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音乐轶事:马克斯·布鲁赫请求勃拉姆斯聆听自己演奏一首最新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同意了,于是坐到钢琴旁边。布鲁赫以极大的热情和力度演奏了自己的作品,由于天热,弄得满头大汗。布鲁赫演奏完之后,勃拉姆斯站起来走到钢琴边,用大拇指和中指拈起一张手稿,摩挲了几下,说道:“我说,你从哪儿买的这种乐谱?纸质真是一流啊!”可以想见当时的布鲁赫是多么尴尬,其实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
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德国作曲家布鲁赫并不陌生。他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年仅二十八岁,是继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特别著名,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堪称布鲁赫的代表作。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在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它属于“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抒情风格上很相似,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在浪漫风格上近似,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联系。这两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柔板乐章都写得异常恬美温柔,可以把人引入一种半催眠状态,心理学家把这两个柔板乐章与其它一些音乐的慢乐章编在一起,用于心理临床实验,一个作用是制造一种心理环境,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另一个作用是克服失眠。
此曲的旋律流丽优美,情感浓郁,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沁人心脾,具有演奏家所喜爱的演奏效果,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形式上的自由,在技巧方面虽然不很容易,却也不至于过分艰深,听众很容易喜欢上它。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1866年举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乐谱出版时,布鲁赫把它题献给小提琴的一代宗师约阿希姆, 由于约阿希姆的演出推广,这首协奏曲很快就被许多演奏家接受,并列为自己的保留曲目。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协奏曲从来没有衰微过。
乐曲的第一乐章由微弱滚奏的定音鼓引入,独奏小提琴一开始就进入大开大合的华彩乐段,跌宕起伏的乐句光彩四射,但是定音鼓沉稳镇定地一步步走来,暗示着某种不安,这里定音鼓彳亍不肯离去的声音令人印象尤深,它使洋溢着优美旋律的第一乐章罩上一层隐含的忧郁,感情就更丰富了。第二乐章的柔板富于歌唱性,恬美的旋律使人们常把它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相提并论,当做柔板乐章的典范。往复回环一浪高过一浪优美深情的倾诉特别动人。第三乐章充满了光辉与激情,小提琴使用了大量的双音技巧,这部协奏曲的演奏难度都集中在这个乐章。在这个精神饱满的乐章里,小提琴和乐队都有热情的发挥,带给人内心的激动。在这个乐章里,小提琴和弦乐器组交替出现的走句,它在热烈激情中平静地一带而过,妙不可言。善于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给人出乎意料的美感,其微妙精致达到了一个艺术家难以企及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