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老烧没得比,但也玩了不少随身设备,远的老爱华/sony/松下时代就不说了,上古东西留个情怀吧。现如今玩了一些头戴(HD600,HD650,AKG701,Z7,HD800s),最终HDV820+HD800s退烧了,以及一些随身(D100,Sony ZX2,R8,SP2000, SP2000T,直到最近的SP3000),耳塞目前只留了个Z5和IE900,觉得有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1,硬件可以进步很快, 但你的耳朵要进步可能得几万年慢慢进化,耳朵能比较舒服享受音乐的音量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都不可以,所以在设备(播放器+耳机整个系统)基本素质达标之后,论坛里大部分的耳机主要是调音区别,准确的说就是频响曲线由各个厂商调整的不同,所以潜意识里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终极神器包打高中低频所有频段,其实是不存在的, 不管这个耳机是几万还是几十万,都没法做到,它能做的只有取舍。第一个自己的总结是: 所以除非你听音乐比较单一,可以一条耳机退烧,否则,建议至少两条,各自调音取向不同,来应对不同音乐。
2,承上, 即使某些厂商做出来一套耳机系统在频响曲线上达到了完美(所谓的哈曼曲线),其实也不能说完美,因为每个人的耳朵对不同频率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论坛里经常发生某个耳机大家评论相反的原因,比如IE900在A听来低频过量, B却说根本就没啥低频,抛开佩戴问题,每个人的耳朵在各个频段的听力不同是主因。 所以世界上没有公认完美的耳机,只能说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完美,剩下大多数人都是被高昂的售价开了脑放而已。所以,第二个总结是: 找到自己的退烧耳机,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价,相信它不见得适合你。
3, 做声音对比,对听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音量,音量是最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两台金砖2都设置为同样挡位的音量,其实绝对输出幅度也是不同的,这是大部分人觉得什么”铜版,钢版声音不同“的主要原因。 总结三: 音量极度重要,挑选设备,量下输出幅度再对比可能更严谨一些。
4, 这几天回复了一个”金砖2和SP3000素质高低“类似主题的帖子,大家不要迷信SNR指标,因为你耳朵能接受的声音大小有限且基本恒定(可能早晚不同,但大体差不多),你没法接受一个鞭炮爆炸般的音量去欣赏音乐,所以把推力做到极大,来强行提升信噪比,是流氓行为,误导消费者而已。相对而言,噪声幅度指标,以及小音量下的THD更有参考意义。 总结四: 一般条件下,大家可以理解为推力不怎么大,但SNR,THD指标很高的机器,相对来说素质更高。
5,承上, 做一段故意拉低音量的音频(小到需要把播放器音量调整到最大才能听到为佳),对比这时候的失真和底噪,才是真正的“素质”对比,因为放大倍数很大,底噪到底控制的好不好,咱“显微镜”下见! 结论五: 找一些方法来确认好不好,而不是听别人说。、
先写这么多,想到再编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