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941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大乘气象,可以查到一些史籍记载: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6022157162178140.html
青竹遗风
2018-04-08
大乘是以救世利他为宗旨的菩萨法门。大乘气象,就是此地众生有自利利他的精神,适合弘传大乘菩萨法门。我们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属于菩萨精神,所以大乘气象一直存在于中华震旦。

---
https://www.sohu.com/a/304530183_241700
据《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何为大乘气象?自觉觉他。
圣贤基础:三皇五帝,诸子百家
《佛说灌顶经》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
合于中道:易经之道,儒道中庸
积极入世:乱道兵家,治儒法家。

---
http://www.bracebook.com.cn/web/freeReadAction_view.action?id=4c9a160f-7f21-44eb-bbb8-e832935ad644
中国文化的真精神,就在这里!尧舜是人,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孔孟是人,所以人人皆可为孔孟;佛也是人做的,所以人人皆可以成佛。这是中华文化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最核心的精神。在其它的文化里面,这种感觉并不强烈,往往都会在凡圣之间划出一条截然的界限。
在基督教里面,人和神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认为神是不可揣测的、不可接近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抵达神。这是西方的观念。其实,印度古代也是如此,在种姓制度之下,社会等级森严,精神等级也很森严。到了释迦牟尼时代,打破了种姓制度的这种贵贱、尊卑的鸿沟,提出了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的伟大思想。但是释迦牟尼之后呢?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又渐渐萎缩了,所以禅宗传到第二十八祖达磨大师的时候,在印度实在是传不下去了。他老人家很恼火,找不到徒弟了,通过观察发现中国有大乘气象,于是不远千里、辛苦跋涉地来到了中国。什么是大乘气象?这一句“圣可学”,说白了,就是大乘精神!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引用了几个网文又审核上了,等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3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1 21:46 编辑

-----

- 文化这个东西,不会是表面某一时空的东西。
很多明显的证据表明,文化是全方位的渗透继承关系。

中华至高文化要素,源于多元、融汇于一体,植根于农业为主的沃土经济,升华与农时观测的守中。
太极图明显来源于太阳观测年度日影痕迹统计图,对节气的观测,可以导出很多圆周运行角象限的规律和前后逻辑,这就是易的来源。河图洛书也都可以源于实践观测现实验证和理论升华。

中华文化没有西方宗教外星圣子下凡的交流鸿沟预设限制。人人可为尧舜的意思,是以后的后辈都存在内观成圣的可能性。
成圣,有各种标准。但是最高的标准莫过于能够站在现实体验到坐忘内观的高度,再反过来俯视红尘那些纷扰。圣贤的高标准最少是本人有达到坐忘内观入定的体验经历。所以孔子见到老子会觉得老子飞在天上,而自己只是街道主任负责启蒙和调解邻里家庭纠纷的存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本身也是内观坐忘证悟过程,和其中的阶段效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710754822079209&wfr=spider&for=pc

但一切文字最多只能是实际行动的注解,也是不同方式的侧面。

尽管内观的境界各有不同,但庄子必然是由内观证悟高度之后,再俯视人间那些事。老子道德经也很类似,道经就是一种坐忘的过程体验,然后才可能洞悉人间那些事。由此类推,古代的中医靠尝百草吃草药体验就能感觉药性达到身体某个部位,说明就能感悟到起治疗作用到什么程度。黄帝内经必须是达到了坐忘高度,才可能洞悉人体的规律。

另外,就是圣人之道。内圣外王。内圣应该是对五服之内的行政圈实行文化教化,外王是面对周边的属国和羁縻地区作为篱笆墙实行自治管理。
内圣的传统,传承于道家圣人等级的不断内观传统,不断认可易经河图洛书对红尘世界的作用。这样,这些圣典才能不断在中华文化之中占据最高地位。
古代的最高领导者,基本都是以道家为最高领导圭臬。这种思想通过大臣和一系列政策策略,传达到读书人的乡间,融汇到社会上。渗透在中国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里,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认知,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很多的达到什么高度。但相对于外国人而言,中国任何一个农民的中华文化基因都高过他们很多。
比如,为什么凡是没有外族干扰、本民族精神大放光芒的时代,中华大地上就能出现很多英雄豪杰。元末自然灾害深重群雄并起,很多红巾军起义军。朱元璋本人没上过什么学吧,家里穷的饿死了很多人。反而能纠集很多同样的将军,成为各路起义军最后的胜者。中国近代革命就更是这样的例子,很多农民出身的人在十几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能率领部队,战胜武装胜过自己的敌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路线对了以后,就能战胜世界头号强国在境外组成的联军,打胜立国之战。这就是内省文化传统占优的时代。

综上所述,大乘气象,源自中华古圣一向的内观境界,和经由他们传承下来的参考著作。并且这种文化基因,经历数千年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能从任何现实社会的终端角度看到大乘精神。每个人只要有机会深入挖掘,都能提高自己。

-----

现代量子物理科学的研究实验和天文观测越来越发现,更接近对宇宙成因的理解。比如,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是产生正负粒子的源头,还有黑洞蒸发理论,和希格斯粒子在真空中会普遍不断产生瞬间湮灭的现象。希格斯场,是宇宙基本粒子和物质活动的总体存在环境条件,是限制光速的基本存在条件。

另外,生物DNA的构成关系和数量关系。基本粒子夸克模型表的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结构。太极图的太阳日影运行图,很多东西都能和中国古代圣贤文化的要素联系起来。随便找到一个关键词都能搜索到相关信息。

但西方科学都是外观的角度,只能用物质来观测物质。天生就具有普朗克量子定义的最小限度,再小就无法观测了。但是尽管如此也基本达到了可以观测到上帝粒子的程度。而东方内观学,能超越一切物质认识的水平,从概念上遨游于物质产生之前,没有规律的规律。不论是易经,道德经,庄子,还是道家的很多著作。到基本同时期的释迦牟尼证悟并流传下来的佛典。都能和现代物理学宇宙观测学相互映证。
但对内观大乘气象、内观角度的文化基因,在西方还是没有,这是肯定的,西方只能走外观路线。而且古希腊自己也断绝了文化继承,说明古希腊文化只是当时有用,以后只能是谁需要了才有用。不需要的就不是文化基因了,本民族的也捡不起来。亚历山大相当于战国中期的,把古希腊推平了以后,古希腊人从此就断绝了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就是文化基因没达到渗透效果的证据。而旧约是犹太人的历史书。新约有些地方明显是抄袭佛陀的,也是坐在树底下开悟以后喝了牧羊女给的酸奶。就这样明着抄袭。加上一些特异功能的描写就完成任务了,简直不忍观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4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1 19:20
我现在发文都要另开一个Word文档复制黏贴备份,否则辛苦码字发不出来容易没了,今天下午在这里回复了一段 ...

现场码字可以促进思维敏锐,坏处就是容易消失。如果及时转移到本机记事本就没事,但有时候会忘。不过有审核的时候可以不操作浏览器标签,及时翻回页面后退,有时候可以回到编辑页面。在本地保留一下内容。不过一般没什么问题。审核主要是外来的要求而不是论坛管理本身的,经过一道手一般就能通过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2 12:37 编辑

但是西方不会存在内观高度问题,严重缺乏至少直接的文字证据,至少有过文字记载也好点。摩西那种算吗。有了以后有传承吗,也没体系,也没专著。欧洲古代除了中东,再往西,山沟里穷的老鼠都哭,哪里有天文观测产生的外观验证体系水平。
犹太教义旧约也不强调这个东西,即便有过也没明显的传承体系。也没有科举制度全民读书的传承广度。印度教对终极宇宙的原理到是基本都拟人化的描述了,但没有对后世的人有修炼或者到达的启蒙提示和帮助。说明只是雅利安人的祖先有过内观高度,再往下靠侵略奴役印度土著,拿自己的子孙高高在上作为婆罗门养起来,躺着剩下子子孙孙,幸福到老。婆罗门把自己的族群变成了一个现实版的童话故事。

红尘感兴趣的东西都是贪吃拜物教炫富那套,本身就是精神升华角度的路线错误。为什么西方是底层主义走向,主要是红尘滚滚穷的老想发财,还特别好斗总是寻衅滋事小人行径,和动物根本就没什么区别。网上不打扫就经常保持有一两只这种行为低劣的耗子窜进来散布鼠疫。
吃相很烂的动物们是理解不了东方基于富足之上的圣人的坐忘内观,本身就不在同一个生存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2 12:34 编辑

指挥家对速度自然变化的理解问题:

对比了几个非一流指挥家的马勒第一交响曲,以及其它比如贝多芬交响曲。感觉还是放不开,不敢越节拍雷池一步的那种效果。听上去有点呆呆的感觉,缺乏灵动。比如朱利尼的音色是意大利式的,但自然度还有点节拍器味。对比匈牙利指挥家索尔蒂的录音,节拍器味比朱利尼还要明显。匈牙利音乐家的音色和浓厚韵律古典味都很不错,但这是从一些匈牙利四重奏组方面得到的印象。李斯特在力度角度是钢琴界的一个流派也有直系传人,有风林火山味。李斯特n代直传弟子波格莱里奇的钢琴演奏风格,堪称鹤立鸡群一骑绝尘的宗师。于无声处听惊雷仅此一家。

再去听阿巴多的就灵活多了,令人感觉自然的空气在流淌。仔细听速度都是有变化和超越固定节拍的。其实速度问题本身音乐是演奏给人听的,而人体本身全都是有平均节拍速度的,比如平均心跳,呼吸都有平均值。遇到一些激动情景的时候就会加快,遇到无事休闲的时候就会放慢。对此的理解,可以按照正常的自然感受,加上指挥经验就可以做好。很多现代指挥家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太迟钝,而是表现的太激进。说明早已经不存在这种底线问题了。说明在1990年代,新一代学子的音乐大学阶段,应该已经引入了心理学课程。但是在1980, 90年代的活跃的一些老一代指挥家录音里还有这种问题的影子。但在最知名的老指挥家的录音那里就好很多。

英国著名指挥家加德纳在一个视频里也讲过,正常的人都是有平均情绪节拍的。所以指挥家要想表达音乐中的情绪,就要对人的情感速度有自然的表达。这里他不点名的只出了一些指挥家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比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一定要搞得速度很慢,邦,邦,邦……。那么,命运的冲击力如何展现呢。是站在远处展现和描写遥远的历史现象,还是让听众直接进入贝多芬想要表达的氛围。

还是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自然速度为好。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道理最大,而自然排在第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3 03:05 编辑

门盖尔贝格,荷兰指挥家。

https://www.xiaobaipan.com
/file-25912477.html

没仔细对比过边际普鲁士系的具体区别。但大概印象,偏北欧的荷兰指挥家风格,和东欧指挥家有点像。都比较素净。荷兰的偏冷,但齐整度高。东欧的偏素,但追求自己的艺术性。还是有些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8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继前文,
指挥家对速度自然变化的理解问题。

总结一下:对指挥和乐队演奏的自然速度问题,是衡量艺术表达层次的一个基准线!

但从器材角度,就有这种层次分类的现象。越到高端器材,分辨率就相应的高。总体效果就是越来越自然真实。
既然都是波的表现,那么就和数码影像显示屏与分辨率的关系是同样道理。越是分辨率高的数码图像,细节就越多,感染力就越大。总之的宏观效果,就是越接近自然真实。

这些都是从反映信息的播放角度看问题,就存在跨越领域的同样趋势。那么,从艺术信息的创造环节看问题同样有这种趋势。那就是,指挥家在自己对交响曲指挥诠释的理解高度,落实到排练中并通过乐队演奏把艺术细节展现出来,当听众听到这种指挥演奏的时候,对比其他指挥家的录音,就会发现艺术感染力的差别。这种对交响曲乐队展现的理解高度,主要是现在演奏细节角度的丰富和符合普遍人性情绪变化的自然性程度上。
在指挥和演奏上,同样是自然度越高、细节越多,就越有艺术性。

自然度,是最终的笼统效果差异。细节多,是具体的表现方式差异。
而人的情绪变化,是高于一切的交响音乐的本质所在。

交响乐之所以可以无标题欣赏,主要就是交响曲反映的是人的情绪,基本感受不到更具体的物质化表象角度的问题。而人的情绪基础,是建立在人类普遍的心脏调动和呼吸频率的平均值上的,也有对环境的描绘效果。这些变化快慢轻重缓急,都是任何人日常面对一些生活场景所熟悉的,所以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所欣赏,引起共鸣。这就是交响乐艺术的主要核心价值所在。

因此,达到一定水准的指挥家,往往都是超越交响乐演奏和一些技法细节,让这些东西直接作为一种潜意识之下的工具,去表现作品展现的更高效果。效果就是超脱演奏本身,直接接近作品的自然表达。
但确实存在一些指挥家,对诸如节拍,轻重缓急等方面还显得没有突破要素限制。所以对比起来,听上去就是一种带有练习味而未熟练程度的效果。感觉是乐队没有和指挥家拉开距离,指挥家被乐队拖着走。听上去会觉得有沉重感,整体效果轻松不起来。
而超越了基本技法要素限制的指挥家,有一种远远超越乐队演奏的感觉。指挥家在天上飞,乐队像一架飞机被指挥家所驾驶。

所以:对指挥和乐队演奏的自然速度问题,是衡量艺术表达层次的一个基准线!

这是超一流指挥家和一般一流指挥家区别的的分水岭。一般的指挥家有个底线就是基本不会出错,没有技术上的漏洞底线问题,但是在艺术高度上对驾驭音乐流动的轻重缓急难以摆脱基本要素的牵绊,效果类似于走在地上不能起飞。
坐过飞机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当你在飞机上去看地上的汽车,就会感觉曾经的汽车驾驶感对于飞机的效果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当你下了飞机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汽车,都会有和通常不一样的感觉。总之最少也是觉得轻松了很多。
另外,尝试过书法篇章观念的都能体验到,微毛和全貌只能关注一个,不可能同时被关注。哪怕是用硬笔临摹一些名帖,试过三遍你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个情况。哪怕是对单字。当你临摹完一篇字帖你就会发现,越是在第一注意力关注了笔画,距离整字的效果就越远。更进一步的是第一注意力关注了单字的外观,距离通篇每个字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会远。那么,大书法家通常都是逐渐解决底层问题基础扎实以后,然后才回去面向更大的范围,把底层基本问题解决就不去格外注意了。不然没有过硬的底层水准支撑,直接上位到高层次那么底层短板就会显现暴露出不足。看很多当代有头衔或者喜欢出境的书法人写的字就有这种问题,比入女司机书法名人。表面上行草老辣不拘一格,实际只是走了个外观捷径包装,但整字单字本身都立不住,结构上缺乏一种相互结合的凝聚力和正气。这些人肯定不是明确的这种出发点,如果明确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会这样做了。这些人不自觉的自认为世界上存在捷径,也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写字时的舒适感上,对慎独心警觉心没有陌生冷酷的客观审视。
这就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角度,当你关注了一个细节的时候,就失去了其它东西。当一个物质化的存在,特别是生命被固定下来以后,就会产生我心我执,对整个大千世界的距离就会比感受身体遥远的多。但是,如果能感受到整个大道和自然,那就会比单纯注意一个最熟悉的局部要强大的不知道多少被,百不及其一。

因此可见,师法自然是任何人工表达的高境界的方向。直接印证了道德经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伟大和正确之处。

如果结合了近代现代量子科学的基本结论,那就会知道越是高端思维越接近量子世界的效应。比如测不准效应就最典型,一个时间的一个注意力之下只可能关注一个角度,关注了量子的轨道,就关注不到量子的位置。关注了量子的位置,就观测不到轨道。很多古人的至高终极哲学都能和量子科学相对应。这就是一种普遍验证的真力。并非那个人多么伟大,伟大是对人的尊重。但道理是客观的属于自然的,谁去发现都行。一些原理落实到文字上,在传承面前就需要承认和尊敬最早发现者。但是到了每一个后人这里,都有必要自己重新验证体验一遍。学校的实验课就是为了这个直接验证原理而设置的。老师会把介绍一个前人有所总结,但对学生而言的新的概念,称为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种研究就是对重新独立验证方式而言。而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必须是前所未有的行为才叫研究。回到书法也是这样。由此推而广之,这些道理在任何问题上都是相通的。
这里的天不是西方人认为的什么超级强大无形的生物体,而是中华文化里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所以,道理最大,就是自然的大道最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9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宋太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提出了:“道理最大”的观念。宋朝没有奴役和奴籍,人与人的劳动关系都是有时间限制雇佣关系。因此经济异常发达远超唐宋,有综合商业娱乐区的mall勾栏瓦市,有外卖快递神行太保也有出租车甚至有报纸。最前面的两条直到最近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内才在国内现实里重现。所以宋朝能抵抗横扫世界的蒙古大军60多年,比后世有的民某时代前后加起来还长十多年。
至于抑武崇文,宋太祖黄袍加身并非第一个,前面还有黄袍加身。宋太祖只是再版的,后面自家兄弟也有嫌疑。因此是为了逆转当时的社会风气。同时面对唐末战乱,大好河山生民涂炭。在和平面对开国元勋之下不刺激他们,采取杯酒释兵权不再滥杀无辜的前提下,同时如何防范最高权力习惯的黄袍多米诺是当时面临的大问题。对社会的非奴役观念,对一些社会违法乱纪分子采取充军的做法不以监‘狱为主。宋太祖还提出了:“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的先进思想,用来防范提示社会管理者们要知道自己的社会位置。

把这些思想放在艺术上也相通。自己易嗨有我易陷,但旁人的眼睛和自然的大道是雪亮的。

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自然的大道,崇高无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0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5 18:40 编辑


宏观,决定微观;细节,接近自然。

人工的东西都是在模仿自然,仿真。最多只能无限接近自然,难以和自然完全等价。只有更接近自然,没有绝对到位。所以存在相比之下有高低的问题。

中华文化里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也等于派生关系,子集关系,遵从关系。从出世角度对人类入世的最高思想框架的开发和认识接近完善。


---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去体会天道和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去当婴儿享受大自然,同时躺在婴儿床上享受万年崇拜大自然。

但是西方文化本身有两个走向,西方也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大堆国家。一个是古希腊小半岛经济区域产生的古希腊科学方法和原创探索精神,历经相当于战国中期就被亚历山大铲平,以后都变成希腊环地中海统治圈的大图书管理的书本,再也没有发展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是西方宗教绵延不绝的的抄袭和婴儿生存思维。直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商业化导致的文艺复兴古希腊艺术才被重新拾起,又到了最近数百年前的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开始,古希腊科学才慢慢背拾起。

中国文化也有普遍境界,那就是实用主义底层化角度的市井文化,准确说是市井习俗。其实越是没有境界的认识,越是会把很多结构上不相干的东西杂揉在一起,这就是非觉悟的非理性模糊认识观念。但是从理性角度看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这是从理性和完备性高度的认识角度。理性就是结构和细节的全方位洞察。非理性就是混沌的婴儿态。
寿者相,是指一切存在物质和现象。众生相,就是一切生命体。人相,就是一切人类。我相,就是自己本人。而无相,有两种。一种是至高境界。而另一种是最低境界,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一点不知道全部,等于没有人相。除了佛的等级,一般人在任何洞察上都有欠缺。

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不能采用潜意识里的那种、自己躺在婴儿床上、去听大人们讲故事方式的、非理性的角度和思想框架去看世界。要有古希腊科学的剖析解构的定位精神。对自然而来、也不知道无审视检查,到底从哪里来的思维结构,不自省不重新观察定位,是思维从根子上不行的总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3 22:44 编辑


很多例子说明,必须有上位升华观念才能更好的视野。视野谁都知道,但具体的很多地方还缺乏贯通。通达和审视,只有在一开始有了明确思想定位,才能做到上下结合的理解。所以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在理念上去探求终极角度的思维方式,就是要解决思想定位问题。

比如电脑修图,有了很多工具就可以做。但最后才会发现,根本还是最好不去修图,一开始拍摄环节做好了是最好的。所以很多知名的超级相机硬件支持,以及拍摄角度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就更重要。构图光线时间之下的光影效果。
再如何,先天的自然状态也是最直接的,比后天加工更重要。后天加工只可能是在一个前提之下修修补补,绝对不可能超越本源的来源。但很多情况下会产生妄想,认为可以在后天环节超越先天。
有时候做电脑修图多了会产生妄想,但如果从更高的高度反过来看,你就是再修图也不可能比原来一开始就搞好的好,因为一放大到像素,就能看到细节上的修补痕迹,修图最多只能是大面上能改善一点原有的明显瑕疵。如果脱离开一个图像照片,能全部人工做出任何图来吗,那只能是人工绘图。还要有很强的美工基础才能做出自己熟悉的绘画。不熟悉的也不不行。

比如欣赏数码唱片文件的时候,如果看不到前面环节的关键之处都会有模糊认识。就会认为后面的环节可以实现很多超级效果,甚至超越来源的现场。
如果没有具体分析简单定论的话,就容易产生颠倒妄想。有些名词一把就给例子罩上来,好像是谁一开始有这个明确的定位。其实根本不可能,只能是对人的下意识潜意识妄想现象,由清醒的评价第三方给出的定义。包括对自己以前的很多模糊认识同样适用。但凡一个人能够有了明确的问题定义,那他就能做到直接洞察和改进了。否则就是根本不知道在干什么,用什么前提条件去做理论假象。但明确和觉悟很难,特别是现在一个狭窄的时空里的活动和思维条件下。网络社区林子很大人来人往,都是社会现象的案例。
如果站在全局去看高档音乐播放问题,任何机器再现都是被限制在唱片录音这个环节,不能仅仅是概念。自己播放的东西直接取决于播放的拷贝。这个拷贝都会比原始拷贝的音效而言,最大在理论上要差,在通常的现实里都是更差的。有时候从未做过全局定位,单纯在末端的某一个环节去动手,于是脑子里就会产生很多假设。哪怕在同类里实际动手作比较,都比不动手纯粹的假想要强。

再比如,一些人会认为人工播放可以超越来源,一些人会认为器材不可能超越来源的现场。但是,如果只有单线索评价标准,就是这些简单PK思维的通病。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具体实际情况的话,就会发现,任何一个新的领域的出现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并非有了原始的纯粹自然就能取代后面人工方式的不断高级进化。
现场的情况,有自然本源声音要素不假,但有很大程度上还有更大的多媒体,甚至人的身体感受的信息干扰。因为至少在音频和视觉信息角度,视觉信息占了百分之70多量比,可以直接干扰掉很多对声音要素30%的的关注。这就是耳机为什么能比音箱使人更加聚精会神。因为耳机本身能隔绝很多干扰,包括行动自由也是一种干扰。耳朵屏蔽环境声,直接全面关注音乐播放也是一种聚焦效应。至于现场的信息干扰因素,比房间音箱播放音乐的干扰更大。还不算观众的一些超越礼貌的噪音和动作。
所以,只要认真对环境要素条件加以仔细观察和理性分析,就能做出很多正确的认识。对任何生活环节的现象,给出合理的定位和位置观念。每种现象都有自己的存在条件和效果,不能作一维空间纯粹比大小。

交响音乐表演领域,只有出现了录音和最早的唱片的时候,艺术家们才能看到自己做过的指挥有什么问题,就好比注意到和发明了镜子效应以后,人类才更加明确的知道什么是美。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与凶。’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有了对既往行为的再现工具,指挥家才可能看到很多问题。
但这个问题在绘画界、文字作品界是不存在的。这些直接的平面视觉载体本身就是一种即时再现环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即时的观察,看到问题加以改进。哪怕是学童学习也是一样。但这些在声音领域以前没发明录音之前都是不存在的,也没人对此做过信息再现效应的总结和对比。但是自从1910年前后发明了录音和录音载体的多样性,特别是贝林纳的原盘刻槽记录法诞生出来的唱片的时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托斯卡尼尼对当时交响乐团的情况发现了严重的不足,乐团成员在相互配合上一片混乱自由散漫,还自认为这是一种传统。老托提出要整齐划一,提高整体效果。遭到过很多乐团成员的抱怨和反对,以至于老托为了达到目的就想各种办法修理这些人。于是在传播界就有了暴君指挥家的名号。其实结合很多历史事实来看,尤其是之后的指挥家都是在老托的思想效果之下,逐渐认识到乐团在演奏上的配合无痕,消除演奏员个人独特音色才是最好的水平。所以的后人才可能通过观察到指挥界招聘乐团成员的面试要求角度,看到指挥家实际上是一个演奏家,乐团成员不能是独奏演员,而只能是乐团这个大乐器的一个零部件。这就是古代交响乐团里,人人都把自己定位在独奏艺术家的定位效果,被以后证明的错误之处。

如果横向类比就能知道。比如铅字和印刷体为什么不是书法艺术,本质上只是一种桥梁,人人都能验证。比如当你看一篇文字的时候,思想上和心理感受上都是内容的效果。而不会去注意文字外形本身。相濡以沫,不如自由的忘情于江湖。只有这些文字的字形太怪的时候才能感觉不舒服。直接跨越一切桥梁,直接品味内容带来的感受,这样对阅读才有最好的效果。反过来平面艺术家,只有打破字形的规整和绘画的自然现实所见所得的感觉,才能在艺术上不断前进。因为艺术只能是人的个体活动,把毫不相关集体活动凑合在一起那不叫主流艺术。
那么回到交响指挥角度,只有把乐团看作一个整体才有好的效果基础,这就是托斯卡尼尼奠定现代指挥风格的伟大贡献。指挥家是一个演奏员、整个乐团是一个乐器的时候才能出更好的效果。这个认识随着托斯卡尼尼的思想和实际效果,以及在唱片产业越来越发达,在指挥界有了普遍的认识高度。

放宽到任何团体活动都是同样道理。不论是孙子兵法还是商业公司经营,都要有整体整合度上的高度追求。所以,最高的领导境界就是领导者水平的高度要有更高站位。一般水平的的领导人那就差远了。而高级领导人不但要有认识高度,还要有对下属的指导和教育训练水平。在企业界有一种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但在东方的文化里教育型组织是个传统,只是这种传统断绝了很久。很多国内企业都是把重点放在积极捞人上,同时又被别的企业挖走。但新兴产业的企业不是这样的,自然会有教育型企业的发展效果。
这在指挥界的效果上,一看视频就能看到。不行的指挥家,对乐团成员特别是独唱演员的驾驭失控,从选人的时候就不具备选择条件。凑合来了的歌唱家也都是各行其是,演出的效果缺乏配合度可言。反过来再去看一位指挥大师,不但在业界有青年时代就已经具备的效果条件和唱片公司的支持条件,在业界本身的影响力也是有口碑的,所以在选择演出成员角度就是来者高手如云,能进来被选上就是人生的提升机会。这种条件下,还要有大量排练中的全员不断提高的过程,最终的演出和信息记录的视频唱片等,才有前所未有的效果。
但是有些人只是听了几张唱片,就跟着一些同样的人在网上抱怨,二战前那些大师全都消失了,现在基本没有那样高度的大师了。现在的指挥家都不行。但实际上的情况只能证明孤陋寡闻的情况,只能是自己还没观察理解到足够程度。错过了大师的时代。比如阿巴多晚年也曾来过中国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过,但这个时候很多人连遍历浏览录音对比都没做过,无法辨认哪位才是大师。必然要错过和大师面对面的现场交流机会。

理论源于实践,再反过来指导实践。

这里面的环节很多,不是单从表面上就能理解的。理论源于实践,是很多文化留痕的高人以前做过的,通过文字和记录流下来,经过后人整理传播形成理论。最常见的就是教育体系,个人自己在生活过程中也会总结一些东西,企业教育社会教育都有。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从前人留下来的记录以及现在的网络学习直接看到一些东西,就比自己用生命去摸强很多,高端认识也不是每个人的水平都能通过耗费时间去摸能达到专业高度的。社会有分工,知识也有分工之下的高人们传下来的经验。但这些参照其实仅仅是参照,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劳动去验证,才能形成一些领域里或者宏观普遍的认识。
其实以前发明语言以后,就等于文明有了发展的载体。只不过这种载体的传播角度有可能会出现误传问题,也难以在一个族群之外发生影响力。但仅仅对本族群就是很大的文明助力了。文字,只是对族群之外的交流有帮助。比如家里的用品用具就不用写谁谁的名字,但是到了公共场合,人一多就需要把自己的矿泉水瓶上贴上自己的标记。这就是文字使用的最初来源。
所以文字的产生只可能是出现了族群交流,尤其是商业活动标志一些东西的区别,才会产生和大量使用。并且在使用中逐渐会发现文字传承带来的更大的积累再发展的益处。比如欧洲交响乐的发展就是一个新的证明。只有发明了记载方式的线谱方式,各种音乐创作的经验才能被记录下来和留给后人借鉴,以及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为什么要研究和争论文明的产生和标准。尤其是文化传播角度的文字,是文化产生的最重要的标志。

总之,推而广之是有了记载和传承,人类才能积累并汇总每一位前人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只需要关注新的发展和积累,然后再传给后人。这样,人类的整体水平就能突飞猛晋,呈现指数等级的发展。特别是对记录的传播方式的进一步认识,在科技时代就比记载方式更加有文明进步升级的速度和效果。特别是网络信息传播出现以后,人类的进步直接是前面物质传播时代的指数增长之上的指数增长。人类的进化程度跃迁,从语言发明,到文字发明,再到纸张发明,再到网络光速传播。

那么,研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思维是不是一种离开音乐欣赏的胡思乱想,欣赏音乐是不是只能在细节上去学习乐曲构成的专业成分才是深入理解?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才是愚昧阶段里才可能出来的胡思乱想。专注不必要的细节,不是上位思维的君子所为,只有发现全局的道理,才能确定哪些细节需要观察,哪些不必要。就好比做老师哪怕是幼师,也要有更高的五六个等级的知识水准才能下来指导小孩子基本的教育。如果仅仅是大班孩子去带小班娃,小孩自己追寻自己喜欢的那些东西,那明显就不叫高度。没有更高的上位资格是看不到自己是什么情况的。
比如老爸教育儿子的时候,儿子通常是难以理解的。除非是有水准的爸爸从小带出来的孩子都适应了道理教育,那么这个孩子那就相对懂事。所以有些老爸自己不行,孩子也不懂当爹的就容易走暴力路线,把自己带的蠢笨孩子教育的体无完肤。古代的私塾老师就是这样,因为有的小孩正路不理解歪的斜的全都在行。

因此,不去关注高度,人生就是一种失败。

这里面有马太效应。不管是正面因素还是负面因素,都是积累叠加相互影响的。这里面,首先有个人体内部默认的思想行为计数器和加减法计算器。为什么要慎独精神自己的思想行为,就是怕负面近墨者黑的东西接触练习多了,给自己带来潜意识影响。而且马太效应还有更厉害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种加强加权效应。好的东西积累多了就会引发指数等级的增长;反过来坏的东西接触多了玩多了,也会引发指数等级的增长。
一旦进入了潜意识的肌肉记忆,那就直接体现在下意识不自觉的行为上,那这样就很难改了。所以人为什么要修身慎独,不管在人多人少的地方,自己都要给自己建立一个思想行为准则和修习的约束。因为马太效应这个达莫克里斯之剑永远是悬在你头上的。人和人之间,人的差距都体现在马太效应上。自己和自己以前的差距也有马太效应。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关注一时的短长和眼前利益获取,那么就必然会失去长远的价值。鲲鹏和蓬间小雀固然都有存在的自由选择,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只有和全部大自然贯通到一起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2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Bruckner8 发表于 2022-8-3 13:45
赞同您的洞见。宋朝开国的时候就被前人败家子丢了燕云十六州养马的基地和华北平原防备游牧民族入侵的地理 ...

很多问题观察下来都会发现,大环境决定小环境。奇胜的为妙从属于正合的体量,一力胜十技。但人类是有文化记载的,如果当时能从文化记载角度提高认识水平,也能有很多拐点能够把握到,可以实现一些引力弹弓效应,把发展路线提升很多。文明和经验就是干这个事的。现在是传播和速度能加快和加宽文化认知的广度和速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3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得,发了俩帖子,全都进茶壶泡着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4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总之。人类的认知,最好就是全局认知,通达贯通一切。

否则,人生经历里必然是步步惊心、处处都是坑。躺下还是飞升,差距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5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临时对前一段的总结汇总。还有点打错字的地方订正了一下,等着审核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6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7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总体效果就是更明确的知道,必须有更高的站位才可能对一个层面的问题有更高的理解程度。越是站到了高位,就越能全部看清前面层次的问题。再往更高位去定位,连原因都能看清。为什么指挥家必须站在高处,一方面是让演奏员用余光看清楚节拍和力度提示,主要的理由还是指挥家自己能把握全局。

就好比教幼儿园的老师最少要有中专的程度,超过幼儿园最小三个等级的小学初中程度都不行。
如果仅仅就事论事,仅仅作为玩家连同等等级的理解通透都达不到,甚至才是更低的理解力程度那能行吗。急于表现为自信心大只能说明说明浅薄,说明一个碗其实只是一个小碟或者碗底儿。那么多可以学的东西就在手边,搜搜挑挑拣拣就能看到。业精于勤,荒于嬉。

只有向上保持不断虚心探索心态才能有更大的理解力。因为只有保持更多的余地,才有更多的容量。
最高境界无一不是致虚的境界。到最高境界,反而连谦虚的假装只是有点什么的余地都没了。致虚才是至高。反之越是实的东西层次就越差。形而下为器,形而上为道。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戏里面的秀才小人,而是有责任担当的大人。)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to Live or to Die. 就在心念定位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知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9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8-5 20:08 编辑

实践出真知。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之下立见分晓。

文化比较,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武器。是古希腊科学分类深挖特定细节注意力,焦点透视。和东方中华面向大自然宏观注意力,散点透视。两个角度之外的又一大法宝。

经过比较才能发现问题点,再从这个问题点角度去审视这个范围,人的思想和鉴别目光就会变得具有视觉、进一步看到差距。

比如,单纯从指挥和演奏录音的艺术细节角度,就能发现一片知其然的新大陆。再进一步从定时器节拍角度,和自然人体平均规律的节拍角度,去审视指挥家的水准。就会发现另一片知其所以然的新大陆。
但是有了因记谱法大概齐的节拍器方式,导致了一些指挥家盲目看乐谱,而不去研究人的平均心理。所以对老的数码唱片再去用这种眼光去听的话,一旦发现有节拍器指挥家的录音基本就不能听了。以后有必要用这个角度把指挥家的水准划分一下。虽与对于没有脱离节拍器的分成一个历史类型。如果在去听的话只能用音箱听色彩,就不能用耳机细听了。

比较之下发现的新的审视角度,也可以类比为频谱频段范围。比如对宇宙观测可以用各种频段进行观测和拍照描绘,效果就会有所不同。纯粹光学频段只是最常见的所见所得方式,还有红外频谱,紫外频谱,粒子射线频谱,无线电频谱等。不恰当的,也可以比喻为带上了有色眼镜,或者调到了一个特定频道进行观察。在特定的内容角度设定之下,再用这个内容角度去审视和比较观察对象,注意力就会集中聚焦在这个问题上。因此,这个角度之下的问题,就会变得清晰可见,不同样本之间的比较的特征,就会十分明显。专业性就是体现在信息聚焦和积累上。但比较就能脱出专业的深度,在广度角度进行要素差别的观察和鉴别。

为什么比较之下立见分晓。比如对与物质的尝味嗅觉鉴别方式,业界通常采用盲杯方式鉴别去品香水,品酒,品茶,品咖啡等的差别。这是因为人,除了有视觉暂留现象,味觉,听觉,嗅觉都有暂留现象。
在短时间内的尝味感受会最强烈,然后随时间慢慢变淡。所以在最短时间内,对不同鉴别对象的差别对比信息最强烈。

比如,最近吃西瓜和荔枝。先吃了一块麒麟瓜,觉得还算甜之外也比较细腻。又吃了一颗荔枝感觉更甜更香。随后再去吃一片西瓜,立即觉得如同嚼蜡像吃一块咸咸的海绵。发生了秒变。但是离开去干了一阵子别的事,再回来吃西瓜味觉又回来了。这就是味觉暂留现象。
所以,业界对于味觉的掩盖现象,做杯品的时候还通常会有用矿泉水漱口这个中间间隔保证。味觉掩盖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掉坑太深,焦点透视一叶障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0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还有个帖子,放到这里留个记号。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都是当时的想法和思路。网络时代网络时速,不求完美但求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7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