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jianhao 于 2021-2-27 13:16 编辑
迁移之前,我的系统是这样的:
![]()
迁移之后,变成这样
![]()
网络状况是这样的: 200M宽带,上行25M
光猫接入宽带,然后使用华为分布式路由覆盖所有房间,分布式路由主路由下挂一个8口华为交换机接所有客厅有线设备。 其他不在客厅的设备都是无线连接。
主要迁移成本 roon 帐号699刀, tidal帐号 100rmb/年,没有新增任何硬件。当然还有自己的时间成本
迁移成功,系统音响效果不变,使用体验和音源质量和数量提升明显,全端统一为Roon
无论怎么听,都是网络直接流到解码器,由解码器直接处理效果最好,且不用折腾USB连接。当然我的PWD解码器USB输入能力不足也有关系。
按照码流分析,
32bit/384khz FLAC 直通解码器播放大概 2M多的大B,大概只要20Mbps这样。
DSD256 传输要大一点,不到30Mbps的样子。
24/192大概在10Mbps, 考虑到我的宽带上行是25Mbps,所以,24/192大概就是远程roon流的上限了。
DSD64 6Mbps肯定没问题,DSD128比24/192大点有限10M出头,估计和24/192一样,有点勉强,如果带宽不抢占的话马马虎虎可以跨广域网听。
所以跨广域网core到audio device,比较稳妥的是24/96和DSD64, 不受大干扰,24/192和DSD128估计也可以。 估计偶尔会有卡顿
后续长期可以考虑的预算申请马拉松,争取换个好的roon reday, 支持dsd和mqa的解码器。 还有卧室换一对支持roon ready,dsd, mqa的kef ls50 wireless II
如果解码器支持32/384, DSD256,和MQA解码,我分别放这三种资源,看了一下我的nas垃圾U,只占10%左右。负荷完全交给解码器了。 core的性能完全不是问题。
nas要有SSD,roon装硬盘和ssd上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