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深刻检讨了为什么846就感觉差点事
明明三频都非常好听带劲,还是义无反顾地出掉了
根本原因是它确实是干活用的歌手耳返
就是标准的iem in ear monitor
它赢得最多口碑的低频其实是服务舞台使用功能性的,那些明显歌手用的私模基本都是用来聆听欣赏的话低频会碍事,只不过846这个低频的质感和形态实在是太出众而且至今独一无二,实在是享受
其实深刻理解了iem的本质后,可以说所有动铁塞哪怕低频减量了也依然是服务监听功能的,只是往发烧器材的方向上扯的多少差别而已,多数就是反耳返之道,往上盘走,再加上往大空间走,凸出画面感和音色特质,基本就是和846背道而驰的方向。
当然想要大声场低频太少那是不可能的,所有又有z1r这种上盘抓着不放,下盘接着846的衣钵彻底搞到极限,这种低频就是上一堆动铁或者大动圈
含铁iem的发展就是从专业监听向着业余赏玩的方向扯,但不是说纯圈本质就不是监听了
只要你外壳不具备前后腔的声学特性,只是个壳子,或者哪怕外壳是塑料,但里面单元上还是包裹着声学腔体,那你本质上还是脱不开监听的功能本质,只是调音极端化之后,真的拿来监听是不可能了,不然要么刺要么顶,要么又刺又顶
所以什么样的塞子才是彻彻底底本质上鉴赏用的塞子?
就是final那些壶和真无线,非壳中壳的那种
以前的塑料壳平头,以前的塑料壳入耳式
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外壳的声学特性
对我来说,外壳不震动不反射的耳塞无论怎么独出心裁地设计都是跟自己过不去,永远不肯能实现ze3000这种开阔自然,再怎么在各自差异化的声音路径上追求极致,终究是舍弃了某些方面,我是彻底告别了
z1r是利用了腔体材质特性的,里面的硕大的镁壳让钢琴质感迷人,凡是又不得不外面再套一层壳,这层壳子就是个外包装,只是很美丽,z1r听的就是这个镁壳子和壳子中的空间,这是它的本质,但不属于专门聆听用的器材的本性
ie900的特别在于它一半的聆听本性
前腔是外壳参与声音塑造的,但是是一种做减法的方式
而多单元塞子外壳参与声音调制的基本就只剩下音嘴了,capmfire的音嘴是好啊
我认为入耳式如今的设计就是两个词:叠床架屋、削足适履。
清晰是清晰,如今我选final的糊,如果不是因为tws的空间限制,final也还是金属壳套塑料壳,夜壶也只有塑料的行,但也还是没低频
所以感谢tws,感谢果子
让final恰到好处地糊在真无线上
可千万别出金属壳真无线了哈~
不是要外壳震动吗?骨传导给到你!
拜托,这属于脱了裤子放屁,你做成塑料壳
它本来外壳就是传音的
而且你骨传导基本只传得了低音,这就不均衡,所以要像z1r一样,不是低频多,而是低频做得极其地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