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JH13入手两周年之际,为自己的随身装备做个小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6 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认真写点东西了,想趁着这几天放假给自己一直在玩,在用的随身装备写点东西,一来算给自己的随身之路留下点记忆,二来也想说说自己目前把玩的器材的体会,不少都陪伴我有1年以上时间了,这时再把体会写出来,在心理上比刚入器材时的激动要冷静不少,也能够更全面的看待自己手边的这点器材,希望自己这点经验也能给坛子里的烧友在购入器材前做个参考吧.



早在这个ID注册之前我就开始玩随身了,只是玩到定制这个档次的,还是前年的国庆时期才开始接触,那时随身器材还是XK+IE8,有了换定制的念头还是觉得IE8的声音对我来说有点太’朦胧’了,那时手上刚好有点小钱,在论坛翻了翻帖子,入手了人生第一个定制耳塞-JH13. 要说当时入JH13也是一时冲动的选择,因为根本没听过公模,对其声音的了解也是完全建立在论坛仅有的几篇文章之上,不过这两年玩下来,确实感觉这个耳塞买对了,JH13从购入后到目前为止也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耳塞.这个塞子面世也差不多4年时间了,论坛对其评价大部分都是比较正面的好评,的确这个塞子作为JH Audio当时的旗舰定制在声音上让我很满意,均衡的三频,通透,干净的声底,入手的当天我就开始喜爱上了,不过从IE8到JH13的升级,让我比较在意的还是JH13的低频,比起IE8的量感,JH13的低频量感的确少了很多,尽管下潜和形态感都不错,但那时我曾经有点后悔是不是应该上低频更加强烈的JH16而不是13. 在购入JH13之后,我又先后购入了RWA imod和ALO RX耳放,这套器材给我的感觉是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频通透,初初刚听时觉得很完美,JH13三频的特点都发挥了出来,但听得时间一长,就觉得耳朵有点不舒服,每听一段时间都想把塞子摘下来休息一会,后来才知道这是声音上带来的刺激,于是后面把这套出手换了以声音温润耐听为卖点的Hifiman 801, 这个机器也从那时开始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801的声音在我第一耳朵听到那时就感觉比RWA捆绑差了一个档次,声音不通透,三频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配上后来的Game卡虽然有提升,但还是觉得不满意,尽管此机的声音的确算得上耐听,声音温暖对耳朵没什么刺激性,但这个简单的搭配让我觉得JH13的能力没有完全得到发挥,于是后来为JH13先后试过更换多条耳塞线,从ALO的SXC,OCC到TWAG4芯纯银乃至于Piccolo耳塞线都尝试过. 对于耳塞换线,不少人都觉得替换了原线后会破坏耳塞的整体风格并且改变了厂家的调音, 个人认为对于换线主要还是看一个风格与搭配的关系, 对于JH13,此塞的基本风格就是均衡自然,声音没有太多的染色但又不失音乐味,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支太监听,或者说它不是一支’监听向’的耳塞,因为它的声音并不是非常中性的,在听女声时就能发现,它对于女声是有一种’年轻化’的表现,即大部分女声在JH13下面都少了些岁月的沧桑感,多了点灵气与活泼, 我对于这种调音和润色并不反感,因为大部分女声在此塞下的表现确实很好听,而换了线材之后的声音,更多的是加强了三频的解析力及声音的形态和立体感, 换了线后的JH13,给我的感觉更像在听一支大耳机,它的脱塞感,形态感也是我目前在随身上感到最满意的塞子. 换线之后的JH13在这方面的强化,能够在音乐味和声音的整体素质上取的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换线并没有给JH13在音乐性上带来太多损失, 所以除了在入手的最初半年我的JH13是用原线听的,后面的绝大部分时间JH13我都是用TWAG 4芯纯银,到现在的TWAG纯银8芯线下使用的.

如果说对JH13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话,就是它在整体的自然度和宽松度上不及我后来入手的EM动圈定制,毕竟作为一个6单元动铁定制,虽然声音已经很接近动圈的自然和宽松了,但整体还是比不上动圈那种对耳朵毫无压力的感觉,并且低频在宽松度上也没有动圈来得完美.此外,JH13在前端和线材上的投入都很大,想要将此塞折腾到一种很满意的程度,前端和线材也是要认真搭配一下.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IPC+JH13可以退烧一说,暂且抛开不谈所谓心理上的’退烧’一说,我认为如果你真的是认为这个搭配就能够退烧的话, 那么即使IPC驱动的不是JH13,而是某只非定制耳塞,也完全能够达到这个’退烧’的效果了, 在IPC下的JH13的声音,我认为是远远不及我目前使用的装备的, JH13这个耳塞在反复的使用下来,感觉是非常值得花时间’折腾’的一个好塞子, 它的声音在一个好的播放器和好耳放的驱动下,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声音饱满,三频舒服自然,这个是驱动好的JH13给我最大的快乐.




既然说到了驱动好的JH13声音, 在玩过直推和捆绑之后,我发现自己听音乐最多的时候还是在家里,于是打算在家弄一套小的随身PCHIFI组合, 最初的组合是Stello U3+Hifiman 801+Orison,PChifi的缺点是数码味比较浓, 所以我考虑用USB转同轴界面来消除PChifi的数码味,这套系统确实是做到了, U3界面能把PChifi的声音的棱角打磨掉,整个声音是非常温暖,毛茸茸的听感,是一种很讨好耳朵的声音,但是有得必有失,这套声音柔化了PChifi的锐气,但在声音的立体感与层次感上,甚至不如我拔下U3拿801和Orison来推耳塞,于是后来我把U3替换为现在使用中的Audiophilleo 2 PURE POWER USB转同轴界面,并且耳放更换为Triad Audio的L3, 这套也是我正在使用的一套随身PChifi组合,严格意义来说这套东西并不’随身’,而且我也从来没打算将这套东西搬出家在室外场合使用, 这更像是一套为推随身耳塞而搭配的一套便携组合, 在替换了AP2 PP界面和更换了耳放后,这套组合达到了我理想的声音要求. 声音上大气饱满,自然均衡是我追求的最终效果,目前来说这一套组合比较好的满足了以上要求, 不论推耳塞抑或耳机都有不错的声音, 在家听,这套组合的声音让我感到满意.

或许有人不太能理解既然在家,为何还要用随身上的器材来折腾,何不上一套更好的解码或者耳放,那样声音不是更好? 就我个人来说,在家用耳塞和耳机听的时间对半开,我曾经在不同场合试过用耳塞接台式耳放和解码来听音乐,但最后给我的感觉都不是太好, 总有一种’推过’了的感觉,台式耳放确实在声场和气势上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它过大的推力让我感觉耳塞的细腻度全部损失了, 我想要的并不是这种’力大声粗’的组合,这也是我为何即使在家里,仍然选择随身系统来搭配的原因, 随身的耳塞,其实很小的推力就已经能满足需求了, Hifiman 801的平衡卡, 在我初次试听时我感觉比Game卡声音好听许多,但后来听久了发现还是Game卡的声音更细腻, 平衡卡虽然从各方面来说都是801耳放卡中的集大成之作,但最后还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购入.我个人感觉随身的耳塞就应该用随身的器材来驱动才恰到好处, 台式耳放推耳机是好很多,但这并不完全适用于耳塞上.

在购入JH13大半年后,渐渐又开始怀念当初IE8的那种感觉了,动铁耳塞即使做到定制这份上,在宽松度上还是没有动圈来得更自然,这也是为何我在JH13入手半年之后,又购入了人生第二支定制耳塞-Future Sonic的Ear Monitor. 这个动圈定制去年6月到手,到目前为止也1年4个月了, 声音上是完全煲开了, 当时入手此塞前曾经在本地烧友处听过完全煲开的EM,对其自然平和的听感感觉满意, 但这个耳塞其实在我入手半年内的那段时间里,都没有达到令我满意的声音. 刚开声的EM, 三频很浑浊,中频肥大,低频量多又混,声音残响多且拖沓, 也许是JH13已经将我对声音的胃口养刁了,刚拿到此塞那时我是放着半个月没听, 用机器煲了大概10天之后,大概150小时的EM才算慢慢开声了,到目前为止EM已经使用超过1000小时了, 煲开的EM声音是自然平淡的, 它用一种非常舒适惬意,娓娓道来的声音让你不知不觉融入音乐中, 这个塞子可以让人不再纠结于三频, 而是可以很舒服的享受音乐. 它在自然度和宽松度上毫无疑问是优于JH13的.但是如果让我说JH13和EM这俩塞子哪个更好,我真的不知道,因为这俩塞子风格迥异, 在各自的领域都不错, 不是简单的能答复说哪个塞子更好那么容易. 但是要让我选哪个塞子我更喜欢,那么我还是会选择JH13. 比较简单的来说,EM尽管自然从容,但这种自然我不止在一个动圈塞子上感受过,只是EM在三频上更顺滑, 而且声音上也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 JH13就不同, 能给我强烈脱塞感,形态感, 立体感的耳塞在我目前听过,用过的塞子里也仅有它能够达到, 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JH13不像在听一对小塞子,而是一对大耳机, 虽然它的声音在动态和鲜活度上不及大耳机, 但一对小塞子能达到这种高度, 我已经觉得难能可贵,尤其是在我购入1年多后,用JH13每每听歌时还会有’这首歌人声真好听,这首歌编曲太棒了’的感觉和赞叹. JH13的干净和通透确实就如JH宣传语所说的那般-‘Hear no evil’. 实话说,每天临睡前我还是更愿意用EM听上几首歌伴我入睡, 因为它确实是一个自然宽松的好塞子, 耳朵不会感觉到太大压力, 但在每天有限的听音乐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还是更喜欢用JH13来感受歌曲带给我的震撼.

虽然EM在声音上带给我的感受不及JH13, 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优秀的定制耳塞. EM这个塞子我一直没有为其换线,曾经尝试过ALO,TWAG等线材,即使是目前的大热TWAG8芯纯银,我感觉配EM还是破坏了它原线的自然, 换了线的EM虽然在三频和解析上能媲美动铁,但真的和动铁定制相比,还是不及, 而牺牲的代价却是动铁耳塞难以达到的珍贵-自然. EM搭配原线的听感在我看来就已经相当令人满意了, 三频顺滑自然, 声音从容淡定, 比起动圈非定制,它更优胜的地方在于平衡,顺滑, 要做到这种程度确实不容易, 只要你有足够耐心,在EM煲足300小时之后,它的完整实力就能展现了, 很多人将EM作为退烧塞是不无道理的, 它在顺滑和自然度上确实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尤其是玩过不少塞子的人更会觉得这种自然顺滑和宽松来之不易. 但是人嘛,总是感到不满足, EM的优点是自然,平淡,但有时就是会感觉它太淡了, 拿它听歌确实很少会带给我音乐中的激情, 说出来可能会觉得可笑,有时不知不觉一整张CD就放完了,但却不知道刚才听了什么歌曲, 目前我觉得圈铁双修的确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你永远不能要求一个塞子做到面面俱到, 我很能理解不少烧友动辄4,5副定制的感受,有时所谓的’一步到位’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想对两副定制的体会到这也差不多了,我不想写关于某首特定曲目的专门A&B对比,这种文章在坛子里应该不难寻找,更多的想表达一下自己2年来对手上定制的总体感觉, 它们都是好塞子, 更多的可能是风格上的差异, 如果你追求音乐中的激情并且愿意在随身上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 JH13会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只是简单的想追求退烧以及细细聆听音乐的感觉, 那么EM会是更好的选择.




在购入JH13这2年中,先后折腾了几副耳机, 第一支是HE500+G7银彩,后来又入了HD650,到现在的拜亚动力T5P. 定制玩过了,更多的还是想在耳机上找到定制没有的东西, 总的来说, 耳机在声音完整度上确实比耳塞好上很多, 动态,细节,鲜活度都能明显感觉到耳机优势的地方. 我第一支耳机HE500, 当时还是配的老版黑又粗的线材, 很快被我用大黄DIY的G7银彩代替了, 换线后的HE500在声音上确实让我感到很满意了,挑不出毛病的三频, 换了G7的声音还有种淡淡的’贵气’,人声表现很出色, 我最喜欢的纯音乐和器乐SOLO也有上佳表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耳机都是我在声音里最喜欢的选择, 很可惜的是, HE500作为平板耳机,在佩戴上确实有硬伤, 整体耳机偏重,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虽然耳机不夹头了,但仍然还是感觉佩戴不舒服, 对我来说,我一直把耳塞和耳机的佩戴放在首要考虑位置,然后才是声音, 如果一支耳塞或耳机连基本的舒适度都保证不了,那么再好的声音我也没办法接受. 在HE500之后,我又入手了HD650, 买它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声音还可以, 佩戴非常舒服, 我对耳机的基本要求它都达到了, 不过很快, HD650又被我闲置了, 论声音650不及HE500,但论舒适度HE500又不及650,这个矛盾的让我开始选择下一副耳机-声音和佩戴的平衡, T5P. 这只T5P是换了TWAG8芯混编线材的, 配合手里的L3耳放, 对于原先T5P的低频较弱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善, 本身混编线材的低频已经不差, L3又有低频增益旋钮,在这套组合下, T5P的低频虽然没有HE500和HD650本身那么自然,但三频已经很完整, T5P的舒适佩戴,再配合它顺滑通透的三频, 在耳机上找到了一个舒适度和声音的平衡点,尽管它是封闭式耳机,但是戴起来一点也不难受, 而且作为一个以’便携随身’为卖点的耳机, 它在我这套组合下听感不错, 换线后的T5P无论是从声音还是佩戴上都让我满意,是个值得一玩的耳机.

在随身方面入了两副定制后, 渐渐就对非定制没什么兴趣了, 不过后来发现经常出门带定制不太方便, JH13换线后太粗, 外面戴着不舒服; EM的气孔太容易掉, 从买回来到现在气孔已经掉了3对了, 我的习惯是出门不拿包,塞子平时戴着还好,不戴就直接把线绕几圈塞裤兜, 这样’随便’的组合使得我出门带定制不太合适, 而且定制曾经试过去看电影丢过一次, 还好后来找回来了, 种种原因之下,又让我再次考虑给出门时配一副性价比较高的非定制. 目前我选择的两幅出门配塞是Hifiman的RE262和达音科的太极DN19. 这两幅塞子应该都不算非定制的主流塞,不过作为我平时出门使用,这两幅塞子各有其优势, 较高的性价比是我在定制以后, 玩非定制考虑的首要因素.

大约在1年前,当时RE262作为801配塞时,二手价格很便宜的时候入了一副作为人声塞玩玩, 几百块的成本换一副其自身声音价值千元左右的耳塞, 我还是觉得比较划算的. RE262因为保有量太大的缘故, 二手的价格适中维持在500元以下, 我一直认为此塞是价格与声音严重不成正比的, 它的低价很大一部分是头领的销售策略造成的, 论声音,我觉得平时拿来作为出门听听完全能满足需求了. 我出门很少带包,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钱包,手机,钥匙,耳塞就完了, 所以我对出门塞的要求也不高,只要隔音不错,佩戴舒适,声音自然就行. 这点262算是基本达到了. RE262要出好声, 也是一副需要耐心煲机的塞子, 经过500小时以上的煲机后, 262的声音是温润耐听的, 人声很有感情并且有润泽感,此塞拿来听人声丝毫不输于很多旗舰非定制. 不过262的调音也是带有典型的’头领’风格的, 我也将他定义为一副人声塞, 拿来听人声不错,除此之外, 听乐器演奏就没那么擅长了, 262的低频算是比较弱的一类了, 下潜和量感都不算好, 而且要获得更好的舒适度, 要LR绕耳反戴才行, 在造型上略有点奇怪. 不过总的来说,他是我玩过的非定制里性价比极高的一款塞子, 如果能接受温暖的声底并且喜欢甜润人声的话,此塞非常值得一玩.

在262之后,感觉自己听人声的机会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纯音和器乐上,还是需要找一副价格不高,性价比不错的平衡配塞作为自己的出门塞, 这时本地一个烧友跟我推荐了他自己在听的达音科太极DN19, 当时并没有想过在定制之后再入任何非定制耳塞, 不过听了他煲开的DN19, 居然感觉还不错,三频很均衡,没有太多染色, 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又是一副动圈耳塞. 不过之前烧友跟我说这是一幅圈铁耳塞, 但在说明书上我却看到说的是动圈耳塞, 究竟这个是什么呢?我也真心没弄懂. 老实的说,在入了定制后对于非定制的动铁耳塞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抵触, 非定制的动铁已经可以将三频做的很不错了,但总是在自然和宽松度上仍旧不及动圈耳塞, 而作为出门塞, 我更需要它是自然耐听的, 三频不需要太出色, 隔音好,佩戴舒适就行. 这点DN19做的不错, 随机附送的隔音海绵套在隔音和佩戴上都不错, 在煲机150小时之后, 声音比刚开声要好不少, 不会感觉声音闷闷的打不开,整体走向属于较清淡的, 作为一个价格500+的耳塞,声音并没有太明显的短板,素质已经算不错, 不过低频在加了阻尼塞后,量感还不错,但是形态感就差很多了.购入此塞另外一个原因是看中了它的可玩性, 阻尼塞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 拔掉阻尼塞后, 低频量感更多, 不过整体声音就更通透了一些, 加上阻尼塞后,低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是中高频就没不加阻尼通透, 加不加阻尼塞的作用确实可以成为控制低频的一个选择. 总的来说DN19算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从配件和耳塞的整体设计上也看到了厂家的诚意, 包装和配件一点都没偷懒, 作为一个500元价位的耳塞,不能要求它在声音达到何种高度, 整体自然,耐听,这个也是DN19比RE262优势的地方,但若光论人声,我还是更喜欢262下水润的人声. 这两副塞子在我的定义来说,属于带出门能接受的音质,隔音佩戴都比较舒适, 性价比,可玩性较高的耳塞, 尤其在玩过不少国产的耳塞耳机之后,我感觉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大, 国产的品牌因为名气比不上国外的大厂,往往在自家耳塞/耳机的声音上比其国外品牌的耳塞/耳机有更高的性价比和可玩性.



我认为如果在耳塞上追求极致音质, 那么定制耳塞是不错的选择, 完美的佩戴,隔音和平衡的声音, 都能满足我大部分的需要了, 耳机尽管在声音上比耳塞有明显优势, 但我觉得耳塞在便携和舒适度上已经足以让我忽略耳机声音上带来的优势, 虽然耳机在家听声音确实不错, 但它不能取代耳塞的地位, 很多时候我喜欢在家里坐在沙发上用ipad上上网, 这时我宁愿选择戴上耳塞边听歌边上网, 而不是戴着耳机在家里走来走去. 在耳塞里, 我觉得没有所谓的’一步到位’一说, 目前耳塞里并没有一款能够面面俱到的耳塞, 即使是定制也好,总有它自身不足的地方, 在定制上的选择我认为更多的还是在风格上取舍, 而且我觉得听感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主观的东西, 我在听过定制后再听回非定制,除非塞子本身素质太差或者缺陷太明显, 也没有完全听不下去的感觉, 我在未入定制之前, 看到很多烧友在拥有几副定制以后还会去玩非定制, 我当时感觉很难理解, 但当自己现在拥有2副定制以后, 忽然发现现在的自己也在做以前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想想真的是有点好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1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