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我觉得GPT对于“好听”是否能通过量化去彻底证明,回答的很好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5-2-4 17:02
标题: 我觉得GPT对于“好听”是否能通过量化去彻底证明,回答的很好
提问: 人类是否永远也无法用数据或者其他科学数据去佐证音频的优劣,无法真正的有效量化?两只不同系统下发出的声音,总是会被主观干扰判断,即使你用各种测定方法阐述A的数据要比B好很多,仍然还会有人认为B比A好听







ChatGPT said:这个问题涉及 主观感知客观测量 的关系,在音频领域确实长期存在争论。简而言之,人类可以用数据和科学佐证音频的物理特性,但无法完全量化“好听”这种主观体验

1. 音频可以被科学量化吗?物理和电声工程的角度,音频是可以量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用 客观指标 来测量扬声器、耳机或音频设备的性能,例如:
这些指标可以科学地描述音频设备的性能,在很多情况下,数据越优秀,理论上声音还原度越高。

2. 为什么科学测量无法完全决定“好听”与否?尽管科学可以衡量音频的物理特性,但 “好听”是一个主观体验,它受以下因素影响:
(1) 人耳的个体差异(2) 文化和心理因素(3) 试听环境的影响(4) 个人审美偏好
3. 数据 VS 主观听感:可以达成共识吗?尽管“好听”是主观的,但数据仍然有指导作用。一般来说,科学测量可以排除“糟糕”的音频设备,但无法精准决定“最好的”声音。例如:
高端音频领域,有些发烧友甚至会喜欢失真较高的电子管音箱,因为它带来温暖、厚实的声音,而从测量角度来看,它可能比普通晶体管放大器“更差”!这就说明,数据不能直接决定主观听感

4. 现实中如何平衡科学测量和主观听感?在音频工程和消费市场中,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1) 盲听测试(Blind Test)(2) 结合主观评分(3)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 结论:科学可以测量音频,但无法定义“好听”所以,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频,但它无法替代人类的主观感受。最终,每个人的耳朵才是自己的裁判。 🎧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5-2-4 17:12
决定一台音频设备的好坏   看起来好像应该是:

频响曲线
THD\SNR
输出功率等等这些数据

但实际上 真正影响听感的还是

价格
重量
做工
用料
品牌
外观






作者: 爱吃莴苣    时间: 2025-2-4 19:46
1.人是感性的生物
2.最基础的“五感”之中,人类视觉、听觉需要接受系统的审美训练才能达到一定层次
3.五感之中,相对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听觉差异最大,听觉审美最难统一
4.玩hifi的为啥容易吵架、以及所谓的“韭菜”是因为这个圈子的生态使然,说到底这是个非生产力领域、休闲圈子。虽然和一定的电子技术挂钩,但都是浅层的东西,没什么真正高深的东西,所以这个圈子需要制造出一种生态环境,再结合“审美”、“艺术”,让圈子里的消费者觉得看不透、觉得很玄奇。

综上,楼主觉得以相对科学化的评测手段来量化音质的好坏,在这个圈子里推行得了吗?另外,我个人并不反对这个圈子一直以来的这种生态环境,毕竟如果有朝一日圈子没了,生活中也就少了一些乐趣。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bbs.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