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烧主义 于 2018-12-19 09:25 编辑
![]()
![]()
极或者DK4001这两个名字,从它们出现,到跟这两名字连在一块的那副耳塞正式上市,前后经历3年光阴。这三年里,估计有许许多多的烧友开始发烧,然后又结束了他们的发烧历程了吧。在连耳塞发烧都成了快餐化和短平快的年代,在发烧和退烧的时间被极大缩短的年代,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发烧厂牌依旧执着于慢工细作的方式,去开发经得起岁月冲刷的耳塞。这样的耳塞,除了拥有一把用心打磨的声音之外,在做工,在佩戴,在线材选择,在配件上无一不竭尽所能。极,正是一副这样的耳塞。本篇也将带大家,全面了解下极的方方面面。
声音是每一款发烧器材的生命线,这个重头戏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先看看极的其他方面。在佩戴上,尽管它的外观没有做到惊艳,但从几年前在展会上的初代工程版较大的腔体缩小成现在的较小的腔体,这里面压缩体积的功夫确实花费不少。记得当初展会上也试戴过前作,感觉比DK3001有进步,但仍然说不上舒适。而现在手上的这款最终版,佩戴舒适,对耳朵也毫无压力。在配件上,也是比佩戴要耀眼很多的亮点。也是比较同类绝大多数产品都用心很多的地方。它提供了包括标准3.5单端插头在内4款随身播放器使用的插头,其余的头分别是4.4平衡头,2.5平衡头,3.5平衡头。这些插头都并非转接头,而是达音科为达到更容易的更换插头而设计的专利自锁式快速可换头装置。
在分享声音之前,我们要继续了解一个要点,耳塞套。这耳塞套对于实际聆听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此达音科在搭配过程给提供了SPINFIT套,浅灰硅胶套,C套三种给我们选择。这些耳塞套的用途有二:一,根据我们自身的耳道特征,找到匹配度更高的耳套;二,在不同的煲机时期,使用不同的耳套,还会有更优秀的听感。而半烧自己当然也有独门“套”方---不下十种不同耳套。经过仔细匹配后,半烧发现自己的耳道最适合这种小橘套,相对而言,获得更为通透,更具延伸性并且饱满鲜活的声音。
在选好套套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进入正题了--极的声音。说到它的声音,半烧还有一点不得不说,这次外拍选择的场景,色彩,以及氛围感,都是根据极的外观质感以及声音的表现来决定的。半烧希望通过文字之外,还能让各位通过视觉的方式感受声音的更为具象的表达。
极的名字,可以说是极限,可以说是太极,也可以(或是可能)是极的其他延伸含义。而在半烧看来,极的听感,素质,注定它不会是在耳塞领域里的极限之作。因为众所周知的,在一万多,甚至两万多以上的耳塞,甚至于加上一两万的升级线,那又会是更高级的层次。而那些耳塞,在半烧看来,依旧还没能在方方面面触达耳塞领域的极限,更不用说本篇的主角极了。半烧对极的理解是,太极,圆融,平衡,它是做到了在这个价位这个层次上的难以挑剔的完成度,从刚才说到的配件细节,到现在要说的声音本身。它没有明显的短板,在音乐类型的适应性上,在听感上,在素质上,都显得非常成熟。下面,我们在各种不同的播放器搭配下,来详细感受下。
首先使用IPHONE X直推极,可以感受到极的听感到位。尽管素质和推力受手机所限,除了声音力度会偏软一些外,呈现的三频细节内容和声场规模都非常到位。而且在通过网易云的均衡器,或者半烧自购的app进行烧调调音后,搭配效果极大提升,听感不输市面上一票XXXX元的播放器。这也说明极的素质高,对不同的音乐变化和播放器的调整都能敏感反映,能够较容易实现前端水准以及玩家的搭配调音意图。顺便友情提示一下,用IPHONE X直推极,音量要比一般耳塞打高一些,比如平时听的是3到4格,那现在就要开到5到6格才能获得足够声压以便让更多细节展现出来。
金砖是一台自身带有一定音染的播放器,微暖,低频足,声场大,细节较为丰富。在这套搭配上,我们可更为细致的感受到极的音色特点。我们先说最容易感受到也最有特色的中频,它的中频略略偏远,跟贴耳风格的耳塞,比如黑黄鹂,SE846,334这类型的会形成一耳朵区别。具体远近位置跟PP8相仿而又比PP8略靠近一点。细腻程度和泛音丰富程度不及万元参考标杆PP8,但所幸其中频扎实凝聚,在演绎人声这块形体感充分。尽管位置偏远却毫不影响人声发挥,而且这个调音带来另一个好处,声场的纵向明显。特别是在演绎雨果唱片的《惬意》一曲时,整个声场规整度以及其中十多种器乐的方位都交代得比较清楚。
PLENUE 2 MK2声音中正,音色细腻而中频略微偏甜。它的声场虽不及金砖宏大,但细节更为细腻活泼,因此直推极会带来另一种听感体验。在这套组合里,声场跟金砖直推时相比并没打什么折扣,反而在人声的表达中,更带有比金砖明显很多的润泽感,而人声的情感也更是呼之欲出(如孙道临的《咏柳》和黄红英的《梦》)。只是部分人声在这儿确实会稍稍远了点(如男女对唱《虹彩妹妹》),那怎么办呢?只要动动手指头,调整下均衡器部分的均衡器设定即可让人声变得更为亲近。 既然说到人声,那我觉得用太子搭配极,是另一套人声毒物。太子的模拟味,微醺的气息,无一不通过极表现出来。而且太子人声位置相对较为贴耳,因此这种浓郁却轻盈的低吟浅唱,更容易让进听者的心里。
现在我们要说说极的圈铁搭配设计。经过了悉心调教,它的圈铁衔接做得是非常到位的了,在男声中的胸腔共鸣,喉音这两方面可以感受到衔接的完成度较高。此外,极的动圈在低频这部分也发挥出应有水平。选自《彼得与狼》中的《大象》一曲,便是测试低频水准的佼佼者。此曲用低音提琴做主奏,钢琴伴奏。特别是第九秒低音提琴的第一下拉弦,从琴弦到琴身,从琴身传入地底的听感,整个形体感就非常明显了。在用此曲测试时,低频下潜较深,散开所带来的涟漪感也明显,质感不松弛不拖沓,唯独量感确实偏少了,建议各位选用低频较为充沛或者有优秀均衡器的播放器去搭配,比如文中所提到的这三台播放器。这样质感清晰的同时,量感也足够丰厚,即便演绎大场面的交响乐或者OST原声也能出来足够气势和氛围。
最后再分享一点,尽管达音科给极搭配的原线水准不错,但并不是说极的素质和潜力就止步于此。半烧经过换线(黑双魔升级线,然后金砖直推)发现,它的声场规模感更宏大,低频也更饱满,更重要的是,中频到中高频这段的泛音和声音鲜活度提升极为明显。因此,玩到后期,建议各位预算足够的玩家可以在升级线上面再折腾一把,这副耳塞可能会带给你更多一次的惊喜。
行文至此,半烧通过多个搭配和玩法与各位分享了极DK4001。折腾完一圈半烧感受最深的,正是开篇的那段感受,三年磨一剑,达音科是否下了死功夫只要用心玩过的都能感受得到。从批判的角度来看,调音相对保守,中庸,粗听确实不会带来一耳朵“爽”感。但正是这种看似中庸的味道,暗含了圆融的调音理念,它不会给你过度刺激的感受,不会给你明显偏向的味道,实现非常杂食而且都有不错的表现。另外,三频表现都相对克制,没有大开大合的展现,加上本身耳机素质在线能叫敏锐的反映前端和线材味道和特点,因此搭配播放器,耳放甚至是换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更适合的搭配。而且极本身在设计以及配件上,就充分提供了多样化搭配的便利性,半烧私以为懂折腾和爱折腾的烧友,更容易在把玩极(DK4001)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口味的声音和感受发烧探索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