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昌音响器材 于 2021-3-2 18:35 编辑
或许,我就是一个大厨,你需要做的是,坐等开席!!!
新年伊始,万物发生,在此先祝各位新朋旧友吉祥如意。牛年中国会更牛,而中国人也会生活的六六六!!!
前两天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听到关于音响器材所谓的HIFI、HI END、殿堂级等等 的争论。就HIFI的争论就来来回回接近一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各持己见,不欢而散。而我自己是实用主义 者,不没有太过于参与争论。但还是有些不同的想法找个机会来说一下。
日本人喜好生鱼片,认为经过蒸、煮、煎、烤等等烹饪之后,就无法保持食材的原滋原味。
那么音乐录音,经过编码、解码、放大、电声转换,这一系列 的蒸、煮、煎、烤等等手段之后,还保持有多少原滋原味呢?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翻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那么多高的相似才能称之为高 度相似呢?所以我建议刚入门或者初入门的这些朋友,不要去纠结"高保真"这个词,就好比我们去菜馆,首先看的是色香味是 否足够吸引你,而不是说去追求,保持有食材百分之多少多少的原滋原味,成都那么多苍蝇馆子,生意火爆,是因为味道好,而 不是还原食材的原滋原味有多高。这是对入门器材的要求,当然对于高端器材,那又是另外一说了。对于入门级器材而言,由于 成本的原因,它不可能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甚至它只是听某一类别、某一范围的音乐能达 到85分以上,那么你该怎么取舍呢?是样样稀松还是对某一样的相对精通呢。
前两天还看了一个视频,是一个外国人拿测试仪器测试不同线材与原始录音频响曲线之间的对比,来提出线材无 用论。如果测试数据都能解释一切,那我们听到不同线材的声音区别就真的是所谓的心里暗示吗?同样的数据体现两 种不同冷暖的声音,就真的是所谓的心里暗示吗?其实我理解视频作者的想法,我也不是扛精,我也反对几万十多万的所 谓顶级线材,我更反对几百上千万的所谓HI END的音响器材,但在我的理解中那是属于奢侈品的概念,不能以常理论之。
再次提醒刚入门或者初入门的朋友,耳听为实,眼见为虚,你的耳朵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但前提是声音是正 确的,没有恶声恶气。对于有名有姓的入门级器材,其本身的品质都不 差,而你所需要做的是,这套器材在你家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
或许,我就是一个大厨,你需要做的是,坐等开席!!!
https://shop33127827.tao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