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oolbaob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把古典和流行比了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21-8-10 0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
雨之归宿 发表于 2021-8-10 00:21
我堂姐是音乐博士,主攻钢琴的。是某知名大学的音乐系主任。她都不敢像你这么说。现在要不是因为工作,估计 ...

我替你堂姐感到難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05: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1-8-10 06:19 编辑
雨之归宿 发表于 2021-8-10 00:21
我堂姐是音乐博士,主攻钢琴的。是某知名大学的音乐系主任。她都不敢像你这么说。现在要不是因为工作,估计 ...

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先编造一个我从没说过的"说法"再据此来反驳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21-8-10 06: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古典音乐很好没毛病,不过音乐可不是德国人或者某西方国人发明的 传统民乐很多都是五声音阶 比如中国音乐,日本音乐。只是五声不一定是同样的五声。用三分损益法得出的宫商角徵羽早在史记里就有记载了,比格利高利圣咏都早了十几个世纪。只是后来的发展远不如西方古典音乐。至于十二平均律,也就是2开12次方根,每两个相邻的音阶等比而已。

话说如果只用五声 (12356)写音乐,且用古法记谱,不知道在您眼里算不算脱离的西方音乐的桎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21-8-10 07: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1351048830 发表于 2021-8-8 07:40
说的没错!如果我们既不是作曲家也不是演奏家,就只谈听的感受。想要听好听好听好古典和流行用的器材确实 ...


重播好大动态的交响曲(从极弱的小声到爆棚的鼓号齐鸣),确实不容易,是对器材的严峻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07: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1-8-10 06:52
古典音乐很好没毛病,不过音乐可不是德国人或者某西方国人发明的 传统民乐很多都是五声音阶 比如中国音乐, ...

当然算

民间音乐逻辑上是和古典音乐并列的。巴托克民间采风用录音机,不用纸笔,为什么?因为五线谱记不了
源于民间音乐且自成体系的,比如爵士乐,一定程度上也可并论

但大部分流行音乐不能,五声音阶写的所谓古风歌是伪民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21-8-10 07: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21-8-10 0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
雨之归宿 发表于 2021-8-10 00:21
我堂姐是音乐博士,主攻钢琴的。是某知名大学的音乐系主任。她都不敢像你这么说。现在要不是因为工作,估计 ...

爱不爱听是一回事,不强求,但非要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就不客观了。很难相信你的所谓堂姐修到了音乐博士还能喜欢流行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21-8-10 0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bonobolton 发表于 2021-8-10 08:31
爱不爱听是一回事,不强求,但非要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就不客观了。很难相信你的所谓堂姐修到了音乐博士还 ...

很难理解,就好像数学博士整天沉迷于解一元二次方程,米其林三星大厨在麦当劳做汉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21-8-10 09: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bonobolton 发表于 2021-8-10 08:31
爱不爱听是一回事,不强求,但非要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就不客观了。很难相信你的所谓堂姐修到了音乐博士还 ...

呵呵,如果你不相信现实我只能说有点鸵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21-8-10 1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祐.. 发表于 2021-8-9 04:18
这教材我见到过 但我就读音乐学院时还到过这种说法 在中世纪时 音乐分两大类 宗教歌曲(弥赛亚什么的)与 ...

其实是因为英文的误译 classical应该是经典音乐 而不是古典 所以现在说的古典其实都是指经典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21-8-10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21-8-10 09:19
很难理解,就好像数学博士整天沉迷于解一元二次方程,米其林三星大厨在麦当劳做汉堡

数学博士不会沉迷于一元二次方程,因为简单嘛。数学界有太多太难的理性内容需要高智商的专家去攻克。.

但是音乐这个领域跟数学领域太不一样了,音乐是感性的,当然,那些个调性、技法之类的乐理知识是音乐领域的理性的知识,是专业人员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
.
但人家堂姐是音乐博士啊,她大概率已经把乐理知识搞定了,对音乐的历史和发展这些客观的东西估计也很熟。人家可能研究的是音乐对人、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比如分析音乐如何反应社会的情况,如何影响听者的心理,等等,我认为这些内容要结合社会环境和心理学才能去做好,会更综合也更复杂。
如果一个音乐博士还整天去研究乐理知识,把这些内容挂在嘴边,我反倒是觉得层次低了。
就像一个开发网站的高级项目经理,难道整天想的是怎么去编程这种技术问题吗?他想的不该是怎么样去撘框架,怎么设计,让这个网站更好用、更人性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21-8-10 22: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ningfanchina 于 2021-8-10 23:17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21-8-10 19:30
数学博士不会沉迷于一元二次方程,因为简单嘛。数学界有太多太难的理性内容需要高智商的专家去攻克。.

...

所以bach最后天天研究对位法就是最low b了吧。。。

为啥现在坛子里好多人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就像楼主,尤其是讨论到音乐类型的时候
咱能不能多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香吗

另外我又拜读了楼主的其他几个帖子,比如交流电和jitter,我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21-8-11 11: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
bonobolton 发表于 2021-8-10 08:31
爱不爱听是一回事,不强求,但非要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就不客观了。很难相信你的所谓堂姐修到了音乐博士还 ...

???创新一直是音乐里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 脑子钻到器材里去了 别说博士 就博导都有必要去研究现代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21-8-22 23: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coolbaobao 发表于 2021-8-8 11:18
百度一下流行音乐的定义费不了您几分钟

你应该先了解下古典音乐的起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21-8-22 2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甘美兰 那个是 拍频 现在碟也不少 有些许迷幻乐的味道
微分音曲子不太好听
无调性音乐也没听到什么好听的
流行乐曲有许多调式模版 常用和弦
南美音乐波萨诺瓦什么的都有固定旋律
所以queen的波西米亚才牛 你看里面的转调
世界上用五声的民族很多 印第安人就是
最关键的 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人发明的 比西方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21-8-22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1-8-10 06:52
古典音乐很好没毛病,不过音乐可不是德国人或者某西方国人发明的 传统民乐很多都是五声音阶 比如中国音乐, ...

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人发明的 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21-8-23 0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mouse1292000 于 2021-8-23 00:11 编辑

英文表达的很明确呀
Classic个人观点“经典”比“古典”更合适一点,因为classic从来没有作古,但是经典的翻译也并不准确。理解了classic就好
Popular就是受大众喜欢的
Popular时间久了有可能成为Classi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21-8-23 07: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cbib 发表于 2021-8-22 23:39
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人发明的 真的


足球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21-8-23 08: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长宁区
coolbaobao 发表于 2021-8-23 07:49

足球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国际足联是也认可的
在他们博物馆里有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21-8-23 09: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长春市

感谢科普,留个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1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