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阡陌希声 于 2019-3-1 09:35 编辑
这款SONY个人定制耳机发布好几年了,但只能在日本本土购买 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没见过,看了文章又心里痒痒,我也是其中一个 这款神秘的耳机去年开始在海外上市,广大烧友也有了一睹真容的机会
先大概介绍下 这是一款SONY推出的私模定制耳机,一铁一圈结构 声音和形状都可以定制的叫MH1,购买者需前往日本和声音工程师面交 在海外可以买到的叫MH2,只定制形状,有三种已定型的声音可以选择 分别叫club,monitor,listening 从字面看,应该是劲爆款,监听款,聆听款
MH1可能每个声音都不同 比较普及的,有讨论价值的,当然是MH2 既然是SONY的东西,自然要好好研究,我专门去香港听了这款耳机 但震惊的是,这款耳机出乎意料的拙劣 以至于我要请SONY的店员确认展示机是不是坏了
MH2的拙劣不仅对不起一万多的售价 其中club和monitor即使放到低端耳机里,也属于劣等 是一种没有完成的诡异声音 如果不是印着SONY的LOGO,还以为是某个DIY 而listening虽然没烂到那个程度,也仅仅是声音比较正常而已
下面一个个来
club 这是个偏下盘的声音,也就是常说的低音加强版 但这个低音加强的很奇怪,并不单是在能量分布上做调整 MH2听起来倒像是严重的低频谐波失真 就是低频衰减极慢,一直在耳边弥漫,嗡嗡声从头到尾 比如鼓的尾音,音源这边已经没了信号,但耳机还在响 随着耳机行业的整体进步,这种耳机基本绝迹 只有低端垃圾里才能听到 SONY所理解的club不知道是个什么club
monitor 这个耳机的问题在于,基音在中频区的声音,结像位置非常奇怪 比如我们常说的人声远近,均衡型耳机会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沟通距离 而女毒或人声耳机,会增大人声结像并且拉近,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嘴型 这种耳机常被诟病庸俗,但回放人声为主的音乐也算一种好听的风格 比如黑黄鹂,334,CK100,FI-BA-SS这些经典女毒塞 但是,人声拉近也得有个度,嘴对嘴已经是极限了 而monitor的人声更近一步,紧逼感压迫感非常强 人声一来就下意识想躲避,而且结像位置偏低,略带压抑 前后的声音层次则基本没有,这种结像方式根本谈不上层次 这个声音被SONY定义为监听,但什么样的使用场景需要这种监听呢
listening 唯一可以忍的声音,戴上不会想立刻摘掉,终于不诡异了 本来想找个方向写一段听感,却不知从何下嘴 listening不具备大部分万元耳机的空气感和透明度 也没有高端耳机的鲜明的个性和气质 对于一万多的价格,顶多是个科科60分,勉强毕业的学生,比较无聊 放到5000这个价位里,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整体干净均衡,解析力不突出,但也不拖后腿 需要信仰充值的朋友,可以买这个
几点购买理由 1.品牌加成,SONY这些年虽然不给力,但MH2毕竟是大SONY的私模耳机 2.非常舒适,MH2的外壳是一种软性的材料,不同于其他大部分的定制耳机那种硬树脂 3.一等一的外观和做工,好不好看见仁见智,但做工确实很细腻很讲究,无论外表还是腔体内部 4.listening虽不惊艳,但平和自然,开了信仰脑放,还可以一听
SONY的动铁喇叭 按照SONY的行事风格,播放器弄个充电口都得和别人不同 他的动铁喇叭怎么可能受制于娄氏或声扬的供应链 那就自己研发呗,除了自己家耳机用,还可以卖喇叭赚钱,结果弄了一堆笑话 SONY的XBA系列就不用多说了吧,不停出新品刺激市场 出了一堆快消品,割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没留下一个经典型号 但SONY仍坚持用自家的动铁喇叭 SONY的耳塞,只要和动铁有关的,还没一个过得去的,包括今天的主角MH2
个人认为SONY的最佳耳塞仍止步于EX1000 EXK1000和当今的中高档耳机相比,除了声音比较粗糙,解析力弱,其他方面仍是标杆 尤其是它的参考级低频和近乎完美的能量分布,一个字“正”
松尾伴大 EX1000和MH2同样是他弄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 松尾所擅长的耳塞设计方式,是最高难度的非常硬核的物理声学调音 除了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多年的实战经验 松尾曾表示自己是个声学结构工程师,动铁和电路是完全不懂的,一铁一圈是他能控制的上限 但从MH2的表现来看,显然没在他的控制之内 术业有专攻,好比找个优秀的川菜厨师去做粤菜,做的难吃也很正常 期待SONY可以研发个单动圈顶级旗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