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某科学的超便携解码耳放炮——拓品TOPPING G5主观体验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22 2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国内知名的HiFi台机品牌,拓品很早就进军便携解码耳放领域了,是国内少数的率先做出这个形态产品的公司(我记得当初只有ifi,飞傲和拓品做了这个形态),前作是NX4DSD。



作为一个夹在随身和台机中间的过渡形态产品,便携解码耳放的生存空间,与田忌赛马如出一辙:跟播放器比声价比,跟台机比可移动性。喜欢的人会说,这玩意好便宜啊,推力真大,素质能打价格贵几倍的播放器;不喜欢的人会吐槽说,这玩意推大耳只能说是相当凑合,并不比播放器强到哪里去,很鸡肋,推耳塞又不如播放器细腻温婉,声音太糙。反正怎么说的都有,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对于拓品来说,便携解码耳放的使用场景是有大量移动需求的桌面办公/听歌,所以类似笔记本的场景就是首选了。考虑到这部分人群还是挺多的,毕竟拿播放器或者台机在办公室划水似乎有点明目张胆,便携解码耳放就低调了许多,因此还是有其存在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在我看来,今天的主角G5(官方售价1799元),是一款打破了便携解码耳放桎梏的新一代产品。为了解释这个结论,这篇文章我主要想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讨论。



1, G5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2, G5在搭配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体验之旅吧。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G5包装延续了拓品家族式的风格,通体黑色+拉丝的设计。正面是拓品的Logo,侧面是公司和颜色信息,底部依旧没有标注基础参数,整体包装走的是沉稳、内敛的路子。

打开盒盖,内侧依旧有软泡沫保护,G5本体出现在眼前,周身有硬泡沫保护。下层的纸盒里是配件。



这次拓品一改台机产品极(kou)简(kou)风(sou)格(sou)的配件思路,破天荒的给了好几条连接线:Type-C to Type-C给了直插和弯插两种,一条Type-C to USB线,一条3.5对录线,两条绑带以及一个软胶片。如果购买的是苹果版,还会附送一条Lightning to Type-C的数据线。由此可以看出拓品寄希望于G5称霸全平台的野心,无论是PC、播放器还是手机等等,基本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

G5的颜值和做工是要吹的。正常手握姿势的话,手指正好可以触及背面的皮质部分,边缘曲面过度圆滑,手感相当舒适。正面的露天窗设计,科技感不错,再加上这个阻尼感非常非常好的音量旋钮,谁要是再说国产产品的颜值和做工是短板,我第一个不服。

然后再来看看G5的核心亮点。



1, 整块铝砖通过精密CNC加工,底部贴皮能起到防滑和不留划痕的作用(不多说,做工真的好,关键看着还不土气,尤其是白色版本,很棒)



2, 支持USB/蓝牙/AUX输入,支持DSD512/PCM768,可以当解码耳放一体机用,可以当蓝牙大尾巴用,也可以当纯耳放用(参数到顶,蓝牙好评)



3, 搭载高通新款QCC5125蓝牙芯片,支持LDAC/AAC/SBC/APTX/APTX HD/APTX adaptive等编码(全格式支持,可以)



4, ES9068AS高性能DAC,NFCA耳放,高中低三档增益可调,最大输出功率1200mw@32Ω(啊这,能不能给PHA-3留点面子…PHA-3体积更大,但是推力只有G5的1/4)



5,续航,USB解码模式10h,AUX模式25h(是个男人,够坚挺)

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说说G5的声音,默认USB连接vivo X80 Pro、FiiO M11PLUS,中增益,搭配的耳塞有Meze Advar、QoA玛格丽特、达音科隼Pro仲春版,大耳有索尼MDR-Z7等。



先说音色。按照我的口味,G5的音色是中性略微有一丢丢偏冷的。第一感受,G5的调音相当冷静、克制,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判官一样,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只为准确、清晰的呈现出耳机的真实水平,科学味比较足。解析力表现出色,线条感适中略强,略微有一点亮刺。整体声音有一定距离感,辅以大小适中的结像感、横向和纵向都很开扬的宽阔声场,G5的场面感表现相当优秀。一言以蔽之,G5就是一个典型的追求极致素质的旗舰级便携解码耳放产品。

三频偏中上盘。低频量感偏少,力度很柔和,弹性不错,辅以适中的厚度、较快的泛音收束速度、以及还不错的下潜,G5的低频并不重口,而是偏干净利落的高质量低频向。可能听起来不够劲,也没什么空气感,但是背景够黑,氛围感表现其实并不差;中频人声距离适中,齿音打磨的较为顺滑,也有一定厚度,属于偏还原、顺滑的风格。人声音染几乎没有,导致情感方面略欠,有些直白。不过好在G5并不偏执,通过搭配一些有韵味的人声向耳机,是要萝莉还是御姐,你说的算;高频细节相当丰富,延展亦是直冲云霄,通透明亮,开阔自然,扎实不细碎。

行文至此,回答一下开篇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G5打破便携解码耳放桎梏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推力。既往每当有粉丝问我,想买个便携解码耳放推大耳的时候,我都会果断阻止这种小马拉大车的玩法,老老实实买个千元入门级台机,声价比才是最高的。



G5的出现,打破了这层桎梏。从低增益到中增益,Emmm,声压大了一丢丢,驱动绝大多数耳塞肯定是没问题了,但是大耳还是不太行,有点软,没力度,但是不难听,很柔和顺耳。但是!这个时候要说但是!当你从中增益切换到高增益的时候,我唯一能劝你的,就是赶紧把音量调到最小,因为声压暴涨了N个级别。举个例子,MDR-Z7,G5高增益,音量一半,我这样的小聋人都觉得震耳朵了。虽说高增益声音偏硬、冲,也有点毛躁,但是相比较一般的竞品驱动大耳时那软绵绵的声音,G5的高增益已经有点小台机的味道了,这种大气、饱满、开扬的声音,真的不是播放器所能比拟。



结论,作为一个隐藏模式,G5的高增益就像一台意大利炮一样,专治各种不服,在驱动大耳的时候基本不用担心推力不够的问题,这是我认为G5最大的优势所在。换言之,如果是G5都推不动的大耳,我劝你还是果断上台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2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第二个问题,G5在搭配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坦白的说,G5并不是一个懒人向、百搭的前端,我认为在搭配方面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和心思的。按照我的尝试,在搭配如隼Pro仲春版这种偏中性均衡的耳机的时候,往往效果是最好的,真正的杂食无短板,什么都能听,什么都不错;搭配如Advar这种高频华丽的耳机次之,对于小编制音乐中各种乐器的音色还原,是相当精准的,再加上G5这个偏严肃的声底,古典的感受相当不错;搭配如玛格丽特这种中下盘的耳机最次,低频的氛围感损失严重,人声也变得正经无趣,高频被明显提亮拔高,整体听感上就有些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3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