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纯主观评测】便宜到不像话的前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25 17: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陈湃 于 2020-6-30 14:39 编辑

NuPrime(新派)1MΩ前级 AMG PRA
同品牌同系列的机器配套使用被发烧友形容为“一套西装”,确实是一个比较贴切的说法。成套设计制造的西装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搭配上的问题,这在设计的时候就一并考虑解决了,可是不成套的西装就不同了,怎样搭配才能不出问题,甚至可以比套装更出彩,这是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音响器材的搭配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一起设计的套装音响只需要考虑合适与否就好,而不同系列不同品牌之间器材的搭配就需要考虑电器特性的配合关系了。前后级分离之后,各种干扰减少了,线路设计可以更多变化,外观看起来也更威武了,不过,设计师的想法可能各有不同,自己设计搭配没事,跟别人搭配就不一定通用了,其中一个必须注意的就是输入输出阻抗。
通常前级的输入阻抗是47kΩ,这在目前音源输出电平普遍比较大的情况下没什么问题。那新派为什么还要把输入阻抗提高近50多倍,做到1MΩ(100万欧姆)呢?据说是源于一个器材上的传奇,Cello当年的前级Encore。这就是一台输入阻抗1MΩ的前级放大器,听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那么透明,那么巨大的动态表现,在同时期的机器中鹤立鸡群,当然,价格也是鹤立鸡群的。多年以后,新派的设计者依然念念不忘这种声音的震撼,希望用比较实惠的价格为大家提供一台1MΩ的前级,一台可以怀旧却并不老旧的机器。经过一番努力,Evolution One后级倒是实现了1MΩ的输入阻抗,前级晚了不少时间才面世,也不属于顶级的Evolution系列,而是一台超小型的机器,宽度只有正常的一半,份量也不大,2.5千克而已,和它一起面市的还有配套的、外形几乎相同的后级AMG STA。
大家希望前级是一块平板玻璃,不对信号做任何变化,忠实还原就好,但事实上,无论无源前级还是有源前级,多多少少都会对经过的信号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最终被功率放大器放大而通过喇叭呈现出来。提高前级输入阻抗的意义在于小信号经过的时候不会被扭曲得太厉害,可以尽可能保留下来。那么,既然有这么明显的好处,设计师为何不做呢?做过工程设计的人都明白,设计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妥协寻找平衡点的过程,鱼和熊掌的关系。输入阻抗大幅度提升后,原本影响不大的各种线路干扰都会被放大而变得不能忽视,这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显然,从结果来看,新派的设计师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
熟悉新派声音的发烧友听AMG PRA前级的声音表现可能会有些意外,这显然不同于原来那种完全没有脂肪的“标准模特”声音。通过一个月各种音源各种录音的聆听比较,我发现这是一台有特点的前级,依然有着新派丰沛的信息量,相当高的声音透明度,同时多了一点宽松,多了一点柔和。这在我目前信息量还算不错的系统中颇有好处,不同的录音之间差异更加明显,声音却一点都不刺激。这种性格特点可以比较容易帮助判断出系统中某个环节调整之后的效果,比如线材,比如PC-HiFi系统的变化。

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5 17: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陈湃 于 2020-6-30 14:39 编辑

以达人唱片最近出版的《娜仁其木格 · 家园》为例。这张专辑在系统中重放时,我的感觉就是:像真的一样!录音师刘达在电话里告诉我,录制这张专辑花了很多心思,这次录音是在一个400多平方米的自然扩散大棚完成的录音,没有分期录制,而是费时费力的同期静场Live录音。录音器材就摆在娜仁的面前,尽量减少传输线造成的信号损耗,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录音品牌——MA。极致的追求最终出来的结果也是极致的:吉它轻轻的扫弦,歌者一呼一吸的起伏,一切都如此真实地呈现眼前,几乎可以看见。也许娜仁的蒙古语你听不懂,但歌声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其实是可以直达人心的,这就是歌唱,而不是唱歌!要在录音中听出这么多东西,系统的透明度是关键。而AMG PRA自带的宽松也让马头琴的表现更上层楼。
《达人 · 拾年》是另一张最近经常听的唱片,第一首《卡门组曲选段》是第一次出现在CD里,大量的打击乐器经过谢德林巧妙的配器手法,从比才原作的豪爽大气变成芭蕾音乐的精巧迷人,而PRA的加入给这些乐器的存在描画了“阴影”,立体感瞬间提升。第6首皮亚佐拉的《奇卓》低频极为夸张,跟我们听习惯的弦乐的柔美有着很大的反差,这里考验的是系统的低频定位能力和信息量,PRA可以调整的低频就变得重要了,因为并不是很多系统可以从容地重播如此大动态的持续低频并保持良好的形体定位。
同样是打击乐组合,STS的《High-end Audiophile test demo CD second edition》最后一首是对你的音响系统一个巨大的考验,播好了可以感受到那直入云霄的高频延伸是有形体的,不是一根线,而是一个“锥体”,动态反应要求在这里同样极其严苛,不好的话这些金属乐器就会显得“肉”。
DECCA唱片1983年出版的亨德尔专辑出自菲利普·琼斯铜管乐队,这里的铜管乐器并不是撕金裂帛的肆意,是雄浑厚重,是金子般的沉稳。乐队演奏的《水上音乐》和《焰火音乐》显示出音乐家们良好的修养,内敛低调的华丽,铺陈出一片属于皇家的辉煌,金碧辉煌的铜管居然吹出了弦乐器的连绵不绝!PRA很好地重现了每一种乐器音色特点,也把乐队的层次还原出来,声场深度和广度都有出色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6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