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浅谈铁三角ADX5000暨观点汇总与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2:38
标题: 浅谈铁三角ADX5000暨观点汇总与点评


目录


一、ADX5000声音主要特点


1、初步印象
2、主要优点
3、主要缺点
4、驱动建议和我以为驱动的理想状态
5、低价替代选择
6、怎么解读ADX5000
(1)原始文化保留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2)对变化的敏感和对瞬间状态的留恋
(3)ADX5000本质是欧洲思维的日本耳机


7、版本论问题


二、耳机发烧友聆听ADX5000观点汇总和点评
三、总结
参考资料


一、ADX5000声音主要特点


1、初步印象


我最初在线下聚会听过一次,用索六万驱动。横向、纵向较小,声场边界感清晰;
空心结象、结象较大,声音干净通透,而后又浅浅听过几次,多年念念不忘。
于是乎今年花了时间听了ADX5000,给自己一份交代。




2、主要优点


(1)演绎拨弹乐器上佳。琵琶的拨弦的强弱变化,一瞬间音符数量很大。


(2)空气感,人声或乐器发声的“空气流动感”。木管空气感好,腔体的泄出一大股空气,震颤,连绵不绝。


(3)埙(音xun)如泣如诉,加音低音唢呐/高音管/加键倍低音管/低音革胡的质感不错


(4)结象打磨光滑,美化录音的瑕疵。


(5)少见直达声的耳机,声音纯净。


(6)(更换L5000 Xlr线)低频下潜较好。






3、主要缺点




(1)高瞬态的现代声耳机的通病,没味道:
     “每首曲子到了高潮处,能够感觉到它的高频低频都到位了,
     但整体就是不能带起情绪,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皮笑肉不笑……”


(2)高频过亮,听插电录音的高频的金属味,尤其是单端原线下。如果你非得用原线将就,
     那么对唱片的要求就高了——不像K812非插电录音不可,
     但对录音略有要求,需不用高音激励等手段的好录音。


(3)舍弃铁三角传统对“演歌和日本传统乐器”演绎。
     即使如此,ADX5000相较于其他品牌仍是适宜搭配演歌和日本传统乐器。


(4)日本器材的通病,精巧,重视局部,缺乏全局感。
     听低音乐器独奏是不错,巴赫大无尚可,但弦乐群缺乏气势。
      强调精细地认知和表现事物。
     “如果我们从他的德性品格上去分析起来,崇高、伟大、幽雅、精致这四种品性,
        最富的是幽雅精致,缺乏的是伟大崇高,而尤其缺乏伟大。”


        缺少“森海和拜亚的借力打力,铁三角在直达声走到底(Lox语)”




(5)日本人做的欧洲思维的日本耳机。
     矛盾地迈向现代声。横向、纵向声场小。尚未达到Hi-End领域,
     Hi-End纵向一排乐器同时响起,每个乐器清清楚楚,丝毫不乱。


(6)不通用的耳机接口和十分凑合的单端原线
     L5000 XLR提升明显但铁三角不单卖。


(7)“尚自然”与声学诉求的冲突。
     安音收藏Lox所说(大意)“HD800 HD600 DT911 T1人为的失控,
     失控和不失控的边缘”,ADX5000基调是日本美学所推崇的“自然”。
     ADX50000结像修饰光滑刻意强调了不失控,与之冲突。






4、驱动建议和我以为驱动的理想状态


看了许多用户发的视频。并不搭配力士耳放,刺激。
看论坛搭配的思路南辕北辙:


有持大力出奇迹的,有持细腻的;
音源尽量好,用小功率胆机推;
温和的解码+大力的胆放;
英国机音源+300B胆机等等。


据紫坛的烧友说法,BX1A的高频频宽好,极高频量多,
搭配系统应为高频失真低,极高频量少的器材。




线材搭配
@椎名真空 的经验,原线他认为结像乱,碎,
不整体,缺密度,不结实。用万隆线。
我用L5000 XLR明显比单端原线好。




我以为ADX5000理想状态


最入门是中频密度(40分/100分);
进阶是三频密度和厚度(50-65分/100分);
接下来解决现代声通病:声音的主张(不鲜明)。
如有烧友对东瀛那股子“幽玄”“侘寂”推崇,
“以静求静”,那么老二嫂CD等机器欢迎你(75分/100分),
往灰带点黑色调整(俗称阴天色调),
这不同于HD800S用现代风格机器推出框架,
HD800S是表面浅灰色,是高密度造成灰阶过渡丰富的灰色。


或者新英国声的机器,往体面,含蓄走到极致。


我以为80分往上升级需治一治日本人那股子纤细玲巧 ,轻盈柔弱。
首要解决横向、纵向声场小,需打开横向、纵向声场,模糊声场边界感。
也就是说找声音边界感模糊的机器搭配。
有烧友声称黑胶搭配过于顺滑。
这里建议老派风格CD机,数字源建议传统风格胆机搭配。




5、低价替代选择




我本想说是低价替代版本是HD490Pro,当然只是形似;
结果铁三角不声不响出了ADX3000.铁粉等上市吧。
另外一个选择是(神似)低价替代K702,具有东方美。
K812带有过往AKG包袱太重,我以为不算。


6、怎么解读ADX5000




(1)原始文化保留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日本受限于地理环境,自古以来与大陆文明圈交流少。
原始文化对现代文明时代的思维方式依然有深刻的影响。
举个例子,我听能乐,邦乐有原始的成分。
而当下流行的、受大众喜爱中国民乐明显古雅中有现代改造的痕迹——
古乐复原我泛泛听了一点,不是一回事。




(2)对变化的敏感和对瞬间状态的留恋


通俗理解ADX5000更强调,用微动态和瞬态展示音乐,
不强调大动态。如用现代风格机器驱动,很难理解它本身的变化丰富。
建议同T1一代,耳放选择传统风格胆机润色,补色彩。
然后去揣摩情感上的细腻变化。




(3)ADX5000本质是欧洲思维的日本耳机






往大了说,日本人近代脱亚入欧的心理,
往小了说铁三角在追赶森海和拜亚:
结果是ADX5000和洋混杂,形式上现代声,
骨子里“幽玄”的内涵。


铃木先生:这是正确的,.......在开放型耳机的历史上,森海塞尔、拜亚动力等欧洲开放型耳机是先驱者。


出处: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5747


无论是西方古典乐,或是现代宽泛意义流行音乐,
你用ADX5000聆听它们可能一头雾水。
尽管ADX5000在现代声狂飙,舍弃雅乐,能乐等保留项目,
但终究需要听这些曲风琢磨日本人怎么研发ADX5000的。










7、版本论问题


据网友 士心火火 观点:早期版本是温润柔和的,
另外一个版本是冰冷刺激的,低频至少少了5db。
低频少主要是新耳罩偏硬偏薄导致,内侧几乎是扁的,
旧耳罩内部海绵就很饱满。




二、耳机发烧友聆听ADX5000观点汇总和点评


1、gaoshanhule


这个耳机优点声场宏大,规模感很好,声音密度很高,
三频均衡,人声略微甜美仅仅是有点甜哦,
所以听邓丽君不能加分多少,但听蔡琴却很合适。和老的铁三角风格很像,
是真的老铁三角703,911那种。听交响也是不错的。


答:这里911应该指AT911,早于大名鼎鼎的DT911发售。




2、donthuang


(1)ADX5000最大的特徵


(ADX5000)沒有另外利用腔體設計去營造各種聲學效果,而是靠振膜、單體的特性直球勝負


或者像握壽司那樣:是一種"簡單到了極致就是純粹"的哲學,之前有網友說跟K812很像,在這點的確是比較接近的.




答:我的浅见,ADX5000声学诉求(或说目的)和声学设计很“纯粹”。日本人虽说收汉文化圈影响,
中国文化对大道的追求,或是像欧陆对“第一质因”的追求
“理想世界”,我以为日本人追求无,不是“有到极致的无”,是“寂静的无”。




(2)驅動ADX5000大概有三個要注意的點


A.中頻上段容易突出
B.中低頻某些狀況下會失蹤
C.因為中低頻消失了,所以音像會趨於扁平化


就算是驅動比較理想了,也還有一個期望落差的問題


ADX5000原先目標應該是延續鐵三角AD,Air Dynamic路線的走向
細緻、透明、開放這樣,那原附線材的選擇大概也是工程師思維:聲音ok夠用就好


但比起AD系列的傳統,燒友看到的是鐵三角終於出了一副可以跟歐陸廠角逐的旗艦動圈


如果只是這樣,對燒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ATH再補上了一條官方升級平衡線
這條升級線的走向就調整的比較符合大眾對鐵三角旗艦耳機的期望了


答:我没听过ADX5000 官升平衡线,我听到是L5000平衡线。
很明显单端原线留了一手,为了卖线的意图前人说过了。
不在乎中低频和声场表达我认为是日本古乐排场不大。
中频上段突出,我认为是试试日本古乐用到的木管。






(3)高频和线条感


ADX5000的高頻有獨特的光澤,但這個色調應該是看前端決定的
如果是其他的系統,我猜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色調


再來一個容易引人誤會的地方是 ADX5000的線條、筆觸極為幼細
但並不表示ADX5000的音像形體細瘦或能量感瘦弱


之前馬兄形容得好,"像一塊巨大的金屬被壓得宛如絲巾飛揚一樣輕薄"


答:“筆觸極為幼細”我这里理解为轮廓线/线条感好。
我听琵琶独奏,一瞬间信息量很大,一行星星点点的音符。




(4)腔体设计


ADX5000 基本上就是靠單體正前方的護罩強化擴散性,
其實跟Z1R那個費波納契數列護網是差不多性質的東西
低頻主要靠最基本的聲室效應拉抬,
磁鋼中心通孔內部似乎用了泡沫鋁這種蠻新的吸音材料。






(6)亮度、空间感


以亮度對比來講,ADX5000像是清晨陽光那樣和煦清晰,
HD800S則是雨停後,景物特別鮮明的感覺
T1 3rd的話....有點像晚上燈火通明的演奏廳那樣


空間感部分,我覺得規模上沒有差很多,主要是呈現形式的差異


大抵上來講,T1 3rd和HD800S是同一個系統:
會比較強調頭外定位,凸顯音像主次這樣,聽起來會比較立體。


ADX5000則是另一個系統,整塊聲音畫面平平的推出,
立體感、空氣感、空間資訊這些東西要靠音源本身


用攝影來類比,T1和HD800S這類斜置單體在畫面邊緣不是那麼分明,
多少有"暗角"這樣的狀況。ADX5000沒有這問題,從這角度來講
,我認為ADX5000更透明一些。


ADX的驅動特性比較有趣,一方面要低阻擴的電流餘裕,
一方面又要拉高增益到10~14dB程度。
但在這邊,整體的表現相對安定不少。


答:往美学方面扯,日本人不在耳机追求“暗角”
摄影胶片边缘失真感,追求“彻底地干净”。
往人方面扯,日本人因地理等诸如因素影响,
人际交往中边界感特别清晰。






3、如果说这是一种将异常尖锐的部分做的打磨处理我觉得没有不妥,
   但这种打磨是相当高明且不失细节的。
   非常极端的表现即使是相当纤细的提琴都有种肉耳可闻的温润质感,
   仿佛施加了厚度一般神奇自然。


答:很理想的驱动状态。我没听到。




4、基本上有用Permendur铁钴磁气回路的所有顶级鐡三角动圈耳机,
   都有这种特别用磁铁去制动震膜反向运动去产生余音"回荡"感,
   现在产的铁三角顶级动圏耳塞更用双动圈推拉震膜去加强回荡感。
   要保持"回荡感", 就不要用太力大氯粗的耳放去推。




答:“回荡感”用得好,我听日本雅乐,能乐是同样的体会。


5、ADX5000还是属于日系声那种范畴 ,表达方面在人声 声音比较软,
    声音在低频的延伸很多,听管乐和弦乐都是很不错的。  
    单元我也拆过 不好DIY。整体表现力是有,但是调教方面和德系耳机是完全不同的。


    说下HD800、T1、大乌托邦,这三幅乐器耳机。这三幅耳机最大的优点在于乐器表现上,
    你会发现很多古典乐器都特别的细腻。  

    HD800的单元非常的有特点:结像是点结像、给了钢琴很大的发挥空间,
    也在交响和多乐器的表现上不会显得乱糊,所有乐器都有很好的表现。


    T1则表现出一种高密度 高速度的表现方式  他在小编制下有着很不错的表现力,
    而且对比大乌托邦,他的高频足够活泼。
    但是不容易驱动和平衡声音  搭配不好极容易出现干、乱,刺,等表现。




    大乌托邦我认为是目前最强动圈单元的耳机:


    第一,速度足够快。比HD800和T1要快的多。
    对比ADX5000那种简直就是跑车和自行车了。
    第二,内敛高频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第三,滑。比较T1这幅耳机的调教水平更好。  


    我也不是贬低ADX5000。只是日本人喜欢那种声音。
    从日本本土雅马哈钢琴和史坦威对比就知道。
    日本人喜欢舒缓。抒情类的音乐,偏软、偏慢;
    德系的对古典的严肃、法系的夕阳美,都是不同类型的表达。   


答:尽管当下耳机地设计倾向于减少腔体设计,硬靠单元发挥;但ADX5000在当下耳机也属于激进地做法。




6、ADX5000,能有类似HD600的饱满铺垫厅堂感,有T1的密度,有接近HD800的宽广,
     有接近静电的解析力以及超好的细节协调能力。
     大编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信息量顶呱呱,多如繁星的细节自洽天然,织密有序,
     组织得一级棒。微动态表现非常轻松,慢乐章十分有听头,动态起来对比超好而且过渡充分。
     这个真的是良好的HiFi性把音乐性充分展示出来了,没有细节是会要费力听的,
     也没有细节是莫名游离的,都是属于整体上的局部,真好


答:很理想的驱动状态。


7、我觉得这幅耳机是听人声 偏中性 能听弦乐和管乐,
     中低频的信息量足、有颗粒感,很容易表达有质感的乐器。
     但是单元速度又比不上HD800、T1,大乌;
     还是偏日系那种松、软,慢那种调调。听交响和大动态的不适合。
     耳机的优点在解析和密度上。
     搭配一些听人声的线材很不错。人声松软甜,不用太大的音量表达能量感,
     喜欢人声的可以入这个耳机。
     推荐单端用鼠耳放推非常好。


     相比较Z1R那种,我比较喜欢ADX5000。
     但是老铁的人声更有一种韵味,我喜欢拿来听一些老歌,很对味。
     弦乐的中低频的琴腔共振有种颗粒感,最对味的是老铁的W1000X。
     现在听ADX5000,也有那种木头的质感
     管乐也很饱满,很多耳机都做不到这么饱满的声音
     老鼠家的耳放也可以专门为这幅耳机调调音,换换线什么的,增加密度和空间感。






答:在单元速度我有不同的看法,瞬态我认为收得太快,直达声为主,反射声近乎为零。
      大场面下,HD800S声音能定格,ADX5000不能。人声偏气声吧。
      ADX5000没有给耳机系统留出”冗余“(冗余度高耳机例如T1)
      需要耳机系统自己给出冗余。




8、横向声场大,动态佳,但纵向声场却很扁,这种布局是很奇异的,
     ADX5000的人声居然做的更靠前,注意,是靠前,不是贴耳,这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极端呢,
     就是整纵向声场的包围感少,并且人声还在你的前方,
     配合上平衡二房加上老铁的变态解析能到什么程度呢,
     能在你的眼前勾勒出歌手的样子,一点不夸张,
     开始就是被这种莫名的体感给吸引,
     但是当你想要被他包围的时候,抱歉,VIP票也只是观众。
     对,就是舞台与观众的感觉,某些情况下让人极度的抓耳挠腮。


答:为什么不打破第四堵墙,请看落语。







9、要听出ADX的调音小心机,可以用竖琴来听。推荐曲目天鹅湖 CD1 里面最长的那首,
     开头是竖琴中间是小提+竖琴,后面是大提+小提+竖琴。
     耳机的瞬态、衰减 、鲜活 、音色,基本都能一窥究竟。


其他:
     铁三角的耳机非常特殊,它的结构其实是反声学原理的,一般的耳机,不管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耳机,
     都是符合声学原理的,就是把发声单元背面的发声阻挡掉,
     让用户只能听到单元正面的声音,因为声音有绕射原理,
     单元正反两面相位相差180度的声音信号在某些频率以下会互相抵消,
     但是很奇怪,我的W5000耳机特地在发声单元四周故意开了很多孔,
     让很多低频信号被抵消掉,同时把大量的背面带有严重音染的反射声传导到正面来,
     这样,声音就变得怪怪的,也不耐听。

     后来,我用两层厚厚的胶布把这些开孔堵住,耳机声音立马变得正常起来了,除了仍有少部分音染外,
     总体效果已和HD820很接近。说明它的单元素质其实是不错的,它的反声音原理结构导致了它的劣声。
     铁三角真是一个奇葩公司,希望它的旗舰耳机是一副结构正常的耳机。



答:技术层面请看(15)


拨弹乐器上佳我是同意的。


10、听一些独唱独奏具有日系器材那种悠扬静谧的独特美感
      为什么我不说小编制呢?因为乐器一多,这个解析力高、
      声底干净细腻的耳机明显给人一种各玩各的感觉!
      一种乐器结束后的余韵不能和下一种乐器有机结合在一起。


      听了1个小时以后我又听了首流行,我发现这个耳机和大乌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
      越热闹大乌越爽,越热闹铁三角越吵,每首曲子到了高潮处,
      能够感觉到它的高频低频都到位了,
      但整体就是不能带起情绪,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皮笑肉不笑……


答:我的回答非常简单。


A.中国古乐和日本古乐,虽说中国人讲“琴瑟和鸣”,“水乳交融”。
日本“加拉帕戈斯”属性本身带有“各玩各玩”的孤芳自赏感。


B.我认为ADX5000属于高级HiFi耳机,距离Hi-End尚有距离,
Hi-end器材空间同一方位不同乐器同时响起,不会乱。
缺乏西洋乐奏鸣曲、重奏的对答感。


C.流行乐的副歌部分吵闹,可能是录音的特性有关,用了高音激励或者类似手段就不行。




11、ADX5000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他的声场的设计,虽然力求声音的扩散,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还是没有HD800声场来得规整,声音会凝聚到两个耳罩的外侧表面,
无法产生那种声音无限扩散开去的感觉,而且导致声音偏细,偏薄。


答:我以为和西洋乐中交响音乐发展有关,日本古乐没有那么大排场,
      所以不需要把能量感泄出;
      第二个原因,日本人际交往边界感特明显。


12、不同于很多动圈耳机的"点发声源"结像,ADX5K是属于"块发声源"结像.……
       ADX5K的声场很大,但是有明显的边界感,结像填满了整个声场,不像HD800那样,
       结像范围之外还能延伸出空间感


答:参上。


13、ADX5K,我认为中频和中低频这里,处理的可圈可点,已经能感受到弥漫的空气感和颗粒感,
      然而高频过度强调线条感,      听小提琴高音部分容易上头,仿佛声音钻进大脑,
      但却少了点基音后的“余音袅袅”,这种仅仅在忽略声场的情况下是可以听的,
      一旦放到大编制,这种声音是极其不合理的,并且毫无美感可言。


答;同意。或需现代风的胆机驱动。我以为这种激进的风格适宜有木管的音乐。




14、弦乐的音色有点不够真实,音染导致音色变化,
      举个例子,钢弦变成了尼龙弦,细尼龙弦变成了粗尼龙弦。
      这个现象在斯卡布罗集市里尤其明显,明明是钢弦的民谣吉他,但是1弦和2弦的弹拨音听起来特别像尼龙弦的音色,
      三四弦的音色则介于金属弦和尼龙弦之间。至于金属味最明显的6弦,弹拨的微颤动感也不够明显。




答:引用mvw一段话:


熟悉小提琴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小提琴的琴弦最初是用羊肠线制作的,声音凄美婉转,
二战之后因为合成纤维的广泛使用以及越来越多的演奏者无法克服使用羊肠线的麻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尼龙弦。尼龙弦相比羊肠线声音首先是收缩了,偏暗,其次是稍微木讷些,
当然整体听上去还是有些相似的。再之后,由于金属纤维的一步步改善。金属弦其实比尼龙弦出现的早,
但最初的时候据说很难听,当然现在也很难听。超长的使用寿命和很简单的保养自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转用金属弦。
目前除了一些要求很高的演奏者使用尼龙弦外,金属弦已经一统天下了,至于羊肠线则已经成为传说。




15、铁三角空气动圈系列沿着森海的经典路线走下去,做到极致——这是老拜亚的路子。


       HD6系列本质上结构发源于早期DT880系列,只不过后来拜亚在
       DT880系列放弃了无反射结构——此腔体特征是后盖无阻尼,
       阻尼调节来自障板耳罩和单元阻尼。ADX5000是这条路线进化到头的产物(包括先锋大师)。
       和T1、HD800系列、SA系列都不是一个路线。
       该结构非常吃单元素质、障板、阻尼等设计能力。


       缺点是无法借助后腔反射加强声音,不具备平板单元巨大的面积。最坏事低频残,声音密度低,完成度低。
       结果是密度和低频OK,完成度受高频刺激,一般,高频亮度要是和HD800S亮度差不多就好了。
       先锋大师完成度高,声音中正,声场大,密度大,暖厚,适应性更好,平衡线提升类似于T1/


       铁三角主打空气感,信息量,大气的风格。
       大师中庸,稳重,大气的风格——这是HD6系列延续下来的,就延续森海风格,
       先锋大师更胜一筹。ADX5000则有挑战平板或静电风格的气势。
       铁三角的调音普遍缺乏西方古典乐审美,
       即便弦乐可以做出较好的细节音色,整体主次呈现方式仍然与西方传统古典风格大相径庭。
       不论是森海的齐奏呈现还是拜亚的严肃分析都不适用。






ADX5000 左侧.jpg (221.56 KB, 下载次数: 142)

ADX5000 左侧.jpg

ADX5000 右侧.jpg (238.77 KB, 下载次数: 153)

ADX5000 右侧.jpg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2:39
三、总结




量产动圈听到头,无非是大乌,ADX5000,作曲家几个玩意。

耳机这玩意做到顶,还有心理包袱;ADX5000的和洋混杂,作曲家的老AKG情怀,
大乌像不像自家音箱等。
抛开个人喜好(我对劲浪全家无感),大乌和作曲家听到不多不下定论,
ADX5000肯定离Hi-End尚有小小的距离。



您要是好亚洲传统音乐这口这玩意挺好,
(不仅仅是日本古乐、中国古乐,中亚、印度都可以试试)
想听西方古典乐,流行,爵士,摇滚,得您得针对性找耳放;


听Anisong呢,ADX5000比德奥当然强点,
不想大折腾(小折腾是不可避免地)买AP2000Ti省钱省事。


ADX5000的理性告诉我说唱和金属没戏。




参考资料:




donthuang《ADX5000小感》
https://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51657-1-1.html


他对T1、K812,ADX5000 认知比较深刻。


《官方第一次承认,ADX5000是参考R70X研制而成》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5747


《铁三角旗舰adx5000个人使用记录》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0442




《铁三角空气动圈不完全小型纵向测评(ADX5000/R70x/AD2000X/AD1000X/AD10)》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6854


《简单对比力士P-750u Masskobo 394一代 GSX-Mk2等晶体管耳放》
https://tieba.baidu.com/p/6858083946?pid=133833473035









作者: RacingAK47    时间: 2024-10-18 13:26
好文,好机,收藏
作者: fenlgl    时间: 2024-10-18 14:15
顶贴,以前听过一耳朵,结项比较锐利,拉琴不错。可惜太贵了,我可能更倾向820,期待一下3000吧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10-18 14:19
比较同意“日本器材的通病,精巧,重视局部,缺乏全局感。”日系机我更愿意用来当做二奶机调情调味,而非正室。
作者: uestcjsir    时间: 2024-10-18 14:54
我直接W2002+ADX5000, HA2002一台搞定Anisong,腻了就换K701和K702-65TH
作者: mikihisa    时间: 2024-10-18 15:33
LZ对ADX5000的研究透彻,厉害~
作者: HydSnail    时间: 2024-10-18 15:48
终于看到adx5k的大长文了,本铁粉感觉很高兴
作者: derekchen0866    时间: 2024-10-18 16:34
少时语文没学好,夸人只会用卧槽。这哪里是烧友分享,简直就是答辩论文
作者: jasony0101    时间: 2024-10-18 16:43
感觉日系耳机都是比较注重局部细节表现,场面上感觉就比较局促,有些细节可能不必要出现会更好,但铁家的大耳就是把小细节清清楚楚的给到你
作者: toto60    时间: 2024-10-18 16:43
写的很好。我听多了hd800后,再听adx5000,对这个耳机的看法和lz的方向越来越近。一般随便推推,听得出解析很好,素质高,但总感觉味道不够自然,声场有点奇怪。真正推开玩好,需要大推力甲类胆机或石机。力士p750u一代230v推adx5000我也这样搭配过,高频没有过亮刺感,倒是觉得亮而秀丽,音色有贵气(另外感觉p750u推hd800比adx5000推的更好),当然,缺点就是声场相对扁平,纵向窄一些,不过味道我觉得还是很好。p750u感觉过亮,很可能是音源前端的问题……
作者: 小黑羊    时间: 2024-10-18 16:51
浅薄的俺只关心一个问题 求楼主回复:听宇多田光会比812好听吗
作者: opa2107    时间: 2024-10-18 16:51
在北京安润听过一次,感觉设计者想让它大气一些,但盖不住小气的底子,底力不足缺少流淌感,而且不像传统日本审美可以自圆其说,自成一派
作者: dxdxdx    时间: 2024-10-18 17:18
老叶的胆耳放,大的那个,推adx5000很好听,印象很深刻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20
fenlgl 发表于 2024-10-18 14:15
顶贴,以前听过一耳朵,结项比较锐利,拉琴不错。可惜太贵了,我可能更倾向820,期待一下3000吧

ADX5000单元好归好,它的良品率上不去,如果按老派设计思路,单元规格可以低一点。
ADX3000按照我估计更符合大众口味,通俗一些,除了价格感人应该没有声音大的层面可指摘。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21
uestcjsir 发表于 2024-10-18 14:54
我直接W2002+ADX5000, HA2002一台搞定Anisong,腻了就换K701和K702-65TH

我是单独听过ADX5000和HA2002,没听过套装什么样,你能讲讲吗?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22
mikihisa 发表于 2024-10-18 15:33
LZ对ADX5000的研究透彻,厉害~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你的回复才是真知灼见。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23
HydSnail 发表于 2024-10-18 15:48
终于看到adx5k的大长文了,本铁粉感觉很高兴

你们铁粉多说话,也不至于我一个烧耳机从德奥开始的出来说话。

作者: 风灵月影    时间: 2024-10-18 17:24
RacingAK47 发表于 2024-10-18 13:26
好文,好机,收藏

ak哥买买买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27
toto60 发表于 2024-10-18 16:43
写的很好。我听多了hd800后,再听adx5000,对这个耳机的看法和lz的方向越来越近。一般随便推推,听得出解析 ...

扩大耳机的声场是耳机系统的一大优点。一般来说折腾HD800S会经历声场假大空-填满声场(缩小声场)-扩大声场三个阶段。

ADX5000本身声场小就要求耳机系统扩大声场,所以对器材要求更高。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30
小黑羊 发表于 2024-10-18 16:51
浅薄的俺只关心一个问题 求楼主回复:听宇多田光会比812好听吗

尽管我没长期聆听AWAS/AWKT,我下一个武断的结论,AP2000Ti是新出的量产型号里最通俗的。
你找个带4.4插口台式机搞一搞。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34
opa2107 发表于 2024-10-18 16:51
在北京安润听过一次,感觉设计者想让它大气一些,但盖不住小气的底子,底力不足缺少流淌感,而且不像传统日 ...

ADX5000对瞬态表现比较隐晦,诸如HD490Pro,AP2000Ti很明显地告诉你“我瞬态好”,整体的瞬态好;
ADX5000是局部听着瞬态好。
ADX5000缺少HD800系列举重若轻地动态表现,需系统搭配补救。


作者: 小黑羊    时间: 2024-10-18 17:36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8 17:20
ADX5000单元好归好,它的良品率上不去,如果按老派设计思路,单元规格可以低一点。
ADX3000按照我估计更 ...

大风扇品控不好吗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17:41
小黑羊 发表于 2024-10-18 17:36
大风扇品控不好吗

不是品控问题,而是单元产量低所以整个耳机本身产量低。我听到烧友说法是发售至今4000多台的销量(我手里这支是400多号)



作者: 黄山毛峰    时间: 2024-10-18 17:47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8 12:39
三、总结

大乌二代搭配好了特别像自家乌托邦系列(铍单元),我虽然已经不玩乌托邦箱子了(搭配德国前后级功放),情有独钟听大乌二代依然选择德国耳放也算回归吧。

作者: 橘色小猫    时间: 2024-10-18 17:50
jasony0101 发表于 2024-10-18 16:43
感觉日系耳机都是比较注重局部细节表现,场面上感觉就比较局促,有些细节可能不必要出现会更好,但铁家的大 ...

他家不同系列的耳机调音几乎不一样,adx5000跟l5000的路子算是你说的这种,追求回放所有可闻细节;awkt,awkg就很明显不是把每个小细节都灌到耳朵里,而是刻意突出了一些又刻意埋没了一些
作者: mengzxmzx    时间: 2024-10-18 17:53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8 17:41
不是品控问题,而是单元产量低所以整个耳机本身产量低。我听到烧友说法是发售至今4000多台的销量(我手里 ...

应该不到4000,我上月买的才3200+号

作者: 料峭春风    时间: 2024-10-18 17:59
很好的文章
作者: opa2107    时间: 2024-10-18 18:05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8 17:34
ADX5000对瞬态表现比较隐晦,诸如HD490Pro,AP2000Ti很明显地告诉你“我瞬态好”,整体的瞬态好;
ADX50 ...

有理
作者: xzhfire    时间: 2024-10-18 18:28
很多年的耳机了,之前听过一段时间,感觉搭配p750u一代听古典是胜任的,乐队中各个乐器的分布比较合理,整体场面规模感也比其它耳机大
作者: uestcjsir    时间: 2024-10-18 18:29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8 17:21
我是单独听过ADX5000和HA2002,没听过套装什么样,你能讲讲吗?

HA2002下的ADX5000染色更浓了一点,主要体现在中高频
低频量感和下潜一般
保留听小编制的优雅美丽的情况下,人声更好听了(指亚洲女声,ACG+JPOP)

大编制那些不听 不知道了

作者: ls1mn    时间: 2024-10-18 19:49
本帖最后由 ls1mn 于 2024-10-18 19:53 编辑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8 17:23
你们铁粉多说话,也不至于我一个烧耳机从德奥开始的出来说话。

因为铁粉写的东西只有铁粉会看,甚至铁粉因为玩的路数不一样还有意见左右,渐渐大家就懒得写了,反正我写的大家不认同,下面还有一堆冷嘲热讽进来无脑黑和玩梗的
你看@aysxtk写得那么好,那么详尽,底下回复的字数可能还没他码的1/10强,甚至@mikihisa还做了云视听,还不是一样曲高和寡

但你一个玩德奥的出来说话就显得客观公正,有一说一,大家讲话都客客气气

或者说你渐渐活成各派别的最大公约数了



作者: 艾尔芙莉德    时间: 2024-10-18 20:17
大神之作,太深刻。
因为我主要听的,都是游戏动漫插曲、泽野弘之、日式轻音乐、纯音乐等,所以入门买的就是铁三角r70x,一直听说空气感的adx5000是上位耳机,所以非常期待。
现在手里是序曲分体套(hifiman耳放),
了解到的进一步旗舰耳机,是hd800s、adx5000、he1000se,但hd800s主听古典,我又不太听;
所以,一直想要了解he1000se和adx5000的具体体会——今天看见大神的透彻剖析,感觉醍醐灌顶。
作者: edbljl    时间: 2024-10-18 20:24
又是这货色,ad系列因为厚糊一些才受圈外的人喜爱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8 20:27
艾尔芙莉德 发表于 2024-10-18 20:17
大神之作,太深刻。
因为我主要听的,都是游戏动漫插曲、泽野弘之、日式轻音乐、纯音乐等,所以入门买的就 ...

你的喜好,AP2000Ti可以满足。

作者: oncelee    时间: 2024-10-19 00:21
ad5000我一般用来听听乐队风格的曲目。我觉得挺合适的,一般和HD800S配合使用
作者: 夜音寒。。。白    时间: 2024-10-19 00:31
大佬的文笔越来越好了
作者: yuki8868    时间: 2024-10-19 02:19
这是我见过写adx5000的最强文

一句废话没有,而且句句值得揣摩

另外楼主提到的一些搭配,结合我的实践来看,都是值得尝试的,没有高下之分
作者: 書蟲    时间: 2024-10-19 06:48
文章相当好,可以说集大成
作者: creamy_wan    时间: 2024-10-19 08:58
日系的耳機,尤其是老牌的廠,廠線都是它調音完整性的一個重要構成,其中ath尤為明顯……

我手上幾支ath的線都有換著互插,其中adx5000是比較能應對各廠線的調音,而不至出大亂的……

Adx跟機的單端原線調味感覺不重,但人聲(女聲)演繹還是一耳朵ath感覺,動態量感也如樓主所言不張揚,整體來說相當的保守,包括音效質素的表現……

廠商建議的b1xa多少改變了上述的保守,力度、場面規模等等都有一定的提升,但總的來說也不是張揚的主……

Kg的線無論單端或xlr都不算合適,染色取捨非常明顯,空間拉大但密度卻沒有跟上去,這個配搭在我來說只會在測試時使用……

曾經試過brise的入門款totori,出來的音效表現較b1xa稍弱,調音也相對沒甚麼個性,中規中矩應有都有,但又甚麼都欠亮點,輪換情況下怎樣也排不上號,很快就出掉了……

總的來說,ath的機中這支換線的變化大也最不易出亂,非常好玩的一支……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9 09:41
本帖最后由 深夏映冬 于 2024-10-19 09:46 编辑
艾尔芙莉德 发表于 2024-10-18 20:17
大神之作,太深刻。
因为我主要听的,都是游戏动漫插曲、泽野弘之、日式轻音乐、纯音乐等,所以入门买的就 ...

再补充几句,铁三角官网对产品线划分是比较迷惑的:R70X采访明说用R70X的经验做ADX5000,R70X分类到监听耳机;铁三角的开放式主流型号应该是没有张扬的型号,
R70X相对AD系列空气感不明显,和其他其他品牌对比仍是强调人声的尾韵。
目前R70X我没有见过描述驱动完美状态的帖子。

抛开性价比问题,低阻抗的空气圈我是一直推荐入门乃至进阶使用的,驱动难度低,通俗易懂。因为各家旗舰的定位不可避免往高雅走,各家日系木碗推荐试试日本爵士。ADX5000可以试试数字摇滚等各大曲风子分类下的融合音乐。

为什么推荐AP2000Ti,借用 @aysxtk 的话说:

“AP2000Ti更是整合了铁三角三系耳机的特点——老木碗娓娓道来的温婉气质(Weiss加成下的甜美娇媚),
AD系列的空气感、缭绕感和人声的穿透力,钛碗的精确、剔透、线条感和金属质感,
又具备绝大部分铁三角没有的气势和空间感,还有媲美静电的瞬态和透明度,
这些居然出现在一个量产型号耳机上,是非常让人不可思议的,也是这个耳机最牛的地方。”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9 09:44
oncelee 发表于 2024-10-19 00:21
ad5000我一般用来听听乐队风格的曲目。我觉得挺合适的,一般和HD800S配合使用

您是指Big Band风格?我倒是理解了。原来森海中端耳机侧重于爵士乐的,只不过HD565以后的型号降级以后素质不上同期旗舰.
这么搭配挺有意思。问一个很俗的问题,“数人头”行吗?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4-10-19 10:08
优秀的瞬态是通向高阶声音的必要途径,瞬态和声音欠缺感情没有必然联系,除非以牺牲信息量来换取“瞬态”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9 10:14
夜音寒。。。白 发表于 2024-10-19 00:31
大佬的文笔越来越好了

你们关注点永远在细枝末节上。给你点建议,AD2000X你去听能乐看看吧。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9 10:15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4-10-19 10:08
优秀的瞬态是通向高阶声音的必要途径,瞬态和声音欠缺感情没有必然联系,除非以牺牲信息量来换取“瞬态”

您说得也对,大奥还“电光火石”呢。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9 10:16
yuki8868 发表于 2024-10-19 02:19
这是我见过写adx5000的最强文

一句废话没有,而且句句值得揣摩

你能否讲几句各个搭配是什么体验吧。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9 10:18
creamy_wan 发表于 2024-10-19 08:58
日系的耳機,尤其是老牌的廠,廠線都是它調音完整性的一個重要構成,其中ath尤為明顯……

我手上幾支ath ...

您讲讲KG是怎么样的声吧。

作者: creamy_wan    时间: 2024-10-19 11:00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9 10:18
您讲讲KG是怎么样的声吧。

比較易有共鳴的就是音效增强,女聲沒那麼妖的早期版w5000,清脆透明的感覺,瞬態反應不錯但量感動態較弱……
比較想分享的是能拆線後的ath配線,都是單端的有非常強烈的自家調音,平衡的比較少染色素質流,我手上三支都是這情況……




作者: aysxtk    时间: 2024-10-19 11:09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9 09:41
再补充几句,铁三角官网对产品线划分是比较迷惑的:R70X采访明说用R70X的经验做ADX5000,R70X分类到监听 ...

在这个帖子提钛碗可能岔题了,这段描述是我最早时候写的版本了,后来在贴吧版本里又修订、更加完善,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翻。
ap2000ti总的来说还是偏人声的一个耳机,而且想要发挥完全前端投入不小(回报是女声表现反超了awkt,大概率也是好过电风扇的)。

看33楼的喜好偏纯音更多,捎带女声,弄不好th900、adx5k会更合适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19 11:45
creamy_wan 发表于 2024-10-19 11:00
比較易有共鳴的就是音效增强,女聲沒那麼妖的早期版w5000,清脆透明的感覺,瞬態反應不錯但量感動態較弱 ...

三条单端线有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 creamy_wan    时间: 2024-10-19 12:13
本帖最后由 creamy_wan 于 2024-10-19 12:20 编辑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9 11:45
三条单端线有什么独特之处?

Adx5000的除了女聲有輕微甜味之外(這個不常聽ath的話較難察覺),其他的部份沒甚麼特別,還都是那些細節清楚但不會跑出來跟你打招呼,主次比較合理的感覺……

Kg是染色較重手,不過女聲明顯沒有w2002 甚至更早期的重,甜,清,空間拉大,線條較突出而又刻意想讓人聽鈴聲撥弦那些東西的方向……

W2022 的在聲音密度、延伸、精準穩定及空間感覺上上超過上面兩條不少,聲音的可視性更高;這線仍然有較多的女聲加乘,又是一耳朵ath的感覺,但卻是比較在於以質素出感情細節的走向,染色亦較kg的少……

作者: yuki8868    时间: 2024-10-19 12:26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4-10-19 10:16
你能否讲几句各个搭配是什么体验吧。

“边界感模糊,老派cd,传统胆机,”主要是您这几句描述很对我的味

我大耳最常听的就是二套:

音乐之旅cd(老派)+凯音kt88(传统胆机)+D8000,这套主要听动词打次

qutest(边界模糊)+凯音kt88+adx5000,这套主要听女声,主要是甜

如果调换一下,力量感没了,甜味也没了。所以说搭配很重要

作者: 安音收藏lox    时间: 2024-10-19 15:11
瞬态需要结合和动态,细节,以形成微反差,呼应感,举轻若重,灵动感。 单独强调瞬态,或者单独强调动态的耳机风评都很惨。
作者: ls1mn    时间: 2024-10-19 19:43
你们说得很好,然而AP2000Ti停产了,已成绝唱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4-10-20 01:15
adx5000 的问题在于低频上衰减滚降过多,甚至相比 hd800 还要不足,而高频上有紧随一代大乌其后,声音刺激,失去了日系顺滑的空气感,取而代之的是高清的“现代音”,当时试听同时对比了 qualia 010,qualia 的风格也是现代音,也同样是滚降低频,但是它在低频的形体感方面远远好于 adx5000,甚至有了些许低频的“实体感”,鼓声仿佛真的浮现在舞台前方。而高频部分 010 是相比 adx5000 更加顺滑的(没错,adx5000 更加刺激,凌厉),二者的瞬态、解析水平相当,动态 adx 略微占优,声场方面 qualia010 完胜,无论是空间感还是层次感,都是完胜,至于结项:闭上眼睛前方即是舞台。总结:adx5000 作为铁三角第一梯队的毋庸置疑的最强旗舰耳机是名副其实的,其素质比 l5000 更好,声音更现代化,但是确定也很明显:复合振膜带来的频响衔接问题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痛,金属球顶带来的疯狂的 3 次谐波失真也是让我这种高音敏感者抓狂,甚至起鸡皮疙瘩汗毛倒立!总之老铁加油,秀肌肉很成功,听感和声音完成度仍需打磨!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4-10-20 01:28
补充:一直以来烧友把 qualia010 的声音想象为了 sa5000 的音色,刺激,干扁,冷峻,无味......
而事实上尽管二者单元接近或者相同,他们的腔体结构和耳罩结构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不能只因为一个决定声音上限的单元相同就认定二者声音完全一致或大体相同,010 的声音相比 sa5000 更加大气,更加顺滑,同时舞台感也更强,尽管没有 3d 舞台的感觉,但是低频是可以做到“脱机”的,这是扩散场均衡式频响下的顶级低频表现形式了,真正的老烧们应该能听懂我的意思!它的声场是接近 hd800 的那种广阔无边的声场,但是结项要更加清晰,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形容就是露天演唱会的感觉。最后需要说明两点:一、 qualia 010 没低频、高频刺激大多数是因为耳罩问题,耳罩作为声学耦合部件,它也参与到了调音,想必这个话题已经不陌生,而 010 的耳罩是带有弧度的,且私人定制,如果你的头型与你听的 010 的原拥有者的头型差异过大,就会产生不匹配问题,体现为漏音。
二、我提到的 3d 舞台感最明显的耳机(个人感觉)是索尼 r10,而且这也是一款把扩散场均衡玩到极致的封闭式耳机,尽管它的扬声器性能可能并不如 qualia010,但是在舞台的 3d 感即声场的规模感中并不逊色于它,r10 的低频是从前方传来的,而且有极其明显的形体,完完全全就是一个低音单位的实体在前方演奏的感觉,很神奇!因此我认为 adx5000 的低频相比它们而言是完全失败的,这与腔体处理有关,只能说铁三角在整体声音的完成度上还是差些火候。
作者: 阿灰灰    时间: 2024-10-20 01:31
持有过,感觉最讨喜的是它的线条很光洁、明亮,却不尖锐,和HD800对比很明显——HD800的线条是毛茸茸的。
低频乐器有些挡人声,不过不是特别严重。

然后...唯一听过比ADX5000线条更光洁的耳机是HE-1
作者: aishangniu    时间: 2024-10-20 02:25
我也整理过 ADX5K 类似的,因为要买,但是没有那么全,你这太全了
作者: banjo945    时间: 2024-10-20 08:37
不说别的,275克的重量很好,现在的耳机太重了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20 08:44
VEGA57 发表于 2024-10-20 01:28
补充:一直以来烧友把 qualia010 的声音想象为了 sa5000 的音色,刺激,干扁,冷峻,无味......
而事实上尽 ...

您提供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坊间一般认为ADX5000是L5000的技术下放,因此认为L5000素质等全方面好于ADX5000;

Q010比SA5000更难折腾是固有问题(风格极致化),如果是耳罩问题可以理解。

低频(乃至中低频)的留存问题是ADX5000绕不开的,AP2000Ti中低频衰减更快。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0-20 08:48
aishangniu 发表于 2024-10-20 02:25
我也整理过 ADX5K 类似的,因为要买,但是没有那么全,你这太全了

有讨论度但缺乏长篇论述的耳机不在少数,稍微费点心做一个整合,就能打开对耳机理解的思路。

作者: creamy_wan    时间: 2024-10-20 10:43
本帖最后由 creamy_wan 于 2024-10-20 10:45 编辑

略略跑題說些廢話:

樓上v兄的sony兩機我都曾經長時間持有研究過,隨著心態和想法的轉變,r10即使在音效水平上不及q010,但還是一支完成度較前者更好的耳機;ath的除了L5000 只曾借朋友的來詳細研究過,現役的上級都在手上正常運轉,也好比較一下……

R10是本身耳機就有良好的質素和調音完成度,怎樣插都能玩出好感覺,q010 雖有一定的個性,但它測試器材般的性能對整個回放系統的構成帶來考驗;就像考牌一樣,系統攪好的q010會讓r10顯得落後過時……

L5000 跟  q010的情況有點近似,那機有著生產時頂流的質素,卻不像L3000般特色明顯,一下子讓人驚艷的調音,使系統構成為用家帶來不少麻煩,不少買家甚至連run in 都未完成就已經放棄……

在我看來,L5000 在今天ATH的序列中,至少質素上還是穩坐第二位,ADX5000 或 KG都不是它的水平……

至於樓上說坊間流傳的adx是L5000 的技術下放,那壓根就對ath的產品線有錯誤的理解……

Ath 對 技術高度的突破嘗試都是用限量款式來完成,另一方面,無論材料,技術以至本身開放封閉的設計差異,代表廠方技術的限量型號的L5000 和常規旗艦 adx5000 ,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

作為量產型號,Adx5000沒甚麼傳統包袱,甚至目標就是出圈; L5000 則是有繼往開來的責任……

在我看來,adx5000 相對較好的做到它的任務,L5000 則似乎沒有完成它的使命……

作者: harrybt    时间: 2024-10-20 11:35
L5000 给人的感觉就是音源如何,它就展现成什么样,没啥调音
作者: Starburst    时间: 2024-10-21 01:19
我补充一点,adx5000听本地产的acg音乐是挺合适的比德系耳机合适的多
作者: Heavenswar    时间: 2024-11-30 09:53
求问先锋大师跟这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4-12-2 14:42
Heavenswar 发表于 2024-11-30 09:53
求问先锋大师跟这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和烧友交流的成果,原文引述:

要聊这两个耳机有什么区别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总结,
虽然二者都是走的经典开放式耳机的三明治结构路线,但是二者在各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先锋大师的目标更加倾向于准确性、参考性、均衡性,采取较为平直中和的调音。
大师的阻抗并不高,驱动难度不大,前端素质足够,音源信息量充足即可。


先锋大师更倾向于利用阻尼器思路来给单元增加阻尼,而非加高阻抗提升稳定度和控制力,
这样可以保证更好的灵敏度和声音宽松性,这也是先锋大师听感更温和的原因之一。
大风扇则是采用一体化障板加上单元的极简结构进行设计,
利用编织、复合材料给单元提供阻尼,而非采用多层阻尼器结构
铁三角的波明德高性能磁铁和镀钨振膜提供了极强的声音密度,
这也侧面支撑了单障板调音的技术路线

另外,障板调音的高开放性对能量密度的高要求,也运用高阻抗无氧铜线圈来增强大声压下的控制力
大风扇的调音思路更加激进,并非按照传统监听路线,而是着重强化铁三角的细节表现,这是铁三角常用的一个特性
同时,ADX5K对于前端要求则同时存在推力和风格两方面的需要
一是有足够充分的推力支撑中低频密度来支撑足够大的声音框架,二是较强的高频控制力。


由此产生的两大问题成为ADX用户折腾前端的重点:刺激问题、推力问题
说句题外话,ADX这个产品有一种日本人独有的“最终决战兵器”风格
追求极致的解析技术;先锋大师则是传统的监听旗舰思路的延续


作者: czchencheng    时间: 2024-12-2 15:02
毕业论文式大长文太牛了,佩服佩服,五体投地
作者: yanzheyong33    时间: 2024-12-19 22:08
yuki8868 发表于 2024-10-19 12:26
“边界感模糊,老派cd,传统胆机,”主要是您这几句描述很对我的味

我大耳最常听的就是二套:

您好请问一下这边说的凯音kt88是具体哪一款型号

作者: 新海翔    时间: 2025-1-18 07:38
我有k812和t1二代,要不要出掉t1买adx呢,我个人也是解析狂魔,听的歌曲节奏都超过190bpm的高难度演绎日女摇滚编制交响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5-1-18 08:57
新海翔 发表于 2025-1-18 07:38
我有k812和t1二代,要不要出掉t1买adx呢,我个人也是解析狂魔,听的歌曲节奏都超过190bpm的高难度演绎日女 ...

不妨一试。系统的动态和瞬态要足。

作者: iamhongliang    时间: 2025-1-26 12:52
本帖最后由 iamhongliang 于 2025-1-26 12:53 编辑

前天刚重新买回,正在煲机中

adx.jpg (164.45 KB, 下载次数: 1)

adx.jpg

作者: winston    时间: 2025-1-26 13:03
iamhongliang 发表于 2025-1-26 12:52
前天刚重新买回,正在煲机中

喜欢早期大风扇的声音,低频丰满,

作者: iamhongliang    时间: 2025-1-26 13:09
winston 发表于 2025-1-26 13:03
喜欢早期大风扇的声音,低频丰满,

多煲煲,前端多搭配下试试,我刚才听了下,低频还是健在的,目前才煲了 20 多个小时。


作者: youko    时间: 2025-1-26 13:54
在湖人V590pro上感觉就是hd800s pro水平,而且有些还不如hd800s
作者: DungeonSucker    时间: 2025-1-26 19:22
winston 发表于 2025-1-26 13:03
喜欢早期大风扇的声音,低频丰满,

现在的版本也可以低频丰满的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5-1-26 20:42
youko 发表于 2025-1-26 13:54
在湖人V590pro上感觉就是hd800s pro水平,而且有些还不如hd800s

V590Pro下,ADX5000比HD800S强在哪里,弱在哪里?

作者: 蝉时雨风车    时间: 2025-2-1 17:26
youko 发表于 2025-1-26 13:54
在湖人V590pro上感觉就是hd800s pro水平,而且有些还不如hd800s

个人感觉胜800S半档,弱800半档。主要是输在整体感和交响气势上。

作者: tapie    时间: 2025-2-3 16:04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不错。ADX更多表现是直达音,而不是森海营造的堂音。
这个可能和日本传统音乐的表演环境与西方不同有关。我看日本的旧年代的影片,无论是古琴还是三味线都是在空间不大的房间里演奏,家庭式的木屋,门窗都是纸糊的,本来声音就是扩散出去的,很少反射,听众也是近距离围观聆听为主。不像欧洲的音乐表现,室内剧院theater,教堂,露天扇形剧场,有大量回声叠加,观众离得远。两者古往今来的音乐表演环境就很不同,可能多多少少影响到对声音的理解。

音乐并不是依靠“规模”大小来区分高低贵贱,不是一个复杂的交响乐,就比一个简单的独奏更高级。音乐看的是怎样感动人心。
有的人因为辨别出每个乐器的方位而感动,也有的人则为简单的音色鸣响感动。各取所需,我们无需把两者对立,非要分个高下。



(4)日本器材的通病,精巧,重视局部,缺乏全局感。
     听低音乐器独奏是不错,巴赫大无尚可,但弦乐群缺乏气势。
      强调精细地认知和表现事物。
     “如果我们从他的德性品格上去分析起来,崇高、伟大、幽雅、精致这四种品性,
        最富的是幽雅精致,缺乏的是伟大崇高,而尤其缺乏伟大。”


        缺少“森海和拜亚的借力打力,铁三角在直达声走到底(Lox语)”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5-2-3 16:56
tapie 发表于 2025-2-3 16:04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不错。ADX更多表现是直达音,而不是森海营造的堂音。
这个可能和日本传统音乐的表演环 ...

在西方古典乐迷里,可能室内乐,艺术歌曲的鄙视链比交响音乐高。而大众是把(通俗音乐)大型管弦乐和交响乐混淆的,
所以在一部分不资深的大众眼里,没有气势(动态强劲)的耳机“不适合”听西方古典乐。

有人认为日系耳机由于适配本土的日本古乐,不强调复音(复调音乐),所以回放西洋乐器“缺东西。
可能是(我所听过的)空气动圈管乐不如棉被系的原因。
由于我不懂乐理,只是凭主观听音以为,R70X/ADX3000加了厚度,弦乐的腔体共鸣还好。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5-2-3 17:02
我听AD7感受差不多。这个和音源有关系。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