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固件收耳塞系列:FWW固件版P6+FWW,动圈还是教做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21 18: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耳塞这种东西和钢笔、镜头一样一样的,有了一个就想要两个、三个,和小时候集水浒卡一样,贪多贪全,想把各种味道都尝遍,其实玩到Titan之后对小耳塞兴趣已经不大,可终于等到P6出新固件、还是专门针对FWW的固件时,还是产生了折腾的念头。

不明白为啥P6给专门调音的第一幅耳塞是FWW,目前FWW二手价大概只有6k,搭配20k级的前端似乎不那么上档次,不过东西一拿到手就打了我的脸:这质感,比很多万元以上的耳塞都好,完全体现了高端日本工艺的水准:漆面精美、质感极佳。和titan一样,fww也是指纹收集器,颜值和佩戴完胜。

外观上,一个木壳一个钛壳,两种完全不同的味道,声音当然也是:
第一个明显的感觉:fww的那颗11mm的桦木振膜所呈现的音色相比圈铁混合的titan“更加一致、更加整体”。
或者也可以说titan的频段在fww对比之下有“各自为战”的感觉,低频、中频和高频音色不统一——低频的圈味很重,下潜比fww深得多,包围感极为浓烈,p6开高增益时单端的低频冲击感就够受的了;中频则是典型的动铁感,细节听起来明显比fww更多,但结像细碎,连不成片,和块状的低频听感截然不同,因此人声会有些数码味;高频比较复杂一些,有一段是明显凹下去的,但到了极高频部分又上去了,齿音也比较重,所以叫暗声并不合适。所谓的“不够整体”就是这样了:低频的圈味和中频的铁味有矛盾、高频段一块偏凹另一块又上得过快导致音色起伏明显。

第二个巨大的差异:音染。
fww的音染集中在中高频部分,很久以前接触过的木振膜都是集中在下盘的染色,而这次特别的染色转移到了上盘,导致整体人声拔亮了不少,女声相对有清甜感,神奇的是齿音并不明显,P6的功劳?
titan更适合听男声,音色相对正常些,它的染色可以说是全频段都有,低频有肉感、热情向;中频速度比fww慢很多、又成了慵懒向;高频就是之前说的音色起伏明显,有些乐器偏暗、有些又过亮...不知道咋形容

默认模式下,titan的素质优势还是明显的:动态、厚度、密度、极高频延展,都是一耳朵的差距,而fww胜出的则是相对偏听感、偏耐听向的东西:更流畅的衔接、更自然的染色。以高端单动圈的标准来看,fww可以说是达标、甚至略有惊喜的。之前听过几个单圈,xelento、vega、ie800s、major、1695、dream xls...音色各有不同,而fww是其中唯一能达到“细腻度出众”的——高频犀利型的包括ie800s、dream xls,毛刺都很难压住,1695、vega、major又偏闷、推好的榭兰图高频是最接近fww的,但通透度和密度还是差一截,对于高端耳塞,只要有一项杀手锏,它就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fww细腻的高频正是如此。

这样听来,fww小而精致的冷艳感似乎的确和p6澎湃浓郁的醇厚感很合拍,不过这只是默认模式,切换到fww固件后的声音才是最期待的。

这里要吐槽下设计逻辑,“系统设置”-“音频输出设置”-“声音风格”-“FWW模式”的路径显然是过于复杂,而且很奇怪的是“声音风格”为啥会在“音频输出设置”的子菜单而不是“音效选择”的二级菜单,可能的解释应该是这个固件基于的滤波器原理和EQ音效不一样,不过还是觉得把调音固件放“音效选择”会更容易理解一些。不管了,还是说声音吧,切换到FWW模式后会显示“正在更新DSP配置...”,等2秒左右就可以正常听了。

对于这个期待值很高的固件,其实之前搭titan时已经听过,但起到的提升并未听出很明显,反而是把titan的齿音放大了,而到了fww这儿,则变成了“扬长”——本身就足够细腻的高频更加通透,相对于P6本身偏暖的声底,有种掀开盖子的感觉,整套搭配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中性的声音,至于低频量感,新固件并没有“脱胎换骨”,仿佛换塞一般,而是把低频收得更紧实一些,声音的素质感体现得更明显,同时并没有破坏本身自然的整体音色。

两端以外的部分:中高频特有的提亮的音染还在,整体音高明显比titan高一些,中频没有听出什么变化,人声似乎变远了些,但总体变化不算明显,本身P6 3.5单端的厚度就很不错,匹配上公认中频较薄的fww确实有互补质感,而这次固件相对变化最不明显的也是人声这块,个人猜测是乐彼觉得这个搭配保持这样平直的中频就足够了,无需添油加醋。

关于搭配层面的部分到这儿就结束了。虽然fww到手还不足100小时,不过其声音特质还是令人印象深刻,动圈不以素质见长,胜在自然顺畅,和主打模拟感的全分立r2r p6也算相得益彰,没有比较没有伤害,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动圈所呈现出的音色,让titan的问题暴露出来,而不是在反复聆听中逐渐适应并习惯,折腾器材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更了解什么是好声音,也更清楚地认知到想把高素质和好听感捏合到一起是何等难度,强如titan也有如此的问题,其他圈铁是否也应该继续停下堆单元甚至加静电的溢价思路,去耐心揣摩下普通单动圈的魅力所在呢?



2
发表于 2020-9-21 19: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最爱的塞子,入坑七八年,第一支用了两年的塞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4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