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igaro! 于 2023-9-9 23:23 编辑
最近都在听泽丰古董线,陆陆续续买了4条。我个人对古董线非常喜欢,常用的耳塞上都用了古董线。(见上一篇古董线的对比评价)。
然而,我接触的第一条泽丰线,是在今年三月上海耳机展上听到的泽丰灰龙线。那次,朱总手里正好有一条借来的Dita Celesta Kondo线,mmcx的插针。正好我带了索尼JE,是mmcx的插针,就听了一耳朵(感觉是不刺激的,突出顺滑的中频的风格,也有人叫他“老银线”)。然后朱总就拿出了这条灰龙,说这个灰龙是无氧铜线基,也存放了十多年。我第一耳朵就觉得很柔顺,很舒服的风格,不刺激,但也没仔细听。过了几个月,我在一个地方说他泽丰这条灰龙是“碰瓷”Kondo,被截图到朱总群里,有些不太愉快。此处按下不表。
直到最近,我又想到当时听的这条灰龙,来了兴趣,跟朱总借了一条来听。出差中,寄到酒店,手里带了金砖2,耳塞是VE8私模。
这回可以仔细看看灰龙的线身了。深灰色的外皮,正如“灰龙”其名。线身柔软,便于收纳,毫无听诊器效应。整体的观感是低调,结实,耐用。
第一耳朵,“如丝般顺滑”!饱满的中频,很常见,但往往密度过高;富有解析力的中频,很常见,但也许比较嘈杂;顺滑的中频,也很常见,但可能细节略有缺失。灰龙的中频人声很神奇,首当其冲的是如丝绸一样的柔顺,充满了空气感,当你在口型里寻找细节的时候,则是分毫毕现——这样的将一切能用于中频的赞美全都囊括在其中的,也许也就是灰龙了,几乎将人声的美感做到了极致。你问古董线何如?古董线素质很高,不缺饱满和丰满,但其“顺滑”与灰龙的“丝滑”有所区别。
灰龙的低频和高频的表达方式,给我的感觉是为中频的动听服务的。没有拳拳到肉深不可测的低频——假如低频的下潜过于深和多,就可能导致一些掩盖中频的倾向性。而目前的低频的下潜和质量,即使是在伴奏低频相当多的例如平原绫香《~Aria~》这类作品中,仍然能够有出色的人声,以及流畅尽兴而又不喧宾夺主的低频的表现。一般意义上“好”的高频,往往陪伴着“华丽”“延伸极佳”这样的表述。而灰龙的高频,称不上是“华丽”,而是给丝滑的中频额外打了一道光,成就了“丝滑”而“富有光泽感”的中频。这样的高频和“刺激”或者“痛快”远沾不上边,而是在不经意的一个瞬间,当人声的泛音需要再一点点烘托的时候,给到了那一束光,从而使得人声,特别是女声的精致感和贵气提升了一层境界。
话说到此,灰龙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人声爱好者的福音,你可以在灰龙上找到人声最动听的表达。如今,我仍然会说,灰龙“碰瓷”Kondo,在于两条线的中频上的表现力太像了!Kondo是条陈化的银线,能让你感觉到它并不是条银线,而具有很多高级铜线的特质:中频顺滑动听,低频丰满。而灰龙的特质与Kondo的特点很像——同样的陈化的线基,虽然没有那么多低频的量感,但有比Kondo更加丝滑的人声。
所谓“得中频者得天下”,灰龙在中频人声上已经做到了极致,如丝绸般的顺滑,不缺细节,丰满肉感,韵味充足。而仅有千元不到的售价,夫复何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