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监听之眼的进化】拜雅DT1990pro MK2试玩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4-13 13: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本期伴乐谈节目,才子想说说2024年刚刚达成第一个百年历史的耳机品牌:拜雅(beyerdynamic)。作为最古老的耳机品牌之一,拜雅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经典,更难得的是,拜雅百年发展的历史中,不仅有技术点的叠加,围绕着“求真”的主旨,也有各种不同声音风格的尝试,这使得每一个次世代的产品都会有其独特的魅力,玩家们也会为这份不可替代去不断找寻历史和当下的多款经典。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对拜雅来说最重要的技术升级之一便是特斯拉单元,特斯拉单元第一次在民用级产品上的应用就是大名鼎鼎的T1初代,而在另一条同样重要的专业级产品线上,初次搭载特斯拉单元的则是2015年的DT1770PRO和DT1990PRO(分别是封闭式和开放式),至此之后,这两款录音室耳机就成了拜雅在专业线上的中流砥柱,时间转眼过去近十年,在2024百年纪念的年份,拜雅同步更新了这两款专业级产品,今天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的开放式动圈耳机DT1990PRO MK2。

如果你经常关注数码圈的产品新闻,你会对MK2/MK3这样的后缀有一定的敏感。似乎现在的厂商们都开始玩“悄悄升级”的小心思,这“MK2”的后缀,就像手机厂商的“青春版”、“Pro Max”,是不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更香了?对于新老DT1990PRO来说,MK2和初代的核心区别在于,MK2采用了最新一代的 TESLA.45耳机单元,每个单元直径为 45 毫米。强大的钕磁体在音圈气隙中实现了超过 1 特斯拉的磁通密度,从而实现了极其强劲的驱动性能。相比初代的高阻(250欧姆),MK2变成了30 欧姆的低阻单元,进一步减低了耳机的驱动门槛,同一型号不同版本在阻抗上的改变,我们在拜雅耳机上是经常见到的,远的有传奇的DT880,近的则是同样使用特斯拉单元的T1,三代T1也从一代的高阻转为低阻。从当下各个主流头戴耳机品牌的产品线来看,低阻+高敏的低驱动门槛将是一种趋势,这样可以使得耳机的实力发挥下限提升,但是从我们折腾HIFI耳机的经验来看,低阻高敏的搭配,虽然容易出好声,但是想要发挥耳机全部的潜力,对前端的要求也会更高(耳放需要有细腻的大电流控制能力)。这个问题在新旧T1和新旧DT1990PRO身上其实也是存在的,但是咱们换个角度,DT1990PRO是专业线上的产品,它更多的使用场景是棚子、个人工作室和普通家用,稳定的平均实力发挥,是相对更重要的考量,至于榨取其单元的极端性能,并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关于DT1990PRO MK2在外观上和初代最大的区别是腔体外壳上的条状开孔分布有些变化,其次就是头梁的舒适度有进一步的提升,对脑袋顶部的压力做到了进一步减轻,从而可以更长时间佩戴。这种头梁压强减轻的方式,不仅在DT1990PRO MK2,在以前分享的新版DT990/770pro身上都是可以见到的,专业线上的耳机产品,考虑到录音室里面的工作环境,其耳压是大于民用产品的,但即便如此,这一代的DT1990PRO MK2,我依旧可以带着靠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听完两三张唱片而不觉得压迫,这些小细节的提升是可以在使用中直观感受的。另外,DT1990PRO MK2的耳机线,和民用的T1不同,没有使用双3.5和平衡插头,依旧是牢靠而传统的mini XLR和6.35+3.5单端插头,纯纯的棚子范儿,在这阵子试玩期间,我也没有动念头去更换第三方升级线或者改平衡,监听耳机,保留它本身的原味就好。

考虑到DT1990PRO MK2仅仅30欧低阻抗,以及94db的灵敏度,你基本可以在绝大多数桌面系统上去使用它,甚至对于便携玩家来说,外置一个便携耳放,DT1990PRO MK2就可以欢声歌唱了,话虽如此,我也只是在几个大推力DAP和便携耳放上面简单试了试就拔下来了。出于对拜雅目前的监听耳机旗舰的起码尊重,这阵子才子试玩基本还是基于桌面系统或者大型台式系统去进行的。包括手边常驻的一体机德森瑞M1、飞傲K17、FOSI的K7,还有台式分体的解码+耳放,包括钰龙的D39+A39、YBA CD430+高登GA10等等。在前端不断更换的过程中,DT1990PRO MK2展现出一款高端监听耳机很难得的品性:对前端的信息变化敏感,但对前端的驱动品质不太敏感,始终保持着一个高上限高下限的工作状态。

说说和几台前端的搭配,如果把搭配比作成相亲,那么DT1990PRO MK2其实是有潜质成为渣男的,因为以上几个前端都有成为其灵魂伴侣的资格。 从最便宜的FOSI K7开始说,这台平民级的袖珍一体机主打性价比,AK4493的内核不显新但够坚挺,K7的推力对于DT1990PRO MK2来说,功率上够用,搭配上以后声音清爽,适合入门级玩家。当然你也可以明显听出,清新的声底和比较宽敞的声场之下,器乐的厚度并没有全部显现。为什么把K7拎出来说呢?因为K7的定位,其实和很多普通视频UP主、唱见UP主或者游戏UP主制作推送的平台是差不多级别的,这些自媒体的作品对声音重现有一定要求,但同时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这类入门级工作平台其实是占据大部分市场的,而DT1990PRO MK2本身的驱动门槛也能做到呼应这类前端,声音风格上比起前代也更加优化了人声类的表达,毕竟这是拜雅的旗舰监听耳机啊,作为这类用户的日常劳动力工具,是非常稳定可靠的,无论监听,还是聆听。


当DT1990PRO MK2遇到德森瑞M1或者飞傲的K17,此刻基本就脱离了前面的工具型使用场景,来到了更有点艺术感的聆听场景,这两台一体机的特质是都采用了分离元件而非常见运放进行A类放大,因而推力出色,声音均衡。搭配 DT1990 Pro MK2之后,音色上最直观的特性就是中性偏暖,同时保持足够的细腻,适合各种类型的音乐。如果说和K7搭配是年轻的情侣,DT1990PRO MK2遇到这两台一体机就是中年夫妻,一句话概括,音乐类型适宜性上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听到更为深邃的纵向声场,以及更丰满的整体厚度。当前端从一体机过渡到解码和耳放的分体套之后,我们可以交叉更换音源和耳放,这个时候我们发现,DT1990PRO MK2在驱动上的宽容就更加容易体现,到了一定级别以后,音源的变化,对DT1990PRO MK2的表现来说是更加重要的,耳放的升级更多只是画龙点睛而非雪中送炭了。搭配YBA CD430的时候,面对CDM4+AD1955这样老派的组合,你根本没法承认CD已经没落的事实,这台在产的次旗舰CD机,其音质依然顶尖,解析力、动态、声场依然是很多数播摸不到的段位。搭配 DT1990 Pro MK2,声音在婉约之余依旧保持足够的大气磅礴,细节丰富,一掷千金(最后四个字是重点哈哈)。而换成钰龙最新的D39+A39组合,DT1990PRO MK2可以把这套网播CP大气、开阔的个性体现出来,相比YBA,钰龙的调教风格没有那么飘逸,更加注重整体的厚度和宏大,拥有比YBA更加澎湃的低频。DT1990PRO MK2的低频表现此时就会显得颇为霸道,下潜足够深沉,回弹力度颇有劲道,但是我想说,虽然是扎实的特斯拉单元,但是DT1990PRO MK2并没有刻意把低频的量感做得很大很多,因为干净的瞬态反应,是作为旗舰级监听耳机的必要条件。

文末我想说,作为拜雅新一代的开放式旗舰监听担当,DT1990PRO MK2相比前代,佩戴更舒适,人声频段更柔和,细节和也声场更立体。这是百年老厂对于“监听之眼”的进化赋能。从玩家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监听,还是聆听,选择DT1990PRO MK2的原因还是对于“求真”的渴望,从我个人角度来说,选择拜雅专业级产品,贪图的就是其性价比、声音的稳定可靠都是高于民用级产品的,以及对于真实、准确、细节的还原追求。
2
发表于 2025-4-13 18: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不知道D39的界面跟串流部分单独拉出来跟DP1有多大差距,最近在考虑怎么组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5-4-13 19: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虽然阻抗低了,但是灵敏度也低了很多,只是驱动模式变了吧,这种应该更接近平板那种驱动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5-4-13 19: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话说前端在序曲分体套下,现在哪款拜亚耳机最合适?
(1)t1一代、t1三代、t5三代?——作为旗舰应该最强,但t1一代太老+固定单端;后两者不是难推好,就是差点意思。
(2)监听的1990一代或二代?——监听耳机会不会没旗舰好听?
(3)三剑客的dt880的600欧?——主要听hd650感受很好,不知道600欧这款会不会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4-13 2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4孔耳罩才是监听走向,20孔低频有点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4-13 2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艾尔芙莉德 发表于 2025-4-13 19:47
话说前端在序曲分体套下,现在哪款拜亚耳机最合适?
(1)t1一代、t1三代、t5三代?——作为旗舰应该最强 ...

我今天刚好t1三代试搭配序曲分体,32欧低阻有甲类待机热噪音(可以忽略不记)t1三确实吃音源,要非常好的录制环境效果的音频才能发挥,(例如现在的hifi发烧音频录制那种,童丽)八九十年代录制的音频如果是首版cd播放不知能否发挥t1三代(因无cd播放存疑),所谓的闷糊山洞音没听到,听老歌会感觉高频暗,新发烧hifi音频没有暗的感觉,但也有编号批次的可能,听说5000号以后有调改,也有说6000以后的。纯音乐乐器伴奏一流,声场随录制实际环境来还原,录音棚就是录音棚,音乐厅就是音乐厅,肯定比hd800要小。下一副要试验的dt990 600欧在路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4-13 21: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艾尔芙莉德 发表于 2025-4-13 19:47
话说前端在序曲分体套下,现在哪款拜亚耳机最合适?
(1)t1一代、t1三代、t5三代?——作为旗舰应该最强 ...

t1三代在序曲分体的平衡推力和高增益下非常通透耐,但最好白天听,夜晚推力大声音音量不到八点钟就有点冲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4-13 23: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当时在展上我就觉得这耳机有T1二代遗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4-13 23: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academy 发表于 2025-4-13 21:36
t1三代在序曲分体的平衡推力和高增益下非常通透耐,但最好白天听,夜晚推力大声音音量不到八点钟就有点冲 ...

好的好的,我就是音源一般,主要pchifi,都是网易qq音乐,和b站视频。偶尔才听cd
t1三代感觉硬素质和细腻,都是比t1前两代强(前两代有点粗糙);
但我个人感受最大问题,还是所谓焖暗山洞音,毕竟什么音源都有,这就很难受。
——不过有大佬说,足够好的设备,就能解决t1三代上述问题

t5三代,我感觉素质也算升级版的t1一二代,风格走向是一样的,但也更细腻;
但因为封闭,所以就像hd800s改成hd820,一下子闷了一点,这就很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4-14 09: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艾尔芙莉德 发表于 2025-4-13 23:40
好的好的,我就是音源一般,主要pchifi,都是网易qq音乐,和b站视频。偶尔才听cd
t1三代感觉硬素质和细 ...

序曲分体确实能把拜亚动力控制的声音从白开水变成有点暖,再有t1三的人声是型号改进的一个特点,甚至稍微带有些感情在演唱,就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甲类序曲的底噪音确实有些受不了,白天听听还好,希望后面t1四代还是把高阻抗的250欧和600欧恢复这样就完全不担心序曲底噪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4-14 22:24 | 只看该作者
ljuoly 发表于 2025-4-13 23:33
当时在展上我就觉得这耳机有T1二代遗风

非常同感!!!!非常同感!!!

T1三代我已经出了,哎,还是喜欢一代二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27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