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酷我高码音乐,母带数字文件和16/44听感上的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6 15: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6-11-26 18:44 编辑

今天打开酷我音乐发现提示能免费下载母带,尝试去下了几张体验一下,其中一张是adele的《21》,看信息是LP碟片在纽约一个工作室重新提取和混音之后的音轨,2496flac格式;第二个是linn的一张莫扎特的交响曲,苏格兰室内管弦乐团演奏的,内含k201,k297等几套,24/192flac格式,容量很大,一个乐章要400多兆;最后一个是老鹰乐队1976年原版的《加州旅馆》,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1994年的现场版,这个也是24/192的母带格式,一首歌200多兆。还有其他一些,比如enya那张著名的《watermark》,但因为我对这种游牧风的新世纪音乐已经不太感兴趣,所以没有尝试。


高码音乐在此之前我当然也都接触过,自然也少不了细细的对比,但因为之前只是到处拷贝而来,而这次是酷我官方提供,想必在源头上更有保障一些。因此成文一片,与诸位分享一下我对高码率音乐的理解。


从1644切换到2496或192,第一个感受是音量会变小一些,但是如果你把音量调大,并不会得到完全相似的听感,有一些特点还是会保留下来。比如我就认为切换到24192的时候,立刻会感觉宽敞了一些。1644的时候,空间大致还是那个空间,但声音一出来就会显得很满,你似乎能感觉到一个不大不小的似乎带有一点边界感觉的空间里,人的声音和乐器的伴奏都非常的大,二者混合起来会把整个空间铺满,声音的高度几乎与天花板的高度接近。这样的好处是声音显得很舒展很有张力,你会觉得歌手本身的气场是非常强大的,能用音量把整个空间填满,因此听上去很有感染力,似乎能把你也拉入这个热烈的派对中,很有带入感。而如果是24192,你会觉得虽然声音的主体部分信息量是增加的,但同时这个背景空间却显得非常空旷,就像一张很大的电脑桌面上只有零星几个图标,虽然每个图标都非常清晰和精致,但就是比1644要冷清一些。这样当然也有相应的好处,比如你可以从容得清晰得听见所有的细节,之前在1644下面显得有点拥挤或者有点赶的那种感觉在192下面就会显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你展现出来。与此同时,1644声音表面上一带而过的纹理或非常细致的那些细节在192下面就全都能被更清楚得感受到了,你似乎能体会到歌声表面的纹理,不同歌手声音上的非常细微的那些差别,这些在1644里当然不是没有,而是被一带而过,不会引起你的注意,而192下面则非常清楚的就放在那儿,如果你思想有余力,你完全可以去监视或研究这些细微的东西。另外是我觉得虽然24192这个空间背景,或者说桌面或者说画布比1644大了很多,但这些音乐似乎还没完全适应这个变大的场地,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得在自己那个一亩三分地里细细耕耘,因此你最终感受到的声音有一种收缩感,似乎有点胆怯。我觉得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虽然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疆域,但无论是音乐人,音乐制作还是我们目前的播放设备,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更大的桌面,整个音乐产业似乎还没能从1644的思维窠臼里挣脱出来,这些新的资源可能还没有被真正利用起来。


除了以上的共性之外,这里我还想着重聊一聊adele这张用LP提取的高码率文件,我觉得这张唱片和另外两张似乎是有一些区别的。


说到lp提取高码率文件不知道各位还是否记得,我们耳机圈里有一个挺知名的探索者热点“ID:hotpoint”(目前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很早之前就尝试过这个模式,因为从某种角度,这样做可以绕过一些已经过了保护期的音乐的版权保护,同时还能得到比cd似乎品质更好的听感。


说回音乐本身,相比cd文件,adele这张数字音轨声音区别比另外两张真正的母带文件似乎略大一些,因为它呈现出一种加工过的美感,就好像回锅肉一样,在cd声音的基础上,除了高码率带来的一些细节和动态的提升之外,还融入了一些“味道”,就是你听上去这个声音似乎完成读比cd要高一些,使用哪些不那么优质的器材播放的话,似乎比cd更容易得到好听的听感。具体来说,歌手在声音动态范围最大似乎要爆红灯(混音器出现削波失真)的时候,高码文件的听感是还能保留一些细节,一种似乎有点分叉有点毛刺,有点录音器材或声音上的缺陷被保留和表现出来的感觉。而cd音轨则变成闪光弹式的白茫茫一片,除了很响有巨大的能量感以外,你已经听不到太多的“失真的过程”。我相信这个和lp的提取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从08年到15年都是使用lp作为主力音源的,我有点熟悉这种感觉。当然24bit更大的动态范围和192采样率下更大的频宽和信息量应该都对此有所帮助,感觉cd上因为当年硬件限制的妥协似乎在高码音乐上被纠正了,当然要论性价比,我倒是觉得cd卡位很准,因为这一丁点区别并不能算翻天覆地的大改善,但却需要付出三四倍的存储容量。


在声音最核心的中频部分,2496得到了比1644更为凝聚,更结实的听感,这个大概就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评价好耳机的“密度”高一些。当然这个感觉我也是熟悉的,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dac芯片都不经过我们同意地开始对数字信号升频,也就是说即使你提供的是1644的数字文件,在芯片或电路内部,都会被特别的算法转换为更高的码率,然后再作数模转换。据说这样做可以降低后端电路设计的难度,并保障一个好看的账面数据。当然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自作聪明的算法总是把声音搞得毛茸茸的,就像PS一些人造的毛孔和皮肤纹理,看上去是沧桑了,是有故事了,但终归是无中生有,听多了很容易疲劳和腻歪(因为算法是一样的,会让不同的声音同质化,这个是没法骗你太长时间的)。


对于这种用算法侵占空间或刻意勾引我们注意力,白白消耗我们精力的无聊行为,24192倒是真的根治了,芯片也不用自作主张了,你直接把我提供给你的信息AD了就是,这样的结果当然就是声音听上去不那么刻意丰满,但同时结实饱满,实实在在。不过话又说回来,就像电影里的24p,其实人眼睛和大脑有视觉暂留特性,虽然24p数量不多,但每两帧之间的信息实际上我们完全能脑补,不需要婴儿似得全都喂到位。所以,如果以1644的制作思维去使用192的软硬件工具,我认为既显得既多余又浪费。


声场大了,声音实了,细节多了,创作空间也扩张了,高码率音乐对传统数字音乐的升级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我不认为整个音乐制作发行业和音乐受众或耳机生产商已经对此作好了准备(不过作为一个耳机爱好者,我认为森海塞尔1991年的he90已经体现出”声音扩张”的趋势,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可能也是那时候的硬件厂商已经对未来有所预期的一种体现),但提前思考怎么在这张更大的花布上创作应该还是必要的,就好像win7对vista的改善——既然高分辨率桌面那么空荡,索性方便点对开成左右两份,一边干点这,一边干点那,多不浪费:)


试听使用的器材是一部国产两三千元解码耳房一体机(接一台普通笔记本电脑,全部机线,软件是foobar,未优化),耳机是森海塞塞尔hd630vb。



感谢酷我音乐,这几种不同处理方式的高码音乐的选择在我看来还是很讲代表性的,同时我在听和对比的时候也受益匪浅.祝愿你们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找到能让自己发挥的环节,并真正的在次时代音乐制作中将音乐人和听众串联起来。

Untitled12.jpg (130.74 KB, 下载次数: 158)

Untitled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9 21: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