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3寸大硬盘现在的存储价格比更好了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0 16: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1-30 16:13 编辑
六甲老哥 发表于 2021-11-30 15:38
14TB, 1200这货哪里有?京东貌似没有

京东是什么啊都卖给企鹅了。一共就两三家有发帖子的功夫普遍看看早知道儿。前面别人提供了经验,自己都不会去验证。平时自己不买东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 大容量硬盘的汇总经验:
------------------------------

不是以前每块贵200元的5TB了,那就轻松多了。但也存在同类片源希望放在同一块硬盘里,可以获得轻松感的问题。

- 关键是,同类是什么?
对文件夹或者硬盘分类,主要是为了方便存放和查找。其实理论上放在哪里都一样在手里,但很不方便,数量越来越大就没办法搞了。太极图原理在此无效。

以前有一类情况是厂商品牌包子,也都算是一种精选全集模式。难以拆分,放在一起反而是原样。
但以后难免受到包子分类方式的影响,也对一些零散的片源这样搞。后来发现有问题,感觉类型混乱。

中间阶段几年里,一度按照作曲家分类。时间久了又觉得有问题了。

---------------------
最后听的多了,经验也就多了。发现时代是一种总体风格走向的汇总标准。同一时代的演奏指挥家,当时再如何有个性大范围的特色也都是同类。

70、80年代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是一个群体。前面,和后面的风格又是不同的两个群体。

---------------------
- 目前,面对14TB一块的硬盘,相当于过去的三块5T合一。(共省六百块)

一块14T。
- 除了包子之外,一般的老版录音的CD无损,24bit,无论是老的还是近现代的分类片源,基本全都能装下。
- 如果是占存储比较大的大包子、黑胶之类的,最好在另一块14T里存放。其它特别高码占存储的,sacd,视频类也放在这里。可命名为特殊鉴赏区。个人照片之类的其实再多也不占太多存储,也可以放在这里存档。
- 流行的多,可以用一块;一些精选集和最经常听的也可以放在这里。
- 三块差不多够了,四快的话,容量就更充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补了个大盘汇总经验。遇到问题等待通过。
----------
- 从5T转移数据,只能用剪切粘贴方式,不然无法发现超长文件名具体是哪个。所以中途千万不要碰usb线。
也等于顺便整理了超长文件名的文件。----------
- 超长文件名。原因是最终文件都要加上每一层文件夹名,总长度在复制上有限制。超常的不给复制。
----------
- 不嫌麻烦的,就想办法修改在原盘里剩下的文件夹以及文件名。想办法缩短长度。--有些是前后重复的,保留总文件夹里有的,缩短下面层次里重复的名字。--有些是不重复但超长的。多声轨里有一个不超长声轨名代表,其它的都可以缩短重复部分。--有些就是个log、图片、txt说明文件,那就不多管了里面或前后文都有,直接缩短。--有些是罗列标题信息太多的声轨,可以看看声轨内部如果属性里有就够了,直接缩短到有个曲目名就行。不嫌麻烦放在同文件夹里的txt文件里也行。--有些前后信息全有,自己直接是一些带盘序号的文件夹,后面有曲目标注。可以靠过来自己平时准备好的一些相同序号类型的.m3u文件。把序号文件夹都缩短只有序号盘名,把标注信息放到.m3u文件名下。
类似的方法仅供参考,可以自己根据世纪需要去设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1-12-3 2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整理这些文件真的花功夫
我整理了一万张唱片了,慢慢找到一些规律,可以避免上述这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2-4 21:42 编辑

最直接的就是把剩下的打包,拷过去再释放。可以绕过系统复制监测机制。但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以后保不齐那次就忘了,剩下超长部分全部丢失自己还不知道。
还有很多下载bug的问题,存留下来一些中间文件。也需要有时间搜索出来处理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4: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6-10 14:52 编辑
wyh1990 发表于 2022-6-10 14:45
氦气盘慎买啊,好像现在最大的空气盘才10t
机房工业盘比企业盘高级,外观简朴的最高级。现在如何碰线拔线关电源都没坏过。一般人遇到坏的东西毫不犹豫花大钱,遇到好的东西特别谨慎一毛不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2-6-10 15: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3.5寸机械硬盘前年被挖矿的把价格抄上去了,现在大幅回落了,但是也没落到两年前的的价格。
我8T6T6T2T共四个,今年五一装了新机,全部塞到主机里,这样速度最快,使用最流畅。
玩下载的还是3.5寸机械硬盘放主机里最踏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5: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6-10 16:08 编辑
wyh1990 发表于 2022-6-10 15:02
氦气盘会漏气的,坏只是时间问题,这和买不买移动盘没关系。其实3.5的盘加个硬盘盒也能当移动盘,除了体 ...

广泛观察,自己判断。没听说过漏气的,有质检的服务器质量没问题。那么准备让移动垃圾硬盘坑了多少钱才算数呢毁掉一万够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2-6-10 16: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前两天买了一块18t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6: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18TB两块就够基本文件存储全家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6: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6-11 03:35 编辑
wyh1990 发表于 2022-6-10 16:15
这是物理特性决定的,没听说只能说明用氦气盘的玩家达到数量的时间还有点短,服务器用途的人家定期换新, ...

这是你的个人使用经验吗,随便扔一两句话太随便了。最好拿出普遍证据讲话。别的硬盘连氦气都没有,坏的那么快,一块坏了就大几百如何看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2-6-10 16: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后面再装机的话,直接一个固态盘+2个18T的机械盘,爽歪歪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2-6-10 2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很好判断!2.5寸的笔记本硬盘全部是叠瓦盘!希捷的酷鱼与西数的蓝盘(3.5寸)全是叠瓦的。一般不标注垂直记录(CMR)技术的全部是叠瓦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这里毕竟是器材论坛,一点点事都搞不清楚还来干什么。

传统空气硬盘主要是发热量和噪音大,价格高。现在已经是落伍非主流的存在。为什么现在氦气硬盘是主流总有道理,朝阳产业没有退步的可能。这是基本逻辑问题。
氦气硬盘,主要是针对空气硬盘的缺点开发的新型产品技术。温度低噪音小,同等条件下容易实现大容量,所以成本就低。符合电子产品发展升级趋势。

除了移动硬盘这块属于非主流领域,产品质量的公信力堪忧。这块市场的管理环境十分恶劣就不多说了,并非所有领域都有这种特例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断然没有复古的价值。

判断器材无非就是两个途径。一个是原理和新旧对比;另一个就是用户体验。查了氦气盘的用户体验:
5年内漏气坏了的,主要是OEM非大品牌本厂家的产品,可能会有质量问题。也就是山寨产品或者是矿机二手硬盘没质量保障。这还用多说吗,咸鱼的通称叫臭鱼。

正规买原厂大品牌正货用的几个个人用户,都说用了15年浓度到了86%都没问题,07年买的还在用。
氦气硬盘15年以后,气量不足以后了硬盘系统就会有提示信息,并且自动降速进入保护运行阶段。硬盘还能用,也能转储数据。这怎么也是最基本的产品设计思维。
这样不会丢失数据,使用年限也够长。比移动硬盘开发欠缺也不给用户使用提示,普遍没两年就坏了的黑良心强多了。
至于固态硬盘,普遍都有使用经验传播,一旦坏了数据同时不可读这个大家都知道,不是未来数据存储主流。只能当随机的临时运行硬盘用。

个人听个歌用个软件都是只读的,并非业务服务器硬盘,也跟本用不到高速。
电脑产品用到15年也就普遍该更新了,氦气盘同时也有数据更新的余地。所以完全没问题,当然原则上还是要用新技术的新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玩器材有大量搞不定的人,这是个人价值判断问题,个人的命随意。都那么精的话那出门上班也不存在问题了。多数人的判断力有问题,其实是常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2-6-11 10: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6-11 10:43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断然没有复古的价值。

判断器材无非就是两个途径。一个是原理和新旧对比;另一 ...

固态硬盘单位体积存储量明显更大,耗电更低,速度更快决定了它肯定是未来存储的发展方向,只是长期冷备份肯定还得用机械硬盘或者磁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2-6-11 1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硬盘外接电源个人建议单独买更好的,低价的比如明纬,高价的可以找医用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2-6-11 10: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固态硬盘寿命不就看颗粒和主控吗,颗粒经矿老板检验致钛就很牛逼,主控看海力士和镁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2-6-11 1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就是说致钛,海力士和镁光的都很耐用,其中致钛往往先坏主控,海力士和镁光先坏颗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3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