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楼
发表于 2019-12-17 12: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西安
厂家都是天才,技术理论不都是学来的,平时啥都不看就都懂了?甚至学都可以不上电子技术,声学知识都有了,农民种地种的好的很,袁隆平是做啥的?农药化肥有农民发明的?
转一篇紫檀白版的帖子片段: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9-12-17 11:39 编辑
首先声明我不是搞技术的,只是个“发烧友”,和一般平均的发烧友比,应该发烧历史长一些(80年代末开始)、听过的器材多一些(实话实说我现在听不完的器材)。由于从小爱乐,对声音的鉴赏力有一些,仅此。
标题的这个话题甚大,我最简洁地聊一下自己的真实想法。注意,都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讲的。不谈理论,只谈经验。
1、首先一点就是,发烧友是耳朵收货的。以发烧友为用户对象的“发烧厂家”据我的了解范围,也都是耳朵收货的。我和不少厂家的人有过交流,也比较关心“测量”和“听感”的关系问题,包括散见于我以前写过的一些厂家交流和访谈。结果很清楚:这些厂家的产品,最终的设计定型、产品出炉,都是耳朵收货的。不仅是设计师自己的耳朵,还经常会请“外脑”,包括公认听音经验丰富的杂志编辑写手、资深烧友等。不仅一个人听,还要借助多人来听,靠耳朵进行调整,确定器材的最终方案。
我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哪个Hi-Fi厂家是纯靠仪器测试来确定产品设计,而不经过耳朵最终收货的。
正规的厂家都有仪器。仪器和测量的作用是验证,是发现问题,另外,是确保一致性。我去过几家德国喇叭厂和耳机厂,每一个产品在完成后都要测一次,确保和reference一致,才能放心出厂。仪器对耳朵来说是很好的辅助。如果每个产品做好后靠人工听,当然也可以,有些厂家也确实是这么干的(比如最新的例子是美国Audio Research,上周我在其发布会上做翻译,厂家CEO就是这么说的),但是这样太累了,耳朵也难以象仪器那样迅速有效地发现问题。
这些证据显示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前提都没了。
说没有调音人,后面一堆头像是幽灵?
自相矛盾。
俺到此为止了,不在扯蛋蛋了。
看大家俺们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