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0-9-19 02:51 编辑
德生音响 第一次接触德生的品牌,要追索到大学的时光,那时候,午饭之后都有收听小说连播的习惯,晚自修回来也喜欢开着收音机,一边收听电台,一边洗衣服,打扫宿舍。而那时候,用的就是德生收音机。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了,在这几年的耳机展上面,还能够看到德生收音机的身影。只不过,现在不叫德生收音机,而是叫德生音响。
现场试了一下他们的H-501,在白云会展这个手机信号弱爆的地方,居然能清晰收音。而这款H-501,也是一款适合扛出去户外使用的机子。 奥斯特瑞
也是每次展会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只是对他们的产品接触真的不多。但那只标志性的平板耳机,几乎每一轮展会都能看到。头戴的那只我真的提不起兴趣,之前在深圳烧友聚会活动上听过,印象一般般。再者,现在玩台式系统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头戴耳机,我并没有太在意。
尽管如此,这次看到了他们展出的新平板耳塞,我还是好奇地试了一下。就是下图的这几款。从坐展的那位女士口中了解到,三款塞子所用的单元尺寸是一样的,调音有点不同,调出了三种不同的声音。但他们觉得最多人喜欢的那款,并不是我听下来最感兴趣的,反而另一款的声音我觉得还可以。玫瑰金色的哪一款,声音相对最不对味,中频形体感小,压抑,不够舒展,声场纵深感稍逊。这是三款里面,我最不喜欢的。这三款塞子目前还是工程样机阶段,对平板耳塞感兴趣的,可以定期留意。 金平面
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名字,所以还是听下来拍几张照片,听一耳朵他们的产品。在他们展出的产品里面,有平板耳机,也有铝带耳机,还有气动单元耳机。好些不常见的产品,可惜外观方面不算太吸引。听了他们的铝带耳机,音质未能感动我,低音下潜一般,有点毛刺感,也不知道是搭配不好还是音乐源文件的问题。
气动式我就没听了,拍个照片,这个单元比一般的平板单元,甚至他们的铝带单元要复杂。大家还是看图吧。里面的振膜是一片平面振膜通过多次正反折叠之后,制作而成。 ECT
ECT的展位,主要展出旗下代理的几个知名品牌,Capfire Audio(以下简称CFA),Fostex,NOBLE,final等。而其中的入耳式耳塞类,CFA,final,NOBLE三大品牌,在万元旗舰里面,都有自己的旗帜型号。比如CFA的2020款Solaris(黑太阳神),NOBLE的Sultan(苏丹)以及final的人气王动圈旗舰A8000。
这三款产品在过去的线下聚会上已经听过,所以展会里就不再仔细对比了。不过既然写到这个展位,还是分享以下这三款耳塞的一些听音感受吧。 CFA Solaris 2020版 被烧友称之为黑太阳的Solaris 2020版在缩减了腔体体积之后,声音变得更为均衡细致,如果过去嫌金色版Solaris低音太多,声音太浓厚,那么这款三频表现均衡的Solaris 2020版就真的值得一听。对比之后,你会觉得这两款同样叫Solaris的耳塞,从腔体大小,配色乃至声音都做了差分之后,其实更像两个代表着不同声音定调的产品。而不是同一个阵营里的两个不同时期版本了。我个人更喜欢Solaris 2020版的声音,因为更均衡,细节重现更出色,对音乐的适应性也更好。当然,每个人听感的取向会有差异,如果你还是喜欢低音浓厚,氛围感突出,那么金色版Solaris无异更适合一些。 NOBLE Sultan(苏丹) 过去在聚会上被烧友邀请分享听感的前提下,曾认认真真地听了完整一首音乐,当时环境比展会上要安静一点。今天的展会上,我又再一次完整听完一首歌。苏丹虽然卖过2w,到了这个价位的耳塞就不太合适用“性价比”这个词语去评价它了,万元级的器材,每每提升一点点声音素质,需要投入的money 比千元级以内的产品升价所付出的代价大得多。2w身价的Sultan(苏丹),在声音完成度方面是目前NOBLE耳机的“最佳”,同样是均衡型的声音取向,但加入了静电单元,高频泛音更加丰富,而且空间背景更干净。而对比同门的Khan(可汗),它有着更均衡的三频分布,低音素质更好,声音更大气。相比之下,Khan声音略显单薄了。 final A8000 自从它发布以来,在大大小小的烧友聚会里,只要有它的到场,人气王就非他莫属。铍振膜单元,保证了出色的声音质感及优秀的声音密度,四腔室设计也是为了让声音达到极致。既然能在活动里被大多数烧友认可的耳塞,一定不会差。的确,这也是继2019年初的JVC HA-FW10000之后,动圈耳塞领域里面的又一件瑰宝。对于我个人的听音习惯,A8000几乎无可挑剔,声音方面接近目前动圈耳塞里的“完美”,微动态还原出色,三频均衡大气,舒展开阔的声场空间,清晰但不突兀,不刻意的声音细节及线条感,这都代表着目前动圈耳塞的顶级水准。但如此出色的动圈,对前端还是有一定的要求,手机用户虽然可以拥有,但如果你希望A8000能发挥得更加出色,为它配台控制力佳的音源是值得的。 final EVA2020
ECT的展位展出的耳机,耳塞品类齐全,除了上述的三款旗舰。另外还有一些无线耳机产品比如下面分享的这款final真无线耳塞,就是性价比不错,设计简约的一款新品。这款新品叫finalEVA2020,是一款联名限定版的真无线耳塞。一共有三个配色版本,分别为EVA-Unit01(紫-绿), Unit02(红-黄),Unit03(蓝-黄)。比较接地气的调音,氛围感良好,声音谈不上厚重,细节感尚可,但毕竟不是旗舰,有这样是声音已经值回票价了。 D8000 Pro 除了耳塞,final展位上,最吸引烧友的莫过于旗舰平板耳机D8000 Pro了,从声音的素质上,这款旗舰可谓D8000的完整升级版,但从乐感和风格上去说,它和D8000又有着一定差异。相对D8000,它的声音更理性,中正,透明,舒展。更适合器乐类和一些不需要太多氛围渲染的音乐,如小编制类古典乐等。但如果喜欢乐感温暖,细腻,喜欢音乐氛围感较为突出的朋友,D8000也许更适合你。
而在final展位的另一角,还展出了一些其它型号的在售耳塞,如Piano Forte X(金夜壶系列),拥有非常高性价比及接地气调音的微动圈E系列,以及不锈钢外壳,调音很有特点的B系列。几乎在售的final耳机都尽数登场。 乐图 乐图的展位展出的新品,当属首次与烧友见面的钛金属版墨菊花,官方称之为钛墨菊。这是一台限定版机器。在墨菊花的电路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优化及调整。背面的天线位置改为了耐磨玻璃。外壳采用了钛金属制作,机身的做工,质感都比墨菊有了提升。其它如接口,卡槽,机身布局,界面等方面,和墨菊无异。
既然摸了摸真机,就不差简单听听及AB对比了。刚好我逛展带着的音源就是墨菊。我自己这台墨菊是首批发行的版本,已经使用两年多了。早已完成煲机,声音状态很好。在同一首曲目对比之后,虽然没有完全煲机的钛墨菊,声音听起来还没达到收放自如的最佳状态,但音质方面的确比墨菊更好,质感,密度,低音凝聚力等方面,是这台机器对比普通墨菊所优胜之处。同样是拥有宽广声场,出色的高频延伸,但听感上,钛墨菊更沉稳,声音密度感更佳。相信完全煲开之后,这台钛墨菊的声音呈现更完美。
而其它展出的产品,如还没推出市场的USB数字音频界面PAW-D1,以及一台名为PAW 1的小型录音笔均值得大家密切留意。
既然来到乐图的展位,拍完要分享的产品,怎能错过与乐图的形象带盐人美女格格合影的机会呢?
DITA
DITA展位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女神雪丽姐姐亲自坐展。因为没有新的产品推出,所以展示的都是目前在售产品。包括了DITA的旗舰动圈Dream XLS和FIR的三款耳塞M3, M4, M5。很多朋友问我,三个型号里面喜欢哪个,就我自己的听音取向,三款里面,我比较喜欢M4。
HIFIMAN
每年的广州耳机展,HIFIMAN都是全力出击的,而且展位的面积比起其它城市的耳机展都大。这次展出的主要亮点集中在两款新耳机身上,名字叫HE-R10。是在致敬索尼传奇型号吗?这两款耳壳外形和索尼传奇动圈耳机MDR-R10几乎一样的大耳机,一款是采用了平面振膜单元,一款则采用了动圈单元。有烧友吐槽,这是抄袭索尼的经典R10外形的产品。抄袭也好,复刻也罢,你们吐你们的槽,前来试听的人却丝毫不减。动圈那款我没去听,平板的那款是目前封闭式平板耳机里面,算得上音质上乘的作品了。记忆中,我用过的HIFIMAN平板耳机里,没有封闭式的,这也算是平面振膜做到封闭式腔体俩面,鲜有的音质出色的型号。对它们的外形没有心存芥蒂的朋友,这是一只值得你去听听的耳机。
无线系列里面,新品TWS800也受到不少玩真无线耳机朋友的关注。这次终于在收纳盒和耳机外壳上升级了,采用了金属材质,看起来比TWS600高档些。
知音堂
来自上海的耳机经销商知音堂每次广州展会都积极参与。旗下代理的一些主要产品悉数登场。从他们的背景板海报可以看出,重点中的重点,原来是世纪格雷的银狐。在小胡子的极力推荐下,戴上耳机听了半支歌。用的是HIFIMAN的SUSVARA,由于音乐不是自己熟悉的,只能凑合应对,整体感觉还可以,声场,动态,层次等方面可圈可点。SUSVARA很迟前端,看得出这套系统驱动SUSVARA也是有备而来的。谈不上推到极致,但声音也是有板有眼了。
而随身器材方面,展示的重点应该就是售价23999RMB的Spear Labs Triton了,这款塞子早在七月的时候就听过了,对它的印象良好,中频很有特点,空间感,细节感突出,虽然单元不多,单边只有4枚,但调音的确有水准,静磁单元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在耳塞里面出现。
帝捷科技/拜雅 每场展会必去的展位。作为一名拜雅耳机的忠实用户,从十多年前进入论坛,跟随前辈们的步伐,一步一脚印在发烧路上前行开始,就喜欢这个品牌的耳机。所以每次逛展,帝捷科技/拜雅的展位是必到的。
这次的热点,几乎都被刚发布的第三代T1/T5抢去了,这两款搭载了最新研发的特斯拉单元的旗舰,阻抗均为32欧姆,从设计的思路看,是要在台式系统和便携系统上找寻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让两款旗舰既能在台式设备上完美驱动,又能满足一些随身音频爱好者戴着大耳机溜达的要求。但从实际使用的经验得来,32欧的耳机,如果额定功率不大的话,对台式设备的要求,丝毫不亚于普通的高阻抗耳机。除了推力,控制力方面有讲究,耳放声音风格的搭配方面也不容小觑。
实际试听下来,T5对便携音源的兼容性会稍微比T1好些,封闭式设计,声音的结像更精准,线条感更深刻,虽然声场规模不算大,但空间的三维比例分布合理,听听小编制,还是不错的。T1则对前端要求比T5更讲究,开放式的设计,空间边界感相对没那么明显。但展会上的耳机丝毫都是全新拆的,对T1这个型号过去两代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T1是一只慢热的耳机,要进入最佳状态需要时间,而这个最佳状态绝对不是刚开箱的那只T1了。找对耳放,T1的声音虽然同样声场不算夸张,但三频均衡度,以及整体平衡性都不是不错的。
展会现场,除了两款新品外,常规展出的耳机也有不少值得大家去品鉴。传统头戴耳机方面,应用于专业领域的DT770Pro/DT990Pro,以及采用了第二代特斯拉单元技术的监听耳机DT1770Pro/DT1990Pro都值得一试。
蓝牙系列,便携产品有榭兰图蓝牙版,而头戴耳机里面则可以在Amiron(阿米罗)蓝牙版,Lagoon(乐谷),以及Aventho(阿凡图)等三个型号里面选择。如果在户外使用,要兼顾降噪效果,那么乐谷值得考虑。而如果偏重于音质,则可以关注阿米罗蓝牙版。
SONY
这次广州耳机展,索尼所展出的产品里面,同样没有新品,都是常规在售产品。但比较吸引烧友的,应该是JUST EAR系列。这个系列分为XJE-MH2和XJE-MH两个型号,XJE-MH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听音取向去调整并设计的型号,需要用户本人飞往日本,与调音师交流,进行现场调音。而XJE-MH2则按照不同的场景使用,细分了四个声音风格的产品。XJE-MH2分为监听版,聆听版,低音版以及WM1调音版四个版本。
监听版的声音相对平白,渲染少,声音均衡自然,比较适合器乐类作品。 聆听版的声音比较百搭,听什么音乐效果都不错,适度的修饰让听感更平和舒适。 低音版的声音相对温暖,低音量足,氛围感浓厚,适合喜欢热情暖厚声音的用户。 WM1调音版的声音刺激感低,中频柔和宽松,但高低频延伸稍微逊色。
另外,据说还有一个联名版,我是没去听了。索尼展位我就听了XJE-MH2的这四个型号。
威泽 经过这个展位时,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北京的一位老朋友,原来他入职威泽了。好吧,那就正好听一下他们的新品。听了两款产品,一款定位相对较高,叫A-HE03,另一款叫A-HE01,两款产品有个比较相似的地方,都是人声口型比较饱满,中低频有厚度的声音风格。但声场规模相对有限。
A-HE01的腔体和配色我比较喜欢。看上去挺特别的,反而定位较高的A-HE03外形看上去略微国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