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关于模拟味还是啥数码声,我想起原来一个故事,或许感受…………………………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00:37
标题: 关于模拟味还是啥数码声,我想起原来一个故事,或许感受…………………………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24-7-23 00:58 编辑

好些年前,未成家,也无加班,周末还是周末,两天齐齐的。
我一好友,特好的朋友,富哥一个,年纪轻轻开着他的奔驰E带着我城市周围闲逛,古镇,登山,或是野炊,几人出行很愉快。
同时大家同为音乐爱好者,但不是器材爱好者,折腾耳机这些玩意只是我得爱好,别人无兴趣也就不提这些,说多得显得我装B。
在车上路程中一项乐趣便是在他的车上收音机瞎特么调,找歌听,收音机放出好听的歌,便记下歌名,手机音乐软件记录下来,收集好听歌曲,成为路上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但是出现一个问题,往往收音机里放出来的要好听很多。这是我和他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往往收音机里放出什么歌曲,便用音乐软件找着,再用车上蓝牙,或者插线再来一遍,觉得差点意思,声音倒是干净很多,清楚一些,鼓是鼓,琴是琴,但是缺少些什么,让人没有兴致继续听下去,切回收音机继续找歌。
后面回想起来,或许收音机里放出来,就是所谓的模拟味吧。
说到这里,其实最大的感觉就是声音的鲜活程度,模拟味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鲜活,还有流畅,声音浑然一体,没有那么清楚,没有鼓是鼓,琴是琴,所有声音混成一体,声音缠绕一体。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所谓三频,所谓声场等等来解释模拟味这事,说不清楚。
你用这些所谓的HIFI词语,这些概念把他拆了,把他分开分析,好像 也就那么回事。说起来素质可能及其平庸,普通,但是这声音到了耳朵之后的鲜活度,流畅度,就是能让你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
还有一故事,原来公司一同事,在我印象下买了535,他每周末都得两个小时动车回家,一日借我888动车听,我888扔在公司,午休时的睡觉塞,无所谓,便借他路上听,后面每个周末找我借。
一日对我说:这耳机这特么好听,我用535火车上听不到一个小时,便不想听了,当时认为我对音乐的喜好不多了,后来用了你这耳机,我能一直听到到站,舍不得摘下来,你这个牛逼,好听。
然而我这只888也最后葬送与他的屁股下,被他坐断了耳机柄………………………………
其实888所谓的硬素质差535好一些,但是架不住所谓的调音讨喜,这种讨喜与素质无关,与所谓的三频理论无关,只是单纯的好听,声音流畅,调音讨喜而已。888明显老SONY调音风格,我也很喜欢,这个以后展开聊,能写好大一篇出来。
打个总结,其实很多时候,模拟味,或者说耳机,系统的一种特么调音,无关现在所谓的HIFI逻辑,这套评价体系去评价所谓的模拟味,说不好,说不清,硬要用素质去硬凑,去硬解释,那没戏。
作为音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实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黑胶,CD,哪怕磁带,收音机,不一样的快乐。
现在的数播,或者PC,现在做机器的思路按照所谓的三频理论在做,强调所谓的素质,强调三频,强调分离,应为这些东西做好了,很多人喜欢,简单且好卖,其实好的声音不止这些东西。
我理解,鲜活度,流畅度的优先级远高于其他的东西,好听最重要,你的机器都不好听,要这些所谓素质有何用?

作者: bgc11811    时间: 2024-7-23 00:46
FM电台的设备基本都是天价,很多时候播放的是开盘带,手里三五万的国砖被秒成渣渣
作者: bgc11811    时间: 2024-7-23 00:49
我的车有aux,接国砖特别方便,音质国砖也比车机好很多,比车里的原配cd也好不少,但是fm一出,各种国砖它自己都不好意思响!!!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4-7-23 04:22
特别同意最后一句, 不好听,素质再高有何用?另外我也有同感:听收音机,音乐好听很多记下歌名再听流媒体通常就不好听了
作者: 艾舍长    时间: 2024-7-23 05:08
风唤好分享!

楼上几位早晨。。。

一段时间玩下来,感觉还是“整体”这一个核心词,整体的欣赏音乐感受(包括听感),系统的整体配置(包括最后一个站点的耳机)。。。

从整体先品位,再反过来从局部某一个环节/某几个调整搭配,再深入到音乐里。。 。

风唤歌德听感那个帖子继续吖,想知道几个经典型号的分享,Ref,Professional,Prestiege,还有几乎很难穷尽,一直在推陈出新的“限量”这几个系列的代表佳作。。。

祝一周愉快!


作者: 我大概是只基吧    时间: 2024-7-23 06:07
玩家玩到最后都是听感流
作者: venuszwx    时间: 2024-7-23 06:47
赞同,所谓音乐就是大家听起来舒服有获得感,年少时的FM,年轻时的磁带机walkman……如今设备越来越齐全越高端,但却少了几分兴奋,多了几分感动。让听歌回归本质,而非专家的数字化理论
作者: ou85    时间: 2024-7-23 07:05
这个与个人经历有关的。
我当年刚开始接触音响,在水货音响店里,同是日本货组合音响,CD出来的声音就是明显比磁带好多了,收音更是差远了。
后来上大学,当时磁带随身听与CD 随身听都有人买,CD 随身听拥有的人更多,索尼纯收机当时也不便宜,买随身听时听了一下,无法入耳。当时买随身听时老板试机的是黄色的头戴小耳(运动款)这个音质把我振撼了,因为觉得太耀眼,后来买了大法888,让我后悔了很久。



作者: ou85    时间: 2024-7-23 07:12
   我本地有几个烧友都非常怀念当年收音机柔润温暖的人声,便买了几个上榜收音机,配上小功率石机及功放,再配10到15寸高灵敏全频。就这样折腾了几年都慢慢放弃了。因为现在的数字声音(CD /数播)声音好太多了,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所以怀念当年可以,千万别复古!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4-7-23 08:00
个人感觉其实是不同DA设备的解码水准区别

最差的大概是蓝牙,其次是车机本地播放,如果有好点的国砖用根AUX线模拟进来大概率比前面的要强

FM相当于电台的信号做了一次模拟传送,硬素质、分辨率这些相对短板在车载音箱那里完全被掩盖,然而鲜活、流畅、宽松这些在中低端数字系统里面很难找到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4-7-23 08:06
太专注细节会错失音乐的乐趣
作者: 轻风之语    时间: 2024-7-23 08:23
你信不信有那种。研究《营销策划》的时间比研究声音的时间多好几倍的商人老板
这个坛里边就有好几位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7-23 08:27
把自己的系统搞好就行了。
作者: 朋友妻不客气    时间: 2024-7-23 08:34
没有素质支撑的好听也是站不住的,真正达到高水平的“好听”,素质也绝对不会多差
一味只讲听感,什么老磁带老耳机拿出来秒这秒那,完全不顾素质已经连基本声场解析都严重不足了,这是残缺的hifi理念
作者: leedong1981    时间: 2024-7-23 09:01
很多年前上大学时就发现这个现象,同一首歌日系随身听内置的电台播放同一首歌,声音很不一样,不好描述但就是好听,不强调解析度,声音浑然一体,模拟味十足。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7-23 09:24
我也有类似的感受。

周末在家里听FM可以连续听一下午,本地播放的时候总是想换“碟”,后来想通了。

FM不能切歌、不知道下一首是什么,让你充满期待,又能安安心心听歌。心态和心情完全不一样,听歌感受也就不同了。在我看来和音质完全没有关系,我的FM小收音机100元不到。
作者: 在!    时间: 2024-7-23 09:30
所以素质是基础,但没有味道根本就没法听…
发烧友玩hifi,不就追求的是这些么,在尽可能高的素质下,追求尽可能极致的味道,声场规模感,3D感…等等等等。烧友都是贪心的,既要…又要…还要…更要…
初烧时以为素质和味道不可兼得,慢慢的会对矛盾统一的辩证理解越来越深,好的系统搭配,肯定是六边形战士,可以有比较突出的优点,但不会有拉胯的短板。
楼主提到的流畅度,我觉得目前是国产器材和国际大品牌相比比较明显的短板,还有些不常讨论的细节,需要调音的人自身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也是国内品牌需要继续努力迎头赶上的…
作者: 虎啸68    时间: 2024-7-23 10:51
高素质的,品牌厂家调教出来的,一定有味道的,有人喜欢较真非要说高素质没有味道。
作者: yuki8868    时间: 2024-7-23 11:18
楼主无意中,提到了很多场景,车上,交通,工作

其实有闲暇时间、谁听音乐啊。。。

最好听的音乐,要么一,是旅行中的点缀;要么二,是枯燥工作的调剂。

以上二种情况,音乐都是心情的加速器,或者调剂品,所以显得特别好听
作者: xhrisfu    时间: 2024-7-23 12:43
听黑胶吧,那玩意够鲜活够流畅

作者: bobocrack    时间: 2024-7-23 13:09
这就是为啥se300声音比sp3000好
作者: gusijia    时间: 2024-7-23 13:14
虎啸68 发表于 2024-7-23 10:51
高素质的,品牌厂家调教出来的,一定有味道的,有人喜欢较真非要说高素质没有味道。

对高端设备分两类,一类是味道很好但素质也高就算听器乐也觉得很自然非常好听一点也不觉得毒。另一种是声音感觉非常直白,但一点也不会觉得干就算听人声也特别舒服(属于那种很自然的味道,但实际还是有味道)
作者: Astartes    时间: 2024-7-23 13:49
shoutup 发表于 2024-7-23 08:06
太专注细节会错失音乐的乐趣

说反了吧
作者: Astartes    时间: 2024-7-23 13:49
bobocrack 发表于 2024-7-23 13:09
这就是为啥se300声音比sp3000好

那里比3k好了
作者: grrr    时间: 2024-7-23 15:07
现代化机器参数指标容易达到,所以声音不好,犹如电压力锅,反之古代柴火灶煮点撒不香?
你观察古代的数字芯片,指标都低,但是靠周边的电容,电阻去补充营养,声音的起伏比较明显能感受到,有的比现场好听。
作者: qxyff2    时间: 2024-7-23 15:34
100万以上的设备就满足了
作者: 创象势力登场    时间: 2024-7-23 15:35
不是收音机不行是车的音响不行
作者: koei81    时间: 2024-7-23 16:33
故事讲的很有味道,听歌可以有很多方式,正襟危坐听十万以上的系统,这种仪式感偶尔还行,更多时候听音需要更随性一些,马勺一类的箱子声音素质肯定跟系统没法比,但诚如楼上烧友所说,整体感很好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17:15
艾舍长 发表于 2024-7-23 05:08
风唤好分享!

楼上几位早晨。。。

舍长祝您天天开心,谢谢您还记得我写的分享。
就是有时候我比较懒,歌德那些耳机我尽快调整,争取写出来,不烂尾,其实严肃的去写听感觉得有些太辛苦,得仔细去听,去感受,再写出来,写不好还得被别人喷。
比较喜欢随性的写些东西,最近看帖子,想到过去这些事情就写下来了。
谢谢您的支持和肯定。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17:18
ou85 发表于 2024-7-23 07:05
这个与个人经历有关的。
我当年刚开始接触音响,在水货音响店里,同是日本货组合音响,CD出来的声音就是明 ...

这耳机我原来有一个,sony运动系列随声听配的就是这耳机,现在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单元横着的,卡在耳朵洞里,很不舒服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17:23
sidewind 发表于 2024-7-23 08:00
个人感觉其实是不同DA设备的解码水准区别

最差的大概是蓝牙,其次是车机本地播放,如果有好点的国砖用根 ...

对,低端得数字设备很少去关注流畅,鲜活,宽松这块,他们也不说,不讨论这一块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17:24
轻风之语 发表于 2024-7-23 08:23
你信不信有那种。研究《营销策划》的时间比研究声音的时间多好几倍的商人老板
这个坛里边就有好几 ...

我信,这种现在还不少,强行带观点,很厉害。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17:27
leedong1981 发表于 2024-7-23 09:01
很多年前上大学时就发现这个现象,同一首歌日系随身听内置的电台播放同一首歌,声音很不一样,不好描述但就 ...

对,这种声音和现在所谓的HIFI诠释的好声音不一样,但是真的很好听,应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模拟味把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17:37
朋友妻不客气 发表于 2024-7-23 08:34
没有素质支撑的好听也是站不住的,真正达到高水平的“好听”,素质也绝对不会多差
一味只讲听感,什么老磁 ...

我个人认为,注意是我个人的观点。听感是包含素质,听感是什么,是声音传达到你耳朵里声音的全部,里面包含了所谓的素质,还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听感等于是一个总分,你素质里面占多少多少分,其他乱七八糟占多少多少分,素质差了,总分高不了,有问题,但是只有素质,哪分也不行。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3 17:40
koei81 发表于 2024-7-23 16:33
故事讲的很有味道,听歌可以有很多方式,正襟危坐听十万以上的系统,这种仪式感偶尔还行,更多时候听音需要 ...

我一直觉得做马勺这类耳机或是音响的很厉害,他们能把这玩意调试得很好,做到很高的完成度,适用各种音乐。

作者: 中医小钊    时间: 2024-7-23 18:17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4-7-23 04:22
特别同意最后一句, 不好听,素质再高有何用?另外我也有同感:听收音机,音乐好听很多记下歌名再 ...

没有素质的支撑,很容易听腻的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4-7-23 20:53
中医小钊 发表于 2024-7-23 18:17
没有素质的支撑,很容易听腻的

听腻好过听得累,不耐听。我个人的看法。
作者: edbljl    时间: 2024-7-24 01:05
以前的随身听叫做“高音质”播放器,现在的随身听叫“高清无损”播放器,以前的音源文件是体积限制和有损压缩所以播放器要力求回放听起来音质较高且“好听”,现在各种逆天规格的音源文件体积限制也宽了许多,所以播放器只强调无损(还原)的回放,至于好不好听那是录音质量和创作水平的问题了,然而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愿意提高对音源的要求,可以说是跟不上时代了,也可以说是数字音源贩卖商和器材厂商的集体阳谋...
作者: lsd中毒    时间: 2024-7-24 10:53
本帖最后由 lsd中毒 于 2024-7-24 11:07 编辑

广播信号动态范围就是不足啦。
作者: kaige1957    时间: 2024-7-24 11:01
关于音响的争论都是因为个性!因为声音被不同人接受,包括耳朵、眼睛、心灵感受不同,结论不同。但是,不能因为个性就否定共性,如果个性多了,就会形成共性,也就是大多数,大多数人说“好”的声音,一般那就是好声音了。
作者: richardxq    时间: 2024-7-24 11:45
我觉得没那么神奇,三个方面
1. 高品质的音乐中,更多的细节占用了你更多的注意力(认知负荷),反而让你更少的去关注音乐本身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难以沉浸在音乐里。
2. 各种杂讯相当于给音乐罩上了一个滤镜,就像照片的滤镜一样,本来繁杂的画面,在滤镜下,也会呈现出一个更加整体的色调。确实整体性更好,但同时也限制了可能性,因为这个滤镜是固定的,或许比较适合某一种画面(曲风、情绪),但是当你需要另一种表达时,可能这个滤镜就是反作用了。同时缺少的细节,相当于给人像进行了磨皮(实际上就是模糊)。
3. 对于这类声音特征(“滤镜”、“模糊”等的叠加)人是会有特殊感受的,来自于你对某个时期的记忆。就像现在看到很多老照片,老电影一样,其实也是某个特定时代的技术在我们脑子里留下的“印记”。如果你对那个时代有好感,自然也会把这个好感带入到以此特征播放的音乐里。类比一下就像我看到90年代香港女明星的照片。


作者: 朋友妻不客气    时间: 2024-7-24 13:08
说什么细节多会影响关注音乐本身的这种话的,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就很成问题
细节难道不是为音乐本身服务的么,听到更多细节反而会增加对音乐的关注和解读才对
多去一些靠谱的现场,现场的细节之丰富是不是影响听众理解音乐了,真可笑的逻辑
作者: SonyD303    时间: 2024-7-24 14:26
认同楼主的感受及观点。
普通人听音乐要的是感动,而不是细节,监听向的声音素质再高,也不一定能带来感动。
近几十年HIFI由模拟声到数码声,强调素质的同时,就是忽略了听感,不过好在近年来的产品在提升素质的同时,也更注重兼顾听感,高端的设备在素质参数上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异,更注重的反而是听感和调音。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4 18:43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24-7-24 18:58 编辑
朋友妻不客气 发表于 2024-7-24 13:08
说什么细节多会影响关注音乐本身的这种话的,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就很成问题
细节难道不是为音乐本身服务的么 ...

其实别人没说细节会影响关注音乐本身。
太专注细节会错失音乐的乐趣。这是别人的原话。
我个人感觉他说的很对。
音乐最主要是旋律,是节奏,是律动带给人们的快乐,框架最重要。当一个人赞美歌曲的时候,会说,这旋律真好听,这歌词真不错,或是很带感。
但是你听谁说过,这歌不错,细节真多,没人怎么夸歌曲对吧,说明这些东西其实没那么重要。一味的去追求细节这些玩意,说真的有些本末倒置了。
就像你说的细节是服务于音乐,没错,一点没错,但是他是服务于主题旋律的,好则锦上添花,他只是添花。
细节丰富且混杂于音乐中,不突兀,不抢眼,浑然一体最好不过,但是细节过于显眼,突兀,那就是扣大分,他破坏了整个音乐的旋律,把音乐弄得七零八碎,那还不如不要这些细节。起码音乐是完整的。
扯远一点,就是上面那兄弟说的,现在都在强调素质,没有谈调音,没有谈审美,现在很多机器也按所谓的素质在做,一味的放大细节显得自己很流弊,不管整体声音是否和谐。
商家强行灌输一种观念,听得多,听得明显就是好,以至于整体的感受,他们也不在乎,你们也不讨论,整体好与不好不影响机器的销量。
当然有人喜欢一味的去听,去探索这些东西,没问题。
但是以为喜欢探索这些东西的人来指责别人对音乐理解有问题,那这可就太可笑了。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4 18:56
SonyD303 发表于 2024-7-24 14:26
认同楼主的感受及观点。
普通人听音乐要的是感动,而不是细节,监听向的声音素质再高,也不一定能带来感动 ...

对,就是这样。

作者: 朋友妻不客气    时间: 2024-7-24 21:06
风唤 发表于 2024-7-24 18:43
其实别人没说细节会影响关注音乐本身。
太专注细节会错失音乐的乐趣。这是别人的原话。
我 ...

大概你们只会听听主旋律,以流行歌为主吧,那我完全能理解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4 21:49
朋友妻不客气 发表于 2024-7-24 21:06
大概你们只会听听主旋律,以流行歌为主吧,那我完全能理解

嗯 是的,理解就好,麻烦你就不要对别人指手画脚的。

作者: 朋友妻不客气    时间: 2024-7-24 22:00
风唤 发表于 2024-7-24 21:49
嗯 是的,理解就好,麻烦你就不要对别人指手画脚的。

嗯,真难为你们了,是我不对。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4 22:17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24-7-24 22:19 编辑
朋友妻不客气 发表于 2024-7-24 22:00
嗯,真难为你们了,是我不对。

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希望您能体谅一下

作者: vcndx    时间: 2024-7-25 18:10
电影配音也比无损好听
作者: kenspeed18    时间: 2024-7-25 21:37
本帖最后由 kenspeed18 于 2024-7-25 21:44 编辑
风唤 发表于 2024-7-24 18:43
其实别人没说细节会影响关注音乐本身。
太专注细节会错失音乐的乐趣。这是别人的原话。
我 ...

我电影、摄影专业的,虽老说摄影“大概”是个减法艺术,但也知道人的眼睛本质上是“贪婪”的,总喜欢看到更多的信息。所以,简洁的、一目了然的作品固然能打动人,繁复的、琳琅满目的视觉艺术也能让人惊叹。
但这个繁复,必然是有序的、精致的,在繁复之中也是有所轻重取舍的。
类比我们对声音的追求,高解析的器材目的是应对那些“繁复”的音乐,追求的细节是各个声部、器乐的此起彼伏,清晰的定位,微妙的细节。例如HD800、812。
而那些洒脱、随性的音乐,大概就不需要太多的细节吧。
另外,以我听过的系统而言,无论是HD800还是812,表现繁复是可以了,但对细节中的轻重缓急拿捏得还不算很好。


作者: kenspeed18    时间: 2024-7-25 21:41
另外,请教一下风唤兄,GS2000e及3000e 你如何评价?我主听爵士,现在主力耳机是Ps1000e,声音是很好,可惜太重了。不知道换到Gs系列如何?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5 22:35
kenspeed18 发表于 2024-7-25 21:41
另外,请教一下风唤兄,GS2000e及3000e 你如何评价?我主听爵士,现在主力耳机是Ps1000e,声音是很好,可惜 ...

我没有GS3KE 和pske .可以说说psk和gs2ke,希望能帮到你
应为现在用的是aic-10,这个耳放有很强的风格性,说人话就是推很多耳机都一个样,所以psk和gs2ke音色和风格都是aic-10的样子,所谓的素质感觉相差不大,但是psk要浓郁一些,更强的力量感,而gs2ke相对来说要平静一些,力量感弱点,给人一种更温柔一点的感觉,没那么犀利,没那么有特点。
当然,GS2K的佩戴舒服太多了。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7-25 22:45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24-7-25 22:48 编辑
kenspeed18 发表于 2024-7-25 21:37
我电影、摄影专业的,虽老说摄影“大概”是个减法艺术,但也知道人的眼睛本质上是“贪婪”的,总喜欢看到 ...

对,我明白您的意思。
说得很对,很多音乐需要很多细节来支撑才会有趣,才会动听,这一点也没错,这也是玩耳机的一种乐趣。
但是细节他不是独立于音乐本身存在,他得服务于细节。
我大概理解之前说太过去纠结细节失去音乐乐趣的哥们想表达的东西,就是现在太多的机器,太多的耳机把细节做得过去强势,凸出细节,来体现素质,但突出的细节破坏音乐的整体性,让一个和谐的声音变得支离破碎,不管是古典还是流行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越是复杂的音乐越是嘈杂,音乐破碎了,不好听了。
当然要是好的机器,好的回放,会让细节融入整体之中,细节不会被强调,顺其自然,你去体会,细节都在,不去在意,也是好听的。
而在一些不那么顶的系统里,放弃一些凸出细节的机器,把器材搭配的重心从素质这个概念中摘出去或许音乐带来的快乐会多一些。


作者: abcydia    时间: 2024-8-11 01:57
以前在亲戚家听过cd机就一个耳机的不知道是索尼还是松下总之很好听现在的设备比内会强多了但是还是怀念当时的味道
作者: 夏季long    时间: 2024-8-11 02:07
其實聽電視主題曲也是,聽著很飽滿好聽,但是自己下載來聽就不一樣了,平平無奇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