在太多了,按我个人玩录音的理念,“保真”是个伪概念,听上去“保真”才是目的。不如从“你听真人唱歌能否听到齿音”这个角度去思考“保真”的问题,或许更有实际意义。
作者: chinaradio    时间: 2024-7-16 16:42
ejack 发表于 2024-7-16 15:39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录音师会将歌手换气的声音给抹掉,让歌曲听起来更顺滑。我想在混音阶段将齿音去 ...

换气声一般是在两句歌词发声之间的,抹掉好操作,数字化后两段音频间用空白代替就行,或者录音母带这里粘贴一小段空白带。齿音是混在歌声里,发声都在一起,没法弄啊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7-16 17:42
齿音的能量集中在3~8kHz之间,是大量的气流摩擦音。这个和小提琴、吉他的泛音都是差不多的频段。
如果能把这些乐器的泛音表现的真实,发甜,那齿音也一定能表现的自然,不刺耳。
可惜大部分还原系统表现出来的齿音,都是刺耳的,不耐听的,说明最终的高频失真比较大。
你可以想办法减弱高频能量,降低这样的刺耳感,但是甜美感和信息量也一定会明显减少。
很多便携播放器,低端耳机也都是走的这个路子。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7-16 17:46
本帖最后由 林zw502 于 2024-7-16 17:47 编辑

比如当年的大法SA5000,高频能延展到110kHz,中高频的表现近乎完美。但是大多数石系统推出来的声音,都是刺耳的听不下去,只好用胆机来驯服它。
直到后来我找到了合适的石机设备,才真正让它可以变成我的日常听音标配。即使听日系ACG超多的女生齿音,也不会明显觉得刺耳,反而是听起来很爽的效果。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7-16 17:54
dubai 发表于 2024-7-16 16:07
首先,你俩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她是否也有齿音?
我想,是不存在的。
齿音应该是在通过电声设备后才存在的。所 ...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发现还是有不同的。齿音频段高,面对面唱歌也是拉开了一定距离的,传到你耳朵里的齿音也是衰减了,刺激度肯定降低。但是录音时,歌手的嘴巴是紧贴着拾音器的,齿音几乎不会有衰减。 也许应该试试歌手贴在你耳边唱歌的情形来对比齿音。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7-16 17:58
蓝色号角 发表于 2024-7-16 14:25
会场扩音系统存在同样的问题,现实中是不存在刺激性齿音的

现实世界的人声未必就不会刺激,很大可能是现实世界你几乎不会耳朵贴着歌手的嘴巴来聆听对方唱歌,但是录音时拾音器是距离很近贴着人嘴的。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7-16 18:14
器材不好听齿音会头疼。
作者: 醋酸钠    时间: 2024-7-16 18:24
难听的不是齿音,而是被齿音喧宾夺主的调音风格,点名ie40p,非低频滤网的n5005,shp9500,新版R10D,女声听不了一点,全是嗤嗤嗤!
作者: 醋酸钠    时间: 2024-7-16 18:26
而且这些齿音爆炸的耳机通常高频和器乐表现非常优秀。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7-16 20:06
wryiadgj 发表于 2024-7-16 17:58
现实世界的人声未必就不会刺激,很大可能是现实世界你几乎不会耳朵贴着歌手的嘴巴来聆听对方唱歌,但是录 ...

好像蛮有道理的!
作者: 异鳞    时间: 2024-7-16 23:06
我的观点是,音源质量而器材解析太好会触发齿音。还有一个影响权重比较大的地方是解码。
作者: cdp0080    时间: 2024-7-17 00:32
以前设备不好请听猜不透,那齿音真是听不下去。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7-17 02:01
其实录音设备和扩音设备的问题,现实中讲话距离远,不会听到齿音,但录音和扩音设备里嘴巴很近,这才产生了,即使是现场live一样会有齿音,因此齿音也是音乐的一部分,除非你现场听不用麦清唱的
作者: aishangniu    时间: 2024-7-17 21:08
美女的齿音好听,不是美女的就不好听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4-7-17 21:11
齿音还好
但口水声真受不了
作者: zengfanxiang    时间: 2024-7-17 21:47
特别喜欢听齿音咋办
作者: wd3010    时间: 2024-7-18 08:08
好像一直能够接收齿音的存在,也不觉得刺耳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7-18 08:44
有没有齿音,在录音、混音时已经决定了。后期在削弱齿音的同时,必然会对同频段的音乐有所影响。如果是清唱或是人声为主且突出的歌曲,这种对音乐的影响可能非常小。如果你既想听小提琴独奏时的高亢嘹亮,又想在听歌曲时消除齿音,一套系统兼顾可能就没有办法了。
作者: kaige1957    时间: 2024-7-18 13:44
本帖最后由 kaige1957 于 2024-7-18 13:52 编辑

我不接受所谓齿音,而且我发现欧美音响器材大都没有这种齿音,当然主要是指耳机、喇叭、播放器等。一般来讲,人声辨别齿音是看发音声母是Z、C、S、J、Q、X等就能明显听出来。音响效果表现为尖、硬、瘦、刺、焦、柴、凉、燥、干、冷、碎、渣、窄、脆、生、薄。也许这种音响效果就是一般指日系声?或者是什么数码声等不好的音响效果?还是什么有素质?有人喜欢齿音,这是个性,不应该反对。本来音响这玩意就是个性化的玩意,但个性化多了集中起来就是共性,当然共性就是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那就是好的。应该确认没有喇叭的现场演奏不会有齿音。反正人耳有差别,我是喜欢厚重柔和耐听的声音。以上是个人观点未必正确,只是自恋。

作者: lsd中毒    时间: 2024-7-19 10:44
本帖最后由 lsd中毒 于 2024-7-19 11:22 编辑
蓝色号角 发表于 2024-7-16 14:25
会场扩音系统存在同样的问题,现实中是不存在刺激性齿音的

现实中不扩声的人声没有那么高的分贝,人声自然发声要洪亮主要是靠元音而不是辅音,比如“擦”音,大声说擦和小声说擦,“c”音的响度差异显著的不如“a”音的响度差异。但是扩声的情况下就是所有发音被一视同仁地扩大,所以才会让一些录音齿印问题显著,尤其是一些流行歌曲歌手录制的声音不大而是靠贴近话筒和后期增益来放大人声,搞得和asmr似的。


作者: airfancy    时间: 2024-7-19 12:24
我有个十多年前买的DT880 600欧,一开始舍不得买好耳放齿音很明显,后来咬牙买了个二手A1 齿音马上没那么明显了 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推好
作者: espnnet    时间: 2024-7-22 15:14
完全u不懂什么叫齿音
作者: dellmen2006    时间: 2024-7-22 15:26
airfancy 发表于 2024-7-19 12:24
我有个十多年前买的DT880 600欧,一开始舍不得买好耳放齿音很明显,后来咬牙买了个二手A1 齿音马上没那么明 ...

是的,原理是绝大部分耳机对三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低频尤其难推的,所以一般使用情况是把声音调大,听到的低频会好点,但是由于高频的声音过大,导致齿音明显。如果使用低频推力足够的耳放,那么这种情况会减少。

作者: 神秘的鱼    时间: 2025-1-4 11:37
其实《相思风雨中》的齿音还不算最夸张的,在突出齿音这个调音的“风格”中比较克制的了。真正的齿音爆炸,还得是日本acg,《fortuan on the sixteenth night》
作者: 神秘的鱼    时间: 2025-1-4 11:40
林zw502 发表于 2024-7-16 17:42
齿音的能量集中在3~8kHz之间,是大量的气流摩擦音。这个和小提琴、吉他的泛音都是差不多的频段。
如果能把 ...

如果你觉得靠播放段得系统升级就能让齿音变得好听,那你实在是高估制作人员的水平和取舍了。齿音爆炸,还得是日本acg,《fortuan on the sixteenth night》。你用最高级得器材试试,看看能不能搞出来你所谓“好听的齿音”

作者: jagatara    时间: 2025-1-4 15:03
器材搭配好了就基本没有回放中的齿音问题。
至于录音中已经有的“录爆”了的削波失真引起的齿音,这个虽然理论上无解,但是合理猜想一下:
唱片公司会放任一张充斥大量齿音的唱片面市?制作人音乐人都是聋的听力受损者?不合理,完全不合理。
合理的推测是这些齿音(破音)能被听到但并不影响声音整体的顺耳程度。

所以我觉得至少要把器材搭配到齿音听起来和谐顺耳才行,同时不是靠EQ或者周边压暗高频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方式。

怎么做?我说两个要素,一是密度,一是延伸。
按我的理解,很多所谓齿音,本质其实是“糊”的表现,是解析力不足声能量淤积造成。所以提高分析力并让能量化开是关键。
密度高才有真正的解析力,才能让“齿音”化开成为细节。
延伸好才能充分释放声能量,让细节不再具有“侵略性”。

至于具体实践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在线材和避振上下点功夫,说白了就是补齐短板。
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只重视线材不重视避振,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越高越糟。
然后就大骂某某线智商税或者得出结论什么银线镀银线都不能用之类的偏激观点。
正确操作是要两手抓,线材和避震要互相配合的。
而且,并不是说就得什么万元线起步,或者国产钉垫不入流之类。
器材之道,贵乎平衡。等你搭配到一定境界了,齿音什么的都是浮云。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