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igaro! 于 2025-1-1 23:00 编辑
EBX25ti到手已经9天,连续煲机,满打满算煲了200+小时。按照球顶镀铍振膜的特性,需要的煲机时间长,200小时是一个能听的门槛,也可以下半个定论了。
用于煲机和聆听的前端。乐图钛菊LO平衡输出,使用一条素质超高的纯银对录线(泽丰日蚀,过几天将专门写一篇介绍这条非常出色的对录线)到PB5耳放。EBX25ti的单端更加好听,而我购入的是4.4平衡版本,因此使用一条泽丰泰坦4.4-3.5魔术转接线(之前有长贴写过这套泰坦线材)将EBX25ti的4.4转成3.5单端。
从人声开始。开封状态下,中频润泽的人声录音在EBX25ti上也会有些小小的刺激,感觉是刻意拔高了中频,这样的处理我起初并不理解。煲过后,之前的那种刺激和刻意拔高反而成为了优势。首先中频润泽和醇厚度已经不在话下,完全不会有任何的刺激感,即使非常差的齿音满天飞的录音,在EBX25ti下也能有极好的齿音的控制,还剩那么一点点,很好的保留了应当有的那些歌唱的自然的齿音。这些齿音也不可完全磨平,彻底磨平就成了糊。回到之前说的“刻意拔高”的中频,在我的认知中漂亮的中频人声是应当带有一点亮度的,华丽感和高级感往往出自于此。在之前中频还比较粗糙时这样的拔高并不和谐,有些中频和中高频各唱各的脱节的意思,但煲过后伴随着中频的极好的细腻感,拔高和提亮的部分就好像给圆润的中频抹上一层油,光泽感、华丽感有所显现,声音的高级感呼之欲出。
然后是低频。首先平头物理上决定了低频的量感一定是不如入耳的,在用户不断调整耳塞佩戴角度的过程中,也许能找到一个低频量感质感相对于其本人而言最佳的一个点。暂且完全抛开佩戴问题不提,就说随意佩戴的情况下(我采用了先套上橡胶圈,再套一层实心海绵套的组合方式)低频的量感、质感和纵深。开封状态的低频很浅,量感和质感都是点到即止,加上当时的中频刻意拔高,耐听度值得商榷,所以当时我并不敢对EBX25ti进行肯定或者直接否定。煲过后,低频的下潜提升了好多个层次,深度极佳,且拥有足够的量感。更加令人惊喜的是,低频上的透明度、细节的表现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聆听大提琴独奏的空气感、弓擦过琴弦的空气感和一些微细节非常出色。管弦乐的表现,EBX25ti也拥有极好的,堪比入耳的气势感和场面感。这样的低频在我之前的认知中是一个平头很难做到的,而EBX25ti有,且超出了预期。
所谓高烧烧高频,很多耳塞,往往人声好听,低频下得去,给人一耳朵的爽感,但高频能量感很差,弦乐器的线条感完全不存在。EBX25ti的高频是在我的认知中非常高级的表达。开封的状态,EBX25ti的高频能量感有些弱,且有些粗糙,线条感有些模糊,略显散乱。煲过后,整个高频明显的更加凝聚,线条感十分清晰,甚至有些凌厉,同时高频上的空气感比之前明显的多,延伸更好,亮度恰到好处,华丽感更加凸现,运弓游刃有余,炫技作品下的瞬态极强,很难相信这是一条2000元级别的平头能有的表现。
先简单的聊这些。主要是将刚拆封时我并不满意的一些点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当然,之前就比较满意的部分,目前状态更好。这已经远超了2000元档位定价的整体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