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玩Hi-Fi的真谛:回归音乐本身,而非纠结于器材与声音 [打印本页]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4-12-25 15:01
标题: 玩Hi-Fi的真谛:回归音乐本身,而非纠结于器材与声音
对于许多人来说,踏入Hi-Fi的世界,最初的动力往往是对音乐的热爱。我们渴望听到更清晰、更细腻、更富有情感的声音,希望通过更好的设备,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魅力。然而,随着对Hi-Fi了解的深入,不少人却逐渐迷失在器材的海洋中,乐此不疲地比较不同线材的音色差异,研究各种功放的驱动力,甚至为了那一点点“提升”而不断升级硬件。 我们不禁要问,玩Hi-Fi的初心,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可否认,好的器材能够更好地还原音乐的细节,带来更沉浸式的听音体验。 我们追求更宽广的声场,更精准的定位,更丰富的动态,这些都是Hi-Fi带来的乐趣。 聆听熟悉的曲目,在更好的系统下,我们可能会发现之前忽略的乐器细节,感受到更强烈的氛围感,甚至体会到音乐家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种发现和感悟,正是Hi-Fi的魅力所在。
然而,当这种对声音的追求演变成一种执念,甚至超越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时,我们就可能陷入一种本末倒置的境地。 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不断地更换器材,只是为了追求那难以察觉的细微差别。 我们可能会为了测试器材而反复播放同一首“试音碟”,却忽略了去探索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我们可能会因为器材的不足而感到焦虑,甚至影响了欣赏音乐的心情。 这样的Hi-Fi,真的快乐吗?
音乐的本质是情感的表达,是艺术的传递,是人类心灵的共鸣。 无论是激昂的交响乐,还是温柔的民谣,亦或是充满力量的摇滚乐,它们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旋律、节奏、和声以及歌词所传递的情感和故事。 当我们沉浸在音乐之中时,我们会随着旋律起伏,为歌词动容,感受音乐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连接,才是音乐最动人的地方。
反观那些沉迷于器材参数和声音细节的Hi-Fi爱好者,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讨论某个滤波电容的特性,或者某根电源线的材质,却很少真正坐下来,静静地聆听一张完整的专辑,感受音乐带来的整体氛围和情感冲击。 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极致的解析力而忽略了音乐的流畅性和韵味,为了追求所谓的“空气感”而忘记了音乐本身的故事性。 这样的Hi-Fi,就像是品尝美食时只关注食材的分子结构,而忽略了食物的整体味道和带来的愉悦感。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器材的重要性。 好的器材是欣赏音乐的工具,它能够更好地呈现音乐的美好。 但是,工具的价值在于其服务于目的。 对于Hi-Fi来说,这个目的就是更好地欣赏音乐。 当我们把重心放在音乐本身时,我们会发现,即使不是最顶级的器材,只要能够清晰地传递音乐的信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就足以带来快乐。
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追求那难以量化的“声音的提升”,不如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的探索中。 去发现新的音乐家,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当我们真正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时,我们会发现,音乐本身就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和惊喜。
所以,玩Hi-Fi的本质,还是要回归音乐本身。 让我们放下对器材的过度执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乐的欣赏上。 用心去聆听,用情去感受,让音乐真正触动我们的心灵。 这才是玩Hi-Fi的真正乐趣所在。 好的器材是锦上添花,而非本末倒置。
让我们记住,我们是为了音乐而来,而不是为了器材而存在。
作者: RacingAK47 时间: 2024-12-25 15:29
同意
作者: 六月二七 时间: 2024-12-25 16:08
只要烧友们过了自己心里那关,那就能好好欣赏音乐,大多数烧友心里都是抱着能不能再提升一下心态去更新设备到最后选不好分分钟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调音,而然导致不断不断升级。
作者: fenk 时间: 2024-12-25 16:18
现实就是,我这两年老带圈外人去音响展,咱们听着津津乐道的很多东西在大家听来很奇怪,或者一坨……所以回归音乐本身,这个媒介你总也绕不过去的,我反倒觉得木耳只是个传说,问题出在哪了,可以想想。从表象上看,真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咱们坛子里很多初烧的耳朵弄不好反而是正常的。
作者: moluguitu 时间: 2024-12-25 16:26
回归音乐本质说得好,但大部分的人也包括我欲望无止境,人的贪欲贪婪的本性无法改变
作者: luoye53770 时间: 2024-12-25 16:56
一般都得转上一圈才能回来
作者: z_knight18 时间: 2024-12-25 17:06
在少年、青年时代,百十块钱的随身听、十几块钱的磁带,一样听得津津有味,那会更多体会的是音乐的本质
作者: 禾讯网络推广 时间: 2024-12-25 17:14
说的好
作者: hehemoon 时间: 2024-12-25 17:44
人性贪得无厌,你这是在挑战人性
作者: 黑哥 时间: 2024-12-25 17:59
说的好,就是要追求还原音乐的本真。
作者: shandp 时间: 2024-12-25 17:59
烧唱片也是一种烧
作者: qqbao2008 时间: 2024-12-25 18:05
听器材
我听都是器材不完美。
作者: 一个好厨子 时间: 2024-12-25 18:15
人总要回归正常,赞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4-12-25 18:42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12-27 09:59 编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4-12-25 18:4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12-25 18:52 编辑
这话和没说一样。
一开始就关注音乐的人,也不会因为挑选工具而长期掉坑。
而器材深度掉坑的人,听的那些天碟音乐根本就只是个乐器天碟。天碟音乐本身的作曲指挥演奏都是垃圾,正常的音乐唱片渠道想接触天碟都难。
所以二者根本从一开始就不是同路人。也许音乐爱好者一度被器材玩家带偏,但器材玩家绝对不会对音乐有进阶接触的基础。小概率的器材迷转音乐迷的只是逻辑猜测上的黑天鹅。
有的人疯狂收集数码音乐唱片,其实只是讨便宜占便宜心态。时间没过几年就疲了。有的人本单位突然流行买ok机嚎了一个月以后再也不去碰了。这些都是没入脑赶时髦的表现。
作者: eric2311 时间: 2024-12-25 18:45
人的欲望啊
作者: 马漠哲 时间: 2024-12-25 18:59
目的是享受音乐
过程是追求音质

作者: 海面微澜 时间: 2024-12-25 19:00
楼主说得对!其实就是研究音乐抽象、专业性强、难度大、没市场。而研究器材则是相反。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4-12-25 19:05
作为商家,当然喜欢大家折腾硬件了!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4-12-25 19:24
各种价位的都听过,当然是没有买过,好像还是自己焊的好听,省钱了,当然了,米多的任性,有高端器材的也好。
作者: musicislife 时间: 2024-12-25 19:35
这才是精华帖!
追求发烧方向是错误的,追求音乐本身才是正道。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4-12-25 19:37
熱愛音樂才有燒器材勁,只為燒器材會見終結日
作者: 雪山一枝蒿 时间: 2024-12-25 20:15
追求音乐是目的,过程逃不过器材
作者: 东蛋 时间: 2024-12-25 20:18
商家:住口!
作者: ebenezersong 时间: 2024-12-25 20:38
说的好,音乐品味很重要,人的品味更重要,如果没有自我思考说啥都是白扯
作者: caijie581112 时间: 2024-12-25 20:41
也是因为这年代挣的钱多了,九十年代500块钱一个月工资时候就不敢像你这样想了
作者: moluguitu 时间: 2024-12-25 20:48
穷的时候口是心非说退烧,有钱时变本加厉的发烧
作者: ldaky 时间: 2024-12-25 20:53
不能赞同地更多!
作者: 当痔疮来临 时间: 2024-12-25 21:03
道理都懂,其实很多人只是想把器材调整好了,再安安心心听音乐,也不纯为了追求器材而折腾。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24-12-25 21:18
我也回归音乐了,不过器材也照样可以玩。
作者: moluguitu 时间: 2024-12-25 21:19
一楼的AK大佬就是口是心非的主,口头上说同意楼主观点,内心却是波澜起伏欲望在不断萌芽
作者: thomes1 时间: 2024-12-25 21:44
好文顶一个
作者: guo2344592 时间: 2024-12-25 22:38
本质是玩EQ……
作者: Autologie 时间: 2024-12-25 23:37
之前关注了一个叫“古典音乐相对论”的公众号,里面凡是分享hi-end器材的文章,都是好几千的阅读量,而严肃介绍古典乐唱片的文章都只有几百阅读量。相比玩器材,欣赏严肃音乐对多数人来说知识门槛还是太高了。玩器材归根结底还是感官享受,而欣赏音乐尤其是严肃音乐,则是知性上的愉悦。当然二者没有高下之分,开心就好。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4-12-25 23:44
只爱玩器材完全不爱音乐的人真的多吗。坛里有些人平时讨论音乐时都不露面,一到讨论diy摩机时就冒泡并劲头十足,那么是否就能断定他们只玩器材不听音乐呢,也还是不能,毕竟最了解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作者: moluguitu 时间: 2024-12-26 00:06
我们活在一个相对自由的世界中,玩HIFI就没有错与对之分,秉承自己的信念和喜好就好,不要左右别人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好的权利 !
作者: yyt984 时间: 2024-12-26 00:12
好贴 我也刚退烧 回归音乐本身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12-26 00:12
器材不好听还是不行的。
作者: raphaelzhang 时间: 2024-12-26 00:37
你说的都对
作者: 吃瓜土狗i 时间: 2024-12-26 04:20
大部分是器材哥 顺便把歌听了
作者: 娶了你 时间: 2024-12-26 08:35
两者不矛盾,追求的东西不同,不应当混为一谈。当追求hifi器材时,除了追求其声音表现外,视觉、精神层面追求的往往更多,比如品牌调性、外观设计、宣传理念价值观,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综合起来符合我们的审美,让我们觉得符合自身气质,才会买单。这跟买车差不多,各品牌都有用户群体,都有互喷现象,一个道理。开不同品牌车下赛道,并不妨碍我们热爱赛车,即使开车技术很烂也无所谓。追求不同hifi器材,也并不影响我们喜欢音乐,即使不懂乐理也无所谓。音响本来就是个性化产品,没有绝对真理,花了钱好好享受就好,不存在否定过去回归真谛之说。举个例子,有人沉迷线材,绝得天价线材就是好,一线定生死,大把花钱花时间研究把玩,其乐无穷,玩了2年,突然又觉得插排更重要又去烧插排其乐无穷,能说他之前玩线就是瞎折腾浪费钱没掌握hifi真谛吗,当然不能,乐在其中就好。享受器材,享受乐趣,享受满足感,享受音乐,尽力而为不攀比,这才是hifi真谛。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12-26 08:58
在器材发烧论坛里呼吁器材发烧友回归音乐本源,太勉强了。感觉楼主发错论坛了,不如去音乐论坛更好的回归音乐本源。
作者: 落花萧然 时间: 2024-12-26 09:42
我们是为了音乐而来,而不是为了器材而存在。
赞同!
作者: 二两白开 时间: 2024-12-26 10:04
商家贩子想把楼主拉黑
不然怎么圈钱
作者: aassdd 时间: 2024-12-26 10:07
有的人几十年就那么百十首歌翻来覆去地听,器材更新不断,美其名曰放不下的执念,实际就是有病,你不知我不知他知。
作者: bo18 时间: 2024-12-26 10:34
道理是这个道理
作者: 仙台不裂 时间: 2024-12-26 10:49
但不断升级买买买真的好爽
作者: ham2002 时间: 2024-12-26 10:52
这也可以证明:
为什么,一部手机、直插耳塞,可以听的津津有味。
(而且,大部分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是这样)
作者: creamy_wan 时间: 2024-12-26 10:56
五嶽令旗又到……
為什麼總要把器材和軟件分主次攪對立?
我玩手指的最終目標都是追求情緒或感覺,軟件器材都是走向目標的媒介……
過幾天我不開機去玩手遊了,攪不好會走個人出來說背棄音樂……
作者: wuzongh 时间: 2024-12-26 11:06
一定程度上同意,但其实就是量入为出,不要超过自己的能力过度烧硬件即可;其实不同硬件的更换,本身也是一种快乐,跟听音乐是一样的,只要不为器材焦虑都可以。玩法可以各种各样,只要快乐就可以了。
作者: sktony6260 时间: 2024-12-26 11:07
同意,总结的很好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4-12-26 11:08
玩器材同时可以学乐器,真正感情就在于演奏技巧和演奏各细节把握。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4-12-26 11:24
HiFi玄学背后的PUA套路:老烧们,你们中招了吗?
各位“身经百战”的HiFi老烧们,摸摸你们日渐稀疏的头顶,再看看钱包里日益消瘦的钞票,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过自己是不是被“玄学”给忽悠瘸了? 别不好意思承认,毕竟谁还没在HiFi这条“不归路”上交过点智商税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HiFi圈里那些看似高深莫测,实则暗藏“PUA”套路的销售技巧,看看你是不是也曾被这些“甜蜜的陷阱”给套路了。
一、 “老烧”也怕被“烧”? HiFi圈的“PUA”那些事儿
咱HiFi圈,那可是个“水深火热”的地方。 一方面,我们追求极致的声音,不惜一掷千金;另一方面,各种“玄学”理论满天飞,让人云里雾里。 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兴冲冲地跑去音响店,结果被销售员一顿“专业”输出,瞬间觉得自己手里的“宝贝”成了“古董”,不升级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嘿,醒醒吧! 这很可能就是HiFi版的“PUA”在作祟! 他们可不是真心想帮你提升听音体验,而是想掏空你的钱包!
二、 细数HiFi销售中的“PUA”套路: 看看你中了几个?
- 套路一: “你的不行”—— 贬低现有设备,制造焦虑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兴致勃勃地跟销售员聊起你的“心头好”,结果人家眉头一皱,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嗯…你这套啊,也就听个响吧。高频有点糊,低频下潜不够,声场也打不开…” 得,几句话下来,你是不是开始怀疑人生了? “难道我这几年都白听了?” 这就是典型的“打压”战术,先让你对自己现有的设备产生怀疑,觉得“低人一等”,然后他们再适时推出“解决方案”。
- 套路二: “这个稀有”—— 制造稀缺感和优越感,让你欲罢不能
“这款功放是限量版,全球只有50台!” “这根线材是大师手工制作,用料极其稀有!” “现在预定,至少要等半年!” 听到这些话,你是不是感觉肾上腺素飙升? 仿佛拥有了这些“稀世珍宝”,就能瞬间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地位? 商家深谙发烧友的“收藏癖”和“虚荣心”,用“稀缺”二字就能让你乖乖掏钱。
“这个DAC采用了最新的Delta-Sigma架构,配合异步时钟重整技术,有效降低了Jitter…” 听着这些“高大上”的术语,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 销售员摆出一副“我是专家,你听我的准没错”的姿态,让你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相信他们。 记住,真正的专业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而不是用专业术语来“唬人”。
“您对自己的耳朵好一点,就应该选择更好的音响。” “为了家人能享受到更纯净的音乐,这点投资是值得的。” “您都这么热爱音乐了,怎么能用这么普通的设备呢?” 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暖心”? 其实都是在利用你的情感和责任感,让你觉得不买就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家人,甚至对不起你对音乐的热爱!
- 套路五: “先甜后苦”—— 忽冷忽热,让你欲罢不能
一开始对你嘘寒问暖,各种热情介绍,让你感觉宾至如归。 一旦你表现出犹豫,态度立马转变,甚至开始冷嘲热讽:“哎,看来您对音质的要求也就这样了。” 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段,就是想让你觉得错失良机,赶紧下单。
- 套路六: “我们是一伙的”—— 构建圈子,排斥异见
“真正懂HiFi的人都用这个牌子!” “玩到这个级别,就应该选择XXX!” 他们会刻意营造一种“圈子文化”,让你觉得只有拥有特定的品牌或型号,才能融入这个“高逼格”的群体。 一旦你选择了其他品牌,就会被视为“异类”。
三、 擦亮你的金耳朵: 老烧的“反PUA”指南
面对这些“甜蜜的陷阱”,我们老烧们也不是吃素的! 想要不被“烧”,就得擦亮我们的金耳朵,练就一双识破套路的火眼金睛!
- 核心原则: 相信自己的耳朵,理性消费! 记住,好不好听,最终还是你的耳朵说了算!
- 实用建议:
- 做足功课,心中有数: 别盲目听信销售员的一面之词,多查资料,了解产品性能和口碑。
- 多听多比较,不轻信一家之言: 货比三家是永恒的真理,多去不同的店试听,听听不同的搭配。
- 设定预算,量力而行: HiFi是个无底洞,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合理规划,别为了“一步到位”倾家荡产。
- 警惕“限量”、“独家”等说辞: 理性分析其真实性,很多时候只是营销噱头。
- 不被“专家”吓倒,相信自己的判断: 每个人的听音喜好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 感到不适,果断离开: 如果销售员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有被操控的感觉,直接走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 寻求独立建议,多交流: 和不以销售为目的的资深发烧友交流心得,他们的经验更客观。
四、 结语: 玩HiFi,玩的是热爱,不是套路
HiFi的乐趣在于享受音乐带来的感动,而不是被各种“玄学”和销售套路所裹挟。 希望各位老烧们都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擦亮你们的金耳朵,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升级”,让我们的HiFi之路充满纯粹的音乐享受,而不是被“烧”得体无完肤! 最后,祝各位老烧,永远不被“烧”到!
作者: 肚子痛 时间: 2024-12-26 11:52
这事就两个极端,一是手机加原配塞,二是顶级器材加音效碟。
绝大部分的人都位于这两个极端的中间,至于偏朝哪边,偏多少,个人选择而已,没什么对错,没什么毛线真谛,开心就好,适合自己就好
作者: 朋友妻不客气 时间: 2024-12-26 12:11
享受音乐和享受器材本是两条通路,能融合才是真的心理能力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24-12-26 12:17
说起来我倒是一直都是从音乐本身出发来发烧的,换更好的设备,无非是为了更好的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所以在我看来烧器材和听音乐,完全不冲突。
作者: 盛世山河 时间: 2024-12-26 12:18
追求hifi很多时候都是在往一个极端走,就像做菜一样,想监听还原的就一点盐不放吃食材本味,差点意思,喜欢刺激的就多加调音,越吃口味越重,其实还是调音自然耐听刚刚好才正常
作者: Lang123 时间: 2024-12-26 12:29
个人感觉量力而行就好,不过相对的一个关系是,假如你对音乐很敏感,你不折腾器材,器材就来折腾你
作者: 二两白开 时间: 2024-12-26 12:32
之前才发了一贴,才被pua
作者: Can1ght 时间: 2024-12-26 12:33
同意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喜欢只听一些歌去测器材,好几十万首歌我都听不完,慢慢听选出自己喜欢的歌这个事情已经占满了全部时间,现在只是偶尔看看他们的帖子,内心毫无波澜
作者: sailing2000 时间: 2024-12-26 12:38
最常有的心理,“等等,我再升级一个地方就差不多了”
作者: grrr 时间: 2024-12-26 13:07
自己看怎么理解,就自己玩,什么音乐论,器材论都是自己兴趣,没人强制,只要不是商家吹捧,论坛的玩家自己讨论一下器材又有什么不好的,中老年人的乐趣无非这几样。
作者: maling7488 时间: 2024-12-26 13:30
非常同意。
作者: zhanqu88 时间: 2024-12-26 15:05
玩hifi不玩器材玩什么?这个论坛里几个识谱的几个懂音乐的?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4-12-26 15:34
那咱玩表的真谛是不是比谁走的准呢,那劳力士怎么都比不过卡西欧哎
作者: 浮动的声欲 时间: 2024-12-26 20:48
有最好,没有也不执着。
作者: qwerqwer0854 时间: 2024-12-27 00:33
幸好本人已经硬件退烧,现在主要是关注性价比较高的无损音乐,高码率的只保留比较喜欢的几张,多数还是普通的无损专集,不想折腾了,太累人了。
作者: 淘金鱼 时间: 2024-12-27 10:21
折腾一圈,最后发现折腾花费的时间比欣赏音乐更多
作者: 夜鹰110 时间: 2024-12-27 13:45
成年人了,为啥总是有这种二选一的论调。为了欣赏音乐而购买器材,器材为音乐服务,相辅相成的2件事何必说成对立的。如果同意,建议先把这个论坛关了
作者: happylo 时间: 2024-12-27 16:13
这个世界哪来的这么多真谛。人就追求一个心情愉悦和成就感,是音乐本身带来的还是因为折腾器材带来的,有这么重要吗?谁规定哪种就是真谛?只要进了发烧范畴,执着于哪个演绎版本更好的和执着于哪个耳机低频更自然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作者: eysirs 时间: 2024-12-27 18:13
道理都对着呢,我记得我大学期间,800块的索尼mp3就觉得很爽了。
但是现在一路从入耳式到头戴大耳,现在到音箱,感悟就是人总有好奇心,就像我现在是A17,但是barefoot footprint03已经在路上了,17的2分频理论上讲是打不过03的3分频的,回来比较一下咯。
看留哪个吧,人们总是好奇设备的升级带来的声音变化,不同的箱子和设备声音也不同,只有折腾过一番后才能静下心来欣赏音乐,路还是要走的。
作者: 留香小筑 时间: 2024-12-27 18:59
我讲不出高深的道理,就说一说肤浅认识,
人肯定要有点爱好的,完全没有爱好的人好难想象,发烧其实就是一种爱好,听音乐呢,其实也是一种爱好是吗,但是这种爱好看起来比较高大上,那么爱听音乐但是其实不爱烧器材的人肯定看不惯器材党,但是他们有个优势,就是可以站在制高点上教育器材党,立于不败之地,别人没法反对他,
就算同样是爱好,还是分了三六九等
作者: Wong0117 时间: 2024-12-27 21:09
现在热衷于购买高品质的无损音源。购买数字音源的钱大概已经是设备的两倍了!
作者: yushentang 时间: 2024-12-27 22:48
我听一段时间会换个保险丝对调电源线之类的刷新一下听感,音乐是真喜欢听,但是也很喜欢不同调料下的同一个音乐能有什么表现,这种新鲜感很好玩,大概是个器材党和音乐党一半一半。,不算很折腾但是是真好玩。
作者: linby100 时间: 2024-12-28 01:31
说得好!点赞!
作者: 门的耳朵 时间: 2024-12-28 08:46
没有必要买,买个Q的月抛,自己下就可以了。
作者: eric109 时间: 2024-12-28 08:50
没错 不如聊聊年底发的很多新专辑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