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oemerson 于 2020-6-26 01:43 编辑
写在前面:这一系列测评将会包含四条三单元,UE RRM、VE3、UE7 CSX、JH10X3。因为近期能得闲聆听耳塞,也由于近期有一些新的体会,所以选择在端午佳节更新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相信这一系列的更新应该会非常缓慢,接着也许会是中秋节,再然后是国庆献礼?
虽然现在是一种鸡肋的存在,不过在发烧圈以外三单元动铁依然有竞争力。毕竟旗舰型号单元数堆上去,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除了用爱发电的烧友怕是没多少个人能接受。但这始终掩盖不了三单元动铁在发烧圈的式微,无论是w30、es3那样的公模,抑或是价格更高的定制款式,现在都很难看到讨论。
究其原因,可能是公模三单元不足以克服动铁的一些缺陷,在圈铁混合结构面前缺乏竞争力。而一批厂商主动将更多单元的耳塞压到1000附近的价位,让三单元的存在愈发尴尬。至于这些个国外品牌的三单元定制,价格甚至能去到8、9000,却要凭区区三个单元去竞争……
不否认更多单元,确实带来了素质上的提升,事实是在VX、PMX对比下,上述的名字很容易露出马脚。然而在素质以外的其它位面,依然独具特色。通过把玩这些老牌的作品,自己也获得了对于声音新的理解。
“箱子味”?:Ultimate Ears Reference Remastered
在今天的文章之前,我发了一个帖子,询问大家心中具备“箱子味”的耳塞,当然不出意外地没有出现任何一条纯铁的名字。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一向是非常反对这个词。绿坛耳塞区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听着全数码高谈“模拟味”,戴着小耳塞阔论“箱子味”。所以,这里要做一回标题党。
UERR是UE与Capitol Studios合作调音的款式,联名款式在耳塞圈并不稀罕,嗯,不过一般是耳塞厂牌与线材商的收割狂欢。其他与录音棚合作的设备也不是没有,比如波兰APS Aeon2就是与Germano Studios合作的,不好意思歪楼到音箱去了。我一直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比现在很多火热的型号,这条塞子背后的两家巨头就是这么值得信赖。
有一种主流的声音说UE不思进取,但起码在这可以看到UE展示技术,比如下图中这个3D打印的单元框架,将三个单元同导管、阻尼一并固定。因为这个框架,导致明明只有三单元的UERR,腔体却比十二单元 UM Mason定制还要更大。你可能会好奇第三个单元在哪儿?我一开始也没找到,后来拿到之后才发现在两个单元中间,有一个横置的开孔高频动铁,也就是Ture Tone单元,原理和64Audio的Tia开孔单元相似。
![]()
如果要指责UE不思进取,那一定得说腔体做工。UE也同64Audio一样切换到了3D打印腔体,64Audio好歹还有黑白透三种可选,UE直接变成只有透明。而且更需要吐槽的是,UE用的3D打印机应该远不如64Audio的高档,后者成品的腔体可称精致,前者腔体中有些许杂质,也不是显得很平整光滑,还有很轻微的泛黄。
Reference Remastered是Reference Monitor的后继,而UERM替代了经典型号UE10Pro,见过老烧对此耿耿于怀。这一次改版,最大的不同就是Ture Tone单元的加入,而随后不久UE又发布了Ture Tone+,运用在UE18+Pro、UE Live。两者的区别?一代Ture Tone的效率低的令人发指,受到它的拖累,UERR的灵敏度仅有100 dB @ 1 kHz, 1mW。
因此,UERR成为了我见过的最难搞的耳塞,没有之一。曾经尝试过手机、SP1000、SP1000+A100、LP5 199ltd、L6+Partita等等组合,或者输出阻抗过高的台式,始终无法如愿控制住它的低频。它也真是毫不客气,直接出来那种含混、过量的低频,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好的,是动圈味。不过你要是不纠结,给它一个PHA55BT也能出好声。purr1n(玩台式的可能知道这个人)说这条塞子是Audeze风格,我估摸着他也没推好。
最后使用的前端是Prism Sound Callia,并且它是唯一一条需要开到中增益的塞子,在这个组合下,感觉总算是能听到UERR真正的声音了。不过也有说法输出阻抗高了会导致UERR高频衰减,而Callia输出阻抗为4ohms,这可能导致了一些问题。
UE官网上UERR此前的slogan是“Mix anywhere”……官方不会真的觉得这东西插啥都行吧,现在去掉了是说明官方也发现不好搞了吗?也许得拿iphone试试看,虽然手里只有用小尾巴的款,或许Mac直推效果会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