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个月为了解决出街或者旅游时的发烧问题,入了一支Dan Clark Audio Stealth。不得不说,Stealth颠覆我对于封闭式耳机听感的认知同时,也颠覆了我对随身耳机对放大器的需求。这几个月因为忙着调教家里的台式系统,一直没空花心思玩Stealth,期间出差旅游了几次,都是Sp3K+Hugo2配Stealth。不得不说,不能说推不开,简直就是一塌糊涂,不堪入耳。没有低频,中频刺耳,高频收不住。不止一次因为受不了如此折磨,但又怕被老婆耻笑花钱买罪受,偷偷在Stealth里面塞上了airpods pro... 这里补充一下,并不是Stealth耳机不好听,而是太难推了。Stealth在家里的台式系统上,LINA耳放最多也只是推了个7成功力,细节和通透度不输(没完全推好的)Susvara,掂一掂脚可以摸到(搭配好的)Aperio的下沿。声场很宽阔,不像是封闭式的听感。低频弹性很好但量感不足,典型的平板耳机的听感。所以我知道Stealth随身的搭配只有一条,放大器功率要足够,喂不饱Stealth,谈什么音质都是扯淡。
这几天正好有空,决心好好把Stealth的出街问题解决一下。平时在家里听的比较多的是大编制古典和小编制爵士现场,再其次是女毒。但因为这次想优化的系统是为了出街,在外面听大动态的古典乐明显不现实。所以这次主要目标还是搭配一个听女声甜一点的系统,如果能顺带把爵士现场的空间感撑起来就更好了。
其实随身耳放界,目前在售的也没有很多选择,在我周围的经销商里,能给我试的也只有凯音的C9和Brise的Tsuranagi。iFi大菠萝系列之前买Hugo的时候试过了,结论是推不好Stealth。
音源用了Hugo2 + 2go插SD卡,以下简称Hu2go。老板很心机的给了我一条价格不菲的Brise Yatono ultimate对录线,4.4对4.4,通过转接头接Hu2go的单端。于是我又找他要一条不到一半价格的PW线做对比。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Tsuranagi的期待还是蛮高的。据Brise自己说,Tsuranagi的研发初衷是为了测试自家的线的调音。因为我对Brise的线的中高频调音能力有所耳闻,所以主观认为Brise的耳放应该是个很中正的参考声音。可是没有对比多久,就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Tsuranagi完全推不开Stealth,人声非常扁和干涩,看来网上说Tsuranagi是为了推耳塞设计的这个理论不无道理。相比之下,C9在胆+A类的前级模式下推力能推出Stealth的5成实力,声场规整,三频都有不错的表现,唯一的缺点就是声音粗了一点,少了点空气感(玄学脑放ready)。不过为了是出街,要求也不能太高。
就在我以为这次测试就只能这么悻悻而终时候,我试着插了一下那条心机线,心想应该不会差太多。Oh boy was I wrong。换了那条brise的线,人声结像顿时立体清晰了起来,中高频甜了许多,空间感显著提升。为了确认我不是主观偏见,我把老板和店员喊过来对比了一番,他们也惊讶于Brise线的调音能力。
最后耳朵收货,抱走C9和Yatono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