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这大半年来从供电开始折腾随身播放器声音的经历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11 15: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保定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22-9-18 21:17 编辑

转眼又是大半年小一年了,我也没想到还能有后续。但至今还在摸索的道路上又让我不得不承认,这可能是个漫长而递进的过程了。当然后来的这一年效率是较低的,其实也没得出多少能超越或刷新前面的认知,时间主要是花在了让随身系统的声音表现稳定下来上了,而不是某个状态下听到的效果第二天就不一样了。我个人还是认为,排除器材本身特点(或本身设计有问题)的条件下,一个较为自然和谐的声音状态,应该是能在多数的器材上有个大致接近的总体表现,尤其是你的器材的周边条件都固定下来以后。

所以算上之前,这两年折腾下来的一个结论就是,如果你发现不管器材怎么换声音总是有不自然的地方,或者声音时好时坏,或者不同器材的表现差异很大,那很可能就是你听音系统及所处环境中有什么痛点。发现和找到这些痛点,摸索并加以解决,就能让你器材的声音有个很大也很基础性的提升。这种折腾可能不需要,或者说可以不需要花多少钱,但一定会很耗费精力。一方面是折腾的初期会因为有影响的环节太多而抓不住头绪,找不到正确的参照;另一方面则是越往后越是那些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在作妖,也许它就在你眼前,但却花了很长时间才注意到。

折腾这么久,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模拟还是数字,声音经过的每个环节都是有影响的。影响的明显程度除了因人而异,更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所以看到别人说这个有影响而你没觉得,或者你觉得什么很重要而别人不认同,都很正常。重点是不要人云亦云或盲目求同,抓住自己发现的问题去持续探索,就很可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觉得阻碍声音进一步提升的往往是教条或过于相信经验,而不去耐心的实验比较。

所以这篇与前篇不同,我不准备去找什么科学依据和分析什么运作规律了,学识限制是要承认的,没必要硬装什么都懂。就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就看问题的表象和尝试的结果,做一些经历分享,也算自己的一个小结就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保定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22-9-18 21:18 编辑

【切忌教条】

既往经验很可能也是枷锁,我们就先来说说这个。就像我上一篇里发现的,电源插头零火线的插接位置不同会有不一样的声音,而不同设备之间如果电源接法不一致,就会互相干扰而让声音怪异。这本没问题,但我后来却过于执着于插头是否插对和插一致,而忽略了具体器材去具体分析,也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那就导致我按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规整设备和周边,却还是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甚至某些结果还不如规整前好。

其实跳出执念就能很容易想通,虽然接插件多数是有规范的,但设备内部的情况除非拆开你是没法了解的,甚至拆开也不一定很容易看出来,更别说正常玩家有多少有能力无损拆解和复原了。而最主要的是,就算多数设备是按规范来设计制作的,不同设备也是有自己不同的声音特点的,都接正确,叠加出来声音也可能不如人意。好消息是,接的不对声音会更明显有问题;坏消息是,对于不对要每个器材单独来试。

不教条的另一方面就比较简单,一些现象可能确实看起来不符合某些定理,但定理是简单和有限定条件的,现实则是复杂的。反过来看似复杂的规划和设计反而是为了实现或生产起来更容易,因为条条框框限定好了;越简单的想法可能却越不容易实现,因为实操中的不定因素太多了。所以有一个开放包容又认真仔细的态度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4 02: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