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6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斤多的R8、1斤4两的DX220Max...越来越砖的时代,无奈的口袋出街党们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16 22: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上网看到一篇文章,发现了这个评论,瞬间联想到最近随身圈子里新出的艾巴索dx220max、海贝r8包括相对冷门的音律美w1这三块砖头。

说是随身圈子,应该还是对的,印象中这三家国产厂商没做过台机,还是把精力放在随身上,毕竟市场相对更大、钱更好赚嘛。然而现在发现这几家厂牌是不是科技树点错了?

现象很简单:dx220max用了类似qa390的设计思路,内置超大容量锂电池,直流供电,最大程度提升推力和电源干净程度,缺点就是笨重,完全一小台机;海贝r8则花了大力气在4g模块上,试图做出最方便的流媒体高端播放器,可实际推力、信噪比指标都有点对不住价格;音律美的神秘产品来源于小道消息,大体上就是把win10系统和两片4499装进了小砖头里,售价破万,关于这种diy向的产品,很可能是拿寨板开发的,既然真机还未露真容这边也就不吐槽了。

3个新品的着力点方向各不相同,但似乎都忘了一个重要前提——随身。

如今的军备竞赛不仅让随身播放器价格一涨再涨,体积重量也一涨再涨。可能厂家觉得高端机就应该大,或者说抓住大部分烧友的潜意识——越大->(更容易联想到)声音越好。以前还听过一个更有意思的理论,在广州耳机展会上和某国产hifi厂家负责人/工程师闲聊,他说我们做了一个播放器,卖挺贵的,为了减轻重量,特意用了铝,然后烧友客户就不干了,说这么轻,声音怎么可能好呢?哭笑不得。这次的新机发布后,我在烧友群也看到类似的调侃:只要把铝壳换成不锈钢壳,重量提升100g,内部元器件和电路设计完全不用动,都会有烧友觉得是升级版,要是再搞个限量就完美了。。。



关于这点,没有中伤海贝r8的意思,对于国内主要安卓方案供应商,海贝的软件实力个人还是很敬佩的,但这次仅就R8的两个版本而言,本人确实有些看不懂:13000的低配版用了铝壳,重420g,16000的高配版却换成了不锈钢壳,重520g,把成本堆到壳料工艺上,同时又降低了便携性,难不成外壳真能影响音质?看了DX220Max,发现如出一辙,依然是用了不锈钢加以拉丝抛光工艺,重量由于5块锂电缘故提升到了700g,更奇妙的是厂家官网赫然写着:不锈钢外壳能抑制物理振动、减少震动干扰,那么请问,如果我把它揣包里走着会产生物理振动和震动干扰吗?



仔细想了下,可能原因是这样的:很多人跳入了思维陷阱,以大为强、以重为贵。于是厂家想法把产品做大做重,这样才更方便卖高价,而做大和做重对音质到底有多少用处?对用户体验有没有副作用?简言之,所有这些为了更高溢价所付出的更高成本,有没有用在刀刃上?

从索尼和艾利和开始,黑砖、金砖、索六万、Kann Cube、包括现在各种不锈钢材质的SA700、SP1000等等,要么大、要么重、要么又大又重,去年乾龙盛的QA390显然是“借鉴”了索六万的锂电直流供电技术,做出个“小索六万”,今年的dx220max继续跟随;艾利和的不锈钢材质玩得很溜,于是海贝r6pro、飞傲m11pro限量版纷纷跟进,也采用不锈钢,结果无论洋砖国砖,越来越砖,集体牺牲便携性...这里打击范围比较广,可能会遭受攻击,无所谓了,写出来就已经做好准备了。我心寒的不是模仿、抄袭,而是忽视消费者的需求,一味跟风,快餐式的更新机海战术,覆盖完由低到高的产品线后推出所谓的重磅旗舰。我掏得起旗舰的钱,然而我不需要啥重磅,那叫累赘,塞口袋硌得慌。

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底线。就随身听来讲,体积重量带来的便携性有一个底线,综合推力和失真的hifi性也有一个底线,如果便携性越过了底线,那我毫无疑问会用同样预算选台机;如果hifi性越过了底线,那我毫无疑问选择手机直推,最多加个小尾巴或迷你蓝牙放。首图评论里提到的很多观点和看法我都同意,但其中列举的随身听代表索尼zx300,在我看来是HiFi性不及格的水准,因此我不可能选它作随身。而超过400g的重量,在我看来已经超出便携性的底线,根本没有意愿带它出门。

说回来,再拥有更多成本空间的情况下,如何做加法,或者说科技树怎么点,是个主要问题。以前的厂商,坚持螺狮壳里做道场,比如飞碟beosound2,建伍的B9等,先保证随身,再在有限的PCB板空间和供电条件下设计电路、排布元件,他们绞尽脑汁的不是怎么做出好声,而是怎么在随身底线之上做出好声。而如今的大空间、大排量的粗暴堆料似乎让一切显得简单了,而我们消费者则必须去承担那些多出的冗余和不便,甚至还得给那些无谓的加法支付更多钞票。

可能有些人确实好这口,要不SUV、MPV咋这么火?然而我是随身听歌,我只需要一个音质一耳朵好于手机,能推好手里耳塞的小播放器,其实这也是我至今还留着l6的原因,尽管操作烂、屏幕差,但体积够轻便、推塞子够好听、发热不大续航不短,这就可以了,但等到想要升级了才发现一个可怕的现实,如今上万的器材竟然没得选了,连基本的便携都做不到。。。看了一圈,也就男人家的太子、普通版的艾利和spkm和乐彼新出的p6能达到便携基准线。看似繁花似锦,实则砖头满天。



只有我愿意拿出来用,它才会有用的价值。随身数码产品而言,本人更愿意用小巧精致的东西——6寸以上大屏手机盛行的时代,但我还在用着4.7寸的iphone8,下一步考虑升级全面屏的小尺寸pro,单手握持才是王道;随身主力机目前是L6,还有台金色dp100限量版因为重量缘故(420g)现在用的很少,不舍得出完全是因为特殊的调音。对于随身hifi而言,方便>音质,而决定方便的第一要素就是随身,我的出差笔记本是12寸的MacBook,因为它代表了极致的便携和够用的性能,在达到性能底线的情况下,便携性最好所带来的体验也是最为愉悦的。再玩过单反后,我贱卖了所有的机身、镜头、背包、脚架、闪灯、滤镜,只坚持用iphone拍照、摄像,也是出于同样的逻辑:性能够用的基础上极致的便利性。而对于随身,我的底线稍微高一点,可能是耳朵被养掉了,因此手机无法满足我,必须得上像样的播放器,可发现新出的播放器一个比一个不像随身时,我是真的无奈。怀念当时的高端闪存机VS高端硬盘机时代,怀念MD和便携CD时代,怀念诺基亚、索爱、摩托三足鼎立的手机时代,怀念那些小、而精致的数码艺术品,怀念那些设计各异、各有所美的随身之物。

2
发表于 2020-6-16 22: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spkm确实是音质、便携、功能、操控结合的比较好的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30 18: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